救火牺牲的英雄赖宁,24年后为何被教科书删除,照片也被学校摘了

您所在的位置:网站首页 赖宁为什么 救火牺牲的英雄赖宁,24年后为何被教科书删除,照片也被学校摘了

救火牺牲的英雄赖宁,24年后为何被教科书删除,照片也被学校摘了

2024-07-11 08:42| 来源: 网络整理| 查看: 265

0 分享至

用微信扫码二维码

分享至好友和朋友圈

说起“赖宁”这个名字,可能很多年轻人都比较陌生,但是对于大多数70、80后而言,赖宁和雷锋一样,是他们小时候的精神榜样。当时全国各地都提倡学生学习雷锋、赖宁精神,做“四有”新人,有的学校会在醒目处挂上赖宁的照片甚至是给赖宁建铸雕像,以时刻提醒同学们学习赖宁精神。毫不夸张地说,在30年前,赖宁就是英雄的化身,是时代的榜样。

然而在2004年,北京市的各个中学却突然不约而同地将赖宁的照片和雕塑“驱逐”出校园,教科书上有关赖宁光荣事迹地内容也纷纷被删除。一夜之间,仿佛赖宁从全国千千万万个少先队员和青年的榜样,变成了人们避之不及的存在。

人们不禁发出疑问,赖宁是谁,他做过什么事情?为什么赖宁曾经和雷锋一样被人们所尊崇,又为什么突然间被人们“驱逐”和遗忘。

少年强则国强

赖宁出生在四川省的一个小县城——雅安市石棉县。虽然父母都是农民,家里条件也比较一般,但赖宁从小就有伟大的理想,立志成为一名伟大的地质学家,像李四光一样,在祖国大地上进行勘测,为祖国献宝。赖宁是这样想的,也是这样做的。为了实现自己的梦想,赖宁经常阅读大量的书籍,特别是地质方面的书,更是爱不释手。

除了爱看书,赖宁还特别注重实践,因为要成为伟大的地质学家,一定不能只会读死书。有一次,书上讲到了关于马蜂的知识,为了验证书上说的是不是真的,赖宁就直接跑到后山上去捅马蜂窝,捅完之后还要自己舔一舔是不是甜的来证明马蜂酿蜜。

因为从小便树立了伟大的理想和明确的目标,加上自身旺盛的求知和探索欲,这使得赖宁从小便展示出远超同龄人的优秀。不管是自然知识,还是人类社会现象,赖宁总是能表达出自己的观点,就连同学都称赞说天上的事情,赖宁知道一半,地上的事情他全知道。

赖宁的学习成绩也十分优秀,小学毕业就获得了被保送至当地最好的中学——石棉中学读书的机会。但是,赖宁放弃了这个机会,他坚决地要依靠自己的努力考取进入中学读书的机会。考试成绩出来后,赖宁果然没有辜负人们的期望,以全县第一的成绩考入了石棉中学。

救火的少年英雄

在石棉中学读书后,距离更远了,每次都要穿过一大片树林,翻过一座山才能从学校回家,但是赖宁没有丝毫的抱怨,甚至经常在山顶上感叹祖国山河的壮阔和美好。

正如赖宁所言,石棉县的确是一个美好的地方,虽然名不见经传,但不仅有着丰富的森林资源,还是红军强渡天险的见证地。但另一方面,石棉县当时的经济发展相对比较落后,整体地形以山脉为主,开发比较困难,还经常发生山火。

赖宁家就住在山脚下不远处的一个村子里,因为每天去学校上课或者放学回家都要翻山,曾三次发现山上着火并帮忙扑灭。赖宁做了好事也没有声张,就连身边的同学都没有告诉,直到当地的消防找到学校,大家才知道赖宁的光荣事迹。

