县区动态

您所在的位置:网站首页 赣榆区城区地图 县区动态

县区动态

2023-10-13 00:56| 来源: 网络整理| 查看: 265

根据连云港市农业农村局《关于开展连云港市渔业产业基础调查工作的通知》要求,笔者通过对赣榆区渔业产业发展基础情况进行调查研究,全面了解和掌握赣榆区渔业生产、加工和流通等产业发展基础情况,深入分析研究现代渔业发展中遇到的挑战和问题,提出自己的观点,着力为赣榆区“十四五”渔业产业转型升级和高质发展提供决策参考。

1、赣榆区渔业产业发展基本情况

连云港市赣榆区地处江苏省东北部海州湾畔,素有江苏“北大门”之称,中心地理坐标北纬 34°50′、东经119°18′。沿海海岸北自锈针河口,南至临洪河口,拥有全省最长的沙滩海岸,海岸线长62.5公里,10米等深线以内海域面积108万亩,近海渔场7000平方公里,近岸有隔水相连的基岩岛屿—秦山岛,面积0.198平方公里,是江苏省海岛资源综合调查开发利用的重点岛屿。

全区水域资源类型齐全,渔业资源丰富,海洋捕捞拥有捕捞、运输、收鲜等各类海洋涉渔船舶近2000艘,主要集中在海州湾渔场、吕泗渔场沿海生产作业,年捕捞产量稳定在10万吨以上,主要渔获物小黄鱼、带鱼、鲳鱼、梭子蟹等。据2019年底统计,水产养殖总面积达42.6万亩,其中:海水养殖总面积35.6万亩,分布在柘汪、石桥、海头、青口、宋庄沿海五镇,年产量23.3654万吨,年产值28.4403亿元;淡水养殖总面积7万亩,淡水养殖主产区在墩尚镇、班庄镇,年产量9.4585万吨,年产值20.1217亿元。海、淡水养殖品种有中国对虾、梭子蟹、缢蛏、条斑紫菜、大菱鲆鱼、泥鳅、南美白对虾、梭鱼、建鲤等20多个,是全省海岸类型丰富、滩涂生物种类最多、近海水域较好的县(区)之一。

1.1、水产种业。

赣榆区水产苗种繁育场共有127家,2020年核换发水产苗种生产许可证40家,其中淡水水产苗种繁育场1家和海水苗种繁育场39家,含省级4家,市级8家。各水产苗种繁育场配有中职职称专业技术人员至少1人,苗种来源主要来自江苏、山东、海南等原良种场,繁育场设施设备有繁育生产车间、养殖车间、沉淀池、过滤坝、曝气池、生物质锅炉、配电室、水质检测等配套设备。主要繁育品种有中国对虾、南美白对虾、梭子蟹、河蟹、大黄鱼、半滑舌鳎、紫菜及四大家鱼。2019年主要育苗品种及产量:中国对虾40亿尾、梭子蟹8900公斤、南美白对虾90亿尾、大黄鱼800万尾、半滑舌鳎400万尾、四大家鱼10亿尾、河蟹苗7000公斤,紫菜育苗30万平方;2020年上半年主要繁育中国对虾30亿尾、梭子蟹9000公斤、南美白对虾100亿尾、四大家鱼9.8亿尾、半滑舌鳎1000万尾,紫菜育苗35万平方。

1.2、池塘生态养殖。

全区现有海淡水养殖池塘9.1万亩,其中生态化改造面积约3000亩,集中和规模化较大的池塘主要分布在青口镇、宋庄镇、海头镇、墩尚镇、班庄镇,面积约5.34万亩,主要养殖品种有中国对虾 、梭子蟹、缢蛏、南美白对虾、泥鳅、鲤鱼等,从业人员最低的25至70岁之间,土地性质主要是国有和镇级及村级集体土地,个人开发较少,国有镇村集体养殖池塘以发包为主,池塘养殖经济效益稳定可观。

2019年以来重点开展池塘生态化改造试点示范工作,投资建设生态化转型升级试点项目3个。一是投入渔业统筹资金500万元,采用三池两坝一湿地的三级生态净化方式进行池塘生态化改造示范点建设,通过建设沉淀池、过滤坝、曝气池、生物处理池、人工湿地等养殖尾水处理设施,改造泥鳅养殖生态化处理面积1000亩;二是投入1600万元建设池塘生态化三级尾水净化示范点,改造1400亩;三是投入900万元已建设工业化养殖跑道4条和淡水工厂化循环水养殖车间2000平方米,池塘工业化养殖投入运营,已放养斑点叉尾鮰鱼2万尾。

