豫剧的盛会 人民的节日

您所在的位置:网站首页 豫剧文化元素物品 豫剧的盛会 人民的节日

豫剧的盛会 人民的节日

2024-07-12 00:03| 来源: 网络整理| 查看: 265

    2011年9月17日至9月28日,文化部艺术司、河南省文化厅、郑州市人民政府、河南中华豫剧文化促进会共同举办的第二届中国豫剧节在河南郑州举行。在豫剧节短暂而充实的十几天时间里,郑州成为广大豫剧艺术家同台竞秀、展示风采的舞台,成为专家学者交流思想、学术研讨的平台,被誉为“是一次成果丰硕的艺术盛会,一次继往开来的艺术盛会,更是广大人民群众盛大的艺术节日,必将为扩大豫剧艺术的交流与合作、繁荣与发展,产生积极的推动作用和深远的社会影响。”

    回家·竞秀:豫剧的盛会

    本届豫剧节主要内容包括开幕式暨“英协之夜”戏曲晚会、参评豫剧剧目演出、优秀豫剧剧目展演、中国豫剧艺术发展论坛和第八届海峡两岸河洛文化暨豫剧发展论坛、评选和颁发“豫剧艺术终身成就奖”、颁奖活动及闭幕式演出等6个方面。共有来自新疆、甘肃、四川、陕西、河北、山西、湖北、安徽、山东、江苏、河南、台湾12个豫剧流布省区的20台豫剧剧目在郑州9个剧场上演了33场。参加本届豫剧节的表演队伍范围之广前所未有,东起齐鲁山东,西至新疆边陲,北跨三秦大地,南抵湖襄巴蜀,远至宝岛台湾,覆盖全国一半以上的面积,是新世纪以来全国专业豫剧艺术表演团体规模最大的一次聚会。

    本届豫剧节主题是“豫剧的盛会,人民的节日”,组委会希望将它办成全国豫剧的盛会和全国豫剧观众的节日。本届豫剧节的指导思想是让所有前来参加豫剧节的豫剧团感受到家的温情、温馨和温暖。为此,组委会采取了一系列措施,如所有前来参赛的团体,交通费、食宿费全部由河南负担,并对参演剧团按场次给予一定的补贴。

    豫剧节期间,经组委会认真评选,选出了多个奖项,其中,“豫剧泰斗”马金凤和台湾“豫剧皇太后”张岫云获得“豫剧艺术终身成就奖”。河南省豫剧二团演出的《苏武牧羊》、河南省郑州市豫剧院演出的《斗笠县令》及河南省豫剧三团演出的《兰考往事——焦裕禄》三部剧目获剧目一等奖。甘肃省兰州戏曲剧院演出的《山月》、河南省三门峡市豫剧团演出的《红高粱》、山西省长治市豫剧团演出的《裴寂还乡》、湖北省豫剧团演出的《乡村调解员》、河北省邯郸东风剧团演出的《桃花庵》获剧目二等奖。山东省菏泽市单县豫剧团演出的《山东汉子》、江苏省梆子剧团演出的《桃花庄》、四川省豫剧团演出的《娘》、安徽省淮北市豫剧演出公司演出的《矿山情》、新疆石河子市豫剧团演出的《天山雪莲》、陕西省西安市豫剧团演出的《女贞花》获参演剧目奖。台湾豫剧团获得特别荣誉奖。此外,河南省豫剧二团的李树建、河南省豫剧三团的贾文龙、河北省邯郸东风剧团的苗文华、河南省三门峡市豫剧团的史茹、山东省菏泽市单县豫剧团的刘翠芳、台湾豫剧团的王海玲、甘肃省兰州戏曲剧院的李皖秦、河南省郑州市豫剧院的刘昌东、甘肃省兰州戏曲剧院的周桦、山西省长治市豫剧团的李继梅、湖北省豫剧团的加喜梅、江苏省梆子剧团的燕凌12人获优秀表演奖。河南省三门峡市豫剧团的李永利、山东省菏泽市单县豫剧团的黄启刚、安徽省淮北市豫剧演出公司的许照峰、四川省豫剧团的包桂花、陕西省西安市豫剧团的黄河、新疆石河子市豫剧团的任桂花、河南省郑州市豫剧院的王海升、河南省豫剧三团的蒿红伟8人获表演奖。

