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言学纲要笔记(19)

您所在的位置:网站首页 语法的组合规则和聚合规则的演变 语言学纲要笔记(19)

语言学纲要笔记(19)

2024-07-09 20:21| 来源: 网络整理| 查看: 265

第九章 语言系统的发展

          一、语音的发展

       (一)考察语音变化所凭借的材料

        1、方言和亲属语言。从一种语言的地域差别(方言)探索有关现象的发展过程。例如:

 声母 韵母 一些方言分尖团 普通话不分尖团

       尖音 舌尖前塞擦音z、c舌尖前擦音s 齐齿呼(ì及以i为介音)撮口呼(ü及以ü为介音) 精zing经jing jing

        团音 舌面前塞擦音j、q舌面前擦音x星sing兴xing xing

        通过比较,从中找出差异,可以获知中古汉语的舌根音在齐齿、撮口二呼前发生腭化的情况,发现“尖团合流”的轨迹,即:见组的舌面后k类向前移,精组的舌尖前ts类向后移,都向i、y(i、ü)的发音部位变化,最后导致合流。

        2、记录了语言的过去状态的文字。利用文字的保守性,去探索过去的语言面貌和它的演变线索。例如清代音韵学家钱大昕提出”古无轻唇音“说(即上古时期没有[f]、[f‘][V]等唇齿音),就利用古典文献中同一字几种读音相同、写法不同的“异文”。

        《论语•宪问》:“子贡方人。”郑玄注作“谤”。

       《庄子•山木篇》:“蓬蒙。”《孟子》作“逢蒙。”

         山东费县,古读bì;广东番禺,仍读Pān。

        (二)语音演变的规律性

        1、“浊音清化”规则。(参见教材P.227表)

        ①浊擦音与同部位、同方法的清音合并。表中[z]组以下各浊擦音分别对应,变为[s]组以下各清擦音。

       ②浊塞音(表中[b]组中的[b]、[d]、[g])和浊塞擦音(表中[b]组中除上述三音外),与相应的清音合并,其中平声合并于送气音,仄声合并于不送气音。

        2、语音演变规律的特点

        ①条件性。语音演变有一定条件的限制。例如“浊音清化”只限于口音,不涉及鼻音、边音,更与元音无关。

        ②时间性。语音演变规则只在一段时期中起作用,过了这一时期,即使处于同样条件,也不遵循原来的规律发生语音变化。

        ③地域性。语音演变只在一定地域中进行,别的地域不一定也同样发生变化。

       (三)语音对应关系

         1、定义:方言或亲属语言之间的同义或意义上有联系的一组词,在语音上呈现出来的系统性差异。

        2、汉语方言之间的语音对应关系,是由语音演变规律及其特点(条件性、时间性、地域性)决定的。

        例Ⅰ.

       例Ⅱ.中古汉语声母(疑母[η])的演变。

   中古 北 京 话 广州话

 音变条件 声 母 例 字 

η 开口呼 ○ 傲、俄、偶、岸 除小部分古疑母字(“孽”、“拟”)念舌叶音[j]外,大部分保留中古[η]声母。

 齐齿呼 ○ 牙、银、咬、雁 

n牛、倪、霓、啮 

 合口呼 ○ 危、瓦、我、外 

 撮口呼 ○ 岳、乐 

      3、关于语音对应关系的几个问题

①语音对应关系主要是通过方言和亲属语言基本词根中存在的成系统的语音差异来考察。

②语音对应不等于语音近似。

③方言和亲属语言间的成系统的语音差异,是语音史研究的重要资料,在一定程度上复原语言未分化时早期(原始“母语”)的语音面貌或语音变化各个阶段的面貌。

        4、历史比较法:根据语音对应关系,比较方言或亲属语言之间的差别来拟测原始“母语”的方法。

       例如:以塞音收尾的入声韵,在中古时期发生“入派三声”的重要变化。现代入声韵尾在几个主要方言中分布情况如表:

       广州话 厦门话 古田话 都昌话 上海话 石家庄话 北京话

―p、―t、―k ―p、―t、―k、―? ―k―? ―?―l -? 入声韵尾已失落,但入声仍自成一类。 完全消失

          由此比较得出:

          ①入声韵尾在广州话有三个,从南至北逐渐简化

           ②以喉塞音[-?]为过渡;

           ③北京话(普通话的语音标准)完全消失,证实“入派三声”在时间、空间上的变化轨迹;

          ④可以根据广州话构拟古汉语入声韵尾的音值。

          二、语法的发展:包括组合规则、聚合规则的发展。

        (一)组合规则的发展

1、一套结构格式可以互相套合,格式中的成分可以由有关聚合中的成员自由替换,在少数语法规则支配下造出无数的句子。

天气/很冷。→这件事/挺怪。→品格/像青松

形容词性谓语句 一般伟大。→党的恩情/比海深。→人民生活/富

裕得很。→电影《泰克尼坦号》/情节生动。

2、组合规则发展的主要表现

①词序的改变

《韩非子•难一》:“太师谁撞?”(疑问代词作宾语而前置。)

《诗经•硕鼠》:“三岁贯女,莫我肯顾。”(否定句代词作宾语而前置。)

《列子•汤问》:“当臣临河持竿之时,心无杂虑,唯鱼之念。”(用“是”、“之”等复指前置宾语。)

