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寻根文学与乡土中国

您所在的位置:网站首页 贾平凹拼音解读大全图片 论寻根文学与乡土中国

论寻根文学与乡土中国

2024-07-11 13:20| 来源: 网络整理| 查看: 265

内容摘要 寻根小说是二十世纪七八十年代出现的一种文学形式,作家旨在通过小说的形式表现对时代的反思和对心灵家乡的描述。《浮躁》作为寻根小说的一部代表作,通过分析《浮躁》里的人物、场景等,从寻根的方面解读作品,并分析其中的寻根表现,解释寻根的起源、发展、目的和原因。

小说以金狗为主人公,讲述了他由一个农民变为军人又复原做了记者最终辞职回乡的故事。其间金狗和小水,石华,英英的感情纠葛,金狗和福运,雷大空等的兄弟情义也占了大量笔墨。书中的主要矛盾有,田家巩家的矛盾,金狗和巩家的矛盾,改革开放的政策和封建思想的矛盾。《浮躁》是贾平凹在1986年底完成的,此时的中国正处于改革开放的初期,人们对世界刚刚有了新的认识。贾平凹正是通过这本小说向人们描述清晰了改革初期的人们内心的躁动不安,而这种躁动,到现在依然还存在。有人问,作者自己不浮躁么?在刚刚完成这本书时,贾平凹34岁,正是青年时期,对于是否浮躁,作者在书中就有反映。《浮躁》有两个序言,序言之一,作者写于五味十字,这是西安城内离中心钟楼几百米的一条街道,每天车水马龙,好是繁华;序言之二,作者写于静虚村(静虚村是西安城北的方新村),这个地方在那时僻静不嘈杂。在作这本书的时候,作者租住在静虚村(方新村)的房子中。我这才意识到,在这小小的方新村,作者心是静的,是虚无杂念的,就是静虚,而五味十字巷则代表了作者处于人世五味陈杂之中。贾平凹是犹豫不决的,他看出了人们的浮躁,时代的浮躁,也看出了自己的浮躁,但他只能徘徊,不能脱离世间万物,于是书中也体现得出贾平凹自己的纠结。人物分析 金狗作为青年人物,有文化,又熟悉乡村生活,成为记者后,一心要做一个真正的记者,却发现一切都是这么黑暗。他不得不谄媚,不得不低声下气,经历了牢狱之灾后毅然决定辞职。是啊,在这样一个时代,很多事情都是要靠关系,这也是时代的浮躁。同样的桥段,在路遥的小说《人生》中也有反映。金狗代表的是改革开放初期的那一群有理想有抱负但却拘泥于现实的有志青年。韩小水也是文中的重要人物。古语云,上善若水。作者在设计小水这一名字时大概有这番考虑。小水是善良的, 同样的是坚强的,她所代表的是旧中国时期勤劳,善良,淳朴,坚韧的女性形象。她初嫁丧夫的悲惨遭遇无不让人唏嘘,但在那个时代的乡下,人们却认为小水是克夫命,这对她实在不公平。而小水却能够无视他人的眼光,反映了乡村女性对封建主义的抵抗。田中正和巩宝山,代表的是封建社会中的故步自封的那类人。他权威很大,高高在上,却不顾及时代的发展,思想的解放。压制并封锁新思想的传播。这类人是改革的阻力。小说分析 1. 寻根问学的出现   《浮躁》描述了20世纪八九十年代中国改革初期那小小的州城发生的一系列故事,作者旨在通过文中的文字唤起人们正确看待改革,并讽刺改革中存在的哪些问题,也向读者们展示了自己的灵魂归属地——州河,家乡。初读文章,发现小说中的一切有一些沈从文《边城》的影子,金狗有些傩送的影子,小水则是《边城》中的翠翠,讲述着发生在小地方的人文琐事。不像沈从文那样对凤凰细致入微的描写,贾平凹对州城描写更侧重于环境中的人和事。小说又与路遥的《人生》有些相似,讲述的都是农民青年进城的故事,不同的是,贾平凹对他这个精神家园的描写更加丰富。关于精神家园,我一直有着自己的理解。精神家园并不是精确的行政辖地,而是让我想到爱,想到温暖,滋养着我的地方。贾平凹的精神家园让他又爱又恨,这一点情有可原。家乡是贾平凹生长着的地方,拥有童年美好的回忆,而改革开放后的家乡多了一丝浮躁,淳朴的民风也淡了。贾平凹的“寻根”,实际上是对童年记忆中的家乡的寻找,而不是现在或是过去那个州河,那个家乡,这也是他在序中所说不希望大家来寻找这个家乡到底在哪的原因。寻根,其实是自从有了人类文明以来,人们在对未知世界探索的同时,对自己归属的一种探索。考古学家在对历史的发掘中寻求归属感,而作家就在笔尖上描绘自己的归属。2.