贵州:黔东南州关于推进农业现代化的思考

您所在的位置:网站首页 贵州黔东南有哪些县市 贵州:黔东南州关于推进农业现代化的思考

贵州:黔东南州关于推进农业现代化的思考

2023-06-15 06:58| 来源: 网络整理| 查看: 265

4

黔东南苗族侗族自治州是一个多民族聚居地区,州内森林、农业资源丰富,但长期以来,全州农业基础设施薄弱、农业产业化程度较低、农业现代化程度不高、农产品附加值低,这些都严重制约了州农业现代化发展。习近平总书记曾指出“产业兴旺,是解决农村一切问题的前提”,2021年2月初习总书记在贵州考察时强调“脱贫之后,要接续推进乡村振兴,加快推进农业农村现代化”,2月21日国务院以1号文件印发了《关于全面推进乡村振兴加快农业农村现代化的意见》,明确了未来5年农业现代化的主要目标及重点工作内容。为扎实推进黔东南州农业现代化发展,实现乡村大振兴,州委州政府于2021年1月底开展了农业现代化专题调研,对州的农业发展现状、推进现代化的问题及下步如何发展作了深入研究。

一、农业现代化初具雏形

1.主导产业正在形成。各县对标州委“十四五”规划建议提出的“聚焦打造‘一县一业’‘多县一带’壮大主导产业”和州委经济工作会议关于“各县市要立足资源禀赋和产业基础,精选优势品种,集中打造1~2个主导产业”等要求,对本县优势特色产业进一步聚焦,开始形成相对明确的主导产业发展思路。如剑河县精选食用菌产业作为全县“一县一业”进行打造;施秉县提出着力做强“全国太子参之乡”;麻江县提出巩固蓝莓产业全国第一大县地位;岑巩县提出“十四五”期间完成油茶种植30万亩;黎平县提出集中打造“两茶一药”主导产业;天柱县提出做强“一县一业”生态鸡。

2.产业链条逐步完善。一是种苗紧缺短板正在得到补齐。食用菌、百香果、林下鸡、中药材、油茶等重点产业种苗生产能力稳步增强,种苗受制于人的状况正在得到有效改变。如天柱林下养鸡、锦屏鹅产业、施秉黄平太子参、三穗生态循环水养鱼、剑河食用菌、黎平油茶等都配套发展有种苗生产基地;榕江、从江两县正在就近建立标准化百香果育苗基地。二是精深加工链条正在延伸。各县围绕主导产业积极谋划精深加工,有的产业链条已在全省、全国形成一定影响。如麻江县依托国家农村产业融合试点示范园和国家现代农业产业园建设,加快蓝莓创意工坊加工厂房等基础设施建设,积极打造生态食品加工聚集区;天柱县养鸡产业目前已走到全省前列,依托贵州联合润农公司基本建成养殖、屠宰、加工全产业链;三穗县全产业链发展生态循环流水渔业,培育了全省唯一年加工量达5000吨商品鱼的水产品加工企业;黎平县今年全县油茶加工规上企业将达到3家,新引进的久晟油茶科技公司已开始投产,油茶精深加工能力较强,已收购州内、湖南、广西等周边油茶籽、油茶饼、茶枯进行深加工,基本实现油茶加工“吃干榨尽”,有希望建成三省交界油茶产业加工集群。三是市场销售渠道有效拓展。如麻江县着力打造蓝莓交易中心、蓝莓创意工坊电商服务中心等专业交易市场,同步推进蓝莓小镇、酸汤小镇建设;天柱县“凤玖玖”油茶鸡先后获得“第十一届中国义乌国际森林产品博览会金奖”“建国七十周年中餐创新成果优质食材供应商”等荣誉,产品稳定销往杭州、重庆、深圳等城市;三穗县围绕生态循环流水渔业培育西南(贵阳)、深圳大湾区和重庆三大运营中心,创立自主品牌2个,形成了“以点带面+以点促面”跨域联营联销的产品运营格局。

3.发展条件明显改善。一是基础设施持续夯实。得益于高标准农田建设和国家储备林建设等项目的实施,坝区农业的基础条件得到明显提升,林业经济发展的林地空间得到很大拓展。如榕江县在车江坝区断颈龙片区实施高标准农田建设项目,计划2021年4月底前建成14333.91亩高标准农田;黎平县在中潮镇上黄村开展高标准农田建设项目,根据地形特点合理破除田坎,用地条件大幅提升。同时各县实施组组通公路、农村饮用水、人居环境整治等工程带动改善了农村生产条件。二是科技支撑持续增强。如麻江县充分发挥校地战略合作作用,不断加强农业技术人才管理机制创新;剑河县联合科研院所申报攻关项目12个,解决产业发展中的各种技术瓶颈;镇远县依托贵州闲草堂科技有限公司与贵州大学、广州医科大学合作,建立了天麻种植产学研基地和博士工作站。三是改革红利持续释放。各县加快推进农村土地确权登记颁证工作,稳步推进农村集体产权制度改革。如榕江县积极探索“社社联建”模式,由信用社向农民专业合作社派出“产业指导员”和“财务指导员”,实现信用社、合作社共建双赢,获评“2020年中国金融扶贫及创新优秀案例”。