1.3、稻渔综合种养。

全区现有稻渔综合种养面积3873.87亩,养殖种类主要是混养小龙虾、鲫鱼。2020年新增面积3304亩,其中:城头镇建成规模连片的稻虾生态共养3000亩,以养殖小龙虾为主,有1家企业承包750亩,其他都是农户承包,从业人员年龄80%在50-60岁。苗种来源于泗阳、灌云、浦南等地。养殖模式采用“一稻两虾”(小龙虾)混养,增加养殖企业(户)收入,小龙虾亩产150-160斤/20元左右/斤,无公害种养殖,提高稻米质量。优质稻谷加工成大米10元/公斤,水稻平均每亩产值5000元,扣除种子、农药、化肥、机械、人工等成本约800元,加上土地租金800元,综合种养水稻亩均收益3400元。

1.4、大水面水库生态渔业。

全区拥有大小水库78座,水库面积约7390亩,主要有塔山镇的塔山水库、班庄镇的占少量石梁河水库水面、石桥镇的王集水库、金山镇的八条路水库等,养殖的模式是围网和散养,水库的经营模式为整包和分包,主要养殖品种有鲢鱼、鳙鱼、草鱼、青鱼,从业人员在50岁以上,亩产值3000-3500元,每亩利润980-1500元。

1.5、浅海域生态养殖。

赣榆区拥有全国八大渔场之一的海州湾渔场,盛产黄鱼、梭子蟹、东方对虾、紫菜、毛蚶、褶牡蛎、青蛤、四角蛤等海洋经济价值较高的物种60余个。浅海域养殖面积35.6万亩,海水池塘2.1万亩、滩涂6.7万亩、浅海域26.4万亩、工厂化57.7万立方米,养殖品种主要为中国对虾、日本对虾、梭子蟹、大菱鲆、紫菜、缢蛏、牡蛎、毛蚶、四角蛤等,主养区在海头镇、青口镇、宋庄镇,海水养殖一般亩产效益2000-3500元,淡水混合养殖亩产效益1000-5000元。

1.6、紫菜产业。

1.6.1、紫菜养殖。从上个世纪80年代末,我区开始条斑紫菜的养殖,经过近40年来的发展,已经形成了育苗、养殖、加工、销售的全产业链发展的科学模式,条斑紫菜也成为我区海水养殖的特色产业和主导产业。2019-2020年度,紫菜养殖面积19.47万亩,产量9.7万吨,产值约4.8亿元,利润9700万元。产量在全国占38%,全省占40%,全市占55%。

1.6.2、紫菜加工。紫菜一次加工企业157家,二次加工企业67家,加工机组348台套。建有全国最大的紫菜交易中心1座,占地1万平方米。2019~2020年度,通过区紫菜交易中心销售12.3万标箱(4800张/箱),5.9亿张,成交金额2.1亿元。受新冠疫情的影响,在中心线下交易2次,成交2.7亿张,交易额1.1亿元;线上交易2次,成交3.2亿张,交易额1亿元。

1.7、海洋牧场。

为加快深蓝渔业发展,促进渔业产业转型升级,鼓励和引导建设海洋牧场,赣榆区海洋牧场建设项目已申报5家。2020年已经启动了一个用于渔业资源生态开发建设的海洋牧场项目,利用渔业油价补贴统筹资金投入3108万元,建设海上综合管护平台1座,投放人工鱼礁3万方,参照国家级海洋牧场建设标准,建成后争取创建国家级海洋牧场示范区,其余4个海洋牧场项目计划分批逐年建设。

1.8、水产品加工流通。

赣榆区得天独厚的渔业资源优势和海洋渔业的持续稳定发展,为水产品加工业发展提供了基础条件。全区水产加工企业157家,从业人员17270人,其中:具有年产能力10万吨的规模化企业35家,龙头企业国家级1家、省级2家、市级10家。地理标志品牌有赣榆梭子蟹、赣榆大黄鱼、赣榆对虾、赣榆鲳鱼、赣榆虾皮、赣榆白虾;主要产品品牌有海神、海龙娃、恺骐、多米、三开等。水产品加工总量82500吨,其中淡水2500吨、海水80000吨,主要加工梭子蟹、鱿鱼、八带鱼、鱼类、虾类、贝类;水产饲料年加工量15000吨,年产值6000万元;水产品冷库62座,冷库容积283560立方;交易批发市场2个,年交易总量47万吨,年交易总产值300000万元;水产品电商销售平台、载体3000个,主要分布在海头镇、青口镇、石桥镇、柘汪镇,水产品电商销售总产值900000万元。

