铭记历史 致敬抗战中的清远力量 !

您所在的位置:网站首页 谭方德抗战100有声讲音频 铭记历史 致敬抗战中的清远力量 !

铭记历史 致敬抗战中的清远力量 !

2024-07-15 22:41| 来源: 网络整理| 查看: 265

9月3日是中国抗日战争胜利纪念日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纪念日。

抗日战争期间,清远将士捐躯赴国难。根据研究者统计,在抗日战争期间,在淞沪会战、南京保卫战、徐州会战、长沙会战、武汉保卫战、百团大战、桂南会战、滇缅之战等多场战役中,都出现了清远籍将士的身影。

其中有近50位将士的抗战事迹被载入国家和地方史书,有上千人的名字被载入国民政府和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的阵亡将士(烈士)名录。

位于清城区源潭镇青龙岗的陆军一五七师抗战阵亡将士纪念碑。1940年10月15日建成,1991年因修路搬迁到原址附近。(市史志办供图)

英雄

李楚瀛

连南三江镇(旧属连县)人,1933年,以国民革命军第83师247旅旅长的身份,率部参加了长城抗战;1937年全面抗战爆发后,其以第23师副师长的身份率部在津浦路阻击日军;1938年,其率部参加武汉会战,于战后升任第85军23师师长;1941年1月至10月,李楚瀛又以第85军军长身份率部先后参加了中原会战和第2次长沙会战。1940年1月30日的舞南阻击战中,当日军第3师团到达舞阳以南之山区尚店一带时,李楚瀛率第85军,对分路向上蔡进攻的日军第17师团之右翼,发动了强有力的攻击,一次毙伤日军约1600人。

薛广

1941年9月,日军调集15万兵力,配备海军舰艇200艘,飞机100架,第二次进犯长沙。时任国民革命军第4军59师175团团长的薛广,奉命率所部3个营和师部临时拨归指挥的两个营兵力,驻防杨林街。薛广为振奋士气,提出“守长沙、战长沙、死长沙”的战斗口号,与来犯日军连续血战7昼夜,战况惨烈。薛广所部5个营有中尉排长15位,其中14位在战斗中壮烈牺牲。而日军攻克杨林街进而攻陷长沙的企图终未得逞。1941年12月,日军向长沙发动第三次进攻,企图夺取长沙,打通粤汉铁路,以图南进。薛广率部开抵湖南株州警备。1942年1月初,薛广部在长沙南郊黄土岭一带与日军展开战斗,与守城部队内外夹击,长沙之围遂解。1945年8月15日去世。 

陈见田

阳山黎埠人,1939年11月,日军进攻粤北,第一次粤北会战爆发。陈见田率两个步兵团参加粤北保卫战。在清远源潭青龙岗和从化良口、平背脊等地,与日寇展开阵地争夺战,激战七昼夜,抗击日军进攻,最终击退日军,为第一次粤北会战胜利立下重要战功。1942年,陈见田升任63军152师副师长,不久升任师长,继续在粤北地区抗击日寇。

黄子丰

1937年11月12日,上海沦陷。黄子丰(1893-1937,连县三江人,现属连南)以中校副团长身份代理团长职务,奉令率部撤退至南京外围休整。

11月下旬,920团奉命参加南京保卫战,在南京外围旬容县构筑临时工事,准备大战。12月6日,日军以重兵两个联队进攻汤水镇,黄子丰率部死守。12月12日,守城部队得到突围命令,920团的兵力当时亦伤亡过半,该团分两路撤出战场。黄子丰率团主力部队向正西方向直撤至南京城下,但南京城已被日军占领。黄子丰率部队强行向城北突破,攻占下关渡口下游数公里的小渔村,带领余部泅水强渡长江,并在两个小时内,在江心八卦洲登陆。不久,日军海军舰艇赶至派陆战队登陆进攻,黄子丰率余部与敌军苦战至下午,因弹尽援绝,除他的随从卫士及一士兵泅水逃脱,被渔民救起外,全部官兵均壮烈牺牲。1938年夏,这名生还的卫士辗转流离返回广东,找到154师后,证实黄子丰为国牺牲。 

冯达飞

连州市东陂镇冯达飞故居纪念馆内冯达飞塑像。

冯达飞,连州市东陂镇人,土地革命战争时期和抗日战争时期我军的杰出将领、军事教育家,是中国共产党历史上第一批学习飞行的共产党员,红军第一位飞行员,被誉为人民军队航空先驱。从1938年至1941年1月,新四军教导总队培训军事干部约5000人,冯达飞为提高我军的军事素质,作出了重大贡献。2017年11月3日,冯达飞名字被镌刻上人民空军英烈墙,并且排在了名单的第一部分——“人民空军成立前”。

