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茶的起源在贵州】贵安古茶树 香飘600余载

您所在的位置:网站首页 贵安是镇还是乡 【茶的起源在贵州】贵安古茶树 香飘600余载

【茶的起源在贵州】贵安古茶树 香飘600余载

2024-07-12 13:19| 来源: 网络整理| 查看: 265

贵安新区的野生古茶树最早于什么时候出现,目前还未有明确定论。但是贵安新区大批量栽培种植古茶树,相传应该是在600多年前即明朝“调北征南”时期。当时明军屯兵黔中,不少官兵水土不服经常生病,后经御医实地考察后,采用本地所产茶叶,用生姜熬制成汤服用,连服数日,即可治疗水土不服之疾。后官兵大规模种植古茶树,历经上百年时间,成规模地种茶养茶熬制茶叶,自此便成为长年驻扎在此的官兵后代们生活的主要营生之一。

这个传说和当地的一些记载以及专家考证的树龄可以互相印证:在党武镇掌克村,古茶树存在的时间远比建村的历史长,很多古茶树现在已经枝繁叶茂,高达数米到10多米不等,需要借助梯子才能采摘到茶青。

两鬓斑白的村民张兴武已过了花甲之年。他告诉记者,在他还是小孩子时就跟着母亲一起采摘茶叶,当时村里的茶树就已经是现在这个高度。

这么高的茶树到底有多少年历史?张兴武回忆说,据村中祠堂的记载和他小时候听老人回忆,这些古茶树约有600多年历史了。

500载树龄 岁月铸出“金饭碗”

据专业机构的检测统计,在掌克村树龄达500年以上的古茶树,规模超过500亩,共8.2万多株(丛),其中树龄最高的古茶树已有800多年。

据了解,贵安新区古茶树目前主要分布在党武镇掌克村、马场镇鱼雅村、四村村、佳林村等地,其中,党武镇掌克村分布最多,其次是鱼雅村、四村村,佳林村只有零星分布。

贵安新区古茶树普查报告显示,贵安新区境内古茶树群总量超过16万株,其中,地径8厘米以上的有5000余株(地径15厘米以上的有2000多株),8厘米以下的有16万余株。其中,党武乡掌克村分布8.8万多株古茶树,分布较为集中;马场镇鱼雅村的施家院、红岩脚、牛家院3个寨子共有4万多株古茶树,四村村分布有近4万株古茶树,佳林村有几十株古茶树。

“以前根本不知道村寨后面这些野生茶树的价值,我们都是自己随便采摘一点供自己家使用。随着树龄渐老,这些古茶树就更没人管理了。2016年以后,贵安新区相关部门对古茶树进行普查,引进先进茶叶加工工艺开发古树红茶,加大了保护和宣传力度,很多家中有古茶树的村民都因此获得了丰厚的收入,我们才知道这是一个‘金饭碗’。”鱼雅村村主任施明云说。

香飘海外 打造黔茶新名片

贵安新区党武镇掌克村,地处松柏山水库国家二级水源保护区范围内,这里有着得天独厚的土壤、气候等良好的自然条件,周边全是茂密的山林,山清水秀,给野生古茶树的生长提供了天然条件。村落房前屋后、田边地坎、山坡丘陵,到处都生长着古茶树。当地的茶农很早就对古茶树的茶叶进行采摘加工。

以前这里家家都有自己的茶叶炒制作坊,茶文化浓郁,其鲜叶制作的百年古树红茶,茶色红丽、香味浓郁,有“红茶之王”的称号。

“这个茶第一泡的口感和色彩就非常好,能达到从第三泡到第六泡滋味仍然不减,第九泡时依然有茶味存在,堪称红茶极品。”贵州省品茶专家、贵州省农产品产业商会负责人杨昌文对掌克古树红茶赞不绝口。

据了解,掌克古树红茶在2016年第一届国际民族民间工艺品文化旅游商品博览会展出,被指定为组委会礼品,近7000位游客品尝。与此同时,掌克古树红茶代表贵安新区特色农产品参加了2016年、2017年度湄潭茶博会。2017年10月,党武镇被贵州省茶产业协会授予“古茶树之乡”的称号,为当地正在打造的古树红茶产业注入了强大的发展动力。

2018年6月,贵安新区掌克古树红茶首次出现在美国拉斯维加斯举行的“2018世界茶叶博览会”上,刚冲泡好的古树红茶清香扑鼻,来自世界各国的茶商们争相品尝,掌克古树红茶走出贵安,走出贵州,走向世界,成为贵州好茶的又一张新名片。

采茶。

翠嫩的茶叶。

昔日“野树子”,今日“金饭碗”。

修枝。

【专家点评】

贵州大学茶学院教授牛素贞:

贵安新区古茶树分布区域内传承着科学和古朴的民族制茶、饮茶文化。其在历史长河中所形成的饮茶文化与目前贵州省提出的“贵州冲泡”一脉相承。贵安新区古茶树分布区域立地环境复杂多样,因茶树异花授粉特性,在长期的自然进化过程中,形成了现在丰富的古茶树种植资源,尤其叶部特征变异范围较大。因此,该区域古茶树不仅具有重要的保存和学术研究价值,而且具有极大的利用潜力。

