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蝉》原文、注释及赏析.docx

您所在的位置:网站首页 赞颂蝉的诗 《蝉》原文、注释及赏析.docx

《蝉》原文、注释及赏析.docx

2024-07-02 00:55| 来源: 网络整理| 查看: 265

1、你若盛开,蝴蝶自来。蝉原文、注释及赏析蝉原文、解释及赏析蝉是唐代诗人虞世南创作的一首五言绝句。这首咏物诗通过对蝉的姿态、习性、居所、鸣声的描写,赞颂了蝉的清高风雅和不同凡响的品德,暗喻自己立身品格高洁,不需要凭借某种外在力量自能声名远扬,表达了对内在品格的热情赞美和高度自信。以下是我整理的蝉原文、解释及赏析,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蝉 垂緌饮清露,流响出疏桐。 居高声自远,非是藉秋风。 解释 垂緌(ru):低垂着触须。緌,古人结在颔下的帽带下垂部分。蝉的头部有伸出的触须,形状像下垂的冠缨,故称“垂緌”。礼记檀弓下:“蚕则绩而蟹有匡,范则冠而蝉有緌。” 流响:传播响声,亦指传出的声响。此处指蝉长鸣

2、不止。 居高:指栖息在高处,语意双关。 藉(ji):凭借,依靠。 译文 蝉低垂着触须啜饮清凉的露水,长鸣声从繁茂的梧桐树上传出。 因为它身居高处,声音自会远扬,而不是凭借吹来的阵阵秋风。 创作背景 此诗大约是虞世南由隋入唐后,受到唐太宗的知遇之恩而作。诗人的一生极为坎坷,先是在南朝陈任职,后隋灭陈,与其兄虞世基一同到了长安,“大业初,累授秘书郎,迁起居舍人。”宇文化及杀隋炀帝后,虞世南被挟持至聊城,“又陷于窦建德,伪授黄门侍郎。”“太宗灭建德,引为秦府参军。”此后他一直辅佐唐太宗,逐渐位高爵显,死后“敕图其形于凌烟阁。”可见诗人一生始终坚持正道而行,在纷纭乱世谨身守持,终于得逢明主,成就美名。

3、此诗即是诗人勤于自勉的写照。 赏析 古人认为蝉栖于高树,餐风饮露,所以把它看作高洁的象征。这首咏物诗在歌颂蝉的同时,也以蝉自喻,以蝉自励。诗人抓住蝉的声音特点巧妙加以刻画,表达了人应该坚守志行的高洁,严于律己,加强自身修养的处世道理。 首句“垂緌饮清露”,描写蝉垂下触须,吮吸清露的情形。这一句表面上是写蝉的形状与食性,实际上处处含比兴象征。“垂緌”暗示显宦,因为古代常以“冠缨”指代贵宦。这显贵的地位在一般人心目中,是和“清”有矛盾甚至不相容的,但在诗人笔下,却把它们统一在“垂緌饮清露”的形象中了。这“贵”与“清”的统一,正是为三、四两句的“清”无须借“贵”作反铺垫,笔意颇为巧妙。 次句“流响出

4、疏桐”写蝉声之远传。古代有凤凰非梧桐树不栖的说法,这里描绘蝉鸣声从疏桐中间传出,言其品格高尚。梧桐是高树,着一“疏”字,更见其枝干的高挺清拔,且与末句“秋风”相应。“流响”,状蝉声的长鸣不已,悦耳动听。“流”字,形容蝉的鸣叫声有如泉流一般,连绵不断,平和清新。着一“出”字,把蝉声传送的意态形象化了,仿佛使人感受到蝉声的响度与力度。这一句虽只写声,但读者从中却可想见人格化的蝉那种清华隽朗的高标逸韵。有了这一句对蝉声远传的生动描写,三、四两句的发挥才字字有根。 “居高声自远,非是藉秋风”是全篇比兴寄托的点睛之笔,它是在前两句的基础上引发出来的诗的议论。蝉声远传,一般人往往以为是借助于秋风的传送,诗

5、人却别有会心,对此加以否定,强调这是由于“居高”而自能致远。这种独特的感受蕴含一个真理:立身品格高洁的人,并不需要某种外在的凭借(例如权势地位、有力者的帮助等),自能声名远播,正像三国魏曹丕在典论论文中所说的那样,“不假良史之辞,不托飞驰之势,而声名自传于后”。这里所突出强调的是人格的美,人格的力量。两句中的“自”字、“非”字,一正一反,相互呼应,表达出对人的内在品格的热情赞美和高度自信,表现出一种雍容不迫的风度气韵。唐太宗曾经屡次称赏虞世南的“五绝”(德行、忠直、博学、文词、书翰),诗人笔下人格化的“蝉”,也可能带有自况的意味。 这首诗立意巧妙,托物比兴,借蝉言志,既赞美了蝉的高情逸韵,又暗

6、寓自己的华贵,寄托了对高洁品质的赞扬。全诗风格清华隽朗,笔墨集中,观点鲜明。 名家点评 明代钟惺、谭元春唐诗归:钟云:与骆丞“清畏人知”语,各善言蝉之德。谭云:于清物当说得如此。 清代沈德潜唐诗别裁:命意自高。咏蝉者每咏其声,此独尊其品格。 清代李锳诗法易简录:咏物诗固须确切此物,尤贵遗貌得神,然必有命意寄托之处,方得诗人风旨。此诗三、四品地甚高,隐然自写怀抱。 清代宋宗元网师园唐诗笺:末二句,占地步。 清代施补华岘佣说诗:三百篇比兴为多,唐人犹得此意。同一咏蝉,虞世南“居高声自远,端不藉秋风”,是清华人语;骆宾王“露重飞难进,风多响易沉”,是患难人语;李商隐“本以高难饱,徒劳恨费声”,是牢骚

7、人语。比兴不同如此。 近代刘永济唐人绝句精华:三四句借蝉抒怀,言果能立身高洁者,不待凭借,自能名声远闻也。 近代刘拜山、富寿荪千首唐人绝句:刘:骆宾王“露重飞难进,风多响易沉”抒含冤莫白之悲;贾岛“折翼犹能薄,酸吟尚极清”,有兀傲不平之致;李商隐“五更疏欲断,一树碧无情”,寓孤寂落泊之感;此则自写品格,顾盼高远。同一咏蝉而兴寄各殊,处境不同也。 后世影响 这首咏物诗广为流传,是唐诗中最早具有雏形的五言绝句,也是唐人咏蝉诗中年代最早的一首。此诗与骆宾王的在狱咏蝉、李商隐的蝉都是唐代托咏蝉以寄意的名作,由于地位、遭际、气质的不同,虽同样工于比兴寄托,却呈现出殊异的面貌,构成富有个性特征的艺术形象,成为唐代文坛咏蝉诗的三绝,为后世人称道。 简介 虞世南(558638),字伯施,越州余姚(今属浙江)人。凌烟阁二十四功臣之一。父虞荔,兄虞世基,叔父虞寄,均名重一时。虞寄无子,世南过继于他,故字伯施。隋炀帝时官起居舍人,唐时历任秘书监、弘文馆学士等,曾赐爵永兴县子,授银青光禄大夫,世因称“虞秘监”或“虞永兴”。能文辞,工书法。编有北堂书钞一百六十卷。全唐诗存其诗一卷。文档内容到此结束,欢迎大家下载、修改、丰富并分享给更多有需要的人。第 3 页/共 4 页



【本文地址】


今日新闻


推荐新闻


CopyRight 2018-2019 办公设备维修网 版权所有 豫ICP备15022753号-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