冯达飞是黄埔军校第一期毕业生,曾经留学苏联学习飞机和炮科,参加过广州起义、百色起义、中央苏区第二、三、四、五次反围剿、二万五千里长征和泾县战役。历任红七军第二纵队司令、红八军代军长、红七军教导队队长、新四军教导总队副总队长、新二支队副司令员等职,在震惊中外的“皖南事变”中不幸被捕,1942年6月8日被秘密杀害于上饶集中营。 

邬强

邬强(1911-1992),系英德文光乡(现鱼湾镇)牛栏铺村人,早年秘密参加党的地下活动,1931年参加鱼湾暴动。抗战爆发后,他作为国民革命军下层军官参加过徐州会战和台儿庄大捷。徐州会战结束后,他离开国民党军队回到广东参加中国共产党领导的抗日武装。先后任英东抗日自卫队中队长、东江纵队支队长、北江支队支队长等职。1955年被授予大校军衔,1957年被授予二级独立自由勋章、二级解放勋章,1988年被授予二级红星功勋荣誉章。

1943年11月11日,日军向广九(广州到九龙)铁路沿线发动进攻,占领广九铁路沿线以后,突然调集9000余人的兵力转向东莞、宝安根据地进行“扫荡”,企图采取“铁壁合围”战术一举消灭抗日部队,广东人民抗日游击队东江纵队主力1000人被包围于纵横十余公里的大王岭。

面对严峻局势,纵队领导人召开紧急讨论。第三支队支队长邬强建议先将部队拉上亚妈庙,占领四周制高点分三路突围。18日天黑后,邬强等趁着夜色出发,数百人的队伍翻山越岭向西北方向急行军,穿过敌人封锁线的间隙。直到次日清晨,日军进攻大岭山时才发现东江纵队主力已跳出包围圈。由于该次勇敢沉着、胆大心细的指挥,邬强被战士们敬称为“突围将军”。

邝达

1941年春的一天,抗日战争第七战区南(海)、三(水)、番(禺)沦陷区工作委员会武装委员邝达(1914—1942)与几名同志带着枪支、文件乘艇外出,途中被日军哨兵发现,喝令靠岸检查。邝达穿上日本军官的军装,用日语大声对哨兵说话,要哨兵请队长出来。日军队长与邝达几轮对话后,认定邝达等人也是日军,于是很有礼貌向邝达行礼,表示歉意,立即放行。

邝达之所以能够在紧急时刻挺身而出化解一场危机,缘于他曾有一段求学日本的经历。邝达,在英德浛洸出生、长大。邝达在大学读书期间,曾去日本学习。1935年,邝达在东北大学加入中国共产党,随后参加了“一二·九”学生运动和并加入到东北抗日义勇军。1937年抗日战争爆发后,邝达回到广东,积极参加共产党领导的抗日救亡运动。1940年初,党组织安排邝达到莫雄任司令的第七战区北江挺进纵队任作政治大队长。1941年秋,被党组织派往东江纵队,因交通联系未搞好,暂到新兴县勒竹山区一所小学教书。1942年暑假被害,时年28岁。

邓国英

邓国英(1917-1942),连州人。抗战爆发后,已在广州加入党组织的邓如淼、罗耘夫等人多次来到连州进行革命活动,以办夜校为名,开展抗日救亡工作,鼓励进步青年奔赴革命圣地延安。1938年8月,经地下党组织安排,邓国英和黄云波等人一起历尽艰辛,到达延安。邓国英到达延安后,初在洛川抗大一分校学习,经组织考核与培养,于l938年10月入党。同年12月,为了抗日需要,学校东迁到达八路军总部所在地山西省长治市平顺。l939年下半年邓国英抗大毕业后,被选拔到八路军总政治部工作,任组织干事。1940年,他参加了著名的百团大战。此后,在八路军与日寇的扫荡与反扫荡的艰苦岁月里,邓国英始终以“一不怕苦,二不怕死”的大无畏精神,投身到战斗中去。1942年5月,在日寇对八路军总部长治的大扫荡这一激烈的战斗中,年仅25岁的邓国英与左权将军等将士一起壮烈牺牲。 

何秀英

2015年9月3日,举世瞩目的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70周年大阅兵在北京举行。清远市英德籍支前模范何秀英受邀参加阅兵,接受了党和国家的检阅。何秀英在抗战期间毅然投身革命,成为一名抗日宣传员,为革命事业多次辗转于江西、南雄、韶关等地;曾护送毛泽东三弟毛泽覃之妻贺怡顺利离开南雄、平安归队,并安置好贺怡女儿。2019年逝世。

遗址

抗战期间兵工厂藏身清远

根据《清远县军事志》的记载,民国时期一座大型兵工厂就设在清远。1932年,陈济棠为加强粤军装备,与德国克兰公司签订合同,在清新县琶江筹办制炮厂,至1935年建成。制炮厂共耗资大洋1100万银圆。1936年,江口琶江兵工厂改称为“广东第二兵器制造厂”。

