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啥韩国对汉字废不掉、又放不下?韩国的汉字掠夺战

您所在的位置:网站首页 谚文汉字混写 为啥韩国对汉字废不掉、又放不下?韩国的汉字掠夺战

为啥韩国对汉字废不掉、又放不下?韩国的汉字掠夺战

2023-09-03 17:02| 来源: 网络整理| 查看: 265

阅读此文前,诚邀您点击一下“关注”按钮,方便以后持续为您推送此类文章,同时也便于您进行讨论与分享,您的支持是我们坚持创作的动力~

文|罗

编辑|阿荣

2011年4月份,韩国语言学泰斗人物,仁济大学教授陈泰夏公然表示:汉字是由韩国的东夷族创造的。

陈泰夏公然说汉字不是中国的

此话一出,一片哗然,整个东南亚地区都对此表示了极大的愤怒。

韩国强抢中国传统文化的“源头”权也不是一次两次了,不过这次抢汉字的风波还是最令人不齿。

有的网友直接在网络上质问:既然汉字是韩国的,为什么还要从教科书中去除掉?一边要求剔除一边又要掠夺,你们是什么心态?

汉字走进韩国

中国很早就出现了文字,迄今为止发现最早的文字,是3000多年前商朝时期的甲骨文。

甲骨文

甲骨文的发现,向世界证明了商朝的真实存在。甲骨文向我们展示了,几千年前的商朝人是如何生活的,这便是文字的魅力。

文字把一个民族的历史一分为二:文字出现前属于史前社会,文字出现后便开始叫文明史。说明文字既可以记载历史,更可以带领一个民族走向文明。

在华夏文明的进程中,文字更是发挥了强大的作用。

中华民族凝聚力的形成、秦始皇时期中华文化的大一统,文字都起了至关重要的作用。

在李斯整理了小篆,秦始皇“书同文”后,中华民族即使各地方言各有不同,但是因为书写的统一,大大减少了各地人民之间的交流障碍,更提高了社会运转的速率。

此时中国的文字已经发展了上千年,而中国周边的国家却还没有文字的出现。

到了汉武帝时期,在朝鲜设立四郡,使朝鲜的政治、经济、文化深深被中华文明影响。

而汉字作为高度繁荣社会的文化载体,被还没有文字的高句丽、新罗、百济迅速吸收学去。

汉武帝时期的朝鲜半岛

高、新、百这几个割据政权开始使用汉字,加速了走向文明的步伐。有了文字,他们才开始有官方文件,对治理国家起到了前所未有的作用。

汉字不单是一种语言工具,还蕴含着中华民族博大精深的文化精髓。

高句丽学到了文字的同时,也领悟了中华文化,其社会的方方面面从此都有了中华文化的影子。

但是汉字毕竟不是来源于朝鲜本土,即使被广泛使用,有些问题也一直存在。

首先就是言文不一:

世代相传的朝鲜口语与汉字并无关联,朝鲜语表达的意思无法用汉字准确表达出来,造成了使用上很不便利。

尤其对于文化程度较低的中低层群众,日常口语与书面语的不一致,常常让他们深感困扰。

其次,汉字的学习需要比较长的时间,对于封建社会来说,只有上层社会才有机会接受汉字教育。

结果就是上层推行的政策低层不明白,低层的诉求也无法通过书面语向上沟通。

这种文化垄断的情况持续了近千年。

到了1446年,朝鲜李氏王朝决心对汉字进行“本土化”改造。

世宗派人到明朝学习了音韵,然后根据音韵创制出简单易学的28个字母,并据此编制了《训民正音》一书。

这些字母属于表音文字,也就是今天的韩语,当时又称为“谚文”。

谚文的产生

这套谚文终于解决了低层老百姓说写同步的大难题,世宗颇为高兴,准备向全国推广。

令他没想到的是,此举却遭到了群臣的反对,因为身在上流社会的他们根本看不上这种简单的文字。

士大夫们纷纷指责世宗:朝鲜千年的文化积淀将因为弃用汉字被毁掉!

