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99年李敏大病不起,女儿无奈求助中央,中央批示:此事应该解决

您所在的位置:网站首页 贺子珍的女儿李敏小名叫娇娇吗 1999年李敏大病不起,女儿无奈求助中央,中央批示:此事应该解决

1999年李敏大病不起,女儿无奈求助中央,中央批示:此事应该解决

2024-07-15 13:13| 来源: 网络整理| 查看: 265

0 分享至

用微信扫码二维码

分享至好友和朋友圈

阅读此文前,诚邀您点击一下“关注”,方便您随时查阅一系列优质文章,同时便于进行讨论与分享,感谢您的支持~

一间朴素的房间里,孔东梅手里拿着笔坐在书桌前,看着眼前的空白信纸陷入了长久的沉默。可见的挣扎浮现在脸上,几次欲下笔却又收回。

愧疚、犹豫、懊恼、沉重,种种心绪压上心头,令孔东梅几欲喘不过气来。“但是妈妈的情况已经很不好了,再拖下去,怕是......”

想起重病住院的母亲,孔东梅万分纠结,但母亲的生命压过了一切,最终还是拿起手中似乎变得沉重万钧的笔,将家里的情况一笔一划写入信中。

有力的字迹透过信纸,似乎可以看到写信主人沉重的心情。送信的地址栏上,一行清秀的字体整整齐齐,赫然是寄往中央。

那么当中央收到了这封由毛主席的外孙女孔东梅寄来的求助信,会有怎样的反应呢?

毛娇娇:我的父亲是谁?

上个世纪三十年代,在保安县有一个破旧的窑洞,窑洞里黑漆漆的,不时还有水从屋顶上滴落,潮湿而阴暗。就在这样恶劣的环境中,贺子珍生下了自己最爱的女儿—李敏,当然,这时还不叫李敏。

“生了没有?”闻询赶来的邓颖超、康克清等人看到乐呵呵从窑洞里出来的毛主席,急声问。

“生了,生了,生了个大鸡蛋。”喜得爱女,毛主席非常开心。就这样,伴随着长辈们的庆祝,李敏出现在这个世界。

刚出生的李敏瘦小又体弱,惹人怜爱。“真是个小娇娇呀!”邓颖超细细的端详着贺子珍身旁的小婴儿,轻柔的说。

“文君娇好,眉色如望远山,脸际常如芙蓉。此意甚好,就叫毛娇娇吧!”毛主席联想到了《西京杂记》里的诗句,便为女儿起了这么一个寓意美好的名字。李敏有了人生中第一个名字—毛娇娇。

出生后的娇娇得到父母宠爱,那是一段幸福的时光。可惜好景不长,由于早年的一些经历,病痛一直折磨着母亲贺子珍,为了治病,贺子珍辗转各地,在上海治过病,又为了吸取更多的养分,便来到了苏联。

国内发生了皖南事变,毛主席无暇顾及家事,4岁的娇娇便被父亲送往苏联,和妈妈一起生活。

不久,第二次世界大战的战火燃烧在苏联的土地上。为了躲避战争,才三四岁的娇娇被转移到国际儿童院,在这里,娇娇碰到了两位兄长—毛岸英与毛岸青。

后来有一次,毛娇娇与来看望他的毛岸青一起谈话,突然问起他们的父亲是谁。毕竟在苏联的七年,母亲从未告诉她关于父亲的事情,身边也没有人跟她谈过有关父母的话题。

“你知道我们的爸爸是谁么?还从来没有人跟我说过呢!”年少的毛娇娇仰着头好奇的问着来看望他的毛岸青。

“我们的父亲就是毛主席,”毛岸青望着瘦瘦小小的妹妹,微笑着回道:“就是他把我们送到苏联的。”

“真的么?”毛娇娇睁大眼睛,不敢置信的问道:“毛主席怎么可能是我们的爸爸呢,那么厉害的一个人!”

