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餐后血糖反应,你需要知道这些

您所在的位置:网站首页 语音朗读怎么弄 关于餐后血糖反应,你需要知道这些

关于餐后血糖反应,你需要知道这些

2023-08-07 00:39| 来源: 网络整理| 查看: 265

shutterstock_729844324.jpg

控制餐后血糖,是让许多糖友头疼的问题:吃吧,血糖高了,饿着吧,血糖又低了。

每天都疲于应付上上下下的血糖,心情也跟着上上下下,真是心累。

为了帮助大家控制好餐后血糖,丁香医生(dxy.com)给大家总结了 5 个问题,看完这篇文章,大家就知道餐后血糖不稳的原因出在哪儿了。

一、餐后血糖、餐后血糖反应不一样

餐后血糖和餐后血糖反应是不一样的。

餐后血糖指的是糖友进食后某个时间点的单次血糖;而餐后血糖反应是进餐后血糖水平随时间的动态变化,是一条有变化的曲线。

描绘餐后血糖反应曲线,至少需要测定进餐前、进餐后半小时、一小时、一个半小时、两小时五个时间点的血糖,大家去医院做的口服葡萄糖耐量试验(OGTT)就是测定的餐后血糖反应。

餐后血糖反应剧烈的意思是这条曲线的峰值高、出现高峰的时间早,也就是进餐后的血糖升得快、升得高、下降快,很容易引起血糖过高,和随之而来的低血糖。

相反的,餐后血糖反应平稳指的是这条曲线的上升和下降都很平缓,没有明显的高峰,也就是进餐后血糖缓慢的上升,不容易出现高血糖和低血糖。

二、治疗糖尿病,别让餐后血糖反应坏了事

剧烈的餐后血糖反应意味着血糖快速、急剧升高,这时身体就需要迅速分泌大量的胰岛素来帮助降低血糖。这对糖友原本脆弱的糖代谢来说无异于雪上加霜,可能导致「明明按时吃药/打胰岛素,可血糖就是控制不好」的情况。

因为胰岛素的降糖作用,在这之后,快速升高的血糖还会急剧下降,这会让身体更容易产生饥饿感,从而摄入更多的食物。所以,剧烈的餐后血糖反应还不利于控制体重。

此外,血糖峰值若超过 ≥ 10.0 mmol/L,对血管和神经的损伤风险增加,更容易引起心脑血管疾病、糖尿病肾病、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等并发症。

所以,保证餐后血糖反应平稳,对于糖友来说是非常重要的。

shutterstock_519268933.jpg

三、控制餐后血糖反应,最重要的是「管住嘴」

有大量研究表明,饮食是影响餐后血糖的重要因素。

餐后血糖反应剧烈,常见的原因包括:

食物搭配不当,比如只吃主食、吃得太咸;

缺乏睡眠;

血脂控制不好;

属于血糖难以控制的脆性糖尿病等;

使餐后血糖反应平稳的因素主要是良好的饮食搭配,包括:

在吃主食的同时吃点优质蛋白质,如肉、蛋、奶等;

摄入适量优质脂肪酸如豆制品、坚果等;

摄入足量的膳食纤维如新鲜蔬菜;

吃饭时喝点水或者吃含水量高的新鲜食物;

也就是说,均衡膳食、健康生活是保证糖友餐后血糖反应平稳最关键的因素。

四、每个人的餐后血糖反应,都是「与众不同」的

常常有朋友这样留言:

为什么大家吃 XX 没事,但我一吃血糖就升得很高啊?

因为每个人的餐后血糖反应,都有自己的特点,是「与众不同」的。

有一项很著名的研究,详细记录了一群人的餐后血糖反应,发现即使摄入同样的食物,不同的人会出现截然不同的餐后血糖反应;更令人奇怪的是,即使是同一个人在不同的时间摄入同样的食物,餐后血糖反应也不同。

研究者还发现,餐后血糖反应主要和身体状态相关,例如,肠道菌群、血糖、血脂、血压、肝功能、突然的压力和应激等都会影响餐后血糖反应。

这就告诉我们,每个人的身体状态是与众不同、而且动态变化的,所以,餐后血糖反应才会如此多变。

五、降低餐后血糖反应,两招致胜

降低餐后血糖反应,我们要注意两点:选择低血糖指数食物,坚持自我血糖监测。

1. 低血糖指数食物能最大可能的保证餐后血糖平稳

虽然餐后血糖反应是个体化的,但目前,升糖指数仍然是用来预估餐后血糖反应最简便实用的指标,而基于低血糖指数食物的糖尿病饮食能保证绝大多数糖友获得平稳的餐后血糖反应。

所以,食物的升糖指数是糖友安排食谱时需要关心的指标。

点击查看:什么是食物血糖生成指数?

2. 自我血糖监测能了解自己个体化的餐后血糖反应

在家里监测餐后血糖反应时,测五个时间点的血糖水平显然太麻烦了。我们常常测定餐后 2 小时血糖,来粗略估计餐后血糖反应。

监测餐后 2 小时血糖,应从进食第一口食物开始计时,测定 2 小时的血糖,并记录出现高血糖、低血糖时吃的食物种类和数量。

对于病情稳定、血糖控制良好的糖友来说,在医生建议的自我血糖监测模式的基础上,可以每周随机抽一次早餐后、一次午餐后、一次晚餐后进行自我血糖监测。

对于病情不稳定、平常血糖控制不太好的糖友,就要在医生的指导下酌情增加监测频率,比如每天监测四次血糖(晨起空腹、早餐后、午餐后、晚餐后)。必要时,还可以加测餐前、睡前的血糖。

丁香园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

图片来源:站酷海洛创意

参考文献:

American Diabetes Association. 5. Prevention or Delay of Type 2 Diabetes[J]. Diabetes Care, 2015, 38(Supplement 1): S31-S32.

纪立农, 翁建平, 陆菊明. 中国2型糖尿病防治指南(2013年版)[J]. 中国糖尿病杂志, 2014, 22(8): 2-42.

Blaak E E, Antoine J M, Benton D, et al. Impact of postprandial glycaemia on health and prevention of disease[J]. obesity reviews, 2012, 13(10): 923-984.

Gallwitz B. Implications of Postprandial Glucose and Weight Control in People With Type 2 Diabetes Understanding and implementing the International Diabetes Federation guidelines[J]. Diabetes Care, 2009, 32(suppl 2): S322-S325.

Zeevi D, Korem T, Zmora N, et al. Personalized nutrition by prediction of glycemic responses[J]. Cell, 2015, 163(5): 1079-1094.

American Diabetes Association. 4. Foundations of care: education, nutrition, physical activity, smoking cessation, psychosocial care, and immunization[J]. Diabetes care, 2015, 38(Supplement 1): S20-S30.



【本文地址】


今日新闻


推荐新闻


CopyRight 2018-2019 办公设备维修网 版权所有 豫ICP备15022753号-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