追根溯源,贯通古今

您所在的位置:网站首页 走的古今词义变化 追根溯源,贯通古今

追根溯源,贯通古今

2023-05-25 09:28| 来源: 网络整理| 查看: 265

5月18日晚上,宁波大学周志锋教授应邀于我院语言学学科会议室为师生们带来了一场题为“方言词语溯源漫谈”的讲座。本次讲座由我院汉语言文字学专业殷晓杰教授担任主持,相关专业老师、学生到场参加。

讲座伊始,周老师从方言研究的共时视角和历时视角谈起,指出共时视角偏重平面描写,讲究真实客观地记录某一时期方言的实际面貌;历时视角偏重纵向溯源,注重文献考证,力求理清某一方言的来龙去脉。对于如何处理有音无字的方言词的问题,描写派主张以同音词替代,考古派主张考本字,周老师则建议将二者结合起来考察。

随后,周老师借助丰富的例证,从语音变化、词义变化和音义俱变三个方面探究本字不明的原因。语音变化是导致本字不明的最主要原因,如宁波话中表示陡峭一词的读音为[soŋ44],字往往写作“耸”,但通过考察音系变化,发现其本字当为“峻”而非“耸”。对于词义变化,周老师以“桥铺”等为例,表示宁波话将“临时搭床铺”这一行为称为“桥铺”或“桥眠床”,这里的“桥”,是由桥的“架桥”之义引申而来。此外,音义俱变也是造成本字不明的重要原因,如宁波话将天阴叫“阴[ɑ44]”,周老师认为[ɑ44]当写作“霭”,“霭”中古有去、入两读,其中於盖切的音义与之完全吻合。

谈及方言溯源应注意的问题,周老师引用李荣先生的观点并结合大量的例子进行阐述,强调考本字必须具备三个基本条件:一要讲清古今音的演变规律,二要与其他方言作对比论证,三要有书证。例如,在谈及方言比较时,周老师指出“猋”在许多方言中均有“走得极快”和“喷射”二义,只是用字或记录的词不同,通过“猋”与“蹿”词义发展的比较互证,可证明“猋”即柳州方言“瀌”“熛”“穮”等的本字。

关于本字考证与文献解读,周老师以“嗷嘈”和“额手”为例,通过运用文意分析、考据古训、方言佐证等方法,证明《红楼梦》中的“嗷嘈”除聒噪、吵闹义外,还有烦闷、痛苦的意思。而“额手”就是 “以手加额”的缩略形式,由“手额”倒序而来。经考证,“额手”并无拍手义,而是指拱手或合掌与额相齐,用来表示庆贺、喜悦、崇敬或感激等情感。

讲座尾声,殷晓杰教授作总结性发言,并对本次讲座予以高度评价。在提问互动环节,在场老师和学生积极提问,周志锋教授就“方言俗字的概念界定”“考证方言俗字本字有何意义”等问题进行解答。至此,本次讲座圆满结束。

(文:樊润凯 / 图:穆煜鲁)



【本文地址】


今日新闻


推荐新闻


CopyRight 2018-2019 办公设备维修网 版权所有 豫ICP备15022753号-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