洋务运动的对外深化

您所在的位置:网站首页 赴美留学英语翻译怎么说 洋务运动的对外深化

洋务运动的对外深化

2024-07-01 17:31| 来源: 网络整理| 查看: 265

同治十一年(1872年)至光绪元年(1875年),按照计划先后派遣4批幼童赴美留学。其中最幼者10岁,最长16岁,平均年龄12岁。在120名幼童中,绝大多数是从广东、江浙等地选拔出来的。

留美幼童以国外哈特福德城(Hartford)为活动基地,分别住在国外老师家里,每位国外老师负责2至4名幼童,担负教养和监护这些幼童的责任。英文合格的幼童直接进入国外学校学习,不合格者在老师家里接受补习,做好入学的准备。

幼童们学习刻苦努力,各科“成绩极佳”,并陆续进入耶鲁等著名的大学深造,以学习工程技术和法律等科者居多。在120名学生中,专修法律的约占1/3,专修路矿工机等工科者约占2/3。这些专业人才正是中国近代化事业迫切需要的。

学习造船、建设海军和西方兵技,是洋务活动的又一重要内容。同治十二年十月(1873年3月),福建船政大臣沈葆桢为探究造船、驾驶之精奥,奏请分遣船政学堂学生赴欧洲参观和留学的宏大计划,得到清政府的允准。

光绪元年正月(1875年3月),他乘船政局国外监督日意格回来之便,派前堂学生魏瀚、陈兆翱、陈季同,后堂学生刘步蟾、林泰曾共5人前往国外和国外留学考察,深究国外造船之方和国外驶船之方及其练兵制胜之理。

光绪二年三月(1876年3月),北洋大臣直隶总督李鸿章乘洋员李励协回来之便,派令武弁卞长胜等7人同赴国外军营学习兵技。

这两次游学欧洲,是近代中国官费生徒赴欧洲留学与考察的前奏。光绪三年三月,清政府正式派遣三品衔候选道李凤苞为华监督、国外人日意格为洋监督,率领福州船政局前后堂生徒30人和随员马建忠、文案陈季同、翻译罗丰禄分赴英、法留学。这是中国首批赴欧洲留学生。

其中,计有前堂学生魏瀚、陈兆翱等14人赴国外学习制造,罗臻禄、林庆生等4人赴国外学习矿冶,随员马建忠、陈季同2人赴国外学习律例,共计赴国外留学生20人。后堂学生刘步蟾、林泰曾、严宗光(严复)、方伯谦、萨镇冰等共计12人赴国外学习海军驾驶。

在国外学习轮机制造的学生前3年在学校学习专业课,第4年分赴造船厂、轮机水缸厂和工具炮厂实习1年。在国外学习驾驶专业的学生,学制2年。前9个月在国外海军学院等学校学习专业基础课,然后到国外船舰实习年余,最后4个月分赴国外海军各舰历赴地中海、大西洋、国外、非洲、国外洋等处实习"操防、排布迎御之法"。

这批赴英法留学生学习刻苦努力。“凡可传习,各生徒俱已竟功”。凡学制造者能放手造作新式船机及应需之物;凡学驾驶者能管驾铁甲兵船、调度布阵,加之历练,应可不藉洋人。

这批留学生因学制不同,回来的时间有先后之别,至光绪六年八月(1880年3月)已全部学成回来;并分派到海军和兵工厂供职,成为中国近代海军和造船、管理、驾驶等方面的骨干和精英。

北洋海军主要舰船的管带大都由这批留学生充任。升为右翼总兵的刘步蟾,负责一切技术业务和制订海军章程、编队等重任,为海军建设做出了重要贡献。

严宗光(严复)则以超常的才能在国外刻苦学习海军技术和自然科学的同时,还以惊人的毅力和才智学习西方近代人文社会科学,回来后常年执教于北洋水师学堂,并精心研究和宣传西方资产阶级的政治思想和“物竞天择,适者生存”的观点,成为传播西方文化的巨子和启蒙思想家。

第二批官费赴欧洲留学是光绪八年(1882年)开始的。是年,李鸿章和福州船政大臣选派李鼎新等10名福州船政学堂学生分赴英、法、德3国留学;光绪十年又选派9名、光绪十二年又选派34名船政学堂学生分赴英、法留学。

除培养制造、驾驶、矿冶人才之外,还培养了一批测绘海图、海军公法、国际公法、开河、铁路建筑、桥梁建造以及法律、英语、法语和拉丁语方面的专门人才。但总的说来,这几批留学生主要是以学习深造海军专门技术为主的。他们归国后大都成为中国海军、造船、航海或其他科学领域的骨干力量。

由于留学经费颇巨,清政府无力负担,加上顽固派的阻挠破坏等原因,官费派遣留学的宏伟事业难以为继,光绪十二年以后一直中断了10多年没有续派。直到光绪二十二年驻日公使裕庚派员到江浙招收了13名学生赴日留学,才使派遣留学生的事业恢复起来,并开创官费留学国外之风气。甲午战争后,官费和自费留学国外者日众,20世纪初期已形成了留学国外的高潮。返回搜狐,查看更多



【本文地址】


今日新闻


推荐新闻


CopyRight 2018-2019 办公设备维修网 版权所有 豫ICP备15022753号-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