体育课堂教学常规基本内容精选(九篇)

您所在的位置:网站首页 课堂常规的基本内容 体育课堂教学常规基本内容精选(九篇)

体育课堂教学常规基本内容精选(九篇)

2024-05-29 17:21| 来源: 网络整理| 查看: 265

体育课堂教学常规基本内容精选(九篇)

时间:2023-11-27 17:22:43

第1篇:体育课堂教学常规基本内容范文

[关键词]体育课堂 教法改进 身心素质

体育课的结构是指一节课的教材内容、生理负荷和教学组织的严格训练顺序及时问安排的合理分配等。课堂结构是否安排得合理,对学生科学地锻炼身体起着积极的主导作用,关系到一堂体育课的成败。《体育课程标准》细则中,针对体育课堂结构和教法。不仅仅只注重知识的传授,还要充分考虑到学生情感的因素,在整个课堂的教学过程中,要给学生充分的自主性。在课堂教学的始终都要突出学生的主体性。在这些年的教学实践中,就如何改进体育课堂结构和教法,提高学生身心素质这个问题,笔者进行了一些改革,取得了初步的成效。现就课堂教学实践中的一些做法,做一下简单的介绍,希望能够起到抛砖引玉的作用。

现行体育课堂结构通常由开始、准备、基本和结束四个部分组成,每个部分都有各自的主要任务、内容、组织教法和要求。

一、开始部分(第一阶段),这一阶段的任务是迅速组织学生,集中他们的注意力,明确上课的内容和要求。这一阶段的内容是组织教学所必须的课堂常规、集队、查看人数、师生相互问好;组织教法是全班统一进行。

二、准备部分(第二部分)。这一阶段的任务是为基本部分做准备;这一阶段的内容是队列和基本体操队形,徒手操;组织教法是全班统一进行或分组进行。

三、基本部分(第三阶段),这一阶段的任务是复习已学过的内容,学习新内容,使学生掌握体育知识、技能、发展身体素质,增强体质,提高运动能力和技术水平。这一阶段的内容是《九年义务小学体育教学大纲》所规定的教材内容和结合具体情况选订的项目。组织教法是全班统一进行、分组进行、个人一次进行等。

四、结束部分(第四阶段)。这一阶段的任务是有组织地结束教学活动,使学生逐渐地恢复到相对安静状态;进行本节课的小结,布置课外作业等。这一阶段的内容是选择一些逐渐降低生理负荷和使身心舒畅的恢复性练习。

上述课堂结构是50年代引入的前苏联体育教学模式。这种模式虽然便于操作,但过于程式化,它并没有考虑到学生的情感因素,而是以机械的模式进行机械式的训练。通过教学实践,我认为这样的课堂教学结构机械呆板,各阶段联系松散,教学内容单一,影响学生科学、严谨、全面地锻炼身体。体育课的课堂结构应根据儿童认识事物的规律和人体生理功能的变化规律来确定。既要培养儿童观察能力,又要发展他们的思维能力,达到科学健身,提高儿童身心素质的目的。因为学生在很多的方面。如体能、兴趣、爱好等方面都存在着许多的差异,因此过于统一的“一刀切”模式严重扼杀了学生的个性发展,不利于学生能力的培养和情感的生成。在教学中。教师要让学生能充分发挥自己的特长。尊重学生的情感差异,让其能在愉悦中学到知识。让学生学会学习、爱学习。为此,我对体育课的一般课堂教学模式进行了一些改革,形成了由多步骤、多项教材内容组成的课堂教学结构。

第一步骤,建立良好的课堂常规教育:体育委员集队,查看人数,向教师报告情况,师生问好,宣布本课的教学内容和任务,交代注意事项,并布置见习生的活动内容。要求做到五个一:“集合一分钟,站队一条线,没有一个学生站错队,不迟到一个学生,不说一句小话儿”,把学生的注意力,完全集中到课堂教学中来。

第二步骤(准备活动),培养学生的正确姿势,通过游戏、韵律活动、舞蹈、模仿操、徒手操、队列、队形和基本体操的练习等,培养学生兴趣,活跃课堂气氛,为第三、第四两个步骤做好准备活动。

第三步骤,结合第四步骤做一些有助于学习和掌握主教材的辅助练习。分散难点,突出重点,加强学生身体素质学习。

第四步骤,是课堂教学的主要部分。任务是全面锻炼学生身体,增强体质,学习和掌握体育基本知识、基本技术和基本技能,了解和掌握锻炼身体的基本原理与方法;向学生进行良好的思想品德教育。内容是从本校实际情况出发,并以《大纲》为依据而安排的教材内容。教学方法是通过讲解、示范和采取多种练习方法和手段,使学生在练习中按序、玩中有乐、结合教材性质、学生的年龄特点和实际水平来锻炼身体,达到预期的目的和要求,加大练习密度,提高课堂效率,全面锻炼身体。

第五步骤,根据人体机能的适应性规律放松活动,采用模仿操、韵律活动、游戏、徒手操、舞蹈等,其中任选一项,使学生恢复到相对稳定的状态。

第六步骤,根据教学目标需要往后延伸。

为什么我要这样改进课堂的结构呢?美国心理学家布重纳的《结构课程论》吸取了活动课程和学科课程的优点,对小学体育课结构的改革提出了一系列发人深思的建议,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当代科技迅猛发展形势下社会对人才培养规格方面的客观要求。我根据布鲁纳的这一理论,运用发现法,大胆改进课堂教学结构,目的在于培养学生的观察、思维想象和创造才能。如原结构第一阶段和我改进后的第一步骤就显然不同:主要是组织学生明确任务,使之有一个良好的课堂常规,保证教学工作的顺序进行。第二步骤从生理、心理上动员学生,逐步提高大脑皮层的兴奋性,作好准备活动,发展各主要肌肉群。使关节韧带活动,培养正确姿势,逐步提高机体工作力,使人体进入工作状态。第三阶段:复习已学过的知识,再学习新知识,每节课都这样做,学生感到机械、呆板。而改进后的第三步骤的辅练习却是有针对性的,也就是减缓教课的难度。分散难点。突出重点。再连贯起来完成整个动作,这样就可以简化教学过程,缩短教学时间,使学生提高学习的信心和较快地完整地掌握动作要领。第四步骤,学生能系统地掌握体育知识、方法、技能和技巧,是根据运动技能的形成规律“粗略地拳握动作――改进与提高动作――巩固与动作自如”三个阶段来设计的。第五步骤根据活动内容特点,选择恰当的内容作放松活动。是根据小学生生理、心理发展的规律进行整理放松活动,使机体逐渐恢复到相对安静状态。上述步骤是根据人体重量功能的变化规律,小学生的身体、心理、年龄特征和认知规律来改进的,有利于学生身心健康的发展。

第2篇:体育课堂教学常规基本内容范文

关键词:行为规范;体育课堂;体育教学

青少年学生的价值观和世界观的形成,良好的社会道德态度和行为等是学校教学的重要因素,体育教学作为学校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同样有其特殊的教学规范效应。由于体育教学与其他学科的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不同,对青少年学生良好的行为规范的形成有其独特的作用。公平公正与公开、服从与创造、竞争与合作都是体育教学中所必不可少的。有意识地在体育课堂中对青少年学生进行规范教育引导,相信对青少年学生形成良好的行为规范有着积极的促进作用。

一、学校教学及体育教学任务

知识或知识素材是构成学校教学的核心要素,但技能或能力、价值观或世界观、社会道德的态度或行为等亦是学校教育教学的重要因素。

体育教学的任务是:发展身体,增强体质;了解体育的基本知识、掌握与提高技术和技能;培养高尚的道德品质。三个方面的任务互相联系,构成统一的教学过程。而这些任务的完成,需要教师对学生做艰苦的智力开发和养成身体锻炼习惯的工作。

二、行为规范教育基本内涵

作为青少年学生的行为规范教学,应以尊重法律规范或法律条例为前提,同时包含社会责任感和公平竞争原则。

法律规范或法律条例一般是指通过国家的立法机关制定的或者认可的,用以指导、约束人们行为的行为规范的一种。条例就是事先规定出来供大家共同遵守的制度或章程,是带有普遍性的一种约定。而社会责任感就是在一个特定的社会里,每个人在心理和感觉上对其他人的伦理关怀和义务。

公平原则是民法的一项基本原则,它要求当事人在民事活动中应以社会正义、公平的观念指导自己的行为、平衡各方的利益,要求以社会正义、公平的观念来处理当事人之间的纠纷。其主要表现在机会平等、利益均衡和合理地承担责任。公平竞争原则是指竞争者之间所进行的公开、平等、公正的竞争,这一点在体育教学中尤其鲜明。

三、学校体育教学的独特性、体育课堂特点

作为学校教学组成部分之一的体育教学,由于其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的独特性,在完成学校教学任务中有其独特的作用,尤其是在青少年学生的行为规范教学中有其他学科不能具备的优势。

体育教学内容主要包括:以运动技术为主体的知识(核心要素),运动能力及运动技能,体育价值观、道德观,体育行为习惯。其中体育和运动知识我们可称为显性教材,运动技术、运动技能、形体塑造为半显性教材,行为规范教学则为隐性教材。

在学校体育教学中,行为规范教学可以从教学常规和教材中

体现出来。教材中运动技术、运动能力及运动技能教学的载体为运动项目。其中运动项目的最鲜明特点为竞争,为保证竞争的正常进行,规则是必要的保证。身体练习是体育教学有别于其他学科的主要特点。其中有许多内容具有鲜明的规范性,如,教学常规、队列练习、游戏活动、球类教学比赛等。教师要充分挖掘和利用这类教材所涵盖的行为规范的教育因素,让行为规范的教育从体育课堂起步。

四、体育课堂实施行为规范教育的基本策略

1.利用体育课的课堂常规进行行为规范教育

相比于其他学科,体育课的组织过程显得更为复杂,这就需要有一个良好的教学常规保证课程的顺利进行,以达到预期的教学效果。

体育课教学中,为了保证教学工作的正常进行,以课堂常规的形式对师生提出一系列的基本要求,是学校体育教学管理的一项重要工作。实施课堂常规,不仅有助于建立正常的教学秩序,严密课的组织,而且对加强学生的行为规范教育有十分重要的作用。

