抗美援朝“立国之战”,什么是中国的“强国之战”?

您所在的位置:网站首页 谈谈你对抗美援朝精神的体会 抗美援朝“立国之战”,什么是中国的“强国之战”?

抗美援朝“立国之战”,什么是中国的“强国之战”?

2024-07-10 13:01| 来源: 网络整理| 查看: 265

除了军火商和战争贩子,没有人喜欢战争。但,不知道是不是人类的宿命,历史上每一个大时代的开始,战争都如影随形,中国也无法例外。

1.抗美援朝是“强国之战”

将抗美援朝视为中国的“立国之战”,原因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其一,通过这场实力相差极度悬殊的战争,让中国人重新认识了自己的民族精神与能力潜力,从而实现了真正的精神独立与解放。

在这场战争之前,从1840年开始,中国经受了一百多年外敌入侵的黑暗屈辱,除了抗日战争在美苏帮助下取得胜利,其它抗争都失败了,这对一个国家的民族自信来说是毁灭性的。虽然新中国当时已经成立,但是很多人对这个国家后能否抵得住外敌入侵还没有信心。

我们看当时的出兵决策与回忆录就知道,事实上,就算是在决策层面,在是否出兵问题上也存在激烈思想斗争,这也是毛泽东一生中最难下的两次决心之一,其中一个最现实的原因就是双方的实力对比问题。另外,入朝作战的志愿军部队,尽管斗志昂扬开拔入朝,但面对美国这个最强大的敌人,多数人当时也心里没底。

但是,和美军接触后,几场战役下来,中央和志愿军司令部就迅速认识到,一方面,因为中美实力军事差距,想在一次战役中大规模成建制歼灭美军是不可能的,一次性消灭一个建制团都不可能;另一方面,中央心里已经有底,志愿军的信心也建立起了。最后通过整场战争的胜利,所有中国人的信心都建立了,大家开始认识到,新中国连美国这样的世界头号强国都能战胜,还有什么敌人不能战胜呢?

其二,其它国家也通过这场战争,见识到了中国人的斗争精神与惊人力量,看到了解放军的顽强意志与军事能力,从此再不敢对中国轻举妄动。

抗美援朝与解放战争和抗日战争不同。解放战争是内战,而且国军主要由各派系组成,军阀习气浓厚,素以腐败、互坑著称,虽有美国军事援助,军事素养与战斗能力却极其低下,战胜国军这个敌人,并不代表就能战胜其它更强大的外部敌人。

抗日战争中国军民付出了巨大牺牲,拖住了日本的主要兵力,但是这场战争是在美苏协助下完成,尤其是美国两颗原子弹瓦解了天皇政府“玉碎”的勇气,苏联出兵东北消灭了关东军主力,所以在日本以及美苏看来,抗战胜利并非是中国人的胜利,而是同盟国的胜利。

但是朝鲜战争,中国是直面当时世界上最强大的国家美国,另外还有对方的16个帮手,包括:英国、法国、加拿大、澳大利亚、新西兰、荷兰、比利时、卢森堡、希腊、土耳其、哥伦比亚、泰国、菲律宾、南非、埃塞俄比亚等。

当时,美国刚刚以“救世主”角色在欧洲战场从西线打败德国,在太平洋战场以绝对优势碾压日本,又握有原子弹在手,无论在西方还是当时已经败退到台湾的老蒋心中,都是神一般的存在。甚至连斯大林那样不要命的枭雄都心存忌惮,不愿和美军正面开战。

但是,当时才刚刚成立一年,很多人还吃不饱肚子,穷得还叮当响的中国,却一边搞剿匪靖边,一边搞经济建设,一边拎着小米加步枪,雄赳赳气昂昂跨过鸭绿江,顶上去和全球最强大的军事和工业机器干了一仗,而且是一个大胜仗,它对美苏、西方和其它国家的教育意义可想而知。

此战之后,美国再也不敢无视中国,在越战时因为中国警告而止步北纬17度线。美国官方战史也承认:“从中国人在整个朝鲜战争期间所显示出来的强大攻势和防御能力中,美国及其盟国已经清楚地看出,共产党中国已成为一个可怕的敌人,它再也不是第二次世界大战时的那个软弱无能的国家了。由于共产党中国有取之不尽的人力资源和坚强有力的领导,因此它也在朝鲜战场上赢得了自己的声誉。”中国军队在朝鲜的作战,“提高了毛泽东政权的威望,并为之赢得了军事强国的地位。”

因为日本在二战中遭到过美军的毁灭性打击,再加上日本政府、军方与多数民众普遍认为本国在二战中战败投降的主要原因是美苏介入而非中国方面的抵抗,日本报纸在战前还极度轻蔑中国,认为中国在朝鲜战场必败无疑,但是随着战事进展乃至最后美方被迫签署停战协议,日本也开始对志愿军的战斗意志与能力充满敬意。

