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自怒江大峡谷的赞美诗

您所在的位置:网站首页 赞美锅巴的诗 来自怒江大峡谷的赞美诗

来自怒江大峡谷的赞美诗

2024-02-21 16:46| 来源: 网络整理| 查看: 265

 

从西藏察隅县的察瓦龙乡到云南怒江州的首府六库,怒江在东侧的碧罗雪山和西侧的高黎贡山夹峙下,形成三百多公里长的大峡谷。在峡谷两侧的河谷与山坡上,数百年间生活着傈僳族、怒族、独龙族、藏族等数个民族的人们,他们的祖先大多数是由碧罗雪山之东辗转而来,刀耕火种,渔猎为食。虽有蜿蜒曲折的数条古道连通峡谷内外,大山却始终是阻隔他们视野的屏障。

上世纪初,多个教会成员翻越高黎贡山和碧罗雪山,分别进入峡谷里开始传播福音。基督教传教士还创制了以拉丁文为基础的傈僳文字。美国传教士杨思慧夫妇结合当地人能歌善舞的特点,改编了几十首多声部赞美诗,几十年来传唱不绝。

怒江人最终接受基督教,有着深刻的文化和经济因素——基督教宣扬的生活方式帮助信众摆脱了酗酒、赌博的生活方式,摆脱了买卖婚姻和杀牲祭祀所带来的沉重的经济负担,提高了文化知识水平。这些都给当时仍处在原始状态的民族以深刻的影响。

如今,道路已然贯通,随着自然环境的变迁和社会生活的流转,峡谷里的人们正在面临千百年来最为深刻和迅速的一次转变:完全改变的生态环境、正逐渐消失的少数民族文化、峡谷居民的宗教信仰与社会变迁… 这正是中国正在行进着的欲望追逐与精神流放的缩影。

2003年7月,摄影师周伟第一次走进怒江做徒步旅行,他被峡谷里的赞美诗深深震撼。一年后,关于怒江建坝,开发水电的争论不绝于耳,周伟从那时起开始了长期的跟踪拍摄项目,记录当地社会生活和人群的变迁。

“他们依然迷惘着,依然期待着,怒江的前路似乎还不明朗。怒江,正在时代的钟摆上,徘徊。”在2011年出版的图文集《钟摆上的怒江》中,周伟这样写。而制作一张原生态唱片的愿望,在他走进怒江的第十个年头,也终于得以实现。

清晨,下地干活的农妇。云南怒江,古当。2006年12月。

 

采柿子。云南怒江,古当。2006年12月。

 

礼拜日,两个信徒用吉他伴奏,表演赞美诗。云南怒江,欧鲁 底。2006年4月。

 

元旦,基督徒在梯田中举行迎新聚会。云南怒江,马底。2007年1月。

 

在天主教堂前玩耍的男孩。云南怒江,秋那桶。2006年5月。

 

高唱赞美诗为死者送行。云南怒江,俄科洛。2006年4月。

 

跳舞的小女孩。云南怒江,古当。2006年12月。

 

在田头商议农事的男人。云南怒江,知洛。 2006年4月。

 

搭拖拉机赶集的年轻人。怒江两岸的村子,即使有简易的公路, 也没有公共交通。除了徒步,村民只能依赖农用卡车、拖拉机出 行。云南怒江,匹河。2007年1月。

 

浓雾笼罩的怒江大峡谷。云南怒江,古当。2006年12月。

 

最后,附上来自怒江州福贡县老姆登教堂唱诗班的赞美诗,由周伟实地录音制作。(请在wifi环境下欣赏)

 

02 号角吹响的时候(老编第259首)

04 主与我同在,欢乐无尽(老编第139首)

06 主与我同在,什么都不怕(新编第17首)

——————————

周伟,自由摄影师,纪录片导演。

本文所有图片和音视频,版权归周伟所有。

 



【本文地址】


今日新闻


推荐新闻


CopyRight 2018-2019 办公设备维修网 版权所有 豫ICP备15022753号-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