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族学考研:诸葛亮平定南中后的治理

您所在的位置:网站首页 诸葛亮该削弱 民族学考研:诸葛亮平定南中后的治理

民族学考研:诸葛亮平定南中后的治理

2024-06-14 13:26| 来源: 网络整理| 查看: 265

王仲荦认为:“诸葛亮也把中原正在加强中的封建的隶属关系,带进到西南少数民族那里去……封建的隶属关系,就是这样地在西南地区发展起来了。”(14)这样做,使得南中的制度向内地“看齐”,客观上有利于加强西南各族对蜀汉政权的认同,有利于国家观念和民族共同体意识的强化。笔者认为,中原的这种制度可能会养成与强化封建隶属关系,国家税收也会因封建主的隐瞒而减少,同时会导致地方势力恶性膨胀,影响国家的管理和安全。而诸葛亮这一运作从表面上看与内地并无区别,但是放在特定的时空,针对特定的人事,其性质和意义就大不一样,结果也大相径庭。对此,我们应当加以积极的评价和肯定。章映阁就认为:“这种把大量奴隶变成部曲的做法,既加深了民族融合,起到了改善民族关系的作用,也使南中地区封建生产关系得到进一步的发展。”(15)

第四,南征后“不留兵,不运粮”(《三国志·诸葛亮传》裴注引《汉晋春秋》),注意发展南中经济。诸葛亮在南中推广内地先进的生产技术,设置盐铁官,铁器大量输入;遣人传授织锦、种茶技术;既加强管理,又推进技术;同时修复道路(如牦牛道),加强南中与内地的交通往来。明代杨慎在《滇载记》中说:“诸夷慕侯之德,渐去山林,徙居平地,建城邑,务农桑。”(16)诸葛亮以示范和奖励等方式促使南中人民从事农业,带动了边疆经济发展(17),真正做到了“君子惠而不费”(《论语·尧曰》)。

第五,“为夷作图谱”,加强夷汉关系。诸葛亮利用当地人信奉鬼神的风俗文化,从意识形态上宣扬封建君臣关系,树立、强化蜀汉政权在南中的权威。(18)诸葛亮借南中广为流传的“九隆神话”来强化朝廷统治的神圣性,既尊重了民族习惯,也加强了国家管理,可谓双赢。李兆成认为,诸葛亮“对‘九隆神话’表现出充分的尊重,这自然会在洱海至滇西的相关民族中引起强烈的好感”,“对尊重这一神话的诸葛亮加以赞誉甚至奉其为神,恰恰正是维护了……本民族的尊严。简而言之,诸葛亮尊重各族习俗、尊重‘九隆神话’,就体现了他对各族的尊重”(19)。诸葛亮尊重当地习俗,有利于加深其与内地和朝廷的认同,强化其民族共同体意识。

第六,在经济上实行妥协政策。刘备据蜀后,在经济政策上较为急功近利,在全蜀发行“直百五铢”钱。这种新铸大面额钱币实为对拥有较多旧钱币者的掠夺。南中大姓夷帅,“自存现金数量可能更多,所受打击更大……可能是南中叛乱的重要致叛因素之一”,“诸葛亮南征后,采取了妥协政策,在南中地区未再强行发行使用直百钱,仍用汉代五铢钱”(20)。这样就减轻了剥削,有利于增强南中各界对蜀汉政权的认同感、归属感,有利于南中的稳定发展。

总之,诸葛亮对南中的治理起到了建设边疆和维护稳定的作用,具有积极意义。陈寿在《三国志·诸葛亮传》中以“军资所出,国以富饶”、裴松之在《三国志》注中引《汉晋春秋》“纲纪粗定,夷汉粗安”来概括其积极意义。但笔者认为,陈寿、裴松之对诸葛亮经略南中的作用和意义还未概括得十分全面、评价得十分准确。

笔者收集了一些较有代表性的评论,如韩国磐、翁独健、余明侠、黄剑华、罗开玉、王子今和方光华等学者的论述,他们都对诸葛亮的治理做出了更为全面和准确的评价。(21)

梁满仓先生从“迅速结束战争,不失北伐时机”“实现了南中的基本稳定,免除了北伐的后顾之忧”“开发南中的兵源财源,支援北伐战争”“加快了南中地区的开发”等方面加以评论,指出诸葛亮“为祖国西南边疆的建设和巩固做出了重要的贡献”(22)。程妮娜认为,“诸葛亮的治边政策可谓是战抚并用……(一方面)体现出对边疆民族的‘加之以德’。另一方面,从当地征发了大量的财物‘以给军国之用’,却没有贯彻‘施之以惠’的原则”(23)。这个评价稍有不同,也是笔者所仅见者。返回搜狐,查看更多



【本文地址】


今日新闻


推荐新闻


CopyRight 2018-2019 办公设备维修网 版权所有 豫ICP备15022753号-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