赤潮

您所在的位置:网站首页 赤潮发生的因素 赤潮

赤潮

2024-06-29 18:53| 来源: 网络整理| 查看: 265

赤潮(别名:红潮)是在特定的环境条件下,海水中某些浮游植物、原生动物或细菌爆发性增殖或高度聚集而引起水体变色的一种有害生态现象[1]。

赤潮是一种复杂的生态异常现象,构成赤潮的浮游生物种类很多,但甲藻、硅藻类大多是优势种,当发生赤潮时的浮游生物的密度一般是102-106细胞/毫升。赤潮发生后,除海水变成红色外,同时海水的pH值也会升高,粘稠度增加,非赤潮藻类的浮游生物会死亡、衰减,赤潮藻也因爆发性增殖、过度聚集而大量死亡[2]。

2023年9月6日,据日本《读卖新闻》报道,日本长崎县政府表示,7月末至8月上旬期间,长崎县橘湾共110万条河豚、大竹荚鱼、真鲷等养殖鱼类死亡,损失额预估超过13亿日元(约合人民币6437万元)[3]。

2003年,各级海洋行政主管部门在巩固海洋赤潮预防、控制和治理工作所取得成果的基础上,将中国赤潮监控区由上年的10个增至18个,同时,充分利用船舶、海监飞机和卫星遥感等技术手段加大赤潮监测监视频率,提高了赤潮发现率,进一步完善了赤潮的应急响应系统[4]。



【本文地址】


今日新闻


推荐新闻


CopyRight 2018-2019 办公设备维修网 版权所有 豫ICP备15022753号-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