寻根文学的本质纵观贾平凹的生平,他自从上大学以后就离开了他的家乡,这里,家乡也可以理解作他寻根的一部分,但不完全等同于他的“精神家园”。近年来,海外华人走进大陆的寻根之旅越来越普遍,人们也越来越懂得寻找心灵的归属感。对于海外华人的寻根,我认为这是不忘历史的良好品质,这有利于弘扬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而作家们的寻根更是不忘历史,所以记载历史。贾平凹做的正是使自己也使大家时刻想着那个属于自己的历史。我认为贾平凹不是农民(虽然他自己曾出版过书籍《我是农民》),他只是农民的儿子,对农村的生活比较了解,愿意深入农村。这与广大下乡的知青或在农村考察过的作家是有差别的,因为贾平凹对农村有更深切的体会。据悉,著名的陕西作家陈忠实目前一直在他的家乡西安市灞桥区的老宅里居住,就是为了沉淀内心和寻找归属感。在陈忠实的《白鹿原》中,将家乡的封建与新思想矛盾写得十分突出。这一批优秀的农村作家都不约而同地描写自己的家乡,我也认为是有特殊原因的。因为以贾平凹为代表的寻根派作家,均是在改革开放初期文笔逐渐走向成熟。他们对这新的形势心中充满了矛盾与不安,尤其是改革开放初期生活方面出现的诸多改变,或是一些腐朽的东西依旧根深蒂固,或是出现了新的不良现象。于是他们试图以文字形式来号召,来唤醒人民群众躁动的心灵。《浮躁》特别能反映出这一现象。金狗作为新知识青年勇敢地同封建和腐败斗争,起初效果极佳,料想不到最终会因此入狱,并且通过石华出卖自己的肉体这样败坏的方式才得出狱。反对邪恶的人最终被邪恶压倒却通过邪恶重生,矛盾层出不穷。贾平凹凭借他尖锐的目光,揭露了社会的黑暗面,也描绘了早期的淳朴的中国的一个普普通通的乡下,这是他灵魂的归属,也是他所寻的“根”。他所寻求的“根”,正是恬静淡然的乡村,即使是邻居吵架也带着泥土气息的家乡,而不是田中正等人所谓的人民公仆心里却只想着谋私利的邪恶之地。对比贾平凹的《浮躁》和陈忠实《白鹿原》,不难看出,两位作家都是站在了历史的高点,尖锐地讽刺了封建落后腐朽的制度,又表现了对家乡地域文化的热爱。而《白鹿原》的创作时间恰恰也是寻根文学兴起之时,从一定程度上来讲,《白鹿原》受到了寻根文化的影响。寻根文化的号召,使广大地域特色作家进行艺术创作和灵魂深思,在一定程度上,促进了对历史的追溯。3.寻根问学的发展未来关于寻根小说中的伦理道德,不妨将《浮躁》与汪曾祺的短篇小说《受戒》比较。《浮躁》中,金狗与小水的情感,真挚而充满阻力,能够反映作者所描写的那个年代的现象;《受戒》中,小和尚明子和英子懵懂的爱情,正是冲破了伦理的限制,才走向成熟。这是作家们的共鸣,是所谓的“回归 本心”,正是心灵的根,指引作者冲破枷锁,表现真我。《浮躁》原文中,有:“我该怎么说呢?佛门里讲摩诃般若波罗密,摩诃的意思是大,般若的意思是智慧,波罗密的意思是到彼岸,到彼岸就是讲终极和究竟。以此法行,心量就广大,犹如虚空,虚空了就能含日月星辰、大地山河,一切草木、恶人善人、天堂地狱尽在空中啊!可这些金狗怕是不这么办的。”(出自《浮躁》)这大概是作者对金狗的期望,是作者对自己的期望,也是作者对整个时代的期望,希望人们能够归空。是故一切众生皆有佛性,只因妄想执著而不能证得。[1]心之所向,佛之所在。若心中向善,何处不浮屠?[2]寻根,是冥想,是心灵的沉淀。总之,寻根一定程度上反映了那个时代的现象,对文学历史等方面的探索有所帮助,对人类文明进程的推移也起了一定作用。

参考资料 [1]作者不详 照光法师译《大涅槃经》[2]周晨光 西北政法大学 贾平凹 《浮躁》 作家出版社 2009-07陈忠实 《白鹿原》 人民文学出版社 1997-12-1 路遥 《人生》 北京十月文艺出版社 2012-03-1沈从文 《边城及其他》 陕西师范大学出版社 2009-07(请勿转载)                                                             2014年冬 重庆



【本文地址】


今日新闻


推荐新闻


CopyRight 2018-2019 办公设备维修网 版权所有 豫ICP备15022753号-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