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学少先队校外实践活动的课程开发初探

您所在的位置:网站首页 课程开发主题名称 中学少先队校外实践活动的课程开发初探

中学少先队校外实践活动的课程开发初探

2024-07-14 05:05| 来源: 网络整理| 查看: 265

  少年儿童是祖国的未来、民族的希望,是全面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实现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的建设者和生力军。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高度重视少年儿童和少先队工作,2021年,中共中央专门印发了《关于全面加强新时代少先队工作的意见》,对推动少先队实践化、社会化发展提出了新要求。为贯彻落实关于少先队社会化工作的改革部署,我省第八次少代会提出“巩固校内、拓展校外、进军线上”三线并进的新时代江苏少先队发展规划。在把握时代特征的基础上,加强中学少先队校外社会实践活动的课程开发与实施,提升社会化活动的水平,势在必行。

课程开发的着力点 

  普遍而言,中学少先队活动研究较小学阶段而言相对薄弱,与此同时,由于缺乏对校外实践活动课程的整体设计与开发,社会实践活动往往存在内容雷同、形式单一、不成体系等问题,因此,需要丰富课程内容、适切队员特点,有序安排活动,提升队员活动参与的积极性。

  课程内容的全面性。少先队活动课程目标指向培养新时代少先队员“理想信念、政治认同、组织意识、道德品行、精神品质”等核心素养,主要围绕政治启蒙、组织认同、道德养成和全面发展等四个课程模块开展活动。在实际工作中,较德育、智育,体育、美育和劳动教育开展的活动还有待全面加强。因此,需要打破思维定式,将少先队校外实践活动课程与道德与法治、综合实践活动、五育等内容统筹安排,进一步丰富实践活动的内涵与形式。

  队员发展的适切性。中学少先队员有着区别于小学队员的自身特点,在思想独立性、对集体和社会感情需求、政治兴趣等方面明显提升。另一方面,随着入队的时间逐渐增长,进入中学阶段后队员对队组织、队活动的热情会出现一定程度的淡化。因此,在进行课程开发时,需要关注中学队员的知能、身心特点,突出中学生队员的自主性和创造性,提供丰富的活动主题,通过搭建活动“脚手架”,鼓励队员自主设计丰富多彩的活动。

  实践活动的序列化。少先队活动课程开发的过程,也是对现有课程体系不断优化的过程,是从“单一课程”到活动课程序列化、系列化的过程。要结合少年儿童认知阶段及发展特点,为他们设计“认知—参与—自主设计”的课程体系,提升队员参与少先队活动的积极性、自觉性。

课程开发的实践探索 

  根据《少先队活动课程指导纲要(2021年版)》相关要求,结合中学少先队活动实际情况,我校以“红领巾少年行”为主题,逐步建构主题性、系列化、项目式的校外实践活动课程体系,逐步实现少先队活动的课程化,同时,开发丰富社会化课程资源,加强课程支持,全面推进实践活动课程实施。

  建构“3+N”实践活动课程内容。充分考虑队员的自主性,课程内容由3个必选主题和N个队员自选活动主题组成。以“从哪里来,现在哪里,到哪里去”为脉络,设计“红色传承、美好时代、未来蓝图”3个必选主题,侧重“听、看、做”分别设计基础性、拓展性、探究性实践活动。例如在“未来蓝图”这一主题中的科技活动部分,首先邀请高校研究院所教授为队员开设讲座;其二,组织队员参观科技馆、科技成果展或研究基地;其三,组织队员到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复旦大学、南京大学等高校实地参加夏令营活动,真实参与项目研究。在此基础上,队员以小队为单位,自主设计、组织开展社会调查、职业体验、志愿服务等形式多样的活动,深度参与及体验。

  丰富资源的校本开发。在165个市少先队校外实践教育基地(营地)的基础上,按照“红色传承、美好时代、未来蓝图”的课程主题,每年精选3个实践基地开展大队活动,指导中队和小队选择合适的课程资源,设计并开展活动。与此同时,学校少工委还与无锡市军休中心关工委开展深度合作共建“大思政课”实践教学基地,与省内外高校研究院所、高新企业、市人力资源市场等联系,邀请专家参与开发更广泛领域的普及性或体验性课程资源,如暑期夏令营进行野外科考等。依托媒体资源参与“经典咏流传”“极智少年强”“我爱古诗词”等国家、省级平台活动。

  搭建课程支持体系。少先队校外实践活动的全面展开考验着辅导员的指导能力,同时,队员活动的丰富性与校内辅导员的有限性之间存在供需矛盾,需要构建较完善的支持体系。一方面,需要不断加强校内辅导员的业务能力,同时通过家校社联合,引入家长资源和社会资源,聘任一批政治意识强、参与积极性高的家长辅导员和校外辅导员,并为其提供培训指导;另一方面,开发设计适合中学少先队员的校外实践活动指导课程和指导手册,引导队员提升组织意识,创新活动形式,进行自我学习和自我教育。

实践活动的评价导向 

  在课程设计及课程资源开发的基础上,结合“争章活动”,学校少工委明确了指向规范队员组织生活、提升队员核心素养、展现自主活动能力的评价标准。

  辅导员与队员评价相结合。对于队员在校外社会实践活动中的表现,校内辅导员很难达成对于全体队员全方位关注,因此,需要在评价中强化“多主体”理念,实现评价方式的多样化:采取自我评价、队员互评、校内外辅导员评价及综合评定等方式。

  过程性与结果性评价相结合。校外社会实践活动往往鲜有物化成果,因此更需要强化过程性评价。我校大队部探索建立少先队员成长档案袋,搭建并完善线上选课及管理平台,优化过程性评价:在选定社会实践活动主题后、活动开展前,需要上传中队或小队活动方案;在活动实施过程中,需要积累过程性素材;在活动结束后,通过平台上传相关文字、照片及视频材料,引导学生关注活动体验。

  此外,我校还通过组织校外社会实践活动方案评比、社会实践活动报告会、成果展示等活动,实现队员间的学长式指导和伙伴式教育,取得了良好的效果。

  (作者系江苏省天一中学资优教育中心大队辅导员,中学一级政治教师;本文系2022年度江苏省少先队研究课题《中学少先队校外实践活动的课程开发研究》研究成果,课题号:SSYB-2022-031) 



【本文地址】


今日新闻


推荐新闻


CopyRight 2018-2019 办公设备维修网 版权所有 豫ICP备15022753号-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