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有人都忽略了!全球4000万人被拐卖,我们到底该做什么?

您所在的位置:网站首页 贩卖人口最多的省份 所有人都忽略了!全球4000万人被拐卖,我们到底该做什么?

所有人都忽略了!全球4000万人被拐卖,我们到底该做什么?

#所有人都忽略了!全球4000万人被拐卖,我们到底该做什么?| 来源: 网络整理| 查看: 265

打拐,还有很长的路要走。

1

拐卖

2021年12月7日下午,湖北监利。

孙海洋和孙卓一下车,人群就涌上来了。舞龙队欢腾,鞭炮响了半个小时。

这是孙卓时隔14年再次回到家乡。12月6日,寻子14年的孙海洋夫妇与儿子孙卓终于在深圳相认。

很多人都知道孙海洋,2014年陈可辛的电影《亲爱的》,正是以他为原型。

2007年10月,孙海洋刚把孙卓从监利老家接到深圳白石洲,孙卓就被人贩吴某龙拐走。发现儿子走失后,孙海洋把寻子启事贴遍了无数街巷,一找就是14年。

孙海洋的寻子历程背后,是无数被拐的人,是一个不断撕扯的伤口。

中国每年有多少人被拐卖?这个问题至今没有权威的数据,仅在国内最大的寻子公益网站“宝贝回家”上,就有40000多个失踪孩子的详细资料。

此外,公众号“为海南写史”也曾根据公开数据做过梳理,从历年全国拐卖妇女儿童案件的立案数量来看,仅过去二十四年,就出现过2000年和2013年两个高峰期。

▲图源“为海南写史”

这些公开数据只是冰山一角,更多被拐案例,还藏在无人知晓的角落。

在过去,绝大多数被拐的家庭,都不可能像孙海洋他们这般幸运。

在四川省绵阳市成绵路,有一个摆了30多年的修表摊。30多年前,修表人韩峰的儿子被拐,他找遍邻近区县,跑到辽宁、陕西等地方,均无结果。他唯一的办法,只剩下日复一日在原地等待。从中年汉子等成了白发老人,韩峰唯一的愿望就是“再见儿子一面”。

公益网站“宝贝回家”上失踪的40000多个孩子,11年里,能够找回来的只有2510人,二十分之一。

韩峰才是无数被拐孩子父母的缩影,他们大多数只能在寻找、等待和愧疚中度过余生。正如电影《亲爱的》中那句经典台词——

有时,只一瞬间没回头,生命中的最重要就消失不见。

2

一条黑透了的产业链

无数心痛的家庭背后,是一片存在已久且错综复杂的黑色地带。

从全世界范围内的数据来看,这个世界上,大约有4030万“现代奴隶”,他们很多都是人口贩卖的受害者,被迫卖到全球各地。

30万美元起拍,全球运送,欧洲包邮——这曾是19岁的英国模特Chloe Ayling,在暗网上被拍卖的价格。

据联合国统计,近二十年来,全球大约有2500万人口贩卖受害者。仅2018年,全球148个国家里,就有48478名受害者被发现,其中成年女性和儿童占比80%。

根据硬核看板的梳理,东南亚、欧洲、北美、非洲等地,都是人口贩卖的重灾区。这些受害者被迫成为“奴隶”, 沦为性工作者、女佣、童工,甚至被摘走器官。

▲图源硬核看板

无论古今中外,贩卖人口都是重罪。在秦朝,只要是被官府抓住的人贩子,不管是主谋还是胁从犯,一律处以死刑。汉朝法律也规定,人贩子一旦被官府抓住,就会处以磔刑——不但将人贩子处死,还要将尸体肢解,并不准收尸。极具震慑作用。

在当下的中国,拐卖人口一般都要判处五到十年有期徒刑,情节特别严重的甚至要处死刑。在英美等国家,拐卖人口的最高刑也可以达到终身监禁。

如此严厉的惩罚之下,为什么人贩子还要铤而走险?

因为堪比“印钞机”的暴利。京华时报早年间的一篇报道显示,在十多年前,一个孩子的“价格”少则4万元左右,多则七八万元。要知道,那时候,深圳的房价也才1万出头。

在全世界,这个市场更夸张。几年前,美国拍过一部基于真实事件改编的电影《网络贩卖少女》。里头的数据显示——

仅全球少女贩卖黑产,总利润就超过1000亿美元,比苹果、谷歌这些大企业的利润总和还要多。

影片中,军阀和黑社会进行地下军火交易的“货币”,就是人体。

用联合国的话来说,人口贩卖产业,已经是仅次于毒品和军火交易的第三大国际黑色产业。

支撑起这个庞大市场的,是一个见不得光的产业链。

联合国2014年发布的《全球人口贩运问题报告》中统计过,人口贩卖运流网络遍布全球,在全球124个国家中存在跨国人口贩卖犯罪,目前已经确定了至少510条贩运航线:

“在南美驶向北欧、东亚开往墨西哥的货船里,在越南小市镇的大街上、泰国的妓院里,在云南的客运站、印度尼西亚的地下室,人口贩卖悄无声息地进行着。”

