谭凯力作丨肇造区夏:宋代中国与东亚国际秩序的建立

您所在的位置:网站首页 谭家历史 谭凯力作丨肇造区夏:宋代中国与东亚国际秩序的建立

谭凯力作丨肇造区夏:宋代中国与东亚国际秩序的建立

2024-07-15 09:33| 来源: 网络整理| 查看: 265

编辑推荐

今天,文献君向大家推荐伯克利加州大学历史系教授、知名汉学家谭凯(Nicolas Tackett)继《中古中国门阀大族的消亡》之后出版的最新专著——《肇造区夏:宋代中国与东亚国际秩序的建立》。

谭凯教授利用各种历史、文学和考古资料,重点关注了外交、跨境旅行、军事战略、边界划界、民族意识和东北亚文化地理等。北宋时期,东亚国家间体制日益成熟,与此同时,在受教育的精英阶层中出现了一种新的世界观和中国人的身份认同感。这些发展对于中国的历史进程产生了广泛的影响,同时,这些发展还表明,在世界历史中已经存在一种可替代现代民族国家体制的制度。

肇造区夏:宋代中国与东亚国际秩序的建立

〔瑞士〕 谭凯 著

殷守甫 译

2020年6月出版 / 68.00元

ISBN 978-7-5201-5636-3

与开放多元的唐帝国相比,两宋的政治文化给后世留下了封闭内省的印象。但谭凯认为,拜唐末五代特殊的地缘政治遗产所赐,宋代的政治精英拥有空前的国际化视野。通过分析宋、辽、西夏的文献与考古证据,谭凯阐述了一种常态化的国家间外交如何在有宋一代形成,而宋辽分治华北的现状又如何催生了一种全新的边疆意识与族群观念——这些发生在国际关系领域的“唐宋变革”将在之后的一千年里左右人们对“中国”的认知。

作者简介

谭凯,现任教于美国伯克利加州大学。1998年毕业于斯坦福大学,2002年、2006年先后在哥伦比亚大学获硕、博士学位。博士论文为“The Transformation of Medieval Chinese Elites”。曾先后执教于田纳西大学(2006-2007)、斯坦福大学(2008-2009)、伯克利加州大学(2009-)。

译者简介

殷守甫,1987年生于上海。现为伯克利加州大学历史系博士候选人。

图书目录

向上滑动阅览

图目 / 表目 / 前言 / 关于补充材料

北宋与周边政权形势图

导论

现代以前的国族主义与国族意识

士大夫阶层与十一世纪的“想象的共同体”

东亚世界秩序

史料与方法

全书概览

第一部分 政治空间

第一章 外交与跨境社交

感受不同文化的宋人

两朝共同的族群观

庆祝北方边陲的和平

小结

第二章 北方边防

地理条件的限制

以史为鉴的北方边防

“骑利在平地”

宋人的边防线

西北乡兵与蕃兵

小结

第三章 政权间的共同边界

十一世纪的立界工程

有边界的主权

大政府下的边疆

驾驭边陲

边境与十一世纪的“中国”认同

小结

第二部分 文化空间

第四章 作为国族的“中国”

宋以前的观念

不同的天下观

作为族群的“汉人”

汉族群的内部团结

汉族群的封疆

国族的象征与收复故地的情结

小结

第五章 跨越中原与草原的墓葬文化

十一世纪东北亚的墓葬

契丹墓葬文化

华北墓葬文化

宋辽边境的文化地理

混合型墓葬

辽朝的族群政策

小结

第六章 华夏空间与汉人认同

作为旅行者的宋代精英

旅行与世界观的转变

“限南北”的“天险”

作为华夏空间的燕地

燕人

小结

结论

附录A墓葬分析与文化差异

附录B数据库使用指南

参考文献 / 索引 / 译后

本书荣誉

通过阐述一种国族意识如何在11世纪中原王朝与诸邻国的共存状况下萌芽,谭凯证明了“民族主义”不是一种专属于现代或西方社会的现象。本书文笔雅致而平易,对所有关注文化、族群与民族主义间之复杂关联的读者来说都堪称必读。

——加州大学戴维斯分校

柏文莉(Beverly Bossler)

