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前赤壁赋》中苏轼思想情感的变化

您所在的位置:网站首页 赤壁的中心思想与感情 浅析《前赤壁赋》中苏轼思想情感的变化

浅析《前赤壁赋》中苏轼思想情感的变化

2023-05-25 00:04| 来源: 网络整理| 查看: 265

龙源期刊网

 http://www.qikan.com.cn 

浅析《前赤壁赋》中苏轼思想情感的变化

 

作者:宋妍

 

来源:《课外语文

·

下》

2017

年第

04

 

        

【摘要】苏轼的《前赤壁赋》是一篇千古奇文,历来为人所称道。这篇文章中作者悲喜交

融的情绪变化,体现了他超然物外的哲学观、儒释道杂糅的复杂思想。本文通过对《前赤壁

赋》这篇文章的具体分析,结合相关背景资料,深入对这篇文章反映出的苏轼的情感变化进行

探究。

 

        

【关键词】《前赤壁赋》;情感变化;哲学观

 

        

【中图分类号】

G632 

【文献标识码】

        

一、知人论世

 

        

若要分析一篇文章所体现的思想感情,我们绝不可以忽视作者的个人经历以及其所处的时

代背景特征,这些因素对作者在作品中反映情感起到不可或缺的作用。

 

        

关于《前赤壁赋》的背景,最重要的应该是

乌台诗案

。当时元丰二年(

1079

)苏轼调任

徐州太守,后又被调到湖州做地方官,时御史何正臣弹劾苏轼,奏苏轼在谢恩的《湖州谢上

表》中暗讽朝政,甚至拿出苏轼所写诗词作为罪证,断章取义,指控苏轼包藏祸心,借古讽

今,诽谤朝廷。在神宗默许下,苏轼被抓进乌台。新党欲置苏轼于死地,纷纷上奏要求处死

他。但神宗不愿杀害他,又因苏轼是老臣兼一代文豪,神宗改判为贬谪到黄州作团练副使。本

文则作于元丰五年(

1082

),同时期他还作了《念奴娇

·

赤壁怀古》《定风波》等名篇。

 

        

苏轼生于宋仁宗景祐三年(

1036

),四川人。他从小表现出超凡的才能,与他的家庭环境

是分不开的。众所周知,其父亲苏洵是唐宋八大家之一,母亲是大理寺丞程文应的女儿,有一

定的文化知识,苏轼从小便受到父母的影响,他们对他的学习有很大的引导作用,他很早就接

触了儒家的思想,受到儒家经世济民主张的影响早早地便立下了忠君爱国的理想,并且始终关

心人民的疾苦和国家安危。他敢于直谏,在新旧党争中不阿谀奉承、趋炎附势,然而乌台诗案

之后,他被贬黄州,仕途受阻,政治失意,生活也变得十分困顿。苏轼在《答李端叔书》中

说:

得罪以来,深自闭塞,扁舟草履,放浪山水间与樵渔杂处,往往为醉人所推骂。辄自喜

渐不为人识,平生亲友无一字见及,有书与之亦不答。

虽说

,但充满了孤独感。政治失

意后,亲朋好友也与之划清了界限,这让他看到了世态炎凉、人情冷暖。但是他并没有因此过

度消沉,而是在悲剧的人生中寻求精神的解脱。儒家所谓

乐天之命

”“

穷则独善其身

和佛老出

世思想满足了他精神上的需求,面对失意的人生,他选择以一种积极的态度面对,力求达到一

种内心的平衡,这也就形成了苏轼思想的独特性

——

在透彻领悟三家的人生哲学的基础上建立

了他融合儒释道的超然自适的人生观。苏轼在这个时期所作的《前赤壁赋》正是很好地说明他



【本文地址】


今日新闻


推荐新闻


CopyRight 2018-2019 办公设备维修网 版权所有 豫ICP备15022753号-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