每一次课前对学生进行体育课教学常规的教学和检查是必要的,是体育课正常进行的保障。通过课堂教学常规的实施,使学生能在学习过程中避免安全事故的发生。体育课堂中安全事故有相当一部分是由于课堂常规执行不力所造成的,例如,不适合的服装对活动本身会带来障碍,从而影响练习的完成,甚至带来身体上的伤害事故。对课堂常规的执行要求每一位学生严格做到坚决地

服从。

2.利用体育课的组织教学法进行行为规范教育

体育课的教学多数要依靠学生的身体练习来完成,且练习场地、器械复杂,如果没有较规范的组织教法的保证是无法完成教学任务的。不同的教学内容对组织教法的需求也有所不同,学生练习的时间、方向、行动的路线,器械的使用都会对学生的练习和教学效果带来影响。例如,田径课的投掷项目要求学生听从教师的指挥统一练习,器械体操则更强调保护与帮助,以保证教学的顺利进行与学生的安全。自主练习的过程中也需要学生在完成教学任务的基础上有组织地完成,同样需要教师对学生进行行为规范的教育。

3.利用体育课教材本身的特点结合项目规则进行行为规范教育

体育课的教学主要通过学生的身体练习来完成,其主要内容为运动项目或游戏。运动项目或游戏的最大特点是所有参与者在公正公平的前提下平等参与竞赛。根据项目的不同特点,各运动项目或游戏设置了相对应的为保证进行竞赛而制订的统一规范和准则。不同性质的运动项目,其规则的核心也有所不同,其实质是奥林匹克精神的具体体现。奥林匹克精神是奥林匹克运动的实质内容,《奥林匹克》指出,奥林匹克精神就是相互了解、友谊、团结和公平竞争的精神。它通常包括参与原则、竞争原则、公正原则、友谊原则和奋斗原则。只有所有参与者在公正的原则下参与,才能体现出奥林匹克精神,只有公平竞争,才能让所有参与者积极参与。观看奥运比赛,让人感到规则的魅力。在这个大规则竞技场,之所以能吸引众多人们的参与,在于规则。奥运文化之所以传遍世界,就是规则的魅力。

总而言之,利用体育课堂这一平台,结合体育教学的独特性,从体育教师的言行身率开始,让学生的行为规范教育从体育课堂起步。

第3篇:体育课堂教学常规基本内容范文

【关键词】有效课堂教学 游戏化 生活化 体育资源

在体育课上,每每看到学生永不满足的笑脸、额角隐隐的汗水,我便很高兴,高兴的是我感觉我这节体育课是有效的,教学效果是可喜的。何谓“有效课堂教学”?有效课堂教学是兼顾知识的传授、情感的交流、智慧的培养和个性塑造的过程,有效的课堂教学是全面关照学生成长与发展的乐园,有效的课堂教学重视教学过程的探索性,重视教学中师生的交往与对话。有效课堂教学的核心就是教学的效益,所谓“有效”,主要是指通过教师在一段时间的教学后,学生所获得的具体进步或发展。学生有无进步或发展是教学有没有效益的唯一指标。体育新课程教学有没有效益,是指学生通过体育课堂教学后,在身体健康、运动技能、运动参与、心理健康和社会适应方面有没有学到什么或学得好不好。这里的进步或发展,不仅有体育健康知识和技能获得这一方面,还包括能力、情感、态度、价值观等方面的发展。在中学体育教学中,教师如何才能更好的实施“有效教学”呢?我认为应从以下几方面着手:

一、规范制度,严密组织

规范体育课堂常规,是为了保证体育教学工作的正常进行,对师生提出一系列的基本要求,是学校体育教学管理的一项重要工作。实施课堂常规,不仅有助于建立正常的教学秩序,而且对加强学生的思想品德教育、建设精神文明都有十分重要的作用。体育课堂常规制定后,应该严格执行,作为师生体育课堂教学共同准则。体育课堂常规的内容,不应经常变动,而必须有一定时期的稳定性。在开学的第一堂课,可以对各班学生进行体育课堂常规教育,平时也要不断地提醒学生。对于违反课堂常规的学生,必须要求其改正,并采取相应的措施。比如:在站队集合时,教师或者体育班委发出口令后,学生必须在规定时间内集合完毕,对于没有做到的学生,应给予必要的处罚措施。这样几次坚持下来,学生在集合队伍时基本能做到快、静、齐。

二、精选教学内容

要保证体育新课程课堂的有效教学,就必须精选有效的教学内容,确保学生通过对教学内容的学习,能有效地促进其发展。首先,要明确体育课程性质:“体育与健康课程是一门以身体练习为主要手段,以增进中小学生健康为主要目的的必修课程。”运动是手段,健康是目的,体育新课程目标达成的基本点是:学生必须通过体育实践活动——没有了学生体育实践活动,课程所有目标就全部变成空中楼阁。也就是说,运动技术学习是促进学生身心健康、体能发展的主要内容和手段,学习运动技术的过程既是体育课程的目标之一,也是学习领域中的核心和主体部分,还是实现其他学习目标的主要手段之一。由此可见,新课标并没有否定技能教学,而是给了技能教学一个更合理、更重要的定位,我们不但不能“淡化”,而且应有重点、有选择地去“强化运动技能教学”。所以,要实施体育新课程有效教学,一定要精选教学内容。在体育运动项目中,球类、田径、体操等仍然应该是我们的首选内容;新兴体育运动项目和地方民族传统体育项目同时也要进入课堂。问题的关键是如何做好“教材化”处理、如何做好“用教材教”,决不能将“运动技术的掌握”丢弃;否则,我们势必也就失去了体育与健康课程的真正价值。

三、教学内容游戏化

教学内容游戏化不但能使学生在快乐的课堂气氛中学习,使身体能力得到一定的锻炼,而且在游戏中,学生的创造能力、接受能力、合作能力等也能得到培养和锻炼,从而促进学生的身心发展。对于学生来说,游戏化的教学内容也深受他们的喜爱。但是,在体育教学中要根据不同年龄特点的学生选择不同的游戏。如:高中学生就应选择竞争性强、动手动脑的游戏。

四、教学方式生活化

体育源于生活,体育教学内容越贴近学生的现实生活和经验,学生就越有兴趣。因此,体育教师应该做个有心人,善于把日常生活中的事情与体育课结合起来,挑选学生平时熟悉的、喜欢的、贴近生活的教学内容,设计学生能够参与、乐于参与的体育活动,从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他们自我锻炼的能力,并使他们能掌握一些生活方面的知识和技能,使身体和心理方面都能得到很好的发展。如:在体育课中根据不同年级,设计不同程度、难度的障碍跑,通过一些攀、爬、钻、跳、绕等与生活息息相关的内容的设置,使他们在自主学习中体验成功的快乐,同时培养他们的基本生存能力。

五、合理开发利用体育资源

第4篇:体育课堂教学常规基本内容范文

关键词:“家常味”;小学语文;常态课堂;教学规范

中图分类号:G42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3-9094(2012)03-0028-04

一、作为一种可能的“家常味”――“家常味”课堂的缘起

目前,“教学”最被广泛接受的定义是由“教师引起、维持、促进学生学习的全部行为方式”[1]。在此基础上,教学论被认为是“研究教学情景中教师引起、维持、促进学生学习的行为方式,对教师的行为方式进行科学概括,作出一般的、具有普遍性的规定或解释,用以指导教学实践。”[2]但在教学实践中,尤其是“公开课”教学失去了常态教学应有的平和,而呈现出一种“非常状态”,具体表现为:(1)凝聚众人智慧,“公开课”往往承载着种种功利的目的,因而担负着“只许成功不许失败”的期许,往往是众多名师专家精心打磨后的“精品”,凝聚着每一个打磨团队成员的智慧;(2)超量物质投入,除大量投入人力智力外,教学手段(媒介)往往被精心包装,以期形成美轮美奂的效果;(3)除代表地方的参赛课外,在各地展现的公开课,往往是教学名家最新的研究成果,这些课堂因其新锐而褒贬不一;(4)作为非常态的公开课往往不是从学生的需求和感受出发,而是迁就于“观众”的口味,追求“观赏”效果,教师更注重自身才艺的展现,而学生往往成为陪衬。如此种种,让本应担负起研究意义的公开教学无奈地滑离了正常教学的轨道,出现了异化的倾向。

再看日常教学,最为重要的常态课堂教学往往被人为地忽视甚至无视,教学显得散漫而随意,因而教学时间虽长,但教学效率不高,教学效果不好。甚至在一些人眼中“家常课”成了一个并不光彩的贬义词。

反省“公开课”和“家常课”的种种偏差,我们倡导,“让公开课和家常课一样本真,让家常课和公开课一样出彩,和重视公开课一样重视家常课”。《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把“提高质量”作为今后一段时间教育工作重要的工作方针,绝不是偶然的。要提高教育的整体质量,不光要提高“聚光灯”下的展示课的质量更要提高千千万万正在进行着的“家常课”的教学质量。

二、成为一种愿景的“家常味”――“家常味”课堂的内涵审视

真正决定教育质量的是“家常课”的教学状态。然而我们应该认识到,并不是“家常”状态中的课堂教学,都必然具有“家常味”。“家常味”作为对日常教学的一种规范,作为一种普遍提升教育教学质量的共同愿景,应该有着某种共同的品质。“家常味”到底应有什么样的“味道”呢?