先秦时期“宾-动”基本格式→汉魏以后“动-宾”基本格式。

②偏正结构“大名”、“小名”位置的变化

上古汉语 此后定型

大名+小名(正-偏) 城 颍 小名+大名(偏-正) 邕 州

 鸟 乌蜂 鸟

 虫 蝗荧火虫

③“五四”后句法结构的新特点

鲁迅《致台静农》:“我感谢他的好意,为我,为中国。”(状语后置)

鲁迅《藤野先生》:“他的性格,在我的眼里和心里是伟大的,虽然他的姓名并不为许多人所知道。”(关联组合中改变语序)

(二)聚合规则的发展

1、主要表现:形态的改变;语法范畴的消长;词类的发展。

语法范畴 原始印欧语 现代英语 形态

性 三个“性”:中性、阳性、阴性。 全部消失 ——

数 三个“数”:单数、双数、复数。 保留单数、复数 复数-s

格 八个格 有生物的名词保留属格。 -’s

代词保留主格、属格、宾格。 he、him、his

词类的发展,例如中古时期汉语出现量词:

上古汉语表示物量、动量关系,不用量词。《庄子•应帝王》:“人皆有七窍,以视、听、食、息。”→《洞冥记》:“其人乃以一只履与臣。”韩愈《张中丞传后叙》:“吾于书,读不过三遍,终身不忘。”

2、汉语语法聚合规则的其它一些变化

①产生构词词缀:-子,-儿,-头,-老,阿-,……。

②产生构形语素 (即语法范畴“体”):-了,-着,-过。

(三)语法发展中的“类推”

1、定义:语法的演变往往是新格式类比推广的过程,叫“类推”。

2、类推的作用:语法作为语言的一般规则,需要整齐划一,这是主导方面,同时是语法演变中经常起作用的力量。在语法的演变和发展过程中,出现新格式(弱式规则),为符合语法整齐划一的要求,新格式被有意识地推广到已存在的、运用着的旧格式(强式规则)之中,扩展适用范围,进而达成新的整齐划一,使语法规范化。

例Ⅰ.古英语的名词有三个“数”——单数、双数、复数,双数消失后,单数、复数的对立看-s的有无。为语法规范化,古英语收-s尾的一些单数词,另造新词。如古buriels(单数,埋葬)→burial。

例Ⅱ.古汉语在一定条件下宾语前置,构成“宾-动”格式,如《论语•里仁》:“吾未之见也。”但也产生了宾语后置的新格式,如《论语•泰伯》:“吾不知之矣。”通过类推,“动-宾”代替“宾-动”。

三、词汇和词义的发展

(一)词汇发展的两项重要内容:新词的产生和旧词的消亡。

1、新事物出现,新词产生。为了指称新事物,表达新概念,需要创造新词,或者引进外来词。“氢弹”、“特区”、“闭路电视”、“汉堡包(hamburger)”。

2、旧词消亡。①旧事物消失,引起旧词消亡。“辇”、“知府”、“赤脚医生”。②词汇系统的变动,认识的变化,引起旧词消亡。

(二)词语替换。只是改变某种现实现象的名称,而这一现实现象并没有变化。

1、社会因素使词语发生变换。西汉时吕后名雉,避讳称“雉”为“野鸡”。髯(两颊上的胡须)、髭(嘴上的胡须)、须(下巴的胡须)。→胡须、胡子。

2、语言内部的原因(避免同音混淆等)使词语发生变换。

(三)词义的演变。词的形式不变,而意义发生变化。

1、词义演变的方式和途径

①现实现象的变化,引起词义变化。如:布,古代用麻枲织成,与“帛”相对;今是棉、麻、化学纤维织物以及混纺织物的统称。

②人们主观认识的发展,引起词义变化。如:虹,古人认为是一种有生命、能吸饮的虫类;今指空中的小水珠经日光照射,发生折射、反射作用而形成的彩色圆弧。

③一个词的意义变化,引起与它有联系的词的意义变化。如:

深:a、从上到下或从里到外的距离大。b、程度高。深奥;深刻。c、(颜色)浓。深蓝。

浅:a、从上到下或从里到外的距离小。b、程度低。浅显;浅薄。c、(颜色)淡。浅黄。

④组合关系的变化,引起词义的变化。如:甘→甘甜、甘美;甘霖、甘露;甘心、甘愿;甘言(阿谀逢迎的话语,《史记•商君列传》:“苦言药也,甘言疾也。”)

⑤通过引申产生新义。如:张(开弓)→引申出“展开”、“打开”意义。→帐、账、胀、涨。

2、从词义演变结果看新义产生的三种情况

①词义扩大。演变后的词义所概括反映的现实现象的范围比原来的大。如:嘴(鸟嘴)→一切动物的嘴;睡(坐着打瞌睡)→一切形式的睡眠;俄语чернила(黑色的墨水)→各色墨水。

②词义缩小。演变后的词义所概括反映的范围比原来的小。如:金(金属的总称)→黄金;亲戚(族内、族外的亲属,包括父母兄弟。)→族外亲属;俄语пиво(泛指一切饮料)→啤酒。

③词义转移。原来的词义表示某类现实现象,后来改变为表示另一类现实现象。如:羹(带汁的肉)→汤;行李(行人、旅客,或外交使节。)→旅行、出差时所带的衣物用品等;拉丁语pecunia(牲畜)→货币。



【本文地址】


今日新闻


推荐新闻


CopyRight 2018-2019 办公设备维修网 版权所有 豫ICP备15022753号-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