俞敏洪最意气风发的时刻

您所在的位置:网站首页 赢在中国栏目分析 俞敏洪最意气风发的时刻

俞敏洪最意气风发的时刻

2024-04-16 22:12| 来源: 网络整理| 查看: 265

这篇文被号主的粉丝们留言称有史以来写的最好的一篇,我觉得很棒,特地转载过来,以飨读者。原标题是:《最拽国综死得最透,央视都救不了它》

今日BGM,《光阴的故事》,罗大佑

15年前,曾有一个普通人当面把史玉柱怼到无话可说;

投资大佬熊晓鸽通常不出三句就能挖到他想要的内容,可此人交锋至少十个来回,还得搬出评委身份,才撬开了对方的口。

最后俞敏洪还没接招,直接白棋认输。

评委大爷、选手孙子的综艺太多。这种孙子翻身收拾爷爷的太少。

其实这个选手没啥背景。

他之所以敢当面“收拾”大佬,完全是《赢在中国》这档节目提供的自由度。

《赢在中国》应该是中国电视史上,“身价”最高的一档综艺节目。

央视主办,光一支主题曲《在路上》就请来多少大佬。

马云、史玉柱、俞敏洪、熊晓鸽更是节目常驻评委。

不是上台说几句好话的那种,而是得一场场跟下来,选出冠军选手,验证自己的商业眼光。

节目组请这三位很有深意:

熊晓鸽,IDG资本掌舵人,作为风险投资教父,一举投出了腾讯和百度。他上节目的任务很简单,专管企业融资。

史玉柱,脑白金创始人,一代营销天才,他专管企业营销。

马云、俞敏洪,嘴皮子耍得遛,企业文化宣讲人。

2006年是个神奇的年份。

中国刚刚熬过2000年开始的金融泡沫,即将大步迈入互联网时代。

真正属于普通人的财富神话开启。

对比熊晓鸽、马云、俞敏洪,你会发现他们的人生轨迹竟能如此相似。

1、靠知识跳出农门;

2、靠英文走出国门。

所以俞敏洪能成为时代偶像。

他英语三次落榜,但靠苦学就能敲开最高学府的大门,证明人人都可以靠自己改变命运;

毕业后在北大教书,他放弃铁饭碗偏要在校外办补习班赚钱。那是个敢想就能赚到钱的年代,他的成功激励了多少不安现状的年轻人下海赚钱?

最关键的是他赚钱的工具,英语。

从没一个国家会把一门外语列入高考必考三大项。

重点不是欧美文化多强大,而是我们迫切在世界获得话语权。

就像日后熊晓鸽的总结:

“一个国家在某一个清晨苏醒,而我们有幸迎来了早晨那第一缕灿烂的阳光”。

这是改革开放后几代企业家的区别。

第一代是把外面的好东西往回带;

第二代是把人送出去,去赚全世界的钱。

参加《赢在中国》是俞敏洪最意气风发的时刻。

他的新东方刚刚上市,这是国内第一家赴美上市的教育公司。

他顶住了政策压力,于是成了全国、甚至全世界最富有的教师。

也是在节目上,他发表了日后被广泛流传的演讲:小草与大树。

我们每个人有两种生活方式。

第一种是像草一样活着,但你毕竟还是一棵草。人们可以踩过你,因为人们根本就没看到你;

所以我们应该像树一样成长,即使我们现在什么都不是,只要你有树的种子,即使被踩到泥土中,也能成长为参天大树。

现在回看这当然是碗励志鸡汤。

但当时的人真的相信一个人可以仅凭自己的努力换取成功。

那是一个人人自信,人定胜天的年代。

从选手的角度看,这更是决定未来十年中国经济形势的一档节目。

节目最经典的段子,是台下这个年轻人大胆质疑慧聪网老总郭凡生的经营模式有问题。

“5年之内,必被阿里吃掉”。

现在的慧聪网早已没有姓名,可在2006年,它和阿里巴巴还是“一南一北”的存在。

一个成功的企业老总,被一个名不经传的年轻人质疑不会赚钱。

郭凡生都懒得回答问题:

我已经这么成功了,你认为我还不行。是,我不行。这要让历史来说话。

强者从来不缺溜须拍马之人,当时小伙被怼的无话可说。

但商业从来不看谁嗓门更高,时间已经阶段性验证了小伙的预言。

如今的慧聪网,已经成了巨头阿里懒得吃的小虾米。

《赢在中国》从2006年开始一连办了三季,第一季便爆火。

有太多你想象不到的神创意上节目来找投资。

有专治奶牛乳房炎的;

有烧了30万开发没屁用的系统,被史玉柱直言别干了的。

任何能赚钱的项目都不缺大忽悠,比如这个号称是“天才中的天才”的。

他的简历复杂到史玉柱都没看懂,因为你很难相信一个地球人可以一边全职读书、一边全职工作、一边还要搞研究。

他带来的创业项目,用现在的话来讲就是“大数据”。

其实他就是利用在国外上学的优势,听了几场科技讲座,回来在马云等人面前班门弄斧。

马云最后也没给他好脸色,质问他到底是:怕被抄创意,还是压根就是大忽悠?

