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阳河”川剧艺术 十字路口期待华丽转身 中国川剧网

您所在的位置:网站首页 资阳宴席哪里好 “资阳河”川剧艺术 十字路口期待华丽转身 中国川剧网

“资阳河”川剧艺术 十字路口期待华丽转身 中国川剧网

#“资阳河”川剧艺术 十字路口期待华丽转身 中国川剧网| 来源: 网络整理| 查看: 265

辉煌过后 难题接踵而至

以自贡市川剧艺术中心为代表的“资阳河”川剧艺术,在上世纪50年代曾为全川所瞩目。乐师刘汉章、生角龚建章、净角张新伟、小生曾怀德、丑角王仲槐、名旦宁竹芳都是“资阳河”流派传人。川剧生角泰斗张德成说:“自贡川剧团是资阳河流派的根子。”

1983年,还在跑龙套的刘开逵获得了一次宝贵的人生经历,那就是随团到北京为国家领导人演出魏明伦编剧的《巴山秀才》。不可言状的喜悦一直激励着他努力学习川剧。随后《易胆大》、《四姑娘》、《潘金莲》、《夕照祁山》、《中国公主杜兰朵》等一批优秀剧目多次到中南海、人民大会堂演出,演员们受到邓小平、杨尚昆、张爱萍、钱其琛等中央首长的亲切接见。当时的自贡川剧团轰动京城,享誉艺坛,被文化部评为“中国著名艺术表演团体”,向国内外推出。

“那时我们住文化局宿舍,我常看着他穿着长衫、踩着拖鞋在走廊上走来走去,嘴里念念有词,推敲着剧本里的台词,一走就是几个小时。”刘开逵说的是有“巴蜀鬼才”之称的著名剧作家魏明伦,自贡川剧九上北京、四下江南和魏明伦密不可分。

本以为自贡川剧将从此大放异彩,然而仅仅到了上世纪90年代中后期,各种新难题就接踵而至。魏明伦去了成都,自贡川剧剧本创作进入停滞期,演出减少、人员流失、经费不足等问题纷至沓来。

52岁的李素梅在川剧艺术中心主攻旦角已经三十余年。在实行绩效工资改革以前,李素梅的工资只有1300元,丈夫刘开逵只比她多一百元,一家人的收入不到3000元。2005年儿子考入川师,一年学费需要6800元,还有他每个月的生活费,以及夫妻二人的生活开支。从艺多年的两人居然难以支付孩子的大学费用,最终年迈的父母帮他们支付了孩子的学费。

在生活的逼迫下,李素梅曾萌生了“辞职做生意”的想法,尽管从内心讲,放弃川剧有万分的不舍。父母的支持使二人得以继续演川剧,然而在当时,仍有一些演员无奈地选择了退出。

“资阳河”川剧保留了大量川剧传统剧目,有“高腔四大本”、“弹戏四大本”、“五袍”、“四柱”、“江湖十八本”等等剧目。辉煌的时候,自贡川剧艺术中心有近两百人。眼看着舞台萎缩,观众减少,中心的决策者们知道必须要创作出好剧本,才能走出困境。

“一年写一个川剧剧本只有几万元,同样的精力写电视剧剧本就有几十万。”报酬少,创作难度大,对作者文学修养要求高,是大家不愿意写川剧剧本的重要原因。刘开逵坦言,在这个物欲横流的社会,创作川剧剧本更需要作家有一颗耐得住清贫寂寞的心。

人才断层 渴望新鲜血液

进入新世纪后,文化消费形式更加多元化,人们对川剧的关注度进一步降温。用优秀剧目打开市场,让演员演好戏才是发展剧团留住人才的关键。在川剧艺术中心和本土作家的共同努力下,《死神之吻》、《人迹秋霜》、《刘光第》等优秀川剧纷纷出台,自贡川剧有了起色。

剧本的问题正得以改善,然而演员青黄不接,艺术人才断层日益凸显,让川剧人忧心忡忡。

1988年到2006年,18年来市川剧艺术中心未招过也未以任何形式培养过学员。目前该中心有员工80名左右,相比辉煌时期减少了一半多,而且超过四分之三的职工已过40岁,所饰演的行当严重参差不齐,多人身兼数职。

2006年,自贡市川剧艺术中心和自贡市文化艺术学校合作,以联合办学的的形式,招收了近30名川剧后备学员,中心派出老师进行专业教学。

华丽转身粤语_成都华丽转身演出公司会所_北京华丽转身公司靠谱吗

“形体课上压腿,因为软度不够,一遍又一遍地拉伸、下腰,放学后腿都打颤。”19岁的袁明柳是达州人,7年前还在上小学六年级的她被自贡市文化艺术学校选中,学习不到一个月,就强烈地感受到了来自身体的挑战和学习的难度。17岁的朱梦婷是中心年龄最小的演员,回忆起刚进校学习基本功的时光,也是一个劲儿地摇头,之后在大家的鼓励中她们都坚持了下来。不过依然有同学因为练形体累,练声苦,曲牌、唱腔难等原因陆续退学了。