二、当前黔东南州农业现代化面临的迫切问题

虽然黔东南州农业现代化建设取得了明显进步,但存在的问题也十分突出,如不采取有力措施加以解决,将会严重阻碍农业现代化前进步伐。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发展布局不够清晰。州委州政府强调“十四五”时期推进农业现代化要集中发展3~5个州域主导产业,各县市集中打造1~2个主导产业。从调研的情况看,虽然各县主导产业发展思路比较明确,但有的县谋划“十四五”农业发展的思路还不清晰,没有按照农业现代化的发展要求去理清产业发展思路,找不准自己在区域竞争中的产业发展定位,认不清自己的竞争优势,产业发展变来变去,今年搞这样、明年抓那样,缺乏持之以恒的发展定力,找不到产业发展主攻方向。有的县主导产业、首位产业不突出,品种五花八门,有的县提出发展9大产业,甚至将一个乡镇正在实施,但推广性不够强的产业作为县级主导产业,“样样都有样样不成规模”的问题仍然存在。

2.全局统筹有待提升。州级在推动“两茶”等区域性主导产业一体规划、一体布局、一体推介、一体招商等环节上全局统筹有待提升,对如何打造百亿级生态特色食品加工业、在如何推动资源要素向主导产业聚集等重点问题上缺乏深入谋划和长远规划,各自为政、局部同质竞争的问题比较突出。同时,对农业发展的考核评价不精准,没有做到因地制宜、因县考核,“样样都考核”导致各县为了完成任务而样样都搞,分散了抓主导产业的精力。比如,州委明确提出要集中打造百亿级木材加工业,但低产低效木材加工厂到处开花,有的县甚至一个乡镇就有好几家。又如,州茶叶、油茶、蓝莓、太子参等有很好的产业基础,但如何打造加工集群,缺乏有力统筹,以致于各地自谋出路,上马了一些重复建设项目,一定程度造成了资源分散浪费。

3.要素保障不够充分。基础设施保障不足。坝区、林下基地水电路、冷链、物流等配套设施滞后,特别是水利设施“重灌溉轻排涝”问题较为突出,高标准农田项目建设进度缓慢。产业资金保障不足。争取上级资金积极性不够,林权抵押担保等推行缓慢,吸引社会资金投入农业发展缺乏更有力举措。有的地方不仅不统筹整合资金用于发展主导产业,反而把上级拨付用于主导产业发展的资金挪作他用,导致产业项目推进缓慢。这个问题在油茶领域尤为突出。因为争取到的资金被挤占挪用,导致地方涉农部门不愿向上申报项目。产业用地保障不足。在用地有限的情况下,因上级安排产业发展任务多,加之有的地方产业发展选定品种过多,且林种结构调整进度不理想,导致产业争地问题突出。人才支撑保障不足。农技干部职称评定、考核评价机制不健全,能干的和不能干的一个样、干好干坏一个样,导致技术人才内生动力不足。乡镇农业技术人才缺乏,农技干部非农化问题得不到实质性解决。

4.产业链条不够健全。虽然黔东南州农业产业规模不断做大,但真正实现“全产业链”发展的产业少之又少,大多数产业实施主体实力偏弱,缺乏实力强劲的龙头企业带动,产业链条普遍较短,品种选育、精深加工、冷链物流等上下游产业链配套不到位,特别是不少产业的精深加工环节发展滞后,导致产品附加值低、竞争力弱,制约产业做大做强。同时,农业与工业、服务业特别是与旅游业融合发展程度不高,产业横向链条短。比如,目前州除了油茶以外,茶叶、中药材、精品水果、肉类加工等产业的精深加工短板明显,将特色农产品加工为优质工业品的能力很弱,以致一流产品只能卖出三流价格。

5.风险防控不够到位。有的地方发展产业没有充分考虑市场效益,导致产业发展过程中面临利润薄、甚至入不敷出的问题,存在产业失败风险。有的用农田来搞食用菌种植,在当前耕地政策越来越严、粮食安全越抓越紧的大背景下,产业发展有可能夭折。有的没有处理好发展和生态保护的关系,在发展林下经济过程中,对生态承载能力和养殖规模缺乏科学合理规划,有破坏生态和污染环境的隐患。同时,有的地方产业发展“重生产、不重市场”,市场意识不强,产销对接不畅,销售渠道单一,产业发展面临较大失败风险。

三、对策建议

为提升农业质量效益,加快农业现代化步伐,针对存在的突出问题,提出如下建议。

1.聚焦主导产业扩大规模。一是建议州级加快研究制定黔东南州“十四五”推进农业农村现代化规划,依托优势集中打造主导产业、首位产业,明确3-5个州级主导产业,指导各县市选准1-2个主导产业,聚焦“一县一业”“多县一带”跨行政区域发展壮大主导产业。二是建议对明确的州级主导产业,逐个研究制定扶持发展壮大的具体办法,明确产业布局、目标任务、发展路径等,在项目、资金、资源等要素方面对主导产业进行重点扶持。三是建议州委、州政府根据各县市主导产业和实际情况因地制宜有侧重地下达产业发展任务,并聚焦各项主导产业发展研究制定差异化考核机制,杜绝下达任务时“样样都有”、考核时“样样都考”,促进各地轻装上阵,将主要精力聚焦到主导产业发展上来。

