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大历史名人与赣州,揭开赣州不为人知的另一面!

您所在的位置:网站首页 赣州石料 10大历史名人与赣州,揭开赣州不为人知的另一面!

10大历史名人与赣州,揭开赣州不为人知的另一面!

2023-11-19 20:38| 来源: 网络整理| 查看: 265

开元年间的唐王朝,在贞观以来近百年的励精图治,社会繁荣。岭南沿海,海外贸易交通有了长足发展,广州已成为中外海上交通门户的大商港,当时的岭南与中原隔着千山万水,开凿梅岭古道,改善南北交通便极为迫切。

当时的张九龄在朝上与姚崇不对路,便辞官归养,回到韶关,但是无心闲居,决定为家乡做点事,便向朝廷状请开大庾岭路,得到朝廷批准。于是他自任开路主管,趁着农闲征集民夫,开始开凿工程。古道修通后,全长十几公里,路宽近17米,路两旁遍植松树。

由于梅关古道的修通,南北交通大为改观。梅岭古道成了连接南北交通的主要孔道,后人誉之为“古代的京广线”,不仅为唐代南北交通作出巨大贡献,而且造福子孙后代。宋代大量移民南下,梅岭古道对他们来说是最快捷便当的通衢大道。

2.卢光稠扩建赣州城

卢光稠(840—911),出生于虔州(今江西赣州)虔化县清音里(今宁都县麻田)卢氏望族,汉代涿州著名大儒北中郎将卢植的裔孙,是唐朝末年赣南农民起义的领袖,世称卢王。

他在唐僖宗光启元年(885年)拥兵起义,并很快占据虔州,自任刺史,治理虔州及其他地区26年,政绩卓著,济贫恤孤,轻赋薄敛,在战火纷飞的年代,使领地人民得以安居乐业;还维修并扩建了虔州州城。成为赣州历史上统治时间最长的一个首领。同时也是历史上一名治理开发赣南成绩卓著的功臣。

如今的赣州城东北面保留的古城墙遗址,便是在卢光稠当年建城的遗址上历代维修更新保留下来的,而东面建春门附近香火旺盛的寿量寺,便是当年卢光稠为了感谢为他治愈疾疫的道诚和尚而兴建的寺庙,虽然历经战火却不灭,元末明初重建的寿量寺,还有大学士解缙为其题写的《寿量寺中兴碑词》,弥足珍贵。

3.客家风水祖师爷杨筠松在赣南

杨筠松本为唐僖宗朝国师,官至金紫光禄大夫,掌灵台地理事,为唐朝著名地理风水学家。后因黄巢破京城,故离京出走,辗转到赣南,以地理术行于世,民间称杨救贫。

杨筠松一生致力于风水之术,堪舆选址。如今赣州的杨仙岭,便有当年杨公堪舆风水的遗址和传说,高耸的杨仙岭是观察赣州古城三条龙脉汇合的最佳点。杨仙岭以其独特的地理位置,吸引得走遍了中国万水千山去寻找中华龙脉的风水宗师杨筠松在这里驻足,选择了在杨仙岭的峰巅之上潜心研修。

现今依旧是风水圣地的兴国三僚,便是当年杨筠松和他的两个弟子曾文辿和廖姓开基祖先廖瑀堪舆择出的风水宝地,当时三人在这块地上搭出“三寮”居住,三僚故此流传下来。后来曾文辿定居三僚时,杨筠松特地为他择址定向,并作了一份地钳记流传至今,后曾氏家族人丁兴盛,出了很多人才。

唐末时藩镇割据,赣州(古时称虔州)也被地方武装卢光稠占领,并割地称王。在卢光稠的统治下,他将赣州城又扩建了,扩建赣州城时,便慕名聘请杨筠松弟子为他择基筑城,后来野心膨胀,又恳求杨筠松为他择一块天子地。

为卢王办完事后,卢复问还有天子地否,杨筠松答一席十八面,面面出天子。卢恐他姓再得天子地,便下毒杀杨筠松,杨察觉后逃走到于都药口,毒发身亡,葬于药口。

杨筠松先生在赣南形成的堪舆风水学说,影响巨大,如今早已成为客家风水文化的祖师爷。作为一个赣南人,不能不知道。

4.周敦颐在赣南写下《爱莲说》

“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写的正是我们赣南的莲。

读书时代每个人都学过《爱莲说》,但是却没有哪个老师告诉我们《爱莲说》是在我们赣南写的。

《爱莲说》的创作地被很多地方争抢,但实撰于赣州这点无疑。因其创作之时,周敦颐正任虔州通判。

据清邓显鹤《周子全书》《年谱》记载:“八年癸卯。先生四十七,正月七日,行县至于都,邀余杭钱建侯(拓)、四明沈希颜游岩题石,并有诗刻石。五月,作《爱莲说》,沈希颜书,五抟篆额。钱拓上石,即十五日事也。”先生四十七,即嘉祐八年(1063)。

