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史记载中,曹操和关羽是啥关系?比《三国演义》更复杂

您所在的位置:网站首页 谁打得过关羽这个英雄 正史记载中,曹操和关羽是啥关系?比《三国演义》更复杂

正史记载中,曹操和关羽是啥关系?比《三国演义》更复杂

2024-07-15 11:49| 来源: 网络整理| 查看: 265

当然了,罗贯中嫌不过瘾,还得让关羽多些波折,于是就有了所谓过五关斩六将、千里走单骑。实际上看看地图,就知道不对劲:按《三国演义》里,关羽过东岭关、洛阳、汜水关、荥阳和黄河渡口,过了黄河,又转弯去汝南找刘备。这绕路劲儿,已经不是奉嫂见兄,是曹操领地大巡游来了。

所以,过五关斩六将这个,纯粹是罗贯中编来给关羽摆造型用的。

但是曹操对关羽的欣赏与放任,却是真的。

曹操对关羽多在意呢?

曹操乍得关羽,拜他偏将军;斩了颜良后,汉寿亭侯。

这是什么规格?

曹操当日麾下,诸夏侯曹几位兄弟,夏侯渊无封侯,非将军;要再过十二年,夏侯渊才封博昌亭侯。

曹仁要等破了袁绍,才封都亭侯。

曹洪要等破刘表,才封了国明亭侯。

张辽初降曹操,不过关内侯;屡有战功,不过裨将军。乐进以早早跟曹操、无数先登功绩,封了广昌亭侯,要到破了乌巢后,才行游击将军。

于禁要在官渡才到裨将军,先前以宛城力挽狂澜的大功,益寿亭侯。

即,当时关羽初来不过半年,偏将军+汉寿亭侯,除了曹操第一元戎夏侯惇外,一时位高爵显,诸将莫比。

曹操对关羽的重用,自然有一部分,是为了收买人心——他麾下五子良将,张辽原来归吕布,于禁原来归鲍信,张郃原来归袁绍,徐晃原来归杨奉。但曹操都很给他们面子:建安十二年前,外姓诸将地位并不低于诸夏侯曹。

就在官渡前后,曹操是海纳百川的:刘备来投,要了;许多谋士劝曹操杀了刘备,曹操还是留用,这不刘备跑了。后来跟袁绍对峙时,曹操的杀子仇人张绣听了贾诩的话来投降,曹操接纳了,还拉着贾诩的手,说:是你让我的信用重于天下呀!

后来官渡之战结束了,曹操查到一大堆自己人和袁绍的通信记录,都烧了,不追究。

所以放走关羽,也是这种收买人心的一部分。

但曹操除了收买人心,骨子里,还有一点,是真正的认同。

《曹瞒传》有个说法,说曹操持法峻刻,诸将有计划胜出己者,随以法诛之,故人旧怨,都要干掉。又曹操刑杀起人来,垂涕嗟痛,也不会放过。感情归感情,杀归杀,公私分明。

关羽当日不是潜逃,是挂印封金,留书告辞,在袁曹对决前夕这样走,太伤士气了——但曹操放他走了,还明确说了:不要追。

这是真爱了。

为什么呢?

先得说关羽这个人。

后世我们拜关二爷,是关圣帝君。但官渡之前,关羽就是个出身平凡的边地男子,性格高傲,贴近底层人民,看不起士大夫;喜欢读《左传》。

一个字:侠。

关羽是河东解人,流亡江湖到河北,跟刘备张飞结识交好,生死与共。

河东现在算在山西,在东汉时是边塞地区。每个人都能打。实际上历史上就有所谓山西出将,山东出相的说法。历史上,李牧、卫青、霍去病、尉迟恭、薛仁贵、呼延赞、杨家将,都是山西人。

关羽从小就生活在那种边塞地区,骑射、好斗、没事要动员起来打仗的地方。所以关羽万军之将,真跟地域有关。

关羽山西人、张飞河北人、马超西北人、赵云河北人、张辽与徐晃山西人、张郃河北人。五虎五子十个人,七个人出在山西河北。

我都不用提吕布出身山西到内蒙一带、姜维是西北人了。

关羽亡命江湖,可以理解为像东汉武松,社会大哥。

他后来为将军时,爱护士卒,却鄙视士大夫当官的,也顺理成章。

一般所谓关二爷夜读《春秋》,是因为论正史,关羽特别爱读《左传》,达到张嘴就来的地步。

我们现在肯定知道,《左传》嘛,春秋三传之一。但东汉时,《公羊传》和《谷梁传》是博士官学,《左传》是在野私学。

众所周知,《左传》的风格,按范宁说法,艳而富,其失也巫:文采华丽,内容丰富,但有些太讲神鬼之道了。《左传》还有个特色:看学过的人可能都知道,里面有什么《曹刿论战》啊,《子鱼论战》啊,《崤之战》啊,都是上了中学课文的,对战争的描写极细致。