    从本届豫剧节演出的20台剧目中我们欣喜地看到,当前,豫剧在全国的发展活力非凡,多姿多彩,表演剧目风格各异、特色鲜明,每个剧目在固守豫剧艺术本体的同时,还大胆吸收、借鉴了流布地域的文化元素,彰显了豫剧“生生不息”的艺术品格。此次参赛或展演的20台剧目中,新编古装戏3台,整理、改编传统戏3台,现代戏14台,充分彰显了豫剧的剧种特色和新时期豫剧所具有的旺盛艺术生命力和创造力。一大批优秀豫剧演员唱做俱佳、声情并茂的表演,更是显现了全国豫剧演员的不俗实力。

    此外,组委会还举办了豫剧发展论坛,就豫剧的发展走向、存在问题等进行了探讨交流,解答了演职员们的困惑。

    综观本届豫剧节,外省的豫剧团与河南本土的豫剧团进行了相互交流和学习,增进了友谊和了解。豫剧艺术的集中展示,吸引了全国很多专业豫剧表演团体和戏迷前来观摩、交流、学习,有相当数量的专业豫剧表演团体专门组织业务人员自费来郑州观摩、学习,把本届豫剧节当成提高团队业务水平的一次难得的学习机遇。

    争抢·同欢:人民的节日

    本届豫剧节举办期间,组委会秉承“文化惠民”的原则,坚持为民宗旨,把“人民的节日”这一主题发挥得淋漓尽致。为突出第二届中国豫剧节的公益性,让广大的豫剧观众共享文化发展成果,此次豫剧节的所有门票,除组织专业观众之外,其他门票都无偿赠予了广大市民,他们均可凭身份证提前两天到演出场所领票,每张身份证可领取2张门票。组委会还与大河网等媒体合作,组织了网友跟帖抢票活动,每场演出均为网友提供门票30张。第二届中国豫剧节组委会常务副主任、河南省文化厅党组书记、厅长杨丽萍同志还在开幕式前到河南门户网站大河网作访谈直播节目,与广大网民进行互动交流,介绍第二届中国豫剧节的有关情况。

    本届豫剧节也得到了多家媒体的广泛关注。新华社、中新社、中国日报、光明日报、中国文化报、河南日报、河南电视台、河南人民广播电台、大河报、大河网、河南省人民政府官方网站、东方今报、郑州日报、郑州晚报、郑州电视台等媒体参与了整个豫剧节的报道。《中国文化报》、《河南日报》整版刊登豫剧节演出日程安排,郑州电视台对豫剧节20台剧目和开、闭幕式演出进行录制播出。河南文化网开辟了专栏,对豫剧节进行了全程跟踪报道。省、市电视台和电台对豫剧节开闭幕式进行了及时报道,其中省电台戏曲频道和郑州市电台戏曲频道开辟了专栏,对豫剧节进行了全程报道。中央电视台戏曲频道还以第二届中国豫剧节为背景制作四期专题节目,于10月底前后在《青春戏苑》栏目陆续播出。据不完全统计,豫剧节期间,仅平面媒体及网站就刊发各类新闻稿件余百篇,大河网举办的“豫剧节抢票活动”有133757人点击关注。

    在豫剧节十几天时间里,3万余名观众在剧场观看了演出,通过广播电台、电视台收听收看的观众更是不计其数。不仅如此,观众的热情也非常高涨。在9月18日郑州市青少年宫上演第一台剧目——由新疆石河子市豫剧团、石河子市歌舞话剧团联合演出的《天山雪莲》时,虽然赶上雨天,人们依然打着雨伞,来剧场观看。为了观看到自己喜欢的剧目,有的观众还专门来到剧院门口记录豫剧节演出剧目的场次安排。有的外地观众自费到郑州住宾馆看完整个演出。在演出现场,台上的精彩表演也赢得了台下观众的阵阵喝彩。在香玉大舞台展演的豫剧现代戏《常香玉》演出结束后,满场观众不愿离去,齐声高喊:“常香玉,加清唱,常香玉,加清唱……”谢幕后的豫剧演员王惠不顾疲劳,走到台前,又给戏迷们唱了一段,让戏迷们过足了戏瘾。