《赣州府志》记有爱莲书院,云:“爱莲书院在城北,其地原为督学试院,有周茂叔莲池遗迹。”又有爱莲亭条目:“濂溪书院旧在东北玉虚观左······”这些记载充分证明,北宋嘉祐六年(1061)至治平元年(1064)周敦颐任虔州通判时,已建莲池,并于嘉祐八年五月在此地已挥笔题写《爱莲说》。

这些记载说得很清楚,周敦颐和朋友钱建侯、沈希颜正月游过于都罗田岩,五月创作了《爱莲说》,后沈希颜书写、钱建侯拓上罗田岩,帮周敦颐发表了这篇千古名散文。

5.刘彝和福寿沟

赣州虽然是四线城市,但是它的排水系统却全国闻名,赣州城从不内涝,更让人惊讶的是,它的排水系统,还是北宋时期修建的福寿沟排水系统,是罕见的成熟、精密的古代城市排水系统。

北宋熙宁年间(公元1068年—1077年),赣州知军刘彝上任后目睹洪涝灾害给城市广大老百姓带来的损失和痛苦,他经过反复的思考和实地踏勘,科学的设计出了福寿沟,连通了章江与贡江,并与城区的池与塘全部相连,有效的起到了防洪排蓄作用。福寿的科学之处在于,完全利用城市地形的高差,采用自然流向的办法,使城市的雨水、污水自然排入江中。

不过,每逢雨季,江水上涨超过出水口,也会出现江水倒灌入城的情况。于是,刘彝又根据水力学原理,在出水口处,“造水窗十二,视水消长而后闭之,水患顿息”。

水窗是一项最具科技含量的设计。原理很简单,每当江水水位低于水窗时,即借下水道水力将水窗冲开排水。反之,当江水水位高于水窗时,则借江水压力将水窗自外紧闭,以防倒灌。

福寿沟已经造福赣州百姓900余年,现在仍然功能完好。赣州流传一句顺口溜:雨季想起建沟人,至今感谢刘知州。

这个刘知州刘彝,值得每一个赣南人铭记。

6.辛弃疾和郁孤台

“郁孤台下清江水,

中间多少行人泪。

西北望长安,可怜无数山。

青山遮不住,毕竟东流去。

江晚正愁余,山深闻鹧鸪。“

辛弃疾这首《菩萨蛮 书江西造口壁》,感情至深,名垂千古。毛主席也曾手书过一份。

南宋著名豪放派词人,与苏东坡合称“苏辛”。一生以恢复中原为志,却命途多舛、壮志难酬。但其对国家民族危亡的关切与忧虑,却在词作中一览无遗。

相信这么解释以后,你就可以脑补辛弃疾站在郁孤台,望着西北方向,青山却遮蔽了视线,忍不住泪流满面的场景。

辛弃疾是北方人(济南人),生在金地,少年抗金归宋。宋孝宗淳熙二年(1175年),35岁的辛弃疾来到了赣州,当了两年的江西提点刑狱(掌管司法狱讼的官),官署便设在赣州。两年的时间,他可能不止一次地登上了郁孤台,这首词,就是在这段时间填的。

正是这首词,让郁孤台从此在历史上的地位,一下子上了好多个台阶,你不能不知道。

7. 苏东坡与八境台

赣州老城区东北角的八境台,为孔子的四十六世孙孔宗翰在虔州任地方官时主持建造的。

孔宗翰将登台所虔州美景绘成《虔州八境图》,请苏东坡按图题诗。苏东坡遂作《虔州八境图八首并序》,苏东坡在中国历史上第一次提出了城市八景,形成一组旅游胜境,为后世模仿,如今全国有很多城市有八景,而赣州八景如今也是地方旅游胜景,可说是中国旅游文化的一个里程碑。

绍圣元年(1094),苏东坡贬官岭南路经赣州时,曾亲临八境台,在遍览赣州的旖旎风光之后,深感原诗“未能道其万一”,遂补作《八境图后序》一篇。此后历代文人,如文天祥、王士祯、戴衢亨、郭沫若等都在八境台题过诗。

