旋律大调与和声大调有存在的必要吗?

您所在的位置:网站首页 调式与和声的关系 旋律大调与和声大调有存在的必要吗?

旋律大调与和声大调有存在的必要吗?

2024-07-17 14:02| 来源: 网络整理| 查看: 265

比如C大调的音阶就可以表示为C、D、E、F、G、A、B。

02 和声大调

相较于自然大调,和声大调的知名度就显得低了不少,而且和声大调正式被提出来的时间也是比较晚的。

事实上,到了十九世纪下半叶,和声大调才由俄罗斯民族乐派“强力集团”的成员 里姆斯基·科萨科夫(1844-1908)正式命名。

和声大调是把自然大调的第六级音降低一个半音,或将和声小调的第三级音升高半音而得到的一种调式音阶,其结构为:全音、全音、半音、全音、半音、增二度、半音。

相较于自然大调,和声大调最主要的特点就是六级音与七级音之间的 增二度以及三级音与六级音之间的 减四度音程。

值得一提的是,在除我国以及俄罗斯之外的大部分西方乐理教科书中,“和声大调”这个概念并不会被明确地提出来。在很多情况下,和声大调都会被认为是一种民族调式而非一种大调,而所谓的“大调”就只有自然大调一种。

我们知道, 和声小调的出现是为了弥补自然小调没有导音的缺陷。但是, 自然大调却并不是一个有着这样的缺陷的调式,和声大调的出现反而人为地制造了“缺陷”。这也是和声大调目前并没有得到全球范围内的普遍承认的主要原因之一。

而关于和声大调的作用,则有着许多不同的说法。有人认为,既然有和声小调,那么就应该有和声大调,这里面应该存在对应和对称的关系,这样才符合美学标准。

仔细观察,我们会发现,和声小调相对于自然小调,其属和弦从小和弦转变成了大和弦,而和声大调相对于自然大调,其下属和弦从大和弦转变成了小和弦。属和弦对应下属和弦,大和弦对应小和弦,妙啊。

可以说,这样的解释不无道理。类似的解释其实还有 负面和声,负面和声理论的一个出发点也是和声性质的对应性和对称性。

03 旋律大调

旋律大调在某种意义上与旋律小调是相似的,二者都是要区分上行和下行的调式。上行时,旋律大调与自然大调一致;下行时,旋律大调的六级音和七级音都被降低了半音。

旋律大调与和声大调的境遇其实差不多,也没有得到世界范围的普遍承认,原因也是类似的,即把一个没什么明显硬伤的调式硬生生地改成了一个有“缺陷”的调式。

关于此,我们还是可以用解释和声大调时提到的对应和对称的说法来解释。也即是说,旋律大调和旋律小调是存在某种对应和对称的关系的,这可能就是其存在的理由。

事实上,在负面和声理论里,旋律大调和旋律小调是互为负面和声调式的。在传统和声理论中,最重要的两个功能可能就是主功能和属功能了,而这两个功能最常见的就是出现在主音和属音,也就是一级和五级上面了。

一级和五级刚好关于三级和降三级之间的点呈中心对称。依此类推,降二级与降五级呈中心对称,二级与四级呈中心对称,降三级与三级呈中心对称。

而一个与这个音阶呈负面的音阶,就是从五级开始下行,取每个音对应的对称音的音阶:

如果不算原来音阶的变化音,那么原来的音阶与其负面和声的音阶便会如下图所示:

放在旋律大调和旋律小调上,以三级和降三级之间的点为对称点进行对称变换,我们会发现,旋律大调正好是与旋律小调关于这个点呈中心对称的。

事实上,自然大调与自然小调,和声大调与和声小调,以及旋律大调与旋律小调之间都是互为负面和声关系的。

-END-

作者往期文章(向上滑动阅览)

音乐文化| 音乐审美 | 音乐教育 | 音乐学习 | 五线谱 | 民族记谱法 | 和声 | 卡农 | 古典音乐 | 交响乐 | 爵士乐 | 摇滚乐队 | 噪音音乐 | 夜曲 | 指弹 | 民乐 | 强力集团 | 钞票上的音乐家(上) | 钞票上的音乐家(下) |

音乐理论| 国际标准音 | 十二平均律 | 五度相生律、纯律 | 中国古代律制 | 二十四大小调 | 中古 调式 | 大小调 | 转调 | 固定唱名法、首调唱名法 | 和弦标记 | 中国民族调式 | 日本民族调式 | 三分损益法、五度相生律 | 三全音 | 谱号 | 五度圈 | 人声音域| 王道进行 | Leading Bass和声进行 | 三种小调 | 复合和弦 |

现代音乐| 宿主 | 电子音乐 | DJ | 声音设计 | 中国摇滚 | 不插电 | 作曲、写歌 | 旋律创作 |作曲、编曲 | 传统和声、流行和声 | 人声和声 | 虚拟歌手 | 混音、母带 | 百万调音师 | 混响 | 杜比音效 | 动圈麦、电容麦 | 动圈耳机、动铁耳机 | 808鼓 | 抽吸效果 | 基本波形 | 采样精度 | 采样率 | 记录旋律 | 降噪 |

作者投稿/课程咨询/加入社群/

音乐类招聘发布等...

请联系弦姐👇

如何成为一名电子音乐制作人?⬇️

你的好友弦姐拍了拍你

并请你帮她点一下 “分享”返回搜狐,查看更多



【本文地址】


今日新闻


推荐新闻


    CopyRight 2018-2019 办公设备维修网 版权所有 豫ICP备15022753号-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