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文解字》第600课:细说“更”字,少不更事中“更”字何义?

您所在的位置:网站首页 说文解字原文读音解释 《说文解字》第600课:细说“更”字,少不更事中“更”字何义?

《说文解字》第600课:细说“更”字,少不更事中“更”字何义?

2023-04-25 00:31| 来源: 网络整理| 查看: 265

(历代黄河下游河道变更示意图)

本义之外,“更”还有很多用法:

(1)代;替代。《方言》卷三:“更,代也。”《淮南子·时则》:“祭不用牺牲,用圭璧更皮币。”高诱注:“更,代也。以圭璧皮币代牺牲也。”祭祀时不必用牲畜,用圭璧、鹿皮和帛等来代替(因为保护家畜成长以符合春主“生长”主“仁”的原则)。

(2)更换;变易。《小尔雅·广诂》:“更,易也。”《战国策·秦策一》:“今秦妇人婴儿皆言商君之法,莫言大王之法,是商君反为主,大王更为臣也。”如今,连秦国的妇女孩童都在谈论商君的法令,却没有人谈论大王您的法令。这是商君反臣为主,而大王您倒变为人臣了。

(商鞅变法)

(3)交替;更迭;轮流。《类篇·攴部》:“更,迭也。”《史记·扁鹊仓公列传》:“乃使子豹为五分之熨,以八减这齐和煮之,以更熨两胁下。”又让子豹准备能入体五分的药熨,再加上八减方的药剂混和煎煮,交替在两胁下熨敷。

(扁鹊像)

(4)抵偿;报偿。《广雅·释言》:“更,偿也。”《史记·货殖列传》:“豫章出黄金,长沙出连锡,然堇堇物之所有,取之不足以更费。”豫章出产黄金,长沙出产铅、锡。但矿产蕴藏量极为有限,开采所得不足以抵偿支出费用。

(5)续;相继。《史记·孝景本纪》:“孝文在代时,前后有三男,及窦太后得幸,前后死,及三子更死,故孝景得立。”孝文皇帝在代国的时候,前任王后生有三个男孩,等到窦太后得宠的时候,前任王后去世,她的三个儿子也相继死亡,因此孝景皇帝能够嗣位。

(6)秦汉时代轮流更替的徭役和兵役。《汉书·昭帝纪》:“三年以前逋更赋未入者,皆勿收。”三年以前“更赋”未交的,都免交。这个“更赋”制度,秦、汉两代并不相同,汉代较为复杂,此处不再详细解释。

(秦代服兵役的男子)

(7) 经历;经过。《玉篇·攴部》:“更,历也。”《广雅·释诂三》:“更,过也。” 《隋书 ·李雄传》:“吾儿既少,更事未多。”我的儿子既然年少,经历过的事情不多。这里发展出来一个成语“少不更事”,指少年人经历太少,后多用来指经验不多。这里的“更”事,并不是指“了解、懂得”,而是特指“经历”。

(少不更事的孩子)

(8)古代夜间计时单位,一夜分为五更,每更约两小时。《正字通·攴部》:“又因时变易,漏刻曰更。”

(五更对应时间段)

(9)旧时计算航程的单位。清代陈伦炯《海国闻见录·南洋纪》:“每更约水程六十里。”

(10)了解;懂得。王安石《上杜学士言开河书》:“某愚不更事物之变。”注意这个“更”与上面少不更事的“更”的差别。

(11)经验丰富,深历事故的老年人。《礼记·文王世子》:“遂设三老五更,群老之席位焉。”郑玄注:“三老五更各一人也,皆年老更事致仕者也。”然后就安排三老、五更群老的席位。

(12)善。《周礼·考工记·函人》:“眡其里而易,则材更也。”郑玄注引郑司农云:“更,善也。”俞樾《群经平议》:“更之为善,犹易之为善也。……变谓之更,亦谓之易;善谓之易,亦谓之更,正古训之展转相通。”

此外,“更”还是姓氏。《通志·氏族略五》有载。

(二) gèng。这个读音出自《广韵》。用法如下:

(1)用作副词。用法有二:

[1]相当于“再”、“复”、“又”。《正字通·攴部》:“更,再也,复也。”王之涣《登鹳雀楼》:“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

(现代的鹳雀楼)

[2]相当于“更加”、“愈”、“越”。李煜《清平乐》:“离恨恰如春草,更行更远还生。”

(2)用作连词。用法有二:

[1]表示让步或假设关系,相当于“纵”、“虽”。柳永《如鱼水》:“更归去,遍历銮坡凤沼,此景也难忘。”

[2]表示转折关系。相当于“却”、“反而”。《齐民要术·序》:“人力功力既费,而收谷更少。”人工劳力花费了,收谷反而少了。

“更”的小篆写法如图:

(更的小篆写法)

(【说文解字】之600,部分图片源自网络)返回搜狐,查看更多



【本文地址】


今日新闻


推荐新闻


CopyRight 2018-2019 办公设备维修网 版权所有 豫ICP备15022753号-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