关羽一个武将,喜欢看《左传》,就很合乎逻辑了;不止关羽,后来为晋灭吴,天下三分归一统的大将杜预,也很喜欢《左传》,自己说自己有《左传》癖。

所以我们说了:关羽,从身份到读书,整个人就是个豪放又浪漫的侠。

回说曹操。

曹操是官家子弟,但因为他爸爸出身宦官门庭,所以声誉不算好。

小时候曹操是所谓“任侠放荡”。任侠这点,跟关羽气质接近了。

曹操年少时喜欢看书,喜欢看兵法,当了洛阳北部尉,就拿棒子去打权贵。到济南时,还上表直接弹劾官员。三十来岁时,得罪太多人了,于是告病回老家了:在城外造个房子,春夏读书,秋冬打猎。

多年后曹操在《让县自明本志令》里说了:曾经的理想就是国家需要我,好去边境打仗,为国效力,到死时墓碑上有个征西将军曹侯,就心满意足了。

天下骚动,董卓进京,让曹操做骁骑校尉。曹操自己逃走了,号召发义兵讨董卓。

之后的事天下皆知:诸侯们各怀私心,谁都不肯去。曹操义愤填膺,觉得竖子不足与谋:一战而定天下的机会,你们想什么呢?

曹操与孙坚殒身不恤地去打董卓了。之后曹操回来,说诸侯令天下失望啊!

这份孤胆桀骜的脾气,是三十六七岁时的曹操。

他有名的《蒿里行》说:

关东有义士,兴兵讨群凶。

初期会盟津,乃心在咸阳。

军合力不齐,踌躇而雁行。

势利使人争,嗣还自相戕。

淮南弟称号,刻玺于北方。

铠甲生虮虱,万姓以死亡。

白骨露于野,千里无鸡鸣。

生民百遗一,念之断人肠。

对上头的憎恨,对下面的怜惜,都在里头了。

到四十多岁,曹操也平了吕布袁术了,要面对袁绍了,也挟天子以令诸侯了,捉住关羽了。

一个年龄小自己几岁、亡命江湖,也读书,很能打,很不羁的侠。

曹操自己年少时任侠,所以也喜欢张辽的傲脾气,爱许褚典韦这种前任游侠。看到关羽,哎呀呀,真好。

因为曹操自己年轻时,也是个英雄主义的侠,跟关羽一样,讨厌诸侯与权贵,对这个世界很失望。

他骨子里也想跟关羽一样,来去明白,做个顶天立地的人,像个英雄一样光明磊落过一生。

但他因为种种原因,做不到关羽这样潇洒。

曹操和诸葛亮到自己为政时,都很重法。其实想想看,曹操麾下如夏侯惇,如许褚,如典韦,如曹仁,都有游侠气派,都跟着曹操完成了游侠到守法的典型。曹仁就是少时行为不检,为将后严奉法令、每天把条令放在身边当参考办事的典型。不如此不能成事,曹操也明白。

但就在当日,关羽放着朝廷恩赏,正式职称和大把赏赐不要,就要回去刘备身边,成全自己的一番义气。

跟当年那个辞官归隐的曹操、独击董卓的曹操,多少相似吧?

曹操自己那时已是领袖人物,持法严峻,但私下里还是个不拘小节的人。

所以看到关羽这样,大概难免会觉得:

我以前,也想这么过一辈子啊。

关羽跟了曹操,但不忘旧主,很难得。

曹操得了关羽,信用之,封赏之,很难得。

等关羽报效过曹操,然后封赐留书,堂堂皇皇地走,酷毙了。

曹操于是也不追了,就成全关羽的义气,堂堂皇皇地送他走,酷毙了。

人最爱的存在,要么跟自己相似,要么跟自己截然不同——前者就是自己的复刻,后者是自己无法成为、隐隐羡慕的那类人。

大概曹操看着关羽,想:

我终于无法成为的那种人,希望你替我去当了吧!返回搜狐,查看更多



【本文地址】


今日新闻


推荐新闻


CopyRight 2018-2019 办公设备维修网 版权所有 豫ICP备15022753号-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