【延伸阅读】

贵州:茶的故乡

中国西南地区的古代先民是最早采制饮用茶叶的人群,各民族按各自的方式种茶、采茶、制茶、饮茶,由不同的角度认识、体验、感知着茶在社会实践中的功能和意义,并赋予茶各种各样的文化内涵,形成了西南各民族地区丰富的民族茶文化。云贵高原是茶树的发源地。1980年,晴隆县和普安县交界处出土的茶籽化石,经中国科学院南京地质古生物研究所鉴定,确定为四球茶茶籽化石,仅次于第三纪地质层,距今已有100万年。

黔茶在古代文献中多有记录,在古今中外研究茶史的文献中不乏黔茶的身影。

晋朝傅巽在《七诲》中,记载了当时八种珍贵的特产“浦桃、宛柰、齐柿、燕栗、峘阳黄梨、巫山朱橘、南中茶子、西极石蜜。”其中“南中茶子”就是指今天黔滇一带所产之茶。

《贵州古代史》提到:“在汉武帝建元六年(公元前135年)遣中郎将唐蒙通夷,发现夜郎市场上除了棘僮、笮马、髦牛之外,还有枸酱、茶、蜜、雄黄、丹砂等商品……”这段记载说明在夜郎时期贵州已出现茶事,古黔已有明确的茶叶产地了。

唐代陆羽《茶经》载:“黔中生思州、播州、费州、夷州……往往得之,其味极佳。”说明遵义、黔南、黔东南不仅产茶,而且茶味很美。

《宋史·食货志》记载:“南渡以来,文、黎、珍、叙、南平、长宁、阶、和凡八场……绍兴二十四年(1154年)夏,黎州入雅州。”在宋代已有饼茶进贡,茶味亦佳百,且在桐梓、遵义等处设置茶马交易场,用贵州茶换取青海马,发展舆边强贸易。

明代《一统志》有“贵州茶府县皆有”之语。明弘治《贵州图经新志》载:“黎平产洞茶,叶大而味美。其它镇宁州、龙里卫、新添卫、平越卫、清平卫、永宁卫均产茶。”

清代康熙《贵州通志》(1673年):“贵阳军民府,茶产龙里东苗坡……平远府茶产岩间,以法制之,味亦佳。”

清乾隆《贵州通志》(1741年):“贵阳府茶产龙里东苗坡及贵定翁栗卫、五柯树、摆耳诸处;思南府出务川,名高树茶;蛮夷司鹦鹉溪出者名晏茶,色味亦佳。”

近代《贵州通志》风土志:“黔省各属皆产茶,贵定云雾山茶最有名。石阡茶,湄潭尖茶昔皆为贡品。”1914年《都匀县志稿》载:“茶,四乡多产之……彀雨前采者最佳,细者曰毛尖茶。”

《湄潭茶产调查报告》(1940年~1942年)载:“绿茶:又分龙井、玉露、珍眉。红茶:先将生叶萎凋继续人揉捻,继续日光下发酵,至适当程度,放焙房内烘干,是为粗制。粗制品再加以分筛检择后,始成精制。”

在唐代以前的古代汉语中,代表茶的汉字有茶、诧、茗、苦茶、皋芦等,均和贵州山地少数方言有一定关联。古黔先民,辛勤劳作,在茶叶的利用、加工、流通等方面证明,贵州是世界上最早的茶区之一,也是我国茶文化发源地之一。

【记者手记】

好山好水出好茶

都匀毛尖、湄潭翠芽、云雾茶、遵义红……在贵州,好茶多得数不过来。

都说好山好水出好茶,贵安新区由于海拔高、寡日照、温度湿度适中等得天独厚的条件,非常适宜茶树生长、栽培,而经过这几年的发展,随着对古茶树的认识和生产条件的进一步提高,贵安新区的古树红茶开始在茶界崭露头角,不仅规模大、产量高,而且品质好,当地独特而浓郁的产茶、制茶、饮茶文化也逐步为外界所知晓。

掌克古树红茶、贵安红、太祖红……贵安古树红茶多个品牌开始崛起,昔日无人问津的“野树子”变成了村民们的“金饭碗”。如今,在市场上,经常能看到贵安古树红茶的身影,茶汤色红透亮、味道醇厚甘甜,香气悠长,是众多品茗者对它的一致判定。

据不完全统计数据显示,贵安新区的古茶树数量占了全省十分之一以上。贵州省茶叶协会副会长王亚兰说,她去过全省很多茶产地,但类似于贵安新区这么大规模的古茶树群不多。

从“养在深闺”到走出国门,贵州的茶,贵安的茶,因其历史悠久,因其回味无穷,正在向世人展露它独特的风姿。

来源:贵安新区报返回搜狐,查看更多



【本文地址】


今日新闻


推荐新闻


CopyRight 2018-2019 办公设备维修网 版权所有 豫ICP备15022753号-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