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诗故事丨丞相祠堂何处寻

您所在的位置:网站首页 诸葛亮的寺庙武侯祠在哪里 唐诗故事丨丞相祠堂何处寻

唐诗故事丨丞相祠堂何处寻

2024-07-14 13:58| 来源: 网络整理| 查看: 265

忆昨路绕锦亭东,先主武侯同酜宫。

崔嵬枝干郊原古,窈窕丹青户牖空。

落落盘踞虽得地,冥冥孤高多烈风。

扶持自是神明力,正直原因造化功。

大厦如倾要梁栋,万牛回首丘山重。

不露文章世已惊,未辞剪伐谁能送?

苦心岂免容蝼蚁,香叶终经宿鸾凤。

志士幽人莫怨嗟,古来材大难为用。

此诗的意思是:武侯庙前有棵古老的柏树,树枝色如青铜树根坚硬如石。光滑而又苍白的树干粗达四十围,青黑色的树叶高耸到两千尺的空中(此处四十围和二千尺是艺术夸张)。诸葛亮与刘备在当年遇合,建立了有益于当时的功业,人们纪念他,所以庙前柏树为后人爱惜,长得如此高大。高耸的古柏,树上缭绕的云气与巫峡云雾相连,月出时树梢正对着寒冷的雪山(在今四川松潘县境)。想起去年在成都时,蜀先主刘备与诸葛武侯同在一座深闭的祠庙中。庙中的古柏立在平缓的郊原上,显得更加幽静,画着精细彩绘的殿堂空寂无人。夔州武侯庙的古柏虽生在高山上,可由于受人爱护,还算是有一块好地方。它由于孤立在高空中,不免要遭到烈风的侵袭。古柏之所以能巍然长存,固然是由于神灵的扶持,可也在于它本身的正直坚韧。快倾倒的大厦需要栋梁之材,古柏虽然合适,可是它重如山丘,万头牛都拖不动。柏树内美丽的木纹尚未显露,可已为世人所看重。虽然不避砍伐,甘愿做栋梁,可谁能运送它呢?柏木心虽然味苦,可仍不免被蝼蛄和蚂蚁所咬蚀,但是它那芳香的树叶,毕竟曾有过凤凰在上面栖息。有志的人们,隐居的高士,你们用不着叹息,自古以来材大就是难为世人所用啊!

杜甫这首《古柏行》可分为三段,每段八句。头八句写夔州武侯庙的古柏,前四句实写,后四句咏叹。中间八句的前四句,联系到成都武侯祠中处于不同环境中的古柏,后四句又回到夔州古柏,借古柏语意双关,写柏实际是写人。最后八句可以认为完全是写人,诗人借古柏抒发他对人材难为世所用的感慨。最后一句“材大难为用”妙语双关,材既指木材,又指人材,表现了老杜的高超诗艺。

诸葛亮生于东汉末年,幼年时父母双亡,后来,他叔父诸葛玄被任命为豫章郡(今江西南昌)太守,带着他去上任,由于东汉末年战乱纷起,诸葛玄无法到任而病死在途中。当时诸葛亮只有十七岁,他去到襄阳(今湖北襄樊)隆中村定居,亲自种地养活自己。同时他努力读书,留心时局,胸怀安邦定国的大计。在闲暇之时,他经常高吟自己作的诗《梁甫吟》:

梁甫吟

【汉】诸葛亮

步出齐城门,遥望荡阴里。

里中有三坟,累累正相似。

问是谁家墓,田疆古冶子。

力能排南山,又能绝地纪。

一朝被谗言,二桃杀三士。

谁能为此谋,相国齐晏子。

在这首诗中,记述了“二桃杀三士”的故事。在春秋战国时代,齐国国王齐景公养了三个勇士,他们由于勇力过人,又有功,因此异常傲慢,谁的话也不听,成了齐国朝廷中隐藏的祸害。可是,齐景公并不明白,于是他的宰相晏婴就想了一个除去这三个人的计谋。他给三勇士送去了两个大桃子,叫他们自己摆功,功大的可以吃桃。勇士公孙接说自己打虎有功,吃了一桃,第二个勇士田开疆说自己杀敌有功,又吃了一桃。最后一个勇士古冶子说:“我当年跟国王过黄河,有只大鼋将驾车的马拖入河里,我在逆流里潜行九里,杀了大鼋,提着马尾从水里跳了出来,岸上的人都以为是河神出现,这样的功劳应该吃桃吧!你们应该把桃子还出来。”公孙接和田开疆满面羞惭说:“我们功劳不如别人,却抢吃桃子,真丢人,怎么还有脸活下去呢。”说完就拔剑自杀了。古冶子一看,说:“我们三人总在一起,他们两人因为我而死,我活着还算什么勇士。”接着也自杀了。