苏联儿童院的一间教室里,就挂有一张毛主席的画像,常常老师在上面讲述毛主席的业绩,坐在下面的毛娇娇就会一脸认真的听讲,眼中总是毫不掩饰的表现自己的敬仰。

但让她没想到的是,自己最崇敬的人物竟然就是自己毫无印象的父亲,这无疑给毛娇娇稚嫩的心灵带来了巨大冲击。

将信将疑的毛娇娇逐渐接受了这个事实,她看着父亲的画像,对自己下了一个决定:“一定要学习父亲身上高尚的品质。”

父亲严格教诲,李敏多了个“王爸爸”

1947年的冬天,毛娇娇与母亲贺子珍回到了阔别已久的祖国。回国后的毛娇娇很快就被父亲接到身边读书。

看到女儿即将要上中学。毛主席决定为女儿起个正式的学名,“《论语·里仁》中有‘君子欲讷言而敏于行’,《论语·公冶长》里说‘敏而好学,不耻下问’,敏捷而通情达理。”

毛主席望着女儿,笑道:“你的名字就叫敏,但不一定叫毛敏,也可以叫李敏。”

“为什么呢?”李敏不解的看向父亲

“爸爸虽然姓毛,但是为了工作的需要,爸爸用过很多个名字,比如毛润之、子任、李德胜等等,其中李德胜这个名字爸爸就特别喜欢。”毛主席向女儿解释道。

从此以后,毛娇娇就改名为李敏,直至今日。

在父亲身边生活的李敏,常常被父亲教育要低调,要过普通人的生活。

李敏后来专门为父亲撰写了一本书,书中就提到爸爸时常叮嘱她,不要鲜花,不要掌声,夹着尾巴做人,过普通人的生活。

这样的教育贯穿了李敏的学习与生活的点点滴滴。

李敏考入大学后,总要走夜路回家,但是学校在郊区,毛主席的卫士李银桥担心女孩子晚上走夜路很不安全,就悄悄派车去接。

“我是我,孩子是孩子。我的荣誉,孩子不要沾。”这件事被毛主席知道后非常生气。

但是晚上走夜路确实不方便,毛主席既不想让女儿搞特殊,又担心孩子的安全,“这样吧,给孩子们买一辆自行车,让她们骑着自行车回家。”

这之后,李敏就常常骑着一辆天津飞鸽牌的自行车回家。

毛主席对子女的严格要求是从小到大的,在李敏小的时候,就对爱女敲过警钟:“你还在上学,不要告诉别人你是毛主席的女儿,你要跟人家说你是个学生。

后来李敏参加工作,也仍然受到父亲的叮嘱,“你要告诉别人你是解放军干部,不要说你是毛主席的女儿。”

由于毛主席的严格要求,李敏因此还多了一个“爸爸”。曾经李敏进入北京师大附中念书,被毛主席的秘书王鹤滨带着报名,在校方给的学生注册登记表上,有一栏要填家长姓名。

王鹤滨觉得不能自作主张,便把表带给毛主席,满是期待的问:“学生注册登记表上有一栏要填家长姓名,您看怎么填?”

谁曾想,毛主席看都不看一眼,就对王鹤滨说:“既然是你带去的学生,那就填你的名字。”这可把王鹤滨给惊呆了。

就这样,李敏的学生登记表里的家长一栏就填了“王鹤滨”这个名字,而李敏从此也多了个“王爸爸”。

在李敏上学期间,老师和同学们从来都不知道她的爸爸是毛主席,李敏也一直作为一个普通人家的孩子在校园里学习、生活。

李敏在父亲持之以恒的教育中,培养了自己自立自强、不搞特权、不搞特殊的意识。也被父亲心系群众、艰苦奋斗的人生信念深深感染。

父亲的教育给李敏留下了深刻的印记,影响了李敏的一生乃至对下一代的教育,成为要一直传承的家风。

毛主席去世后,李敏没有享受一丁点特权,父亲的遗产她也一丝一毫都没有继承。李敏觉得,虽然她没有继承父亲什么物质上的遗产,但是父亲在思想上的精神财富是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是留给她们的无价之宝,这才是父亲留下的最可贵的东西。