2010年,这批学员毕业时,出于编制、工资、发展前途等方面的考虑,陆陆续续又走了不少,最后留下的只有一半人,能登台的更少之又少。

看着辛苦培养的孩子最后放弃了川剧,作为班主任兼专业课教师的李素梅内心十分酸楚也很矛盾。川剧要求演员唱、做、念、打、舞等各种技能样样精通,很多独生子女受不了这个苦。她也明白现在的川剧生存状态不容乐观,孩子选择这一行可能会走她的老路,清贫一生。朝夕相处,亦师亦母,李素梅何尝不希望孩子们有更好的未来,然而“资阳河”川剧艺术太渴望更多新鲜血液的融入。

不管天赋多高,一个成熟的川剧演员至少要摸爬滚打十年才能在舞台上游刃有余。因为严重的艺术断层,年过半百的刘开逵和李素梅依旧承担着大型川剧演出中的主要角色。

走向市场 着眼年轻观众

每个时代,都有不同的东西因跟不上时代的变迁而逐渐衰落、消亡。“资阳河”川剧艺术,传承了千年盐都的文化精髓,如今也走在十字路口,它会消亡吗?

面对太多的文化娱乐方式,如果仍然沉溺在川剧古老幽深的历史里,不去触摸现代生活的五彩屏幕,它的光芒会逐渐暗淡。怎么挖掘新价值,体现艺术精髓和现实意义?自贡川剧人有着自己独到的见解——走市场化道路。

去年李素梅带着几个学生到新加坡演出了一个月,外国友人对“资阳河”川剧艺术的赞叹和喜爱,让她相信川剧和普通大众之间的鸿沟并不是那么难跨越。

“很多时候观众有这样的心理,公益演出不稀罕,花钱买票的演出才有价值。”长久以来在商演中虽屡屡碰壁,但川剧艺术中心从来没有停下走市场化道路的步伐。去年成都华丽转身演出公司会所,川剧艺术中心和文化传媒公司合作营销,两场演出就卖出了9万多元的票,给盐都川剧人打了一支强心针——川剧走向市场有门。

“下半年我们将和贡井区文广新局合作,在陈家祠堂开展长期的‘资阳河’川剧演出。”连续一个月来,刘开逵和演员们都在积极排演传统折子戏。“这是我们努力争取来的,是甜蜜的压力。”说罢,幽默的刘开逵脸上随即掠过一丝忧愁,全是老年观众,新鲜血液在哪里?

几年前市川剧艺术中心就开始计划着让川剧走近年轻人,他们请四川理工学院、四川卫生康复职业学院的学生们到剧场免费观看《刘光第》。然而,即便演职人员在曲调上进行革新创造,吸取了富有时代气息的音乐元素,增强了唱腔、音乐的艺术表现力,无奈川剧曲牌复杂难懂,学生们终究觉得它的美和现实隔着一层屏障。

“如果年轻人对川剧的印象只有变脸和吐火,那就太可悲了。”《马房放奎》的排练间隙,川剧演员周细华说出了自己的担忧。隔着电影、电视、电脑,川剧离年轻观众的距离越来越远。不过,他坚信川剧艺术会在年轻人中找到知音,一旦锣鼓声腔在身边响起,所有的距离将不是距离。

川剧人知道只有让更多的人接受它的美,才谈得上真正的传承。于是,市川剧艺术中心又开启了一个更为繁琐而长期性的工作——川剧进校园。不仅在四川卫生康复职业学院开川剧课,演员们也常到小学演出普及川剧知识。

时至今天,“资阳河”川剧艺术已经走过了近两百年漫漫征程,时光的流逝将一份百转千回的美丽时尚,变成了博大精深的文化遗产。“资阳河”流派是川剧艺术的瑰宝,是地方传统艺术的活化石。如今,正准备申报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的“资阳河”川剧艺术面临着新的发展机遇。作为盐都历史文化的精彩乐章成都华丽转身演出公司会所,它将如何华丽转身,值得每一个盐都儿女思考。

自贡网记者 赵翌倩

成都华丽转身演出公司会所 admin普通


【本文地址】


今日新闻


推荐新闻


CopyRight 2018-2019 办公设备维修网 版权所有 豫ICP备15022753号-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