2.着力推进全产业链发展。一是建议各产业专班按照全产业链发展要求,对产业发展从种苗、到生产、到加工、到仓储保鲜、到冷链物流、到市场销售等环节进行全面梳理,缺什么就引什么、什么弱就补什么,着力打造农业全产业链,切实把产业链主体留在县域。二是建议结合打造百亿级木材加工产业、百亿级民族医药产业、百亿级生态食品加工产业,尽快确定优势单品集群加工专业园区地点,统筹推动农产品向加工地流动。鼓励和支持农民合作社、家庭农场和中小微企业等发展农产品产地初加工,引进引导大型农业企业发展精深加工和综合利用加工,推进加工副产物循环利用、全值利用、梯次利用,实现多次增值。三是建议统筹林业、农业、旅游等部门项目资源,大力发展观光农业、体验农业、创意农业等新业态,加快推进农业与休闲旅游、文体旅游、健康养生等融合发展。

3.强化产业发展要素保障。一是建议抢抓中央预算内投资进一步向农业农村倾斜机遇,加大资金争取力度;深化与金融机构合作,引导农户通过林地抵押贷款、保单抵押贷款、农机具和大棚设施抵押贷款等获取金融资本支持;由州级牵头对涉农资金使用管理巡回检查,确保涉农资金专门用于农业发展,推动资源要素向主导产业聚集,坚决纠正挤占挪用主导产业发展资金问题,确保上级拨付的产业补助资金落实到位。同时,建议健全农业再保障制度,积极推行优势特色农产品保险以奖代补做法,扩大农产品保险覆盖面。二是建议在稳定全州410万亩粮食播种面积的基础上,科学合理利用耕地、林地资源,明确优先保障主导产业发展用地,有条件的坝区打破“小田坎”,通过实施土地整治、高标准农田建设等项目提高耕地质量。同时,建议充分发挥村级合作社作用,把200亩以上坝区、可利用连片林区土地流转到合作社手中,返租倒包给市场主体发展主导产业。纵深推进农业产业结构调整,坚定不移推动林种结构调整,腾出土地用于主导产业发展。三是建议实行专职服务农业的科技特派员制度,对200亩以上坝区和农业龙头企业像脱贫攻坚派驻第一书记一样派驻科技特派员。改革农技人才职称评定制度,解决干与不干一个样、干好干坏一个样的问题。

4.切实强化州级工作统筹。一是建议在组织领导上强化州级统筹,调整充实产业专班力量,明确由州四大班子主要领导亲自领衔州级主导产业,并抽调干部充实州级主导产业专班力量,推动实体化运行。二是建议在产品品牌上强化州级统筹,加强“苗侗山珍”区域公共品牌打造和管理,实行“苗侗山珍”母品牌+县市子品牌模式,聚焦主打品牌优势,统筹品牌打造和管理,不能牌子太多太杂、“五花八门”。三是建议在市场主体培育上强化州级统筹,通过引导支持兼并重组、强强联合、战略联盟、抱团发展等形式,推动跨地区、跨所有制企业、合作社和生产主体建立产业联盟或联合体,培育出一批实力雄厚的农业龙头企业。四是建议在基础设施布局上强化州级统筹,坚持全州一盘棋,科学布局、统筹规划建设农产品产地、集散地、交易市场等,防止重复建设和同质化竞争。依托优势单品,率先打造蓝莓、太子参交易中心及湘黔桂三省交界油茶集散中心。五是建议加强对农业发展招商引资的统筹,立足产业发展布局,推动优势企业、重点项目向主导产业聚集,向农产品加工园区汇集。

5.完善风险防控举措。一是建议大力推广“龙头企业+合作社+农户”模式,采取统一种植、统一管理、统一技术、统一销售,提高抗风险能力。二是建议强化订单生产,加强农校、农医、农企、农超等对接,不断扩大农产品的销售渠道,指导农民按照市场需求进行生产,减少农业生产的盲目性,强化农产品定向直通直供直销。三是建议加大对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发展的财政扶持力度,整合各类农业投入资金,引导工商资本、民间资本、金融资本和外资进入农业领域,加大对农业产业化主导产业、重点企业、重大项目投资支持力度,建立和完善推进农业产业化发展的政策支持和扶持体系。四是建议各县市在利用农田发展食用菌产业时,要充分调研,结合国家政策,因地制宜发展。五是建议州级加快研究制定林下养殖规划,科学合理布局养殖区域和养殖规模,制定林下养鸡标准,加大养殖技术培训,严格执行分区轮牧制度,集中处理养殖废弃物实现资源化利用,牢牢守住发展和生态两条底线。

来源:黔东南州委政研室



【本文地址】


今日新闻


推荐新闻


CopyRight 2018-2019 办公设备维修网 版权所有 豫ICP备15022753号-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