其实,世宗的本意并不是弃用汉字,只是想有一种口语和汉字之间的过渡文字,直至低层百姓也可以认识汉字。

世宗

但群臣的反对声高昂,世宗只得作罢,谚文因此被尘封蒙灰。

韩国去除汉字

可是从1840年的鸦片战争开始,汉字随着中国国力的衰退,在东亚各国的文化地位逐渐下降。

看到西方列强对中国的疯狂宰割,朝鲜决定要自强,掀起了“文明开化运动”,又拾起了被尘封已久的谚文。

1894年,甲午战争中中国的惨败令朝鲜决心割断对清朝的依附,于是在当11月,朝鲜颁布法令,要求国文为本、汉字附译,开始了“汉谚”混写。

从这时起,谚文正式登上朝鲜历史舞台,成为朝鲜的国文。朝鲜纯汉字的使用成为过去的历史。

谚文字母

1910年,日本侵略朝鲜半岛,而后对朝鲜半岛进行殖民统治达36年。

殖民统治时期,日本在朝鲜半岛强行推广日语。

尽管日语中也有汉语,但使用频率远不及朝鲜之前“汉谚”混用来得多,而谚文则被完全打压。

1945年日本投降,朝鲜半岛得以光复,但美国介入了朝鲜的文字使用。

1945年底,在美军政厅学务局的影响下,朝鲜通过并采用关于“废除汉字、韩文专用”的决议。

此后,朝鲜中小学所有教科书全部使用韩文,必要时用括号标注汉字作为过渡。

同时,亲美的知识分子也鼓吹“汉字落后论”,汉字在民众心里不再有位置,甚至备受嫌弃。

韩文

1948年,大韩民国成立后,该政府更是直接出台《韩文专用法案》,此法案成为汉字被废除的法源。

但实际上,汉字在朝鲜已有一千多年的使用历史,对韩国社会的各方面渗透是全面又深远的,短时间内不是说去就能完全去掉的。

韩国的一些文人学者根本无法脱离汉字,只能继续国汉混写。

汉字真正遭受"灭顶之灾",是在1961年5月朴正熙执政后。

朴正熙当权后,竭尽全力推行韩文。他发表《汉字废止宣言》,禁止学校有教授汉字的行为。

朴正熙

朴正熙此举不过是在战后民族独立的思想热潮下,用“爱国”的行为给自己的政治形象加分。

可是他的这种行为却韩国出现了只会韩文的年轻一代,数量巨大的“汉字文盲”反而使韩国历史文化出现断层。

韩国学界和舆论奋起抗争,希望能恢复汉字及其教育。

但是他们的努力只取得了一点小成效:1974年,文教部同意在中学中并用一些汉字,但在最易接受语言教育的小学阶段,却继续实行不教授汉字的政策。

在朴正熙的强权下,汉字的清除是大势所趋,不是学界和舆论能左右的。

1979年朴正熙遇刺身亡,但韩国民众的汉语水平已经直线下降,无法回到以前了。

朴正熙时期韩国街头已看不到汉字

当时的韩国经济腾飞、国际地位大大提高,大部分韩国人也不愿意身上带有中国藩属国的影子,因此在很长一段时间内,韩国都没有提出恢复汉字。

废不了干脆抢

朴正熙后韩国的去汉字化好像已经很成功,但果真如此吗?

韩国历史上几乎一直在使用汉字,没有了汉字,学者们如何研究历史?如何用历史指引今后的社会生活?

更严重的问题是,前文说了,谚文像汉语拼音一样,是表音文字,众多同音不同意的表达,在谚文中都无法体现其区别,这会造成很多问题。

例如,在2009年,韩国铁路施工集团在建设京釜高铁时,发现大邱到庆州这一百多公里的15万多个轨枕开裂了。

这是一个不小的事故,集团马上展开调查,才知道问题出在连接铁轨与轨枕的螺丝上。

原来,生产螺丝的那家公司误解了生产要求书,把“防水”误解成“放水”,便使用了吸水材料,而交付螺丝后,监督方又没有检验,才导致了这场事故。

而且,由于人名的重复度极高,哪怕韩国一再要求废除汉字,韩国人的身份证上依旧不得不在他们的韩文名字后面用括号注出他们的汉文名字,以示区别。

韩国人身份证上后面的汉文名字

事实证明,韩国想要废除汉字几乎是不可能完成的任务。

于是在1998年,金大中上台后,发表汉字复活宣言,在中小学推行1800个常用汉字必修教育。

2005年,韩国政府又废除了韩文专用政策,不再只用韩文,一定程度上允许了汉字的放宽使用。

但是由于之前长期废除汉字,韩国对汉字的重要性认识程度已经远不如以往,因此汉字教育质量不佳,且民间有很多人坚持反对汉字。

使用汉字有人支持有人反对

从客观来说,韩国放弃汉字,就放弃了韩国近两千年的文化积淀。放弃已经渗透到社会方方面面的汉字,也大大影响了社会的转速。

而文化断层的韩国新一代,没有了历史的托底,就像是一个空杯,需要不断往里填东西。

也难怪他们只要一看到韩国有什么,就说这是属于韩国的,比如韩国人要申遗的各种中国文化。

他们并不了解藩属国的历史,或许也是因为自尊心作怪,所以不愿意承认。

现今,当发现汉字在韩国根本无法完全消除时,他们的歪理便出来了:既然抹不掉汉字,那我就说汉字是韩国的。

于是韩国教授说出了“汉字是韩国的”的离谱言论,韩国政府做出了各种“抢申遗”中国传统节庆文化的无耻行为。

但是这样的行为在外人看来不过是笑话一场。

“汉字是韩国的”被所有人视为谬论,韩国政府的申遗虽然成功,但是也不能代表什么,因为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是允许多国共有的,“抢注”成功只能说明他们也在用这一文化罢了。

相比之下,同样是曾经收到中国文化影响的日本,在文化传承上就客观多了。

日本大方地承认中国这位老师的存在,难道是因为他们没有自尊心吗?

日文中的汉字

日本在明治维新后,也开始想去除汉字,但日语同样是表音文字,日本也经历了韩国那样想去除汉字,又无法完全去除的尴尬过程。

随着日本工业化的发展,很多西方的新词进入日本,因为汉字的表意优势使新词不显得难懂,日本也就接纳了汉字的继续使用。

其实这也是一种自信心的对比,在日本看来,使用汉字并不能影响他们认为“我仍是优秀的”。

反观韩国,不断“掠夺”中华文化,实际上是他们的自信不够。自卑的人,往往要用自尊心来掩盖他的自卑内心。

最后,我们可以想想,当传承千年的文字突然消失,一个国家会走向毁灭,还是迎来新生?

参考资料:

1,《汉字在韩国的命运流变探析》——山东理工大学学报期刊——张立,高娜

2,《韩国的汉字存废之争》——世界文化——钱伟

3,《汉字在当代韩国的教育及使用现状》——汉字文化——赵治成

4,《中国成语是韩国古语?韩国再次闹乌龙事件,这次真是百闻不如一见》——南方大观察

5,《人民日报海外版:说汉字并非中国文字绝对是谬论》——中国经济网——金子山



【本文地址】


今日新闻


推荐新闻


CopyRight 2018-2019 办公设备维修网 版权所有 豫ICP备15022753号-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