1937年9-10月间被日军飞机炸毁的潖江兵工厂遗存(位于飞来峡镇江口银地村委会企湖塘村) 市史志办供图

潖江兵工厂的兴建,引起了日本人极大关注。从建厂开始,日本人在上海主办的报纸,就对兵工厂筹备经过极其生产能力等进行详细报道。兵工厂建成时,日本派人来华,以旅行团的名义,从广州经粤汉铁路北上,试图窥察兵工厂的具体位置。

1937年7月27日,“七七”事变发生后第20天,日本空军派出6架飞机对该厂进行首轮轰炸。9月和10月又先后进行了5轮轰炸。在此期间,兵工厂搬迁转移到四川重庆郭家沱。之后日机又进行多次轰炸,工厂建筑几乎全部夷为平地。 

天坪岭侵华遗址见证军民抗战

位于清远清城区龙塘镇的天坪岭,在抗日战争时期多年前曾是粤北会战的战场之一。

在清远市第三次文物普查中,市博物馆共发现五处日军侵华遗址,其中包括龙塘镇长冲村天坪岭等四处日军战壕和陂坑村一处弹药储备洞。该战壕宽2米,深1.6米,为环绕型,约有1公里长,系1940—1945年日军占据银盏坳期间,威逼当地村民在山上筑造。

1939年冬和1940年夏,日军发动两次粤北会战。由于粤汉铁路正好从银盏坳腹地经过,南北走向延伸10多公里,银盏坳因此成为日军打通粤汉线计划中的一大战略要地。在清远的银盏坳,中国军民创造了击毙千余名日军的壮举。    

1939年12月17日起,日军分三路发动全面进攻。国民党军约10万人在花县的军田、王子山,清远的银盏坳,佛冈的正果、画眉堂等十多处阵地,与日军激烈战斗。

军田、银盏坳之战,我守军不敌日军。1939年12月下旬,日军占领银盏坳。由于12月20日南宁方面日军告急,需撤出粤北日军主力西调增援,12月29、30日,日军占领翁源、英德后奉命后撤。我守军乘机全线反攻,战斗五昼夜,先后收复原阵地各要点。日军于1940年1月16日全线撤退,退回到其出击前的阵地,其主力则转赴桂南作战,第一次粤北会战至此结束。

据《清远县志》记载,是役毙敌副队长山本正一中佐以下日军1000余人,我守军伤亡亦1000余人,九四○团营长连英士、副营长倪伟英牺牲。四区联升乡绅黄康平到前线指挥当地团队与守军协同作战,获通令嘉奖。四区区长朱履吉、联屋乡乡长黄劲秋等6人各记大功一次。

战损

抗战时期清远域内人口伤亡总数为9857人

1937年7月7日,日本发动全面侵华战争后,1938年,日军开始侵略和占领广东部分地区,邻近省会广州、地处北江两岸和粤汉铁路(新中国建立后改建为京广铁路)沿线的清远地区不但遭受日军的多次侵犯,还经常遭受日机的狂轰滥炸,给清远造成重大人口伤亡和巨大财产损失。

1939年8月15日遭受日机轰炸后,国民党英德县政府汇报损失情况的材料。原件现存韶关档案馆 市史志办供图

1940年2月7日《中山日报》的报道

1940年2月20日《大光报》的报道

1949年7月版《连县志》有关日军罪行和暴行的记载 市史志办供图

抗战时期清远市域内的人口伤亡总数为9857人,其中人口直接伤亡为5650人(死亡3884人、伤1766人);

人口间接伤亡为4207人(死亡170人、被俘50人、失踪21人、伤306人、不明3660人)。

社会财产和居民财产共损失25165840元(国币,以1937年上半年指数计算,下同),其中社会财产损失为12927537元,居民财产损失为12238303元。

据初步统计

1938年10月12日,日军自广东惠阳大亚湾登陆,仅仅9天省府广州沦陷,国民党军政当局狼狈逃至韶关。然而从1939年7月至1940年夏,北江流域的抗日烽火愈燃愈旺,军政当局积极抗日,粤北各族群众踊跃支前,从而取得了“粤北会战”的初步胜利。此后尽管抗日之路异常艰难曲折,但粤北除了铁路沿线几个城镇陷落外,广大农村仍掌控在人民手中,临时省府连县没有沦陷,最终于1945年8月取得了辉煌的胜利。

整  理:毛远策

资料来源:清远市所辖县(市、区)地方志书、《北江抗日烽火》、《抗日战争时期清远人口伤亡和财产损失》

海      报:谭清梅

编      辑:明池

校      对:王小雪



【本文地址】


今日新闻


推荐新闻


CopyRight 2018-2019 办公设备维修网 版权所有 豫ICP备15022753号-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