    本届豫剧节不但成为广大豫剧艺术家展示风采的舞台,更成为观众和戏迷欣赏豫剧、共享盛宴的节日。“豫剧”也成了郑州街头巷尾热议的话题。通过这一媒介,文艺很好地发挥了引领风尚、教育人民、服务社会、推动发展的积极作用,广大群众更感受到了党和政府的关怀,沐浴了文化的阳光,更坚定了共同构建和谐社会、推动文明进步的信心和决心,凝聚了建设中原经济区、促进中原崛起、振兴河南的精神力量。

    关怀·支持:强劲的动力

    第二届中国豫剧节受到了文化部及河南省委、省人大、省政府和省政协领导的高度重视。中共河南省委书记卢展工同志两次批示,请省四大班子领导都关心、支持、参与豫剧节活动。省委常委、宣传部长、副省长孔玉芳多次听取豫剧节的有关汇报。省政协更是高度重视豫剧节的举办,全国政协教科文卫体委副主任、中华豫剧文化促进会会长、原省政协主席王全书同志自始至终关心、参与指导豫剧节的筹办,多次听汇报、提要求。省政协秘书长张秉义和省政府副秘书长李建庄亲自参加豫剧节动员会,并分别发表动员讲话。省文化厅党组书记、厅长杨丽萍亲自主持召开动员会,对豫剧节进行整体部署,对演出、接待、论坛、评奖等各项工作提出严格要求。省委书记卢展工、省长郭庚茂等在郑的7位省委常委、15位省级领导以及文化部艺术司、12省区的文化厅局领导出席了开幕式,全国政协副主席张思卿宣布开幕,王刚、曹刚川致信祝贺,对豫剧的发展寄予厚望,为第二届中国豫剧节开了一个好头,为活动的成功奠定了扎实的基础。

    第二届中国豫剧节自始至终都受到了文化部艺术司的高度重视,董伟司长和吕育忠处长等对整个活动的各个环节给予了大力支持和悉心指导,保证了本届豫剧节的成功举办。郑州市人民政府和河南中华豫剧文化促进会作为共同主办单位,也为第二届中国豫剧节的成功举办作出了重要贡献。

    回望·前行:文化的发展

    文化是民族的血脉,是人民的精神家园。文化的发展繁荣既是中原经济区建设的重要内容、重要标志,又是重要支撑和重要保证。而要更好地发挥河南的独特优势,将文化优势转化为发展优势、崛起优势,积极推进具有中原特质、中原特色的文化大发展大繁荣,打造昂扬向上的中原人文精神,就要深入挖掘中原文化的丰富内涵和潜力,充分发挥中原文化整体效应,进一步增强中原文化的活力、魅力,进一步扩大中原文化的吸引力、影响力,创新品牌,以文化品牌带动文化的发展繁荣。举办中国豫剧节,也正是践行科学发展观,充分考虑经济、社会发展大局,深入、科学、合理利用自身优势,努力为经济社会发展提供坚强思想保证、强大精神动力、有力舆论支持和良好文化条件,是落实中原经济区宏伟战略目标的具体实践。

    擦亮“地方名片” 提升文化品位

    豫剧是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流布全国13个省区,拥有国有豫剧表演团体161个(其中,河南省外54个,河南省内107个),在全国有着数量庞大的观众群。在过去的数年时间里,外地豫剧团体与河南省内鲜有来往。即使是河南本省剧团,交流沟通也大多属于个体和个别行为。作为一种典型的艺术形式,豫剧沉积着受众群体和传播地域的多种文化基因和情感,需要引导和抚慰,更需要诚挚而真切的感召和关怀。13个省份都拥有豫剧这样一个共同的剧种,乡音乡情深厚,这对加强河南与其他省份的区域合作和增强凝聚力而言,举办豫剧节无疑是一个非常理想的平台。也正是基于这样的考虑,河南自1997年举办第一届中国豫剧节,时隔14年,再次举起全国性的豫剧艺术赛事展演活动的大旗,并明确本届豫剧节主题为“豫剧的盛会,人民的节日”,对展示中原文化精粹,扩大中原文化影响,丰富人民群众的精神文化生活,促进中原文化的大发展大繁荣,推动华夏历史文明的传承弘扬和创新发展都起到了极大的推动作用。

