哈佛教授新文:质性方法到底要访谈多少次才够?

您所在的位置:网站首页 质性研究如何编码 哈佛教授新文:质性方法到底要访谈多少次才够?

哈佛教授新文:质性方法到底要访谈多少次才够?

2024-07-13 04:27| 来源: 网络整理| 查看: 265

哈佛教授的定性研究经历

如果这是写自“定量狂”之手,你可能会感觉这是在拉仇恨。但如果是颇有定性经历的学者呢?

Waters教授从1980/90s年代至今,最大的困惑的是:定性访谈项目,规模越来越大、参与项目人数越来越多了!

早在她的1990年关于种族认同研究,是60次访谈,用传统的打字稿、剪刀、索引卡。这是定性研究的“手艺活”,也是基本功。毕竟,那时候没有Word软件嘛。

但到了1999年另一部分研究,她已经进行了120次西印度移民身份认同访谈研究,开始用了文字处理软件。软件登场了,次数也多了。

随着Waters在学界发展起来,团队也大了,于是2008年一份研究,关于纽约青年的研究,花费了她们团队333次深入访谈,不得不用更专业的软件,如ATLAS.ti

2011年,她在纽约、爱荷华州、圣地亚哥等地进一步做青年研究,访谈达到了437次生活史访谈(这种访谈一般文字量更大),也只好进一步用软件编码。甚至,传统上我们理解量化研究才有所谓的“数据集”,但这样大规模的质性数据,也形成了数据库!所以这些研究很重量,都发在了《美国社会学评论》《美国社会学学报》等期刊。

事情还没完。

回到2005年,美国发生了卡特里娜飓风。Waters教授接了资助项目,要做灾后低收入父母重建与恢复的研究。这是个大型的定性研究项目,涉及四波次纵向研究,访谈规模要达到近千次了。而且由于联邦资金来源以及该主题的历史重要性,项目一开始就要考虑到定性数据的二次分析!

如果计算机辅助定性软件逐渐被接受, 但背后的新问题意识——二次分析、大规模定性访谈数据都不是传统问题。

定性研究,要怎么回应这些问题呢?

从新的定性实践,提出新的方法论问题

如今,大多数定性研究训练仍然“有意识或无意识地”用 扎根理论。

重点是,这是一种在20世纪60年代设计的研究方法论。

Waters教授认为,虽然现在的大多社会学研究不是那么严格的扎根理论,如“理论抽样”等, 但是扎根理论留下最大遗产是:如何编码、如何访谈。尤其是前者,你能想象 20世纪20年代的芝加哥学派的那些社区、城市民族志,告诉你要如何编码吗?

不过,如果从这个遗产来看,编码程序受到当时研究人员技术限制:纸张、剪刀、索引卡和彩色笔。到了有计算机的年代,这种技术限制形成了路径依赖。如今的QDA(计算机辅助定性数据分析软件)还是从这个思路发展出来,关注点是概念抽象聚合下的开放描述性编码,只不过换了电子设备了。

结合Waters教授这么多年来的实践,她提出一些问题:

1. 如何更加灵活的分析田野材料?

2. 逐行编码需要大量的时间和精力,怎么省力?

* 编码是访谈研究中最费力、最耗时的部分。然而,在发表的学术文章和书籍中,它几乎没有空间。

3.定性研究越来越多地涉及大量的访谈,大型的田野材料怎么集体协作解决?

* 传统定性研究是根据小规模访谈制定的,一般由研究人员自己搞定。

4. 如何让田野研究材料能够,促进更加透明的数据存档与二次分析?

今日定性研究的两大问题:大N问题和不透明编码

第一,不再是小N问题了!

量化和定性争论的一个来源是定性是小N研究(small-number)。但是如上所述,现在很多高质量的研究已经不是,都是团队作业、规模资金和数据库建设。

虽然定性方法学家很少会指出所需访谈次数,但只要统计下权威期刊就表明,核心学科期刊上访谈次数少则数十,多则几百。

看看这个统计

通过统计2010年到2015年的美国社会学学会旗下的几个刊物和著名刊物,可以看到其中定性研究的一些样本特点

《美国社会学学报》:

29篇定性访谈研究文章

72.4%论文会描述自己的方法论学者来源

68.9%文章会说明自己的编码程序

最少访谈数:36次

最多访谈数:208次

《美国社会学评论》:

28篇定性访谈研究文章

最少访谈数:12次

最多访谈数:170次

统计这5个刊物,合计2010-2015年的访谈数

最少12次,最多208次,中位数55次。

第二,不透明编码

你经常看不到定性研究如何讲自己的编码的。超过一半的文章没有引用特定的方法论来源,可能只是随便提及一下“主题编码”、“开放编码”就算了。

那么,究竟要怎么解决这个问题呢?

Waters教授认为要从编码下手,既能兼顾今后的二次分析、当前的团队协作,也能保持个别研究者的灵活性研究。

不过,这部分写得有点很细节,读者尚未都有兴趣了。 简述一下,她提到了:

1. 三种类型编码:属性、索引和分析性编码。

2. 转录和数据库设计,这部分挺像量化研究的,要如何从基本的性别、种族、职业等背景数据出发设计定性的访谈数据库。

3. 三个阶段编码:

No.1索引本(主题编码有关)和跨案例的备忘录,形成概念和关系列表。

No.2 分析编码

大型定性项目要考虑研究人员的出版压力,因此不建议一次处理清楚所有编码,而是以写一个研究问题或论文为基础来应用分析编码。没有必要同时写所有的论文!比如,第二作者说到她的一份早期研究,关于教育议题,只用到她的定性数据库中的20%左右的编码成果。

No.3 探索编码有效性和精炼理论,尤其涉及到如何处理异常案例问题。

文献来源:

Deterding, Nicole M., and Mary C. Waters. 2021.“Flexible Coding of In-Depth Interviews: A Twenty-First-Century Approach.” Sociological Methods & Research 50(2):708–39. 返回搜狐,查看更多



【本文地址】


今日新闻


推荐新闻


CopyRight 2018-2019 办公设备维修网 版权所有 豫ICP备15022753号-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