1988年某天下午,因为电线短路,山林又发生了火灾。碰巧当时当地刮着大风,火势借助着大风迅速蔓延,不一会儿整座山就变成了火的海洋。山的不远处就是卫星电视传输信号基地和石油基地。一旦火势得不到控制,势必会烧毁卫星电视设备,如果火势蔓延到了石油基地,那后果更是不堪设想。

当地也意识到了事情的严重性,但是现有的消防力量完全不够,大火不停的在肆虐,远处的的救援力量根本跑不过火势蔓延速度。无奈之下,当地作出决定,呼吁民众一起参与山火救援。

当时赖宁正在写作业,突然就看见一片火光在远处闪动。因为之前有过三次救火经历,赖宁一看就知道是发生山火了,于是急忙放下笔朝山上跑去,甚至都没有来得及和家人打招呼。

一来到山上,赖宁抄起松枝就往火上拍打,不一会儿整张脸就被熏得乌黑,但赖宁根本顾忌不得,只是不停地举起松枝对着着火点拍打着,争取将大火扑灭。

刚开始,赖宁以为这次大火也会和以往一样,没过多久就可以扑灭。但当时还只是学生的他哪知道,这次的山火已经完全失控,一直到晚上,火势依旧十分的凶猛,没有丝毫减弱的趋势。

当时和赖宁一起上山救火的还有他们的伙伴们,当地消防考虑到孩子们年龄还小,明天还要上课,更何况救火又是如此的危险,便让人把他们带下山送回家。在回家的路上,其他孩子谈到了当时正在热播的电视剧《再向虎山行》,说今天的大火烧坏了电线,可惜晚上看不了电视剧了。这时,赖宁却说,既然不能向虎山行,那咱们就向火山行。

众人都以为赖宁是开玩笑的,也都没有放在心里。但当其他小伙伴都安全返家时,赖宁却一个人偷偷又跑去了山里。

经过大家一整晚的努力,大伙终于被扑灭了。几千亩的森林资源得到了保护,卫星电视设备和石油公司油库也没有遭受任何影响。就当大家欢呼雀跃时,有人却发现赖宁不见了。

赖宁的同伴提起昨天他曾经说过要“再向火山行”,猜测赖宁是不是偷偷跑去山里灭火了。众人闻言急忙返回山上寻找,最终在一处火林带中找到了赖宁的遗体。他的手仍死死的抓紧着一棵松树,整个身体呈现出一种向上攀爬的姿势,可见生前赖宁也不停的在求生,可惜未能成功。

赖宁:成为时代的榜样

1988年3月,石棉县街头上人们排列在道路两旁,抬着花圈含着眼泪为救火少年送行。为了保护国家财产,就读于石棉中学的少年赖宁英勇牺牲了,人们没有忘记他的贡献,当时全县也只有几万人,前来送行的人就有三五千人。根据当地一位老人的回忆,自己从来就没有见过这么多人来给一位少年送行。

少年英雄赖宁的事迹很快便传开了,各地记者纷纷来到石棉县继续采访,宣传赖宁的英勇事迹。后来石棉县政府决定向省里上报,申请赖宁为革命烈士。借此机会,当地的新闻单位还专门写了一篇关于赖宁英勇事迹的新闻消息,没想到第二天全国各地的报纸就纷纷进行对这条消息进行转载,发布在头条位置。一时间,赖宁的光荣事迹传遍了全国。

随着赖宁的英勇事迹被更多人所知晓,当时写这篇报道的作者也没想到,自己的这篇报道,居然惊动了当时的团中央领导。原来,时任团中央领导看见救火小英雄赖宁的事迹后,感觉赖宁的成长经历十分全面,品学兼优,十分适合在全国进行宣传,于是便亲自派人前往石棉县,收集调查赖宁的事迹。

第二年,在团中央的支持下,赖宁成为了所有少先队员学习的榜样,也成为了全国少先队员学习的榜样。后来,赖宁的父母还应邀去北京,得到了当时国家领导人的接见。

然而2004年一部法律的出台,彻底改变了赖宁的形象地位,也直接造成了赖宁的“消失”。

英雄走下神坛

2004年,我国正式出台《未成年人保护法》,社会上掀起了一阵关于赖宁精神的讨论。其中讨论的重点便是,未成年人为了保护国家财产牺牲是否值得被大肆宣传赞扬?