1.“从心所欲不逾矩”的成熟味

教学首先是一门科学,有着必然的内在的规律。从心理学的角度,教学是一种“文化―心理”过程,是在教师激发下学生在原认知基础上积极主动建构的过程,因此所有的教学必须把起点确立在学生已有的认知水平上,正如奥苏贝尔说:“假如让我把全部教育心理学仅仅归结为一条原理的话,那么,我将一言以蔽之:影响学习的唯一最重要因素,就是学生已经知道了什么,要探明这一点,并应据此进行教学。”从社会学角度说,教学是师生主体间真诚“交往”的过程[3],交往便意味着教学活动中的师生双方都处于一种“主体”的地位。在教育交往中“只有主体间的关系才算得上相互关系。因为主体间的关系是互动的、双向的,而主体和客体的关系是分主动和被动的,是单向的,因此不能称为相互关系”[4]。把学生放到与自己平等的“交往”地位,这需要教师高超的教育智慧,需要让自己站到“儿童的立场”。有效的教学行为力戒随意和轻率,都必须遵循教学规范,包括“引起、维持、促进”等等必要的过程,这些过程相互关联,互相促进,形成合力。所谓“引起”,从阅读教学的角度来说,要充分调动起学生的阅读期待,形成主动阅读、主动探求的愿望,没有“引起”的蓄势又何谈“维持”?所谓“维持”,主要指在生动的多边对话中进一步引发思考,掌握方法,开展语文实践,并始终保持学生情绪的高涨。所谓“促进”,便是要充分发挥即时评价的激励作用,有效增强学生学习过程中良好的心理体验。总之,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摆正自己的导学地位,充分发挥示范、引领、点拨、评价、激励作用,做到教学有法。

2.“常教常新,课有所得”的生长味

“家常味”的语文课堂,只有在常教常新中,方能充分保持学生对语文学习的那种可贵的惊异感。新鲜的感受能给学生的学习带来持续的动力。“家常味”的语文课堂一定要有语文的课程视野。一是新选教学内容。教学文本仅仅是教学的重要资源,语文教学内容的重构是一门学科性要求很强的“技术”,教师要从教学文本中精选出教学内容,“将选文朦胧地顶替语言课程和教学内容,实际上是将课程与教学内容留为‘空白’”[5],是在教学上的不作为,必须实现“教教材”向“用教材教”的转变。二是新选教学方法。“听说读写”既是语文学习的主要形式,也是教学的重要方法,而理想的教学方法并不是一种教学手段的机械运用,而是多种手段的优化组合。“对话”被认为是语文教学的重要方法。雅斯贝尔斯说:“对话便是真理的敞亮和思想本身的实现。对话以人及环境为内容,在对话中,可以发现所思之物的逻辑及存在的意义。”[6]王尚文教授进一步指出:“听说读写可以是也应该是对话,都具有对话的共通性。”[7]三是优化教学策略。教学的最终目的是“让学”,即“让学生在学习中学会学习”。“‘让学’,比传授知识、技能要困难得多,因为它要激发、培养、发展学生对自然,对世界、对人生的好奇心理、质疑心理、探究心理,并且学会质疑,学会探究,学会不断地更新自己。”[8]只有这样,学生才能在日复一日的学习中,日有所得,课有所进。

3.“清水出芙蓉,天然去雕饰”的清新味

倡导清新自然的教学风格,也应是“家常味”努力的追求。“落花无言,人淡如菊”,教学真诚、自然,不事雕琢,更不矫作,在一种随意中显现出教学“深层的秩序”。这种“深层的秩序”是一种“无教而教”,不为教而教,不为学而学,就像是最朴实的生活,看似随意,实则有心。“家常味”课堂可贵的就是一种“家常”的气息,从学生生活中引入话题,到文本中去体验生活,带着别样的生活体验离开课堂。“家常味”课堂是轻松的,带着些许在文本中“散步”的味道,然而“家常味”课堂又是严谨的,学生总能在一个又一个的40分钟内体验到某种深刻之处,总会有或多或少的收获,总会有或多或少的留恋和回味。

“家常味”的课堂拒绝矫情,拒绝拿腔捏调的“感情”,但绝不能缺少真情。“家常味”的课堂拒绝情感的灌输,拒绝声泪俱下的“表演”,但绝不能缺少诗情。语文是一门感性的学科,形象和情感是构筑课堂丰满外形的基石。“家常味”的语文课堂倡导在课堂上流淌着师生投入的热情,尤其倡导在课堂上涌动着来自与文本会心对话后的“内在的激情”。情感之流发自心底,真诚地孕育,真诚地沟通,真诚地分享,师生或多或少会在课堂上产生“幸福”的体验,感受到课堂上弥漫的淡淡的“微糖风味”,就像百合,就像茉莉。

4.“大道至简,大成若缺”的真实味

教学离不开精心的预设,但更期待着精彩的生成。“家常味”的课堂预设是精心的,但绝不追求精致;“家常味”的课堂的生成是精彩的,但绝不追求华美。所以,“家常味”的课堂,是真实的课堂。教学首先是师生共有的一种真实的生活方式,一段真实的生活。“课堂教学应被看作师生人生中一段重要的生命经历,是他们生命有意义的构成部分,对学生而言,课堂教学是其学校生活的最基本的构成部分,它的质量,直接影响学生当前及今后多方面的发展和成长;对教师而言,课堂教学是其职业生活最基本的构成部分,它的质量,直接影响教师对职业的感受、态度和专业水平的发展,生命价值的体现。”[9]师生在学习过程中真实的情感体验,往往比知识的传递还重要,也更加真实可感。因而,教学中师生的生存状态应完全依赖于文本基础上师生之间的多重对话,意义的溪流在对话中流动,而绝不应将真实的课堂寄托于诸如媒体、道具、课外资源、事先排练的表演等等语文之外的东西上。当然,现代教学,也应充分发挥现代教学媒体的便利,做到取之简便、用之有度,行之有效。师生把绝大多数的力气花在对文本本身的品味和琢磨上,放在对经典语言的揣摩、积累和运用上,让学生既得“意”,也得“言”。

当然,“家常味”的课堂,绝不排斥美。教学除了理应遵循必要的规范外,更多还要以美的尺度来创造课堂,教学的价值便在艺术的创造中得到最大程度的彰显。从规范到技术,从技术到艺术是课堂教学由低到高的三重境界。教学的艺术来源于师者对文本深度的耕耘,来源于教者独到而精巧的教学设计,来源于教师高超的教学技艺,更来自于教师对教学艺术不懈的追求。

三、走向一种现实的“家常味”――“家堂味”课堂的生成

基于对当前语文教学现状的冷静审视,建立在语言学习理论基础上的“家常味”语文课堂的提出,既是对偏离正常轨道的语文“公开课”的纠偏,更是对当下普遍存在着的语文课堂的重新规范,是对提高整体语文教学低效状况,催生语文教学普遍繁荣的期许。“公开课”的语文教学要从高投入高消耗的高端舞台上走下来,以更为贴近地面的姿态与大众亲近。而每天在无数个班级“上演”的关系无数儿童未来的“家常课”也要从规范中走出,追求一种超凡和脱俗,发挥出每节课应有的价值。

1.拆除“心”的围场

语文是以发展儿童语言,培养儿童语文素养为最主要任务的专门学科。现代语言发展心理研究尤其重视儿童在语言习得过程中“环境”的影响。语文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学科”,必须在一定语言环境中通过语文实践活动习得。在实践中我们发现,学前的儿童在真实的交往情境中,语言的学习效率极高,而入学后,在作为专门的语文学科的学习中,表现却不尽如人意。究其原因,就在于语文课堂过于指向教学任务的完成,忽视了语言学习氛围的营造,缺失了语言发展的“交际场”。“家常味”的语文课堂应该拆除隔在师生语言交际中的“栅栏”,营造出“生活化”的“语言场”。师生在没有围场的学习空间里,忘身课堂,尽情言说。“‘生活化’不同于把语文课堂搬到社会开辟‘第三课堂’,而是把生活中的某些要素引入课堂,从而实现课堂内与课堂外的沟通,变课堂为言语交际实践的理想场景和处所”[10]。

2.抵达“真”的本质

既然“家常味”课堂,是师生一段真实的人生境遇,是特定时空里一段真实的生活历程,置身其中的所有人理当以敞亮的姿态投入到真诚的交流和对话之中。创设真切的情境,倾吐真实的感受,亲历真正的课堂,倾听真诚的声音,追求完美的教学。肖川先生说:“在我看来,完美的教学必定有两个不可或缺的要件,那就是深刻与真诚。”[11]从教师角度说,“深刻”或可理解为对教学文本的真实而深入地把握,“真诚”便是指师生在教学中坦诚的交流和对话。只有在由衷的言说中,教学才有意义,也只有在真诚的氛围中,才能真正激活儿童内部的语言。没有虚伪的托辞,没有闪烁的顾虑,没有虚假的臆造,没有空洞的说教,“以心会心,以情动情”,展现出“家常味”课堂“真”的力量。

3.呵护“戏”的精神

本真的儿童学习不可避免地表现出儿童“游戏”的特点;语文的丰富与美妙,也应以儿童的方式走近儿童。培养儿童对语文学科的热爱,是“家常味”语文课堂的首要目标,如果语文教学不能以贴近儿童的方式展开,又怎么能唤起儿童对学科本身的热爱呢?“戏”的方式不是“戏说”不是“水煮”,而是彰显出语文本身的形象性,以一种多姿多彩的方式调动起孩子多种感官,激发学生主动感受、主动理解、主动欣赏、主动评价的愿望,留下学生主动发展的空间。“家常味”的语文课堂,倡导“游戏”方式进入,“游戏”的形式,轻松而自由;“游戏”规则认真而严肃;“游戏”的心境愉悦而忘我。智慧的教者理当将教学视作一种别样的“游戏”,一种与学生共同参与的基于语文的轻松旅程。学生在“家常味”的语文课堂中乐此不疲,乐而忘归,课堂与生活合而为一,学生在轻松学习的过程中始终伴随着幸福而愉悦的情感体验。

4.淡化“课”的痕迹

王崧舟先生曾说过:“人如其课,课如其人。”又说:“课的最高境界乃是无课。”[12]我们理解所谓“无课”乃是指隐藏起教者的意图,淡化课的痕迹,让教育和教学化于无声无形之中。“润物细无声”当是“家常味”课堂的重要特征。教师娓娓道来,循循善诱,以清晰的思路引领学生领略祖国语文的奥秘无穷。淡化了“课痕”的语文课,教学多了一份机智,多了一份自然,也多了一份清新;淡化了“课痕”的语文课,便少了一份教训,少了一份生硬,少了一份刻板。“只有被灵魂所接受的东西才会成为精神瑰宝,而其他含混晦暗的东西则根本不能进入灵魂中而被理解”[13],不着痕迹,无迹可求,然而在不知不觉之中,教学的内容却在对话和交往之中深入到了学生的灵魂之中。

5.沐浴“家”的温情

“家常课”一般是作为“公开课”的反面而提出,同时“家常”二字也暗示了日常课堂的另一特点,即当具备“家”的特点。“家常味”的语文课,是师生栖居的精神“家园”,理应具有如“家”的温情。“家”的感觉是温暖的,安全的,舒适的,和睦的,“爱”是构成精神家园最主要的情感基石。让师生在课堂中沐浴着“家”的温情,这正是“家常课”追求的理想境界。教学,不仅仅是知识的流动,更多是心智的开启,是情感的交融,是心灵的居所,这正如雅斯贝尔斯所提示的教育的本质:“人对人的主体间灵肉交流活动,包括知识内容的传授、生命内涵的领悟、意志行为的规范、并通过现存世界的全部文化导向人的灵魂觉醒之本源和根基,而不是导向由原初派生出来的东西和平庸的知识”[14]。让“家常味”的语文课堂,多一份丰厚,多一份灵动,多一份“家”的温情。

参考文献:

[1][2]王文彦,等.语文课程与教学论[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2.