▲联合国发布的全球人口贩运路线图

纵观全球范围内,人贩子最猖獗的地区是东南亚:全球人口贩运,每年超过22.5万人,都来自这里。其中,又以被称为“全球人肉市场中转站”的泰国最甚。

这个盘根错节暗网的存在,让全球人口贩卖屡禁不止。

3

“打拐”与“防拐”

我相信,无论是韩峰这类父母的望眼欲穿,还是全球4030万“现代奴隶”的非人遭遇,都令每一个有良知的人感到无比揪心。

从朴素的经济学视角出发,一个产业能成气候并长期存在,一定是供需两方共同造成的,也就是那句老话:没有买卖就没有伤害。

在供给端,以人贩子为触点的黑色产业链源源不断地提供“货源”;而在需求端,重男轻女、人口比例失衡、地下灰产、非法劳工、恋童癖等诸多现实需求,都在催生着“花钱买人”。

很明显,根源在需求端。但有些需求的改变注定需要一个长期过程,以重男轻女为例,这种千年以前就存在的陋习,不可能短时间内消除。

这种情况下,我们只能着眼遏制供给端,俗称“打拐”。就国内来看,我查了一下,近年来,打拐力量已经有了很大提升。

根据公安部刑侦局的数据,截至2021年5月15日,“公安部儿童失踪信息紧急发布平台” 上线以来,共发布儿童走失信息4801条,找回 4707名儿童,找回率高达98%。

再如中国儿童防走失平台推出的守护者APP,早在2020年就拥有注册用户1600余万人,全国线下志愿者人数达到4700余人。

相比于以往的人工寻找,这种“互联网+打拐”的形式,能在有妇女或儿童失踪时,第一时间将失踪信息通过新媒体和移动应用终端,推送到失踪地周边一定范围内,让所有的手机用户准确获取信息,以协助公安机关快速侦破。

根据官方公布的数据,在互联网应用到打拐、寻找走失儿童领域之前,走失儿童成功找回的平均时间是132小时。而在互联网打拐模式开启之后,这个时间被压缩到了78小时,压缩了接近一半的时间。

这能让失踪儿童和家庭少煎熬三天!

以前要到处贴寻人启事,走遍大街小巷凭借个体的单一力量寻找,大概率还无功而返。而如今,借助互联网技术,接到报警的第一时间,打拐警察就会将走失人员信息发布到平台,进行全网推送。举个例子,人贩子还没出深圳,东莞、惠州、中山的群众,就已经收到信息了,极大提高了效率。

当然,要减少拐卖事件的发生,更需要做好预防。我们至少可以从四个方面入手:

第一,家庭。

绝大多数家庭和父母,一方面害怕孩子被拐,另一方面其实极度缺乏防拐意识。试问,有多少父母知道自己孩子的血型?有多少家庭主动备份了孩子的DNA数据?

当然,这个问题不能全怪家长,也有医学教育方面的落后。很多人连自己的血型都不知道,何谈知晓孩子的血型、备份孩子的DNA?

所以,对于家庭来说,可以从现在开始,主动备份孩子的相关信息并建立好平时的联系机制。

第二,公安部门。

在找人方面,相比于照片等信息,DNA会更加可靠,只要有DNA数据,哪怕孩子的面貌完全改变,也可以找到自己的亲生父母。

其实,早在2009年,公安部就建立了全国打拐DNA数据库,已帮助7500多名被拐多年的孩子回家。未来,这个数据库可以继续扩大,甚至像“天网工程”一样,形成遍布全国的网络。

第三,企业。

根据七普数据,目前中国0-14岁的儿童人数约为2.5亿人,这是一个庞大的市场。如果哪家企业能研发出“防拐”神器,不仅能拿下这个大市场,还是一件绝对的大功德。(例如,现在已经出现了“防拐手表”等电子产品,这个市场想象空间很大)

第四,社会。

“打拐”、“防拐”永远不只是打拐办的事,如果每一个人都能贡献一点力量,我们的离“天下无拐”的目标就更近一步。

在浙江,有两家生产鞋子的厂商,他们在每双鞋子上挂上两张吊牌:一张是有关鞋子信息的卡片,还有一张上面印刷的都是失踪孩子的信息。

五年内,这两家鞋厂已经生产出了4000多万双鞋子,里面的卡片也被运到了全国各地。

每生产一个吊牌,他们的成本会增加一毛,但销售价格从来没变过。

普通人也可以发挥自己的作用。不管是丢了孩子还是看到疑似丢失的孩子,你的第一选择,都是报警!(划重点:第一时间,不用等24小时后)

你的每一次留意,都有可能找回一个被拐的孩子,挽救一个即将破碎的家庭。

4

尾声

在“打拐”这条路上,每一个坚持都无比值得。

2020年3月,在广州警方的努力下,被“梅姨”拐卖的申聪被找到,父子两终于见面。此时,距离申聪被拐,已经过去了整整15年。

2021年3月,陈立夫妇与儿子陈强在上海认亲。这一家,已经离散32年。为了这悲喜交加的一刻,上海警方已经努力了10年。

2021年7月,时隔24年,《失孤》原型郭刚堂终于找到了失散多年的儿子郭新振。

更多的父母,还在继续等待,5年、10年、30年……他们都愿意等。

可怜父母心,愿天下早日无拐!



【本文地址】


今日新闻


推荐新闻


CopyRight 2018-2019 办公设备维修网 版权所有 豫ICP备15022753号-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