谭凯的研究揭示了一种新生的士大夫国族意识在宋代的崛起,质疑了对现代国族观念的中心化理解,也从根本上挑战了认为国族主义只能是西方现代性产物的既有观点。

——哈佛大学

包弼德(Peter K. Bol)

精彩导读

在十一世纪,仕于宋朝的官员渐渐开始以一种新的方式构想他们所属的政治体。他们开始更加精确地界定政权的版图——现在在他们看来,自然地貌特征,以及历史上的长城,都可以是明确的政权边界。换而言之,此时他们不再拘泥于“普天之下莫非王土”的传统主权理念。他们开始谈论一个同质化的文化与生态领域,其边界未必与王朝的实际领土相重合。在他们看来,属于这个文化领域的人即他们所说的“汉人”;无论他们实际生活在哪里,即使处在周边王朝的统治之下,都应该效忠同一个汉人政权。这些信念继而点燃了一种情绪:宋廷有责任去收复位于其控制之外的“故地”。

凡此种种的新观念,又以北宋时期(960~1127)日臻成熟的东亚国际体系为背景。宋与其东北强邻辽和平共处长达百年,这本身已是史无前例的事情;北宋也由此成为中国历史上第一个以对等外交的原则与草原政权相往来的王朝。与此同时,大规模、系统性的勘疆立界活动在各处边陲展开,这在中国历史上同样前所未有。本书旨在追索、定位并解释这些显著的发展。

事实上,公元1000年之后,中国社会的方方面面正在经历着空前的变革。由唐(618~907)入宋(960~1279),“中古经济革命”大大促进了货币经济与贸易流通的发展,帝国的许多地区开始了高速商业化、城镇化的进程。与此同时,主导中国社会近千年的门阀大族淡出了历史舞台,取而代之的是以才能而非家世立身的新型精英。与这些变化相为表里的是儒学思想与民间宗教的革新,前者构建了新时代精英的伦理价值。这一时期也见证了商业印刷的涌现;阅读人口因此持续上升,科举规模不断扩大。对于上述各种变革,学界已有许多论述。

然而,尽管过往的研究对经济、社会、文化等方面的变化有着细致的考察,还有一种变化虽同样意义深远,却少有学者关注。这变化关乎中国自我认同的转变,而这变化又以一个正在逐渐演进形成,并将主导东亚直至十九世纪的国际体系为背景。

本质上,本书所探讨的新的“发展”可以说是在中国社会政治精英中萌发和兴起的一种“国族意识”(national consciousness)。本书也探讨明确界定的边界,以及其他通常与后威斯特伐利亚欧洲体系联系在一起的现象,并在此过程中叩问根深蒂固的现代性叙事。不过,笔者并不是要以此否认西方/非西方、现代/前现代的分野。

诚然,在十九世纪,欧洲的国家体系成为全球的标准,这从根本上改变了东亚的格局。但同等重要的是,我们也不能将此前的传统中国社会简单化为停滞、一成不变的世界。对中国政治文化而言,十一世纪东亚的多政权格局有着不亚于十九世纪的深远意义。它激发了新的观念,催生了新的世界观。凡此种种向我们呈现出世界史之中的另一种可能,一种不同于现代民族国家体系而又切实可行的国际关系结构。这另一种可能性由两方面的因素构成:一是国族观念(nation)在宋代的出现,二是新的世界格局在东亚的形成。

延伸阅读

中古中国的门阀大族主导了中国数个世纪,关于他们在十世纪的完全消失,长期以来困扰着历史学者。在本书中,谭凯利用新的数据手段分析了大批量的史料,解开了他们消失的谜团。他通过所掌握的地理信息系统(GIS)和社会网络分析手段,系统地探究了近数十年前出土的数千方碑志,其中大部分从未被学者研究过。谭凯广泛地采用了摘自墓志、散文和诗歌中的轶事,来丰富其论证,从而将一千年前的男女形象变得鲜活起来。

《肇造区夏》喷绘版

原标题:《谭凯力作丨肇造区夏:宋代中国与东亚国际秩序的建立》

阅读原文



【本文地址】


今日新闻


推荐新闻


CopyRight 2018-2019 办公设备维修网 版权所有 豫ICP备15022753号-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