由上述可知,《梁甫吟》诗的意思是:走出齐国都城临淄的大门,遥遥望见荡阴里。那里有三座坟墓,一座一座很相像。那是谁的墓呢?原来葬的三勇士田开疆、公孙接和古冶子。他们力气大得能推倒南山,又能拉断系大地的绳索。可一旦中了计谋,仅用两个桃子就杀了三位勇士。是谁能想出这样奇妙的计策呢?原来是齐国的宰相晏子。

诸葛亮在隆中隐居了十年,到公元207年,刘备三次到隆中恭请诸葛亮出山,这就是历史上著名的三顾茅庐的故事。后来,诸葛亮辅佐刘备建立了蜀国,与魏、吴形成三国鼎立的局面。

为了纪念诸葛亮,后人在襄阳隆中建立了祠庙等建筑。经过多次毁坏变迁,现存建筑大多为清代所建,有武侯祠、三顾堂等。南宋高宗绍兴八年(公元1138年),抗金英雄岳飞谒武侯祠遇雨,便住在祠中,第二天清晨,祠中道人请他题字,岳飞奋笔疾书诸葛亮的前后出师表相赠。书法刚劲,生气凛然,被刻为石碑。在三顾堂正厅,陈列了此石刻的拓本。

人们总是希望在自己的故乡,出现过或生活过历史上有过杰出贡献的人物,希望自己的故乡成为著名的古迹胜地。诸葛亮隐居十年的地方,传说中又叫做南阳卧龙岗。在今河南南阳,就有一个卧龙岗,说就是诸葛亮当年隐居之地,也是刘备三顾茅庐请诸葛亮之地(当然这是讹传)。在这个地方,人们从古代起,也建立起了一组纪念诸葛亮的建筑,有武侯祠、刘备三顾茅庐处等。由此也可以知道,诸葛亮在人们心目中是多么的受到爱戴。

唐诗人胡曾,在他写的七绝《咏史·南阳》中,就写了刘备三顾茅庐请诸葛亮的故事:

咏史·南阳

胡曾

世乱英雄百战余,孔明方此乐耕锄。

蜀王不自垂三顾,争得先生出草庐。

这首诗的意思是:在这乱世英雄们互相争战的时候,诸葛孔明却乐意在此地耕种田地。如果不是未来的蜀王刘备三顾茅庐恭请,诸葛亮是不会出山的。

唐代宗大历元年(公元766年),诗人杜甫在夔州,写了一组五首七律《咏怀古迹》,内容不仅记述古迹的情况,更主要的是诗人借古迹抒发自己的感慨。其中第五首即咏的夔州武侯祠,可诗中并没有描述祠庙的情况,全部写的诸葛亮的一生功业,以及诗人的感叹:

咏怀古迹五首(其五)

杜甫

诸葛大名垂宇宙,宗臣遗像肃清高。

三分割据纡筹策,万古云霄一羽毛。

伯仲之间见伊吕,指挥若定失萧曹。

运移汉祚终难复,志决身歼军务劳。

此诗的意思是:诸葛亮的功业,使他名垂宇宙,这位名重一时的大臣,人们见了他的遗像无不敬仰他的清高。在诸葛亮用尽心计的筹划下,形成了魏蜀吴三国鼎立的局面。他的业绩万古流传,像鸾凤高翔在云霄之中。他的才能和功业,可以和伊尹、吕尚媲美(伊尹辅佐商汤灭夏,建立了商朝,吕尚即姜子牙,辅佐周武王灭商,建立了周朝)。治理国家从容不迫,胸有成竹,使萧何曹参也望尘莫及。可惜汉朝的气运已终,历史的趋势无法用人力挽回。诸葛亮以坚定的志向辅佐刘备和刘禅,在劳累的军国大事中不幸病逝了。

来源:王署《唐诗故事》

编辑:谭娇艳

校对:新闻中心

终审:吴晓熔返回搜狐,查看更多



【本文地址】


今日新闻


推荐新闻


CopyRight 2018-2019 办公设备维修网 版权所有 豫ICP备15022753号-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