[3]纪旭.教学本质新论[J].教育与教学研究,2010(12).

[4]余灵灵.哈贝马斯传[M].石家庄:河北人民出版社,1998.

[5]王荣生.语文教学内容重构[M].上海:上海教育出版社,2007.

[6][13][14]【德】雅斯贝尔斯.什么是教育.邹进译.上海:上海三联书店,1991.

[7]王尚文.语文教学对话论[M].杭州:浙江教育出版社,2004.

[8]王尚文.走进语文教学之门[M].上海:上海教育出版社,2007.

[9]叶澜.让课堂焕发出生命的活力[J].教育研究,1997(9).

[10]李海林.言语教学论[M].上海:上海教育出版社,2000.

[11]肖川.教育的理想与信念[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2.

[12]王崧舟.王崧舟教学思想与经典课堂[M].太原:山西教育出版社,2005.

Reconstruction of New Order of Chinese Homelike Classroom

Teaching in Primary School

WANG Ai-hua & CAO Chun-hua

(Nantong Research Center for Education Science, Nantong 226001, China)

Abstract: The characteristic of homelike classroom teaching is genuinely the determining factor of educational quality. This essay reveals the connotation of homelike classroom teaching such as maturity, growth, clarity, and reality from the angle of didactics, pointing out the generative ways of homelike classroom teaching.

Key words: homelike taste; normal-state classroom teaching; teaching norm

本文系江苏省教育科学“十一五”规划2009年度重点课题“小学语文‘三味’课堂研究”(立项号:B-b/2009/2/045)阶段成果之一。

第5篇:体育课堂教学常规基本内容范文

关键词: 体育 教学 有效 策略

教学改革是课程改革系统工程中的一个组成部分。我国目前的中小学体育教学中有一个非常突出的问题,那就是:教师很辛苦,学生很痛苦,然而我们的学生却没有得到应有的发展。这是新一轮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必须面对的一个问题,而且还需要提供多种问题解决的方案。其中一种方案就是如何使得我们的教师拥有有效教学的理念,掌握有效教学的策略或技术。否则,我们即使有理想的课程计划、课程标准和教科书,其结果也只能是纸上谈兵。因此,在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今天,在新一轮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到来之际,讨论有效教学的理念与策略,对于提高体育课堂教学效果来说是相当关键的。

一、有效教学的定义

教学的有效性,即教学活动对达成教学目标的有效程度。学生有无进步和发展是衡量教学是否有效的重要指标。课堂教学是一种有计划、有目的、讲究效益的活动。教学有效性是教学的生命,教学是否有效,并不是指教师有没有教完内容或教得认真与否,而是指学生有没有学到什么或学得好不好,如果学生学得不好,即使教师教得很辛苦、很认真,也是无效或低效的教学。斯拉文(Slavin)提出:要使教学有效,教学的质量、适宜性、诱因、时间,这四个因素必须适宜,系统的效能与最弱的因素呈高度正相关。

二、影响有效教学的因素

1. 教材内容的选择

体育教学是双向、多边、复杂的活动。要上好体育课教师必须对学生的体育文化、技能水平有所了解,选择适合本阶段学生技能水平和身心发展需要的内容进行教学。虽然教学内容必须服从和服务于教学目标,但新的模块教学赋予教师在教学内容上更多的选择和自主性,教师掌握着教学的方向、进度和内容。教师应该选择那些学生以前没学过的技术或以前学过的但现在又有所提高的,对他们的学习具有一定挑战性的,但通过努力可以达到要求的教学内容。只有这样才能“激发并保持学生的学习兴趣”。教学内容应提供更多的师生、生生互动空间,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享受参与运动的乐趣,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2. 教学策略的运用

体育教学内容与方式的枯燥是影响学生学习兴趣和动机的重要因素之一。因此,教师要针对不同的教学内容及教学对象认真研究教学策略。体育课的性质决定了学生是在不断的彼此交流、相互竞争中巩固技能,获得参与的乐趣。好的课堂参与气氛不是简单形成的,它是任课教师与学生以及学生之间在长期和谐的交往基础上建立起来的。一方面,它取决于教师是否具有民主的领导和教学风格。在民主的领导和教学风格下,学生一般在课堂上参与的积极性高,而且师生之间、生生之间能够彼此尊重、和平共处。另一方面,它取决于学生之间高质量的小组合作学习。对于每个参与的个体来说,他们相互之间是有差异的,(如身体条件、技能水平)我们可以把这些差异视为教学活动的新资源,让学生主体之间通过小组合作学习,交流各自解决问题的经验,团结协作。总之,在这样的课堂参与氛围中,学生主体更加易于克服参与中遇到的一些困难,如自信心不足、害羞等,大胆地参与到课堂学习活动中来,在同学和教师的帮助下,不断地提高自己参与的质量和水平。教师应尽量给每位学生同等的参与练习的机会,随时给学生创造一个自我评价、自我检验,以及对知识点简单分析、对课堂教学提出一些要求的机会,在课堂中真正做到给予每个学生足够的参与时间、参与机会。

新课程强调对学生的尊重、赏识,但并不意味着要一味地表扬。中学生,尤其是高中学生更在乎的是深层次的评价,如人品、态度等。批评是每个学生都很在意的,要注意讲究方式方法;在实施奖励时,要做到公平、公正、公开,一视同仁。体育课的性质决定了对学生的评价始终贯穿于课堂,因此,一切评价要围绕“促进学生发展”这一宗旨,对学生在学习过程中表现出的情感、意志和人格等方面的发展及学生的需求、潜能等也需给予评价,评价的方法和手段要多元化,让学生以主体身份参与教育教学的评价。

3. 硬件实施的保证

备场地、器材是体育课堂教学的前奏,是上好一节体育课的前提,场地、器材安排适当与否是能否激发学生学习的动机和兴趣、营造良好课堂气氛的重要因素,是学生完成技术动作、掌握技能的重要条件。这就要求体育教师要紧紧抓住学生的心理特征,充分利用场地、器材,将学生的注意力吸引过来,从而使他们产生参与练习的需要和兴趣。有时由于外界条件的影响,致使某些活动不再产生良好效果时,应及时调整练习条件。要充分利用活动场地和辅助器材,用新异的刺激手段和安排适宜的练习环境,尽快排除干扰,保证教学的顺利进行。

三、体育教学中如何实施有效教学

1. 有效教学必须关注学生的进步或发展

首先,要求教师有“对象”意识。教师必须确立学生的主体地位,树立“一切为了学生的发展”的思想。其次,要求教师有“全人”的概念。学生的发展是全人的发展,而不是某一方面的发展。

2. 有效教学更多地关注可测性或量化

如教学目标要尽可能明确与具体,以便于检验教师的工作效益。但是,并不能简单地说量化就是好的、科学的。有效教学既要反对拒绝量化,又要反对过于量化。应该科学地对待定量与定性、过程与结果的结合,全面地反映学生的学业成就与教师的工作表现。

3. 规范体育课堂常规

规范体育课堂常规,是为了保证体育教学工作的正常进行,对师生提出一系列的基本要求,是学校体育教学管理的一项重要工作。实施课堂常规,不仅有助于建立正常的教学秩序,严密的组织,而且对加强学生的思想品德教育,建设精神文明都有十分重要的作用。在实施新的《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时更应该加强体育课堂常规的要求。体育课堂常规制定后,应该严格执行,作为师生体育课堂教学共同准则。

4. 教材选择和教学方法

第6篇:体育课堂教学常规基本内容范文

【关键词】真教育;生本课堂

中图分类号:G62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1-0568(2017)13-0120-02

教育家陶行知先生说,真教育是心心相印的活动,唯独从心里发出来的,才能达到心的深处。小学教育,它首先是一种充满情感的教育,是充分体现教育者爱心与童心的教育。近几年来,湖北省洪湖市第二小学(下文简称“我校”)用真教育践行陶行知先生的师爱教育理念,创新常规管理,夯实校本研训,打造生本课堂,努力探索“和谐教育”特色学校发展之路。

一、抓常规,立标建模稳中求进

真教育首先要求教师有责任心。责任心能使教师站在人生和时代的高度,为学生的终身发展奠基服务。教师的责任心落到实处,就是要在课堂上以生为本,开展好教育教学活动,而打造生本课堂必须坚定不移地落实教学常规管理。正是基于这一认识,我校按照生本课堂标准,建立了落实新课标的常规管理模式。

1. 集体备课精品化

精品备课方案的核心思想是把每一堂课都变成精品课,本着分层管理、因人而异、注重实效的原则,按照“集体备课,资源共享;彰显个性,二次备课;梳理思路,教学反思”的程序进行,形成了《洪湖市第二小学集体备课导学电子教案》,并以此为基础实现二次备课。对于如何二次备课,我们制定了《洪湖市第二小学备课评价细则》,建立了非常明确的模式。二次备课模式即:一标(标记重点环节、重点问题、主要知识点及有比较性、典型性等内容,此内容反映在教师教本上);二增(增加自己认为必要的教学内容、教学方法等);三改(因材施教,因地制宜,改正主教案中不适应本班实际的教学方法);四调(根据需要调换教学内容及教学环节的呈现形式,调整参考教案过程设计的先后顺序)。