原来的社会主义国家集团因为比中国建国更早也更发达,本来认为中国不过尔尔,但是在战后立刻对中国刮目相看,从此奠定了中国在该社会主义国家集团的地位;中国周边其它国家也认识到中国这次是真的站起来了;退败台湾的蒋介石也从此打消了“反攻大陆”的念头。

第三,获得了前苏联斯大林的充分信任,巩固了当时中国“一边倒”的外交战略,获得了大量来自苏联的军事和经济、技术援助,奠定了中国工业化与军事现代化的基础。

斯大林是当时社会主义国家集团的领袖,他同时也是一位极其傲慢的民族主义者和社会主义者,其在二战中及战后很多对外决策的出发点,与其说是为了国际共产主义运动,倒不如说是为了苏联本国利益,其对华政策也是如此。

抗美援朝爆发前,虽然中苏已经签署了《中苏友好同盟互助条约》,中国已经通过艰难谈判要回了东北大连、旅顺港与中东铁路主权,苏联也同意对中国进行经济援助。但是中国到底能不能扛得住事,是不是一个可靠的盟友,斯大林当时心里还没底,他对新中国一边倒向苏联的诚意与能力都心存狐疑,中国必须交上一份实实在在的投名状他才能放心。

斯大林的狐疑态度,中国也敏锐感觉到了,毛泽东主席1958年曾抱怨说斯大林怀疑他是东方的铁托,说“只是到朝鲜战争时才改变了他的看法,也改变了东欧和其他各国兄弟党对我们的怀疑。”

周恩来在1960年7月也说:“他(斯大林)怀疑我们不是真正的马克思主义者,怀疑我们对于帝国主义不斗争,一到抗美援朝,他的看法就改变了。”

所以说,从外交战略层面,抗美援朝就是一份最厚重的投名状,一方面,中国人民志愿军在朝鲜战争期间的表现,让斯大林这位只相信实力的强人领袖刮目相看,另一方面,通过战争,他也看到了中国“一面倒”向苏联社会主义国家阵营的决心,认识到中国不会是另一个南斯拉夫铁托政权,于是,前苏联的军事、经济、技术援助开始对新中国敞开供应。

军事方面,苏联援助成为志愿军入朝作战的装备主力并奠定了中国军事装备基础;经济与科技方面,前苏联共援助了中国156个工业项目,向中国派出了超过5000名专家,有很多设备、技术等等都等于白送,这些项目初步奠定了中国的工业化基础。

2.改革开放与对越作战

但是,历史多变幻,因为极其复杂的历史原因与各自的国家利益考量,中苏关系在后来破裂了。双方一度兵戎相见,在东北珍宝岛和新疆边境发生了局部冲突,前苏联甚至一度考虑过对中国进行核打击,后来又凭借军事优势,在边境陈兵百万威胁中国边境安全。

随后的十几年内,在美苏两个大国的裂缝里,中国无论于内于外,都生存得格外艰难。

不过天无绝人之路,1972年尼克松访问中国,中美关系改善出现了曙光,1978年中国改革开放,1979年1月1日,中美建交,中国又打开了另一扇大门。遏制苏联扩张的共同战略需要,让中美又走到了一起。

当时的中国,因为众所周知的内外原因,已经再次拉大了和世界的距离,经济与科技发展极为落后,人民物质文化生活水平也非常低下。怎么样让中国尽快发展起来,对内摆脱动乱造成的落后局面与心理束缚,尽快提升人民收入和生活水平,对外通过融入世界,拉近和世界经济科技的发展水平成为当时最重要的决策方向。

在当时美苏两大超级大国对峙、同时前苏联已渐成孤家寡人的情况下,所谓融入世界,主要就是融入西方世界,改革开放主要是对以美国为代表的西方世界开放。

就如新中国成立之初必须通过“一面倒”向苏联社会主义阵营以巩固国家政权、维护国家安全一样,在当时美国主导的世界格局体系下,中国如果想要被主流世界接受,获得西方的资金、科技、市场发展自己,就必须先和美国搞好关系,获得美国的认同。

而恰在此时,苏联看上了越南,和越南缔结成盟友,借助于越南在中南半岛扩张势力范围,越南以为找到了“北极熊”做靠山也趁机在中南半岛为所欲为,苏联和越南南北夹击对中国安全造成了严重威胁。如果这个威胁不解除,那么中国就会陷入两边防守的被动局面,改革开放就很难有一个安全的外部地缘环境。

对越作战就是在中美苏三角互动的战略格局下打响,主动入局的越南成为大国合作斗争的祭品。这一仗下来,中国解除了南边的安全威胁,北边苏联会协防盟友的信誉也宣告破产,不久连前苏联自身都崩溃解体,来自北部的安全威胁彻底解除。

同时,美国也看到了中国融入主流世界、致力于发展经济的决心,中美关系进入蜜月期。之后中国经济克服了各种内外挑战,在韬光养晦中一路快速发展,抓住了这几十年的所有机会,成为新一轮全球化与互联网新经济的最大受益者,迅速发展壮大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

人们经常说邓小平时代是改革开放的时代,在这个时代,中国实现了从“站起来”到”富起来”的伟大历史转变。那么,考虑到抗美援朝是中国的“立国之战”,对越作战,也就是人们熟知的“对越自卫反击战”,是不是可以认为是开启改革开放时代的“必要之战”呢?