毛主席过世后,一直过着艰苦生活的李敏,也影响着家人,丈夫换下来的旧衣服让儿子接着穿,女儿孔东梅也经常穿哥哥穿过的旧衣服,传承着父亲留下的艰苦奋斗的精神。

对父亲的思念,以行动表现

“回忆是一种思念,也是一种幸福。”在父亲去世的30年里,李敏时常这样讲。

毛主席去世后,出于对父亲的思念,李敏写下了《我的父亲毛泽东》一书。字里行间将自己对父亲的思念和父亲对自己的谆谆教导融入其中。

对于李敏,毛主席不只是党和人民心中的伟大领袖,人们眼中的世纪伟人,还是她们心中的慈父。

“今天的我是一个普通的老百姓,无论过去与将来,我都因此而骄傲。因为我是毛主席的女儿。”李敏这样说。

2008年的汶川地震是让国人难忘的一天。

“我提议,我们应该向汶川捐款。”李敏在毛家向邵华诚恳的倡议。

卧病在床的邵华是毛主席的儿媳妇,她听到李敏的提议后当即把毛家的小辈们叫来,让大家一起向汶川捐款。

李敏以身作则,平时生活简朴,精打细算,常年穿旧衣服,连家里的灯坏了都不舍得修。

但面对汶川的灾情,她一口气拿出了三万多捐给灾区,这么多钱是李敏平日里一分一毫辛辛苦苦攒下的,但她却毫不犹豫捐了出去。

“毛主席的女儿不能搞特殊,要做个普通人,要夹尾巴做人。”父亲的教导似乎还在耳边响起。

病痛缠身,中央:应解决

“妈妈,对不起。”孔东梅看着病重的母亲李敏含泪写下一封信。

李敏的病根在她小时候就落下了。

刚刚出生,瘦小的李敏就让长辈心疼。从小就因战乱不得不被送往苏联,然而在苏联的日子也不好过,甚至差点一命呜呼。

当时年仅三四岁的李敏被送到苏联国际儿童院躲避战火。儿童院的食物严重匮乏,孩子们只能忍饥挨饿。

一片半面包,几颗蘸盐土豆、一碗玉米——这就是孩子们一天的伙食,连塞牙缝都不够。

身体天生瘦弱又严重缺乏营养,幼小体弱的李敏很快就病倒了,高烧不止,全身抽搐。

“医生!医生!”医院里,贺子珍抱着怀中奄奄一息的女儿,大声喊着医生,“快看看我女儿怎样了!”

贺子珍死死地盯着医生为女儿诊断,期盼能听到好消息。

“哎,”医生们摇摇头,沉重地向贺子珍说:“女士,请节哀!孩子已经没救了,送到太平间吧。”

贺子珍痛苦的几乎要昏了过去,她只剩下这一个亲生女儿,女儿还没死,怎么能送到太平间,就是只剩一口气她也要救活!

不顾医生反对的贺子珍把李敏带回家,她决定要自己照顾女儿。上天不负有心人,在贺子珍不惜代价、不分昼夜的精心照顾下,终于将李敏从死亡线前拉回来。

幼年生活的艰辛和折磨让李敏的身体状况一直都不太好,随着年龄的增大,身体越来越差。

在1999年,一场飞来横祸降临在这个饱经风霜的女人身上。李敏的丈夫孔令华在返回深圳的途中不幸遭遇车祸,于医院的抢救过程中因心脏病突发去世。

突如其来的的打击让李敏陷入深深的痛苦之中,体弱多病,饱经生活磨难的李敏很快就病倒住院。

但是之前李敏夫妇二人将家里的钱大部分都花在了红色文化的宣传之中,剩下的部分用来给李敏治病只是杯水车薪。

为了给母亲治病,女儿孔东梅不得不四处找人借钱,可即使将亲戚、朋友都借了个遍,也还差很多。而母亲的病情却愈发严重,所需医药费也越来越多。

无奈之下,经过一番思想挣扎,孔东梅做了一个违背家风的决定。

“妈妈,对不起。”愧疚的孔东梅含泪拿出一张信纸,

将母亲李敏的情况一笔一划的如实写下,字迹力透纸背,似乎可以看到主人沉重的心情。

“...等家中情况好转,一定将钱如实奉还。”

写下最后一行字,孔东梅神情复杂的呼出一口气,又认认真真浏览一遍信中的内容,然后小心翼翼的将信纸装到信封中,再用胶水密封,随后寄往中央。

突然收到来信的领导,看到信中内容大吃一惊,这才知道原来毛主席的女儿李敏已经病重在床,因家中困难无法及时治疗。

领导们非常重视,了解了具体情况后,便马上发动募捐,有许多领导和老兵都来捐款。

凑够医药费后,中央便迅速派代表带着费用去探望李敏。李敏这才得知女儿做的事情。

事后,李敏将女儿叫到身前,对其进行了严厉的批评:“我平日里一直跟你们说,“不要搞特权,不要给国家添麻烦,你还是这么做!”

李敏郑重的告诫女儿:“以后不能这么做了,知道吗,下不为例!”

“我一定谨记你的教诲,”孔东梅连连保证,认真道:“等有钱了,我一定及时把钱还给国家。”

从此以后,孔东梅再也没犯过这样的错误。一直坚守着从毛主席那里传下的家风,不利用自己的身份搞特殊,低调做人、做事。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

/阅读下一篇/ 返回网易首页 下载网易新闻客户端


【本文地址】


今日新闻


推荐新闻


CopyRight 2018-2019 办公设备维修网 版权所有 豫ICP备15022753号-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