2. 教学反思模式化

教学反思是教师对教育教学实践的再认识、再思考,并以此来总结经验教训,进一步提高教育教学水平,是教师提高个人业务水平的一种有效手段。我们要求教师在撰写教学反思时必须言之有物,从自己的教育实践中来反观自己的得失,通过教育案例、教育故事或教育心得等来提高教学反思的质量,并制定了统一的教学反思撰写模式,即:一写成功之处(写课堂上成功的方面);二写不足之处(深刻剖析课堂上疏漏失误的地方);三写教学机智(写课堂上因偶发事件产生的灵感);四写学生创新(将课堂上学生独特见解、师生精彩对话和互动记录下来);五写“学生学情”(围绕教学中全体学生新课标三维目标的达成情况来记录)。

3. 巡堂督查常态化

在日常教学中,我们注重过程督查和阶段考核,建立了《洪湖市第二小学教师课堂教学常规》制度,狠抓了“七个一”的规定动作,即:每学期初一次教学工作布置会,师的思想和行动,明晰本学期教学教研工作的重点及具体内容;每学期一次教学质量检测分析报告会,教导处、年级组、备课组、班级、教师各层面进行分析,有针对性地调整教学策略;每学期一次开门评教活动,期中考试后召开全校学生家长会,广泛征求家长意见;每月一次备教批辅常规检查;每周一次集体备课;每周一为行政推门听课时间,校长、分管教学的副校长、教导主任各推门听课2节;每日一次课堂教学巡堂,严格落实洪湖市教体局颁布的教师课堂教学行为“五必须”要求,做到对巡堂过程中发现的问题及时通报,提出改进意见。我们新编了《洪湖市第二小学教师教学工作手册》,通过设置目标任务对教师的教学常规工作进行量化考核,如教学计划、备课、作业批改、听评课、校内外公开课、论文及课题研究、校本教研出勤、期末检测质量分析等都有详细具体的任务目标和量化评分标准,最终与教师绩效工资挂钩,有效调动了教师的工作积极性。

二、做培训,学标用模进中求真

课程改革为教师的发展提供了一个良好的机遇,也给教师带来了严峻的挑战。课程改革不仅要改变教师的教育观念,而且要改变教师固有的教学方式、教学行为,其艰难性不言而喻。要使教师尽快适应课改、学标用模,校本研训不失为有效的途径之一。

1. 开展教师达标培训

教师班班通应用、教学语言、教学评价、教学应急处理是教学的基本功。近年来,由于教师老龄化,教育新技术的应用成为我校老教师的“短板”,如何补齐短板、提高教师信息技术应用能力成为校本培训的当务之急。我们采取“请进来”的办法,邀请市电教馆专家到学校给老教进行班班通应用能力专题培训,培训后进行了过关考核,要求全校每一名教师都能熟练使用班班通教学。同时,我们还组织了全校教师参加网络操作技能比赛活动,通过设定网络技术操作程序,考核教师网络应用水平,以巩固教师运用信息技术的能力。通过达标培训,全校教师运用班班通和信息技术的操作能力有了很大提高。

2. 组织教师学标用模

每学期初,各科教师在教导处的安排下参加“相约新课标新理念”年组教师论坛活动,观看教学光盘,学大纲,学目标,通研教材, 各学科教师在学期初对任教学科有了全面的把握,以便进行本学期的教育教学工作。为了能够运用合适的教学法体现教学内容,达到提高学生综合素质的目的,我校加强了同学科集体备课,即“共磨一节课” 活动。具体做法是:对本学段或学科内容统筹安排,确定某一单元或某一课时后,各备课组人员同时对同一内容进行备课,然后利用教研活动时间进行汇总交流,每一位教师针对教学内容提出自己的设计意见。这样每一位老师都有机会展示自己的研究思路,达到“资源共同享”。同时,同一课的不同构思又为教师扩展了思路,教师从中选择适合自己学生特点的设计,并适当进行调整,应用于教学实际中,进而带动教师备课、上课、作业设计等各个教学环节的提升。我们把课题研究过程中教师在共磨一节课的优秀教学设计收录整理成《洪湖市第二小学电子备课教案》,作为后期课堂教学研究的参考资料。

3. 号召教师晒课评课

以“一师一优课,一课一名师”活动为契机。通过组织观课、评课活动,使教师认识到个人课堂教学水平与立标课的差距,在课后反思中明确高效课堂的基本模式和主要特点,并自觉学标,注重发挥课堂教学评价的调控与引领作用。在此基础上,号召每一名教师上一堂优质课,通过年级组、学科组、教导处层层讲课、评课、晒课、推荐把关,由W校评选优课上报展示,既激发了教师参与教学研究的热情,又有效提升了我校优课的评选水平。我校被评为全市语文教学能手、全省录像课一等奖获得者、优秀青年教师的惠莉便是在晒课活动中成长起来的。

三、搞课改,达标脱模真中求新

课堂是教师实践真教育的主阵地,是体现教师综合素质的舞台。为更好地达成课堂教学目标,提高课堂教学效率,我们立足课堂进行了积极探索,尝试了“生本课堂”教学的优化构建。

1.“生本课堂”班内“走组”

课堂跨界,指打破固定的班组界限,充分相信学生,实现班内“走组”,发挥学生的自主、合作、探究能力。为此,我们建立了“生本课堂模式”:第一步,让学生个人或与同伴先学,完成前置性作业。第二步,组内交流,教师辅导。组内交流时要让学生先进行独立思考,“没有独立思考的讨论如无源之水”;要注意调控学生的交流讨论,避免学生借讨论讲无关的内容,使得讨论流于形式;老师要给予适当的辅导。第三步,小组间展示、师生互动点评。小组间展示,既是对小组交流中已经学会的知识进行梳理和分享,又是解决小组学习中存在的分歧和疑问;师生互动点评,让学生学会聆听,学会发现别人的优点,加以学习,分析别人的缺点,给予纠正。在生本课堂中,学生都有表现自己的机会,学习的积极性、学习的兴趣都得以维持和增强。

2.“校本课程”校内“走班”

课程跨界,指打破学科和班级界限,以课程整合为策略开展教育活动。2016年秋季,我校启动了每周四下午半天的跨界校本课程,实行校内师生“走班”,最大限度地优化了学校教学资源,着力于学生核心素养的提升。跨界校本课程从学生在学校、家庭和社会三重生活的视角进行思考和整合,面向全体学生开设了学科拓展、体育、艺术、益智、人文素养5大类别的14门课程,共17个班。学校教师自主研发了《剪之韵》《编出精彩》《快乐足球》等14门校本课程教材。这些课程犹如为孩子们提供了多种营养均衡、风味独具的菜点,渐渐凝练出学校“创造与个性共生”的课程文化,全体教师借跨界思维碰撞出跨学科视野下的崭新洞见,呈现出师生成长的新气象,让学校教育改革逐步从课堂走向课程,从教学走向教育。

第7篇:体育课堂教学常规基本内容范文

http://

关键词 :随堂测试;高校排球教学;作用分析

在体育教学中,测试无疑对教学效果会产生很大的作用。随堂测试是较为常见、较为为普遍的一种测试形式,其形式灵活,方式多样,教师可根据体育学期教学任务和考核目标进行阶段的定期考核,也可以根据学习的内容进行课堂随机测试,了解学生的学习情况,进而达到检查学生学习效果的目的。本文主要探讨随堂测试考核对排球教学产生的正、负作用,通过分析效果找出正面影响的优势,形成教学经验加以推广;分析产生负面作用的原因找出避免负面影响的方法应用于体育教学。

一、排球教学中随堂测试产生的正面和负面作用对比分析

1.实验的基本条件

在同一名教师排球授课班级中选定班级人数相同、班级学生的排球技术基础基本相同、学期教学授课内容相同、学生期末考核标准相同的八个班级作为试验班。测试时间为:2013-2014学年第二学期,测试对象为大学本科一年级学生,测试课堂教学内容为排球教学。在开课前针对学生的排球基础进行调查统计,每个班级学生人数为40人,每个班级具有排球技术基础的学生比例均不超过10%。教学内容为排球教学的发球技术和垫球技术,教学内容一致。测试标注统一,将八个班级分成两组,每组四个班级。因此,本次实验对照,避免了不同条件因素的影响。

2.测试内容及结果

实验进行中在对A组四个班学生在本学期学习中不进行任何形式的随堂测试,只进行学期期末的最终考评;对于B组四个班的学生在学期期间对期末考评内容根据学习的动作要求进行分解为四个考核内容,分在每项动作的学习期间。最终测试八个班级的成绩为附表所示:

二、基本分析

经过一学期的学生教学成绩考核我们可以看出,实施随堂测试的B组学生不及格人数明显少于A组测试的人数,优秀率和良好率B组要好于A组。根据测试结果进行正反两方面的作用分析。

1.随堂测试的正面作用分析

⑴对教学对象学生的正面作用。有利于学生明确学习目标和学习任务,在测试的过程中发现进行随堂测试班级的学生在课堂上的学习态度要明显的好于对照组A 组班级的学生;而在上课听课的认真程度上,课下学生日常的自我训练上可以很明显发现B 组的学生也明显好于A组。在本学期的教学中,在课后学生对学习内容的练习巩固情况的统计中,在平时到排球场地进行练习排球技术的学生人数,B 组学生明显高于A 组学生,而A 组学生却极少参与平日中的课后练习。因此,随堂测试对学生在授课内容的学习、巩固、掌握等方面的正面作用是明显增强的,促进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对学生形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具有很大的帮助。因此,一方面一个好的同步随堂测试可以很人性化、很积极的来鼓励学生,使他们更加有信心和兴趣投入到课堂体育教育的学习中。另一方面,随堂测试的成绩可以直观的反映学生的阶段性学习成果,能够为学生明确学习目标和努力方向,使学生的学习阶段化目标更加清晰,更加有利于学生的学习和练习。

⑵随堂测试对教学正面作用的影响。通过随堂测试可以随时了解学生对课堂教学内容掌握的情况。课堂教学任务的制定要充分考虑到学生的基础,明确不同基础的学生所存在的学习薄弱环节在哪里,通过随堂测试教师还可以在教学中很直观的了解和掌握学生对课堂教学任务掌握的情况。例如:在排球发球教学中的,教学课时为四课时。本项教学任务相对难度较大,历年来学生掌握的效果不是很好,但在B 组实验班中的随堂测评中,学生在第三次课时上每个班级就有10名以上的学生测评满分,在开课后第四节课测试组160 名学生中仅有4 名学生没有达到考核标准,其他同学全部达标。而对照组的学生在学习上状态不佳,教师不能够很直观的看到学生掌握动作的基本情况,最后在各组动作考核中A 组实验四个班级竟多达50 名同学没有达标。可以看出测试的结果对教师了解学生,了解教学状态是具有很大的正面意义。教师通过测试成绩和对学生的课堂表现进行分析,可以为教师在教法、教学任务的设定等方面进行改进提供有力的参考性依据。教师还可以及时了解课程在教学进度、教学任务量、教授方法中存在的不足和问题,使之及时的得以改善。