    探索保护途径 积累成功经验

    随着工业化、城市化的快速推进,许多文化形式生存的土壤发生了重大改变,发展空间受到严重挤压,尤以戏曲、民俗、民间口头文学等为甚。以河南为核心的中原地处我国中心地带,是中华民族和华夏文明的重要发源地,文化积淀深厚。尤其作为中国农耕文明的集中发端地,在新的历史条件下,如何把这些传统文化资源融入时代元素、进行科学创新和转化成为一个宏大的命题。至目前为止,河南仅剩30个戏剧剧种。在当前条件下,包括戏曲在内的传统舞台艺术如何焕发新的生机、继续发挥主流文化作用,已经成为迫在眉睫的问题。第二届中国豫剧节的举办,不仅从内容、形式、模式等多方面与第一届相比有诸多突破,而且通过多种新渠道、新路径的创新,对传统艺术表演形式在新时期的传承、发展进行了积极尝试。

    开阔工作视野 丰富实践经验

    第二届中国豫剧节闭幕之际,恰逢《国务院关于支持河南省加快建设中原经济区的指导意见》正式印发。《指导意见》鼓舞了河南的干劲,指引了前进的方向。正如河南省委书记卢展工所说,《指导意见》的出台,对河南是鼓舞、是激励、更是责任,有压力、有动力,关键在做。《指导意见》尤其提出要打造华夏历史文明传承创新区的战略定位,对河南的文化建设提出了更高要求,并给予了一系列政策支持,这在河南文化史上史无前例,对全省文化事业发展既是机遇,又是挑战和考验。用足、用活各项扶持政策,积极适应文化建设新形势,及时转变文化发展方式,以高度的文化自觉和文化自信开展工作,积极推进具有中原特质的文化大发展大繁荣,为建设中原经济区作出应有贡献,需要明确“提升文化软实力”和“增强中华民族凝聚力”这两个目标,找准“如何传承”和“如何创新”这两个难点,明晰“传承弘扬中原文化,充分保护和科学利用全球华人根亲文化资源”“培育具有中原风貌、中国特色、时代特征和国际影响力的文化品牌”和“打造文化创新发展区”这三项责任,转变思想观念、转变工作作风,制定明确的工作举措、实施意见和落实方案,推进各项工作的科学谋划和落实。第二届中国豫剧节应运而生,成为打造华夏历史文明传承区的“排头兵”“试金石”,也必将为以后更多的探索和实践提供有益参考和借鉴。

    鼓舞满腔豪情 发扬团队精神

    2010年7月22日,省委书记卢展工到省直文化艺术单位进行调研并在座谈会上发表了重要讲话,明确要求要切实解决省直文艺表演团体基本工资、改造建设省直文艺表演团体剧场、奖励优秀人才、对省直文艺团体进行演出补贴、解决河南交响乐团补贴等几个重点问题。目前,这几项工作均进展顺利或已落到实处,全省文艺院团目前已接受各项捐款1.17亿元。一年多来,全省文化艺术战线的创作激情空前高涨,服务社会意识进一步增强,呈现出人才队伍活力倍增、文艺精品迭出的喜人景象,全省省、市两级国有院团共创作排演新剧目35台,排演、加工复排剧目22台。在抓创作的同时,文艺院团公益演出力度大幅增加,舞台艺术成果惠及城乡更加普及。截至今年9月底,在2011年的“河南省舞台艺术送农民”活动中,省直8个文艺院团下基层演出场次将超过1000场,市、县国有院团为农民送演出将达到2079场。第二届中国豫剧节在“十二五”开局和中原经济区战略起步之年举办,升华了全省文艺院团特别是豫剧团体的热情,通过这种综合性的节庆活动,各个院团进行了大练兵、大展示,也使他们在立足本团一般性演出的同时,培养了一大批具备组织、服务、协调、管理才能的综合人才。虽然事务繁琐、牵涉面广,在组委会的统筹安排下,都能分工明确,每位工作人员按照分工,尽心尽责,协调配合,保证了豫剧节的圆满成功。

    “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作为中原重要的文化符号,豫剧是河南与外界特别是周边和港澳台地区及海外华人界的天然情感纽带,对于促进区域合作和文化交流,促进中原文化、中华文化“走出去”均具有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在深化文化体制改革、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传承创新华夏历史文明的历史进程中更要激流勇进,充当先锋。河南全省豫剧工作者和文化工作者将全面贯彻落实好党的十七届六中全会精神和《指导意见》,解放思想、开拓进取,为全面推进中原经济区建设、加快中原崛起、河南振兴而努力奋斗!



【本文地址】


今日新闻


推荐新闻


CopyRight 2018-2019 办公设备维修网 版权所有 豫ICP备15022753号-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