进入新世纪后,社会也在不断地进步,这不仅体现为经济的发展,更体现为人们对人本身价值和意义的思考。在80、90年代,为了保护国家财产而奉献了自己的生命这是值得被大力赞扬的。然而,进入新世纪后,人们逐渐认识到,生命是无价的,人的生命安全是高于一切有形的、物质的财产。

还有很重要的一点是,赖宁当时还是一名未成年人,如果没有参与救火,他本可以好好享受美好的青春年华。人们开始反思,是否应该对赖宁进行全国性的宣传?是否应该鼓励未成年人见义勇为?

有人认为,一个真正的英雄应该是合理的,而不是盲目的或强人所难的,熊熊山火对于专业的消防员而言都十分的危险,更遑论是一个尚未成年的孩子。但是也有人认为,在80、90年代,赖宁为了保护国家财产而献出生命,本就是符合当时主流社会意识的,他是那个时代的英雄。

随着《未成年人保护法》的出台,有关赖宁的争议也算是盖棺定论了。国家以法律的形式对未成年人的生命安全提供保障,这也意味着未成年人见义勇为是不被提倡甚至是不被允许的。

一时间,各学校纷纷摘下赖宁的照片,各地也不再提倡学习赖宁精神,有些地方立了十几年的赖宁雕塑也被撤了。

随着时间的流逝,赖宁仿佛也消失在了历史长河中,现在许多90后、00后都不知道赖宁这个曾经和雷锋一样家喻户晓的学习榜样了。今天,当我们重新回顾赖宁的事迹,脑海中不禁发出思考,赖宁被人遗忘这是好还是不好呢?

结尾

长期以来,人们都是将生命的价值放在一个很低的位置,好像只有光荣牺牲才是一个人最高的荣耀。特别是当一件事情被冠以“国家”或“集体”的名号时,一个人的牺牲便是值得的,微不足道的。当我们从理性的角度出发进行思考,我们不难发现,并不是所有奉献都需要以生命作为代价的,有些时候的牺牲它的实际作用并不是很大。

在战争时期,战士们为了保家卫国付出生命,这是可敬的,也是不可避免的。但是在和平年代,很多事情都能够以一种更合理的方式解决。即便山火会烧毁森林资源,会对附近的卫星设备和油库造成威胁,但灭火是消防员的职责,其他民众即便是参与救火工作,也只能在保障生命安全的前提下进行。

例如在这次的重庆山火的救援工作中,涌现出了一批摩托骑士,他们发挥摩托车便捷灵活的特性,参与进救援工作中。但这些摩托骑士主要负责的是后勤工作,将物资运送在前线,站在一线直面大火的始终是消防员战士。更何况,赖宁当时还是一名未成年人。

在今天这个理性的时代,人们逐渐认识到对生命的贬低是何等的荒谬。正如罗翔老师所说,当一个人在深山中即将因为饥饿而死亡时,即便只有熊猫,也可以将其作为食物进行食用,因为人的生命是至高无上的。因此,赖宁的牺牲是光荣的,但在某种程度上也是不必要的。我们要敢于承认我们过去的观念中存在不合理的成分并将其进行否定,这是一种理性的回归,也是对于生命的尊重。

各位读者听说过赖宁吗?你认为赖宁的事迹值得被宣传吗?欢迎大家来文章下方评论区讨论交流。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

/阅读下一篇/ 返回网易首页 下载网易新闻客户端


【本文地址】


今日新闻


推荐新闻


CopyRight 2018-2019 办公设备维修网 版权所有 豫ICP备15022753号-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