如今八境台的名气如此之大,离不开苏学子的妙笔,这也成就了八境台与苏东坡的不解之缘。

8.岳飞拒绝屠城赣州,保护一方百姓

1133年,时年30岁的岳飞奉命镇压了吉、虔二州的农民起义军,赵构非常高兴,亲笔书写了“精忠岳飞”四个字送给岳飞,岳飞在于都罗田岩写下“天子万年”与之对应。

建炎三年(1129年)七月,高宗为逃避金兵,决定王室成员分散避敌,他自带二三谋臣退往江浙,隆祐太后则浩浩荡荡万余人南逃入江西。

此时,虔州由于正值兵荒马乱,因隆祐太后大批官兵的来到,又把虔州府库有限的钱财顿时耗尽,并常以势欺压百姓。建炎四年(1130年)正月,发生军兵与乡民激烈相争,其强盗暴行激起虔州民众极大的愤恨,局势持续恶化。

后由于金兵停止追击北返,隆祐太后返回,到达临安后,便将在虔州所受惊吓向高宗哭诉。高宗因其“册立”之恩,便答应为她报仇雪恨,因此有了向岳飞下密令血洗虔州之事。

岳飞接到密旨后,认为无辜之民罪不至此,坚持不滥杀无辜,拒绝屠城,三次上书高宗请愿,救下全城百姓。不然,估计当年我们中间很多人的祖先就躲不过这个劫难了。

赣南百姓感念岳飞保全之恩,后在贺兰山建了尽忠报国祠。

9.文天祥任赣州知府举兵“勤王”

文天祥,江西吉安人,著名爱国诗人,民族英雄。

“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这两句诗,就是他一生为人光明磊落与视死如归的真实写照。

蒙古军南侵,意在灭宋。南宋早已风雨飘摇,朝不保夕。彼时宋恭帝在位,年仅四岁,太皇太后谢氏临朝听政,不得不发出“哀痛诏”,号召天下四方迅速举兵“勤王”。

文天祥当时正担任赣州知府,他“捧诏涕泣”,并立即行动,散尽家资招兵买马,数月内组织义军五万,以“正义在我,谋无不立;人多势众,自能成功”的信心和勇气,开始了戎马生涯。

其中大部分的义军,就是我们的赣南子弟兵。而当时天下响应“勤王”的,仅有三人,作为一介文官的文天祥,却正义凛然的散尽家资组建军队勤王,确实难能可贵。

虽然最后兵败被俘,但是终究宁死不屈,高风亮节,名垂千古!作为赣南人,我们应该记住这位民族英雄,他曾离我们这么近。

10. 王阳明的赣南渊源

“此心光明,亦复何言!”这是王阳明在大余县青龙港舟中的临终遗言。丧过江西境内之处,军民披麻戴孝哭送。这是王阳明在江西的最后时光。但是他的事迹以及心学却流传千古。

王阳明从政以后立的第一件大功劳,竟是来赣南剿匪。

明正德十一年,王阳明被兵部尚书王琼举荐升任右佥都御史,巡抚南安、赣州、汀州、漳州等处。当时,江西、福建、广东、湖南四省交界处山深林茂,地形复杂,盗贼蜂拥而起,声势浩大,为患多年,一直是朝廷的心头之患。

王阳明奉命至赣,订立“十家牌法”,前后一年零两个月时间,他便逐个镇压了赣粤边境的土匪,还了当地一个清平世界。战后,在横水设置了崇义县,这便是我们赣南崇义县的由来。

王阳明在镇压起义军时,大举引用广西“狼兵”,这些“狼兵”呆三个兵营,一个赣州城区,第二个信丰嘉定镇,一个在今会昌县城郊外,时称“一卫二所”,所以这也是为什么赣州人方言属于西南官话语系的原因,与其他县域的客家人方言大不一样。

当然在他人生中最光辉的事迹,还是平定宁王朱宸濠的叛乱。当时王阳明手上无兵,便从赣南、吉安一带调兵,历时35天便迅速平定宁王叛乱,可谓战神。

本是一介文官,一生却戎马倥偬,南征北战。

嘉靖七年,王阳明五十七岁。二月平广西思田之乱。七月袭八寨、断藤峡。十月肺病剧发,乞骸骨(上疏告退),十一月二十九日辰时,公历1529年1月9日8时许, 病逝于江西南安府大庾县青龙铺码头。便是我们开头讲到的那一幕。

王阳明在赣南任职期间,在赣南留下很多诗作及事迹。通天岩至今留有他的石刻以及讲学旧址,为赣南之开化,鞠躬尽瘁。

当然和我们赣南有渊源的历史名人还有非常多,比如海瑞、汤显祖、毛主席、周恩来、陈毅、蒋经国等等,我们赣南本土历朝历代也出过很多名人,容小编以后慢慢为大家介绍。返回搜狐,查看更多



【本文地址】


今日新闻


推荐新闻


CopyRight 2018-2019 办公设备维修网 版权所有 豫ICP备15022753号-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