1.9、休闲渔业。

赣榆区休闲渔业主要有旅游导向型休闲渔业、休闲垂钓及采集业等,经营主体88个,从业人员886人,接待人数65000人,建有休闲渔业示范基地省级1个、市级1个。休闲渔业总产值6808万元,其中起主导作用的是旅游导向型休闲渔业,经营主体81家,规模经营10家,从业人员850人,接待人数57450人,年营业额6295万元。

1.10、渔港经济。

全区现有中心渔港2个,二级渔港2个,渔港实际管理主体多样,既有个体承包切块经营,也有集体经营。渔港水域面积154万平方米,陆域面积215万平方米,船舶停泊泊位2700个,最大停泊吨位500吨,年进出港14200艘,年上岸渔获量14.63万吨,年产值395130万元。青口国家中心渔港、海头中心渔港先后跻身国家和省文明渔港行列。

2、渔业产业发展存在的问题和困难

2.1、渔业水产养殖亟待科学规划。渔业水产养殖规划不健全、不统一,出现了一些违规建设和养殖乱象,养殖模式粗放,布局不尽合理,亟待科学规划。水产养殖规划是科学规范养殖业的政策指导依据,科学的规划有利于渔业产业健康稳步发展。

2.2、水产养殖尾水亟待治理。一是水产养殖尾水缺乏统一规范的检测标准,无法监管到位;二是淡水池塘养殖尾水治理的模式正在试点阶段,能否达标有待验证;三是海水池塘养殖尾水治理缺乏适宜的治理模式,不利于海水池塘尾水排放的管理。四是国家、省、市、区资金投入不足,不能满足集中养殖池塘生态化改造升级,池塘尾水治理基础设施及设备需求不足。

2.3、渔业水产生态化养殖业有待加强。一是宣传力度不够,养殖户重利轻质,意识有待提高;二是渔业生产养殖规范标准不健全,渔业技术指导、培训不能满足养殖户的需求;三是休闲渔业发展迟缓,海洋牧场建设推进缓慢,不利于旅游型及垂钓休闲渔业与海洋牧场融合发展;四是水产养殖监管不到位,有注重海上轻视陆上的管理意识,加上执法条件设备及人员不足等原因造成。

2.4、渔港建设管理有待强化。部分渔港所有权、管理权、经营权不明确、不统一;渔港设施建设投入不足,缺乏整体规划,设施布局不合理。

2.5、渔业产业一体化有待完善。渔业水产从养殖到生产加工流通形成产供销一条龙的产业体系链有待完善,水产品质量从源头到市场流通等传统经营模式有待转变,大力发展龙头企业,做大做强,提高生态、高质发展理念,促进地理标志品牌及生态绿色水产品健康发展。

3、促进“十四五”渔业产业发展的思路和建议

3.1、科学规划渔业养殖区域,优化产业布局。

根据本地实际,因地制宜,依法科学规划,编制出台《水域滩涂养殖规划(2020-2030年)》,划定禁止养殖区、限制养殖区、养殖区。禁止养殖区为禁止养殖活动,划定生态红线区域保护;限制养殖区为在某些区域限制某些养殖活动;养殖区为允许养殖活动,应规范养殖,重点对划定养殖区内的养殖品种、养殖模式、养殖密度实行科学合理布局。通过科学规划渔业养殖区域,可以很好的优化产业布局,根据规划制订实施方案,有利于渔业健康稳步发展。