2.随堂测试的负面作用分析

随堂测试对于排球教学而言有很大的正面作用,但再好的教学模式都会有不足的地方,因此,随堂测试也存在着它的负面作用。

⑴随堂测试容易使学生产生应试的思想。由于随堂测试的频率较高,学生间的互相比较会对学生产生较大的压力,致使学生只关注考试成绩,忽略了动作技术的提升和延续,容易出现“应试性动作”,致使动作“简化”,目标单一,容易出现不利于运动技能形成和抑制运动兴趣培养的现象。

⑵随堂测试容易产生先学习热情不高的情况。对于技术好的一部分学生,在达到学习任务考核标准后如果没有相应的学习任务或练习内容跟进的情况下,学生容易缺失学习目标和学习动力。致使在学习上产生懈怠的情况,会影响课堂的教学效果。

三、建议

随堂测试考核运用于教学中,正面作用是显著的,成绩是明显的。同时,随堂测试模式便于操作,容易实施,建议在体育教学中推广采用和普及。

精心设计,系统规划。随堂测试考核的负面影响是容易被避免的,在课设中教师可根据教学内容和考核标准进行精心的考虑,认真的设计,可以在征求更多人的意见和建议的同时将教学方案进行系统的规划,充分考虑到教学中出现的问题制定出相应的解决办法,解决规划不足、避免随意性强的问题。

体育教学内容设计与分层次教学相结合。在教学随堂测试中并不是每次课都是学生测评时间,而是将测试与教学相结合,将测评与学习有机结合,权衡学生的基础进行课设。这样基础差的学生完成基本的考核学习内容和练习内容就可以;而学习能力强,基础较好的学生就可以对动作进行深度的学习。这种课堂教学计划的设计使不同层次的学生均有适合自己的学习目标和学习任务。

随堂测试作为测试的一种手段,其影响力是作用于学生日常的学习生活之中,可以为学生规划出短期的学习目标和学习任务,能够有效地督促学生进行自觉的学习和进行同学间的自我评价、对比,能够很好地产生学习力,进一步有效地督促学生的学习。同时,随堂测试考核其负面作用在教学实施的前期和实施中要采取有力措施加以改进,使之降低负面作用的影响,使正面作用更加有效。

http://

参考文献

[1]张振峰.普通高校体育课程考试评价体系探讨[J].体育科技文献通报,2008 ( 9).

[2]毛振明.解读中国体育课程与教学改革[M].北京: 北京体育大学出版社,2006.

第8篇:体育课堂教学常规基本内容范文

一、课题的确定

无锡市小学英语课程从1975年在全市开设以来,在各级教育行政和教研部门领导的关心支持下,发展比较 平稳,教育质量比较稳定,在省内外有较好的影响。为了总结经验,认真推广,发现缺漏,及时弥补,我们对 92年所听的100节课进行了分析(见表二)。

调查情况分析显示,我市小学英语课堂教学总体情况尚好,课堂教学方法好、较好占58%;课堂教学效果 好、较好占52%;教师素质基本功好、较好占67%。有值得推广的经验,但也不容乐观。因为事实上还有40% 的课教学效果一般,另有8%教学效果为差。 这说明在当时我市教学质量稳步提高的表象后面,还有相当比例 的教学成绩的获得是依赖于课后师生的加班加点。另外,调查分析中发现教师的基本功一项尚有31%属于一般 ,甚至有2%属于较差。显然教师素质的差异, 直接影响到课堂教学质量的提高。

鉴于国家教委和省市各级教育行政部门提出关于减轻学生过重课业负担、实现由应试教育向素质教育转轨 的指示,我们确定了优化课堂教学、提高课堂教学效率这样一个专题进行研究。

二、研究目标

1.理论研究

通过本课题的研究,从教学理论的角度解决如下认识问题:(1 )教学质量与教学效率,(2 )提高课堂 教学质量与减轻学生课业负担的关系,(3)影响课堂教学效率提高的主要因素,(4)优化课堂教学与实施英 语素质教育的关系。

2.实践研究

总结筛选出我市小学英语教学中已有的成功经验。在理论研究的指导下,从教学实践的需要出发,制定出 可供操作的教学工作常规以及主要教学方法的模式,例如:(1)小学英语教学常规(修订稿),(2)小学生 英语学习习惯培养的序列,(3 )探索出适应小学英语课堂教学的几种教学法及其教学模式,(4 )总结推广 一些学法指导的经验和方法。

三、研究过程

1.成立专题研究组。研究小组由市教研室吴建琛书记、李振权主任以及市、区教研员、直属学校英语学科 组长组成。各区根据研究总课题,结合各自的子课题,确定实验学校,挑选实验教师组成相应的专题研究小组 。

2.确立课题研究的主要内容。小学英语课堂教学是一个完整的整体系统。课堂教学效率的高低受多方面因 素的制约和影响,为此本课题的研究分设以下8个子课题:(1)优化教学目标,(2)优化教学内容,(3)优 化教学过程(环节),(4)优化教学方法与手段,(5 )优化学法指导,(6)优化教学评估与反馈,(7)优 化作业布置,(8 )修订教学常规。

3.分阶段分层次探索实践各子课题。各区根据各自的子课题组织实验学校教师按照总课题研究的要求,先 从学习《课堂教学理论选编》、《英语教育学》以及《英语教学新概念》等教学理论书籍开始,提高对本课题 研究的认识,增强积极参与实验的自觉性;从调查分析课堂教学现状着手,总结出教学中比较成功的经验,在 实验学校实践,并从教学理论的高度去再认识,从实践中探索出可供操作的教学模式样式,并在向面上学校推 广的过程中,求得完善。

4.修订完善《小学英语教学常规》。在实验的第一阶段,我们认真贯彻实施《小学英语教学常规》(试行 稿),以此确保课堂教学正常有序地进行。在这过程中,我们又根据新大纲新教材的特点,结合教学的实际情 况,修订完善《小学英语教学常规》,使修订后的《小学英语教学常规》更好地体现新的教育观,适应新教材 对语言知识和技能等诸方面的教学要求。

5.制定《小学生英语学习习惯培养的序列》。教学过程是教师的教与学生的学相互协调发展的过程。学生 有效的学习方法的掌握,良好的学习习惯的养成,是提高教学质量不可忽视的重要方面。为此我们通过调查分 析学生的学习成绩与学习习惯的关系,从对小学生的英语学习有重要影响的上课习惯、作业习惯、预习与复习 习惯以及其他方面的习惯等四个方面制定《小学生英语学习习惯培养的序列》,在试点学校取得经验的基础上 ,向面上推广。

6.定期小结。五年来我们组织了10次市级专题研讨会,开了42节市级研究课,各区还结合子课题共开了约 180节示范课、研究课。 教师从听课、说课、评课、议课中去思考自己怎样改进课堂教学,及时总结,从而使 这一省级课题的研究具有广泛的群众性。

四、研究的成效

1.确立了提高课堂教学质量的效率观。

教学质量高不等于课堂教学效率高。对于课堂教学效率的评价要把握好以下三方面的因素:(1)单位时间 内输出信息量的多少。 一般说来,一节课内输出的信息量越大,课堂教学效率越高。(2 )单位时间内学生接 受的信息量的多少。学生在课堂上接收的信息量越多,课堂教学效率越高。一般说来,只有当学生接收的信息 量与输出的信息量的比值达到70%以上,才算高效率的课。(3 )单位时间内学生受益面的大小。一般说来只 有当70%的学生都获得尽可能多的信息,这样的课堂教学效率才是比较高的。总之,一堂教学效率高的课,应 达到两个70%:即70%以上的学生获得70%以上的信息量。也就是说:以尽可能少的时间投入,让尽可能多的 学生在课堂上收到尽可能多的实效。这是我们实现课堂教学优质高效的努力方向。

2.修订了《小学英语教学常规》,使素质教育的要求作为常规中的规范要求,推进课题研究健康发展。

小学英语教学常规是根据教学工作中的成功经验总结出的关于英语教学的规范要求。在本专题的研究过程 中,为了使我市在91年制订的小学英语教学常规更好地反映新大纲新教材对实施素质教育的要求,使《常规》 成为每一位教师优化课堂教学、提高教学质量的重要依据,我们课题组的成员对原有的《常规》进行了认真的 修订。修订后的常规充分体现了现代外语教学的新观念,对小学英语学科实施素质教育提出可操作的具体要求 。尤其在认真上课方面,对教师在课堂上的教学态度、教学过程、教学结构、教学方法与手段,以及操练的密 度、广度、深度等方面,作出更为科学具体的规范要求。

3.制定了《小学生英语学习习惯培养的序列》,让学生掌握学习方法,积极主动、自主地学习。

在本专题的子课题优化学法指导的研究过程中,我们充分认识到好的学习习惯能保证学习成功的重要性, 因此我们在认真分析和总结小学生学习英语的成功经验的基础上,通过探索和研究,从上课习惯、作业习惯、 预习和复习习惯以及其他方面的习惯等四个至为重要的方面,制定了《小学生英语学习习惯培养的序列》。并 通过反复的探索与实践,形成了可供操作的模式。经过一段时间的训练,学生因学习得法而在课堂教学中表现 得积极主动,培养学生良好学习习惯的效果逐步显现,请见表一。

表一 学生英语学习习惯养成情况调查

(锡师附小)

时间 95年 96年 97年

等级 好 中 差 好 中 差 好 中 差

调查项目 每天听录音和自觉朗 读不少于15分钟 53% 45% 2% 75% 23% 2% 78% 20% 2% 在老师进行教学示范 时, 做到认真听老师 的读音, 仔细看老师 的口型, 不急于插嘴 模仿 74% 20% 6% 76% 18% 6% 80% 15% 5% 能按老师要求进行复 习 48% 45% 7% 63% 32% 5% 75% 21% 4% 初步学会制作学习卡 60% 34% 6% 67% 28% 5% 70% 25% 5% 收看英语电视节目或 收集生活日用品上的 英文商标等 74% 80% 90%