这个人肯定是大忽悠,但“大数据”已经被时间证实。

而十几年前他肯自费巨额机票钱,从海外飞回国内拉投资也只说明一个问题:

从此刻起,我们的竞争对手是全世界。

站在2021年往回看,我们早已知道哪些人的项目更能赚到钱?

所有把握时代下一个脉搏,互联网的项目。

纵观节目选手现状,更验证了“人是时代的产物”。

彼时李彦宏、马化腾还在创业路上苦熬,没人能想到日后百度、腾讯、阿里能成为“中国三大”,全方位垄断国民生活。

《赢在中国》第一、第二届的冠军,拿到了节目提供的1000万融资后也曾火红过一阵,但现在早已查无此人。

反而是当年放弃节目投资的同程网吴志祥,大浪淘沙后还能保有姓名。

站在这个角度我发现所有大佬们的财富故事都站不住脚。

个人努力必不可少,但能否成功,更关乎你有没有迎合时代脉搏?

连火三届后,《赢在中国》最终于2008年停办。

停办原因有很多,表面因素是节目没赞助,因为赞助商负责人进去了。

节目制片人王利芬看得更透:

《赢在中国》变味了。

第一季吸引来的都是草根阶级,他们真正指望上节目拿一笔钱逆天改命;

第二季已经有不少小商人,上节目方便拉客户。

第三季很多企业主上节目只想打个广告罢了。

《赢在中国》当年能爆火,在于它点燃了普通人对财富的渴望:原来我靠自己的双手也能发财。

谁想看一群有钱人大嗓门吼谁更有钱呢?

2013年,离开央视的王利芬又重启了新一季《赢在中国》。

但看参赛选手:

汽车之家 李想、58同城 姚劲波、航班管家 王江;慈铭体检 韩小红;博洛尼家居 蔡明、乐峰网 李静等。

以前的节目,至少还是普通人。

现在已经是自带光环的创业明星,每个人身后都站着一批人,代表某个群体的利益。

这季最后的冠军是主持人李静,她的参赛项目是针对美妆的“乐蜂网”。

熬过11个年头,乐蜂网也在2019年停止经营。

因为当时市场已经被天猫、京东、苏宁、亚马逊四大家垄断了。

这无形中又验证了中国经济的发展进程:

资本走过了原始积累阶段,垄断显然更获利。

当一个市场只有寡头才能活下去,财富故事已经和普通人无关了。

2016年俞敏洪作为嘉宾重回《赢在中国》,不过这次他是来反驳十年前的《小草与大树》理论。

这次他不想再做大树,而只是想做一颗小草。

我们都知道中国有一句古诗叫做,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

树也许被烧完了,一辈子再也没出头之日。其实只要一场春雨,大地又铺满绿色。

显然此时他已经没了当初的理想主义。

这番《小草与大树》理论更被新东方出来的下一个精神偶像罗永浩彻底推翻:

这个世界上每个人生来都是不平等的,有的人他命中注定是小草。

所以境界高的人看到的,不是自己长成参天大树,而是怎样把我们的世界变成一个小草也不能被随意践踏的世界。

老罗能取代俞敏洪成为时代情绪,除了老罗更注重个体自尊。

更是这个无限内卷的社会,像俞敏洪那样逆天改命已经不可能,光是不被踩在脚底,我们就要使尽全身力气。

所以我更怀念《赢在中国》,原来十年前,国人眼里还是有光的。

路遥的《人生》扉页上写着一句话:“人生的道路虽然漫长,但要紧处常常只有几步”。

他说的是个人的选择,更是时代的选择。

改革开放以来,社会曾两次批量发放财富的入场劵。

一次是1978年恢复高考。

我曾看过一篇写当年“老三届”的文章。

当年的知青为了摆脱面朝黄土背朝天的人生,哪怕故意摔断腿也要争取一点读书复读的机会。

那个年代没几个人正经读过书、被下放到偏远地区的知青可能压根就不知道恢复高考了。

但真正看透国家层面“恢复高考”四个字背后的深意,付出一切也要考进大学的,最后也真改变命运了。

这是时代的第一次红利。

《赢在中国》播出时,正值民间创业高潮。不断上升的经济,让更多人再次看到改变命运的机会。

你能强烈感到经济一路往上时,人们充满希望的精气神。

不尽狂澜走沧海,一拳天与压潮头。

可短短十年,当年的这批人,每个人都默契选择了沉默。

他们的称号,从“创业者”变成了“资本家”。

而我们普通人的人生规划,也从“创业”变成“考公”。

以前人们相信蚍蜉能撼树,现在站在时代这颗大树前,担心的只是自己会不会被踩死。

没有人想辜负时代,但时代注定辜负一批人。



【本文地址】


今日新闻


推荐新闻


CopyRight 2018-2019 办公设备维修网 版权所有 豫ICP备15022753号-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