3.2、加大渔业发展资金投入,推动转型升级。

各级政府应加大资金投入力度,融合社会资金,推动水产养殖业布局结构调整与产业转型升级。一是加快推动池塘养殖和工厂化改造试点示范建设。着重推进池塘生态化和工厂化养殖的改造,提升渔业生态化转型升级,打造绿色生态健康的渔业养殖。二是大力推动稻渔混养。鼓励、引导各类经营主体大力发展多种形式的稻渔综合种养。三是大力推动海洋牧场建设,推进休闲渔业发展。鼓励引导支持有能力的水产养殖企业(户)参与海洋牧场建设,融合休闲渔业发展,依托旅游度假区和海洋牧场建设,大力开发海滨度假休闲、沿海文化观光和海上旅游活动,以旅游度假区、人工鱼礁观光游钓区、现代渔业观光区为主,开展垂钓、驾船、采捕、观光、渔家乐等丰富多彩的休闲渔业活动,大幅提升渔业的增值空间和渔业传统服务功能。四是加快渔业资源修复。合理制定禁渔保护措施,调整完善海洋伏季休渔、重要水域禁渔期等现有禁渔区和禁渔期制度。建立和完善人工增殖放流制度,科学确定增殖苗种生产基地、放流品种、放流区域和放流数量,完善增殖苗种检验检疫和增值苗种监督制度。

3.3、加强养殖尾水排放治理,减少水质污染。

科学探索、研究、论证适宜的水域滩涂水产养殖技术和尾水治理模式,形成可行性、可推广的水产养殖和尾水治理模式,研究制定水产养殖技术规范,出台水产养殖尾水处理的标准,推动水产养殖健康发展。加快建设渔业基础设施集中区建设,划定池塘养殖和工厂化养殖集中区,分阶段有计划的拆除零散不合规和规划外的养殖企业(户),搬迁到集中区建设,便于解决尾水直排的治理,减少水质污染。

3.4、指导规范健康养殖技术,推进生态养殖。

加强渔业健康养殖技术指导,科学规范发展水域滩涂养殖,实施露天池塘和工厂化集中养殖,形成统一管理、统一治理、规范管理的养殖模式;大力发展近海养殖业,近岸30米等深线内海域,鼓励发展浅海底播、立体混养、深水抗风浪网箱、筏式养殖、浅海吊笼等生态、高效、安全养殖模式,重点发展鲈鱼、海参、鲍鱼、真鲷、黑鲷、扇贝、魁蚶、牡蛎、条斑紫菜、坛紫菜等名特优品种,合理布局,精心指导,规范养殖,推进生态养殖,实现提质增效。

3.5、加快打造现代渔港建设,服务渔业生产。

加强渔港建设和管理,打造现代渔港经济区。一是完善渔港基础设施。按照“政府牵头、统筹规划、市场运作、综合开发、依港养港、多业发展”的方针,实施多元化投入,提高渔港综合服务能力;二是规范渔港经营管理。推行“港长制”,成立港长办公室,组织制订(修订)渔港章程,并全面实施,加大港区内渔船、社会治安、消防、用电、成品油经营、水产品交易、环境保护的监督检查力度,确保港区管理经营安全有序,依法打击非法占用港池、泊位、堤岸等侵占公共设施行为。三是开放式渔港进行“封闭式”管理,建设陆域及水域“关卡”、渔船进出港管理系统,完善港口监控、消防、照明设施,建设渔需物资补给、渔获物交易、渔船维修、油污处理、垃圾回收等配套设施;四是以智慧渔港、电子商务、电商直播、冷链物流等新兴产业为核心,重点打造具有层次感、产业布局合理的现代化渔港经济区,服务渔业生产。

3.6、加强龙头企业规模建设,促进产业发展。

加快水产品加工业发展,依托海淡水养殖、捕捞资源,以扩大紫菜加工规模为龙头,积极发展水产品加工与贸易,提高出口创汇能力,推进水产品加工业向精深方向发展,特别是两头在外的水产品加工,积极培植和扶持加工龙头企业的发展和壮大。

3.7、强化水产养殖管理执法,规范养殖行为。

加强渔业生产的安全管理,海上路上执法两不误,行政执法与政策宣传相结合,既要说理又要严格规范执法。依据《渔业法》、《水产苗种管理办法》、《水域滩涂养殖发证登记办法》、《江苏省渔业管理条例》等法律法规,加强对水产养殖企业(户)的管理,检查督促养殖企业(户)依法办理水产苗种生产许可证和水域滩涂养殖证,检查水产养殖过程中的投喂饲料、用药等是否符合技术规范和要求,有效规范养殖行为,保障渔业生产健康发展。(赣榆区农业农村局 孙成军、辛华、陈福美)



【本文地址】


今日新闻


推荐新闻


CopyRight 2018-2019 办公设备维修网 版权所有 豫ICP备15022753号-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