4.形成了教学法的教学模式和操作简表。

几年来,我们先后在河埒中心小学、塘南中心小学、花园弄中心小学、沁园小学、泗堡桥小学等10所小学 对情趣教学法、情景教学法、直接教学法、简笔画教学法、五步教学法等5 种小学英语学科中最常用的教学方 法进行了探索与实践。在充分领悟各种教学法的理论依据的基础上,探索其操作原则,拓展了可供广大教师在 教学中可操作的教学模式和教学操作简表。这些操作简表以课堂教学中各教学环节为纵向系列,以教学目的、 教学形式、对学生的要求、对教师的要求为参照要点,明确了教师在各教学环节中的操作细则,这样帮助教师 把优化课堂教学、提高课堂教学效率的愿望实实在在地落实到教学过程的每一个环节中,落实到具体的语言知 识的传授和语言技能的训练之中,实现了理论到实践的转化。

5.初步总结了优化课堂教学、提高课堂教学效率的经验。

五年来,各区子课题组以及试点学校的全体老师通力协作,归纳出以下几点主要经验:

(1)优化课堂教学目标和要求

课堂教学目标要科学合理。它既要符合小学生学习语言的规律,又要有利于培养小学生的学习兴趣和主动 性。因此优化课堂教学目标要建立在由英语学习态度、语言知识和智能三方面组成的目标体系上,使每一堂课 都有培养学习态度、学习兴趣的要求。同时教师要根据所教内容在整册教材中所处的地位、所教班级学生的接 受程度,将传授语言知识以及训练听、说、读、写等语言技能的目标具体化,培养学生初步运用语言能力的目 标也要建立在扎实掌握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的基础上。

(2)优化课堂教学内容

课堂教学内容要根据既定的教学目标,将教材内容实行科学的组合,并按一定的程序组成合理的知识结构 和能力结构,使教学内容具有逻辑意义,做到条理清楚、重点突出、难易适度。教师要明确教学的重点、难点 和关键,要加强知识间的相互有机的联系,重视语言知识的系统化、技能训练的程序化,并且科学地安排教学 顺序和层次,合理确定教学内容的广度和深度。

(3)优化课堂教学过程

在小学英语课堂教学中要使教师教的过程与学生学的过程相互适应、协调发展。要优化教学情境,建立和 谐的师生关系,营造浓厚的热情高涨的英语学习气氛,充分调动学生各种智力因素和非智力因素,使学生不知 不觉地积极投入学习过程,兴趣盎然地进行学习。为此,教师要在课堂教学过程中,以饱满的热情执教,激励 学生积极学习;以多种教学手段创设语言学习的情境、扩大语言的输入量;以清晰、准确到位的示范帮助学生 理解、模仿、操练和活用语言;以教学活动的变化为依据,变换自身的角色;以紧凑合理、过渡自然的教学环 节以及科学有序的训练,让学生在积极参与语言实践中扎实地掌握知识,形成技巧,发展能力,尝试成功,乐 学会学,从而获得课堂教学的高效率。

(4)优化教学方法与手段

课堂教学方法的选择是课堂教学效率高低的关键。课堂教学中所采用的方法要符合教学内容,符合小学生 学英语的认识规律和一般教学原则;要充分利用直观教具和电教设备,创造各种语言情景,让学生利用各种感 官参与英语学习的实践活动,加速语言材料的吸收和运用,提高学生运用语言的能力;恰当合理地运用多样化 的教学方法,科学合理地设计教学游戏,激发学生学习兴趣,调动学习积极性,让学生在游戏中自然地、积极 地学习与运用所学的语言知识,在游戏活动中喜学爱学。

(5)优化学法指导

优化学法指导要从研究学生学习外语的特点、方法、习惯等方面着手,把学法研究与教法研究结合起来并 将学法指导落实在课堂教学之中。为了使课堂教学过程成为教师传授知识、指导学法和学生接受知识、学习技 能、掌握学法的过程,就要保证课堂结构的整体性、科学性、有序性。即从教学内容整体、课堂教学结构整体 出发,设计一个科学有序的学法结构,在各个环节上设计学法“点”,并把学法“点”有机地联系起来,环环 相联,以利于学生循序领悟,掌握学法,使学生能生动活泼地、自主地学习。

(6)优化课堂教学的评估与反馈

课堂教学中的评估应根据教学目标,对语言知识以及听、说、读、写语言技能在课堂教学过程中的达成度 进行全面的评估。评估时既要评估学生的学习参与程度和掌握学习方法的情况,也要注重对教学方法、过程和 效果的评估,评估时要定量和定性相结合。评估的指标要明确具体,语句表达力求精练、准确,既简单易行、 便于操作,又能反映出学生的学习水平。

课堂教学的反馈要适时、具体。学生练习正确时,表扬要简明扼要、恰如其分;练习出错时,要讲出原因 ,并提供同类练习,及时强化训练;对学习基础较差、自信心不足的学生要多提供参与机会,多鼓励,多表扬 ;对基础较好的学生既要肯定成绩,又要指出努力方向。总之,教学评估与反馈必须有利于调动和激发学生的 学习积极性,有利于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7)优化作业布置

作业布置要体现巩固性、实践性和趣味性,要反映英语学科的特点,因此英语作业应包括书面、口头和听 力三部分。作业内容要紧扣所学的语言知识,作业的形式要精心设计,作业的要求要兼顾到不同层次的学生; 作业总量要控制;作业时间要合理(一般不超过30分钟。其中听力约5分钟,口头作业约10分钟,书面作业约1 5 分钟),使学生主动积极地完成作业的过程成为自我提高的过程。

通过五年来由点到面的研究与实践,我市小学英语教师对优化课堂教学、提高课堂教学效率的意识大大增 强,他们不断改进教学方法,提高课堂教学效率。我们对在1997年中所听的100节课进行统计分析, 教学效果 好和较好的由实验前(1992年)的52%提高到71%,研究成效显著(见表二)。

表二 实验前后100节课情况分析表

时间 1992年 1997年

类别 好 较好 一般 较差 好 较好 一般 较差

项目 教学目标 19 42 30 9 25 50 21 4 教学结构 17 40 33 10 21 51 25 3 教学方法 12 46 35 7 18 50 28 4 基础训练 13 27 52 8 20 49 26 5 能力培养 14 36 41 9 21 50 23 6 教师基本功 18 49 31 2 21 53 25 1 教学效果 15 37 40 8 20 51 26 3

6.促进了教研员和实验教师素质的提高。

五年的研究与实验,促进了教研员和广大教师素质的提高。具体体现在:(1)更新了教育观念。(2)学 习了教学理论,积累了教育科研的经验。(3)教研员、 实验教师进行教学研究与实践的能力以及撰写文章和 实验报告的能力有所提高。先后有5位教师被评为学科带头人,有14位教师被评为青年教学能手,有40余篇教学 经验论文被评为市级优秀论文,其中有些论文在《无锡教育》、《中小学英语教学与研究》杂志上刊登。

五、启示

1.优化学法指导与优化教法相结合是提高课堂教学效率的关键。

课堂教学过程是师生双边活动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教师要充分发挥主导作用,并努力确保学生在课堂 教学中的主体地位。为了优化课堂教学,提高课堂教学效率,多数教师往往在研究教法方面功夫下得较多,而 对学生是如何学的研究甚少,甚至不重视。外语课堂教学以学生为主体,学生学习过程的优劣具有决定性的作 用。这就需要我们在研究教法时必须以研究学生的学法为基本点,即根据学生学习外语的心理过程、方法、习 惯研究制定教的方法,使课堂教学过程中每一个教学环节的安排、教学方法的采用、教学练习的设计、教学手 段的运用等都符合学生外语学习的认知规律,有利于充分发挥学生的积极性、主动性。在组织学生积极、主动 参与学习活动的过程中,教师要指导学法,并通过长期有效的训练,使科学的学习方法成为学生良好的学习习 惯。从而使教师的教法与学生的学法达到优化和谐的结合,达到提高课堂教学效率的目的。

2.提高小学英语教师素质是提高课堂教学效率的根本保证。

当前的教育改革要求学校教育由应试教育向素质教育转轨。教师素质直接制约着素质教育的实施。五年来 的研究与实践使我们深深体会到,课堂教学中每一个研究成果的推广与应用,最终都要通过教师去实施。因此 ,小学英语教师素质的高低,对提高课堂教学效率有着举足轻重的作用。从对实验后100节课的分析中可以看出 ,还有25 %的教师基本功一般。所以建立一支合格的新型的小学英语教师队伍是提高小学英语教学质量的根本 保证。

3.树立永远追求课堂教学优质高效的目标。

课堂教学是小学英语教学的基本组织形式。小学生学习和掌握英语的最基本的语言知识和培养为交际初步 运用语言的能力主要是通过课堂教学实现的。教学实践告诉我们,课堂教学效率的高低直接影响着教育质量的 优劣,因此,优化课堂教学、提高课堂教学效率,是提高教育质量的重要途径。

小学英语课堂教学是一个整体系统。课堂教学中学与教的过程也是一个多维度、多层次、多因素的复杂系 统。也就是说,影响课堂教学效率的因素很多,如课堂教学的目标、内容、结构、过程、方法、评价以及课堂 教学的情景、语言和教学技能等。在本课题的探索与实践中,我们总结出了优化课堂教学目标、内容等七个方 面的行之有效的经验。五年来的研究实践使我们更深切地感受到优化课堂教学、提高课堂教学效率是一个系统 工程,课堂教学效率的提高必须建立在整体优化的基础上,而课堂教学的整体优化决不是一朝一夕能完成的。 本课题的研究虽然通过了鉴定,但我们清醒地意识到我们的研究与实践不能就此止步,形势要求我们把已经总 结出来的经验有计划地向面上推广,并进一步完善已经形成的情趣教学法教学模式和五步教学法等操作简表, 争取更大的成效。

1.章兼中 《小学英语教育学》

2.凌国伟 “让所有的学生都扬起前进的风帆”