3.什么是中国的“强国之战”?

在“富起来”之后,现在中国又进入了要“强起来”的新时代。从“富国”到“强国”一字之差,却代表着一个完全不同的历史发展阶段。

一个“富国”的出现可能会改变世界经济与产业布局,未必会改变世界政治与地缘格局,比如日本。

但是一个“强国”崛起,必然会如同一场十级地震一样,深刻改变世界政治地貌与地缘格局,给世界秩序带来颠覆性变化——尤其是像中国这样体量庞大、人口众多、幅员辽阔的国家,而且在社会制度与文化传统上自成一体,和西方自由主义与基督教文明截然不同。

虽然我们经常讲“和平崛起”,也希望能“和平崛起”,但多数人心里其实都清楚,像中国这样体量的大国,在从经济崛起(“富起来”)到成为一个世界强国(“强起来”)的过程中,不发生任何战争或冲突是不可能的。

这是因为,大国崛起成为强国,必然会深刻改变原有世界经济、政治、军事与地缘布局,动摇到原来那些守成大国的利益与领导地位,原来居于领导地位的守成大国,因为利益受损,或是领导地位受到侵蚀威胁,必然会对崛起大国进行遏制、打压。

这种争夺不是一般意义上的争吵,而是领导权争夺,是你死我活性质的争夺。大家看一国内部,各个权力寡头争夺最高领导权时斗争有多惨烈,国与国之间的领导权争夺就有多惨烈,甚至更惨烈。这就是人们常说的“修昔底德陷阱”。

如果这种争夺发生在两个不同制度或文明的国家之间,表现为宗教战争或文明冲突,惨烈程度还会倍增。历史上类似的争夺都是以一方衰败、解体,一方获得或巩固霸权地位终结。

所以,对中国这样的一个大国来说,在富起来之后想要成为一个真正的强国,必然要经过战火的淬炼,就算是这个崛起大国不想和打仗,原来那个守成大国也不可能心甘情愿让出领导权。这是由基本人性以及国际政治权力的稀缺性决定的,很残酷,但是很现实。

所以,中国成为世界强国,这一仗是早打还是晚打,是以这种形式打,还是以那种形式打的问题,是冷战还是热战的问题,不存在打还是不打这个问题。

打还是不打,是一个根本不存在的假议题,就算是中国不想打,躲着不愿打,只要你继续发展崛起,形势也会逼迫你不得不打。

皇权社会有个说法,说是大臣造不造反,不在于你有没有造反,也不在于你想不想造反,只要你有了造反的实力,你就已经造反了。国际政治其实是同样的道理,就算你不想染指国际领导力,只要你有了染指国际领导力的实力,原来那个掌握着国际领导力的霸主也会收拾你。

所以,中国要想蜕变为一个世界强国,这一仗是逃不过的,除非甘愿解除武装、举手投降,而这不光对中国不可能,对任何一个正常国家都不可能。

这就意味着这个“强国之仗”,早晚一定会打响。它会是“冷战”?是中美之间这种包括贸易战、科技战、宣传战、外交战等在内的立体战?还是一场更为惨烈的“热战”?也许都有可能。

另一方面,对中国来说,台湾问题还没有解决,国家还没有完全统一。而如果一个国家连统一都尚未完成,就说自己已经崛起成为一个世界强国,那是没有说服力的。

而台湾问题想敲锣打鼓、顺顺利利实现和平统一是不可能的。国家统一是江山重塑,历史上从来没有那么轻松就能完成的好事。学过中外历史我们就知道,即便是那些弹丸之地,最后也都需要用诉诸武力或武力威胁来完成。更何况,台湾即有海峡阻隔,并非弹丸之地,在背后还有美国支持。

所以,围绕台湾这一仗,无论在两岸还是中美之间,也是早早晚晚的事。之前在中美关系稳定、两岸和统有望的情况下,大家不太乐意谈论这个问题,现在随着中美矛盾全面升级,和统可能基本丧失,统一势在必行,这个问题已经无法再回避。

战争意味着毁灭,意味着动荡和死亡,除非军火商和战争贩子,没有人喜欢战争。

但是,战争也意味着涅槃与重生。同时因为人性驱动、利益争夺、形势变化,战争从来就和人类如影随形。今天,世界又进入一个动荡变革期,而且各种动荡又在集中围绕中国崛起、统一发生,所以,就算是中国再讨厌战争,也必须随时做好战争准备。

因为讨厌战争,就认为战争不会发生,绝对是患了唯心主义幼稚病。

大势如此,“强国之战”何时打响,只是一个时间问题,历史一定会在它认为合适的时点给出答案。不管战争结果如何,有一点可以肯定,这一次中国谁的投名状也不交,就做自己!



【本文地址】


今日新闻


推荐新闻


CopyRight 2018-2019 办公设备维修网 版权所有 豫ICP备15022753号-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