第9篇:体育课堂教学常规基本内容范文

护理学专业旨在培养面向21世纪,适应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和医疗卫生事业发展需要,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具有人文社会科学、医学基础理论、预防保健基础知识和护理学的理论知识和技能,具有从事临床护理、护理管理、预防保健、护理教育和护理研究基本能力的高素质护理专业人才。

我校推行的成功素质教育,其核心是创新教育,创新教育首先是人生教育,是人的使命教育,也是人的动力教育,是对社会最大资源的开发和利用。教育的场所主要是课堂。现就我们所授的人体解剖学课程如何进行课堂教学改革谈点肤浅的理解,以求抛砖引玉。

一、课堂教学改革是保证人才培养的关键

无论学校进行何种教学改革,课堂教学仍是最基本、最经常、最广泛的教学形式,课堂教学水平的高低,直接影响学校人才培养的质量。长期以来,我们培养了许多“高分低能”、“会考试不会做事”的书呆子,这些值得我们深思。课堂教学的根本任务是:传授知识、培养能力、提高素质,着力点在培养能力上。可见,人才培养主要是依靠课堂教学来实现的,学生的能力,是通过一节课一节课的学习积累起来的,课堂教学水平是保证人才培养质量的关键。

在整个教学过程中要使学生认识自身的价值,开发和掌握自身的能力,从而最大限度地发挥自己的主观能动性,为建设更加美好的社会而奋斗,并以其创造的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成果实现自己的发展,展示自己的价值,获得自己的尊严。要使学生明白最基本的做人之道,建立起“使命—创造—发展”的人生观。

为体现加强基础、培养能力、注重素质和发展个性的基本原则,培养适应经济社会发展和医疗卫生工作需求的合格人才,人体解剖学作为护理学学生的入门课程,在专业素质方面除用好过去的知识迁移外,更多侧重在操作层面上的“创造教育”,将“创新教育”融入其中。如在学习过程中要动脑、动口、动手,开展思维训练,发展和培养思维能力。在非专业素质方面我们必须把目标定位于培养既有现代知识,又有创新能力、品德高尚、体魄健美、身心发展良好的现代化的新人。把“三个一切”贯穿于教学始终,即一切为了学生;一切为了教育质量的提高;一切为了学校的发展,其落脚点是一切为了学生,一切为了塑造学生的成功素质。

二、课堂教学改革必须改变教育观念

作者曾经依从于几十年传统的应试教育模式,当了几十年的搬运工,把教科书上的内容搬到备课本,再搬到黑板上(或屏幕上),凭着学生的记忆,考试分数一出来,学生的成绩好坏也就出来了。近些年来进行教学研究发现其实不然,成绩的高低只是学生专业素质的部分体现,非专业素质的好与坏是不能用笔试来量化的。追踪数年毕业的学生发现那些死读书的学习尖子并不一定都有作为,而那些平时活泼灵活而成绩一般的往往大有作为。因此,要把培养学生的素质贯穿于整个教学活动之中,也势必涵盖课堂教学改革。课堂教学改革,首先要从转变教育观念入手,要明白“什么是高等教育?”、“课堂教学的任务是什么?”、“怎么样才算是一堂好课?”。打破传统的应试教育模式,牢固树立以学生为中心的指导思想,把学生综合素质的培养,渗透到每一门课,每一节课,把课堂教学从单一的知识灌输,转变为知识、能力、素质的培养,明确课堂教学的归宿就是培养学生的能力,

三、创新教学内容

课堂教学质量的高低,关键在于教学内容的思想性、科学性、先进性和实用性。对护理学专业来说,更应突出先进性和实用性,在教学过程中,不要过于强调课程体系的完整性,更重要的是加强理论联系实际和创新能力的培养。在课堂教学中,过分迷信教材、依赖教材,不敢删除陈旧和没用的内容,有的甚至连错误的东西也不敢纠正;也不能补充新的知识,对着教材“照本宣科”,这样的课堂教学,学生不会满意。现在是信息时代,世界经济在飞速发展,教师应该把握时代的脉搏,将最前沿、最先进、最实用的知识传授给学生。

(一)专业素质方面

1. 合理组织教学内容,把握“管用、够用、会用”的“三用”原则。“管用”,即教学内容要管用(大纲中的掌握内容),不管用的不教。如心、肝、脾、肺、肾等器官对护士来说管用的是位置、形态和主要功能,不管用的是组织结构、毗邻关系等。按照教材内容,每节课平均解剖学新名词60~80个,讲那么多不常用的形态结构,那么多微观的细胞形态结构,学生怎么记得了。这些可让学生自学或工作中查阅;“够用”,即保证教学内容达到为后续课程奠定基础的目的;“会用”,就是保证教学内容“管用”的部分为学生真正掌握,能融会贯通。

2. 恰当运用多媒体的现代化教学手段,并通过实验课的直观教学验证,最好是将实验观察融入理论教学之中,让学生充分利用尸体标本、模型和挂图,从而加深理解和掌握人体各器官系统的正常形态结构特征、位置、各部位器官的配布和相互关系等基本理论和基本知识。

3. 教学的主要目的不仅仅是传授知识,更应是传授方法、训练思维、开启智慧、授人以渔。不但学会,更应会学,给学生一把开启知识的钥匙。好比我们学习文字,谁能保证全部学会,但我们只要会用字典不就解决了吗。

这首先要求教师必须熟悉教学内容,研究教学对象,把握深浅尺度。要善于重组教材内容,我在教学过程中通常在运动系统围绕一个“动”字进行教学。如肘关节的运动包括组成即肱尺、肱桡和桡尺近侧关节,特点是肱尺关节属于滑车关节而决定了只能作屈伸运动,故肌的配布也只有屈肌群和伸肌群,进一步要阐述这些骨有哪些常用体表标志,关节有何特点,屈肌群和伸肌群主要有哪些名称和体表标志等。肩关节由于是多轴运动的球窝关节,故肌的配布也就复杂得多,按前述方法分析其组成、特点、主要的标志性结构;内脏学围绕一个“口”字进行教学。如消化管各个器官之间都有相通连的口,需记住这些口的名称、特点和意义。如胃的出口有幽门括约肌、幽门瓣可控制胃内容物的排空和防止小肠内容物反流入胃。胆总管的出口有oddi括约肌,控制胆汁的排出和防止十二指肠内容物逆流入胆总管和胰管。肛门周围有有肛门括约肌,控制排便等等;脉管系统围绕一个“循”字进行教学。脉管系统为一个密闭的管道系统,在心脏的动力驱动下,血液总是周而复始的定向流动,每走一段改个名称,就像长江流域、黄河流域从小溪到大海总在不断的改名称一样,要求学生明白血液为什么会向一个方向流动?心血管为什么会有规律的自主搏动?在求知欲望下学习心血管的名称、结构特点;神经系统围绕一个“传”字进行教学。神经系统就像电网系统一样,中枢好比发电厂,一级一级的传递过程中的神经元好比各级变电站及输电线路,人体各种活动都是神经系统的反射活动,其物质基础是反射弧。在求知欲望下要求记住各级神经元的名称、位置、功能、各种传导通路的行走路线和受损的表现。

(二)非专业素质方面

1. 学高为师,身正为范,时时刻刻言传身教。培养学生不怕苦、不怕脏、不怕尸体、严谨、自律的好习惯。如衣着整洁、不穿拖鞋、上课不迟到早退,不开小会,不吃东西,不玩手机等。人的习惯要从这些生活小事养成,这是护士职业所必须的规范。

转贴于

2. 运用辩证唯物主义的观点,进化发展的观点分析认识各器官系统形态结构与功能、局部与整体、内因与外因、理论与实际的关系,树立预防疾病的战略观念,培养良好的职业素质和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

3. 人体解剖学名词繁多、描述多,因此,容易使学生感到枯燥乏味、不易记忆。最易产生畏难和悲观情绪。要时刻观察学生的面部表情,有些难懂的要举一反三,不要随意指责学生,我们必须时刻告诫学生“山高没有脚板高,浪大总在船底下”。要培养学生树立信心,勇往直前。

4. 将社会上形形色色的缺德医疗的人和事,以及粗心大意酿成恶果的事例作为反面教育内容警示学生,让学生立志献身于医学事业,树立良好的职业道德和全心全意为病人服务的良好风尚。

5. 在教学中对学生进行多种能力的培养,即观察标本能力、形象思维能力、阅读能力、综合分析能力、描述表达能力、创造思维能力等。如从学生回答问题中可了解学生的阅读能力、综合分析能力;让学生描述标本结构可了解学生的察标本能力、形象思维能力和描述表达能力等等。

四、改革教学方法

在课堂教学中,教师习惯于“满堂灌”、“我讲你听”的传统教学方法,课程结束后,“一卷定成绩”。如何在课堂上真正做到以学生为主体、把培养学生的能力放在首位,是课堂教学方法改革的主要课题。

好的课堂教学方法很多,没有固定的模式,各课任教师可以采用多种教学方法,如理论与实验同步教学法、开发内化教学法、讨论探究法等,鼓励学生积极参与,大胆提问,发表不同观点,活跃课堂气氛,达到内化知识的目的。

教学方法的改革多种多样,但都不能脱离学生这一主体,要充分了解教学对象,即学生的基础水平,过分拔高教学内容的深度、难度,使学生难以接受,这会打击学生的学习自信心;教学内容过于浅显,没有新意,会使学生又不爱听。因此,教师在开课前,要摸清学生的底细,才能做到心中有数,准确把握教学内容的难易程度,做到因材施教。教师一定要注意培养学生的学习信心,用爱心、耐心、诚心来感化学生,教会他们学习方法,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培养他们求知欲望和创新的能力。

五、规范教学管理

以上各项改革,要顺利开展,还必须规范课堂教学管理。虽然课堂教学的方法因人而异,因“科”而异,不同的教师、不同的学科有各自不同的教学特点,不可能强求一致。但课堂教学也有其“规律性”,对一堂课的基本要求是一致的,基本目标也是一致的:即都是为了传授知识,培养能力。因此,就有必要对课堂教学进行规范管理,规范管理的一个有效方法就是建立课堂教学质量评价体系。即从教学态度、教学内容、教学方法、教学技能、教学效果等对教师的课堂教学效果进行评价。



【本文地址】


今日新闻


推荐新闻


CopyRight 2018-2019 办公设备维修网 版权所有 豫ICP备15022753号-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