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章第二节--组合规则

您所在的位置:网站首页 语法层次性的例子 第四章第二节--组合规则

第四章第二节--组合规则

2024-07-11 06:24| 来源: 网络整理| 查看: 265

第二节 组合规则

  语法组合规则包括词法和句法。词法:语素组合成词的规则和词的变化规则。   句法:词组合成句子的规则。

一 语素组合成词的规则(构词法)   1 单纯词与合成词   单纯词是由一个语素构成的词。构成单纯词的语素都是词根语素。例如:人、手、山、水、man(男人)、book(书)、chair(椅子) 合成词是由两个或两个以上语素构成的词。例如:山峰、革命、大家、环境、根子、chairman(主席)、classmate(同班同学)   根据构成合成词的语素的性质,合成词又分两类:   复合词:由词根语素按一定规则组合起来的词。例如:台灯、金色、夸口、breaakfast(早餐)、everyday(每天)   派生词:由词根语素和词缀组合构成的词。词缀在词中的位置一般在词首或词尾,例如汉语中的“老师、阿哥、作者、氧化”等。英语中的“happiness(幸福的)、teacher(老师)、unlike(不象)”。   2、汉语合成词的构造类型:

   

  

 

  3 注意区别容易混淆的合成词   (1)区别偏正式与支配式   拖鞋   留神     围脖   围墙    跳舞   跳棋   ↓    ↓     ↓   ↓     ↓  ↓  (偏正式)(支配式) (支配式)(偏正式) (支配式)(偏正式)

  煎饼(词:偏正;词组:述宾)

  (2)区别偏正式与陈述式      笔直   雪白    火热    蚕食            (偏正式)      眼花   脸红    月亮    地震            (陈述式)   (3)区分词根(实语素)与词缀(虚语素)      甜头    帘子   老虎   歌手      车头    莲子   老人    左手

二 词组合的五种类型(p95)   主谓结构:陈述与被陈述。例--天气好,桔子红了   述宾结构:支配与被支配。例--打球,晒衣服   述补结构:补充与被补充。例:--走出去,漂亮极了   偏正结构:修饰限制与被修饰被限制。例--丰盛的晚餐,飞快地跑   联合结构:例:小王和小李,唱歌跳舞   在此基础上派生出其他类型:   兼语:请你看电影   命令你们走   连谓:出门看看    穿衣起来   同位:我们自己    雷锋同志   方位:房间里     长江以南   量词:一根      两米   的字:穿红衣服的   买菜的   介词:从现在     按规定

三 语法结构的意义和形式   (一)语法意义和语法形式、语法手段   1 语法意义:与词汇意义相对而言,是语法单位在组合中产生的意义,它是由语法结构所赋予的意义。如“红太阳”是偏正结构,“红”修饰“太阳”;“太阳红”是主谓结构,“红”陈述“太阳”怎么样。这里的修饰与陈述,就是语法意义。五种基本语法结构就是从语法意义的角度划分出来的。   2 语法形式:语法形式相对于语法意义而言,是表达语法意义的外部形式标志,也就是说,语法意义在语言中的外部表现就是语法形式。例如汉语“同志们”中的“们”和英语“comrades”中s,语法意义是复数,它们就是复数这一语法意义的语法形式。   3 语法手段:语法手段是对语法形式的进一步概括归类,它是根据表达语法意义的同一性质的语法形式所概括出来的类别。比如英语动词“seeing(看)”附加上ing,,表示进行体,英语名词“vases(花瓶)”附加上词尾s,表示复数,这两种语法形式不同,表示的语法意义也不同,但它们语法形式的性质是相同的,即都是通过词形变化来表现语法意义,所以可以把这两种具有相同性质的语法形式概括为一个语法手段,即词形变化,也即形态变化。   (二)常见的语法手段   语法意义必须通过一定的语法形式表达出来,这种表达语法意义的语法形式称为语法手段。世界上已经研究过的语言所使用的语法手段有八种,其中主要有选词、词序、虚词、词形变化。着重谈与汉语关系密切的几种。   1 选词   组成基本结构的词,要在语义、语法上能够组合搭配。“桌子”与“喝”不能搭配,“马上”与“天气”不能搭配。   2 词序:   语词的组合顺序,由线条性所决定。是汉语最重要的语法手段。   词序受到语义语法的限制,“月饼吃”不行,“吃月饼”可以。“坐椅子”可以,“椅子坐”不行。受到话语倾向的制约,如屡战屡败。   所谓的词序不同实际上有三类不同层面的情况:   (1)语用的语序变化。这是在语言交际使用时出现的临时性的移位,实际上语法结构关系没有变化,句子所表达的基本意义也没有区别,只是增加了~些“追加”、“补充”语用上的色彩,这属于句子的一种动态变化。例如:   ①你快走,吧!--快走吧,你!   ②这孩子真聪明!--真聪明,这孩子!   ③他也许已经去日本了。--他已经去日本了,也许。   ④看你气得话都说不出来了。--话都说不出来了,看你气得。   (2)语义的语序变化:词语的次序替换,虽然没有引起语法结构关系的变化,但是语义却有明显的不同。这表面上似乎只是属于词汇改换上的变化,因为语法结构关系没有变,但是实际上由于A和B词语位置的改换,它们在句法结构中的角色关系发生了变化。例如:   ①猫捉老鼠。--老鼠捉猫。   ②我为人人。--人人为我。   ③他们班不都是中国人。--他们班都不是中国人。   ④他很不客气。--他不很客气。   例①“猫捉老鼠”中的“猫”是动作的发出者(施事),“老鼠”是动作的接受者(受事),而在“老鼠捉猫”中,“老鼠”变成了“施事”,“猫”成了“受事”。因而这种语序的变化从本质上讲也可说是属于语法方面的。再如:   忍俊不禁:忍不住笑;忍住不笑   夕阳虽好近黄昏,黄昏虽近夕阳好。   有困难找警察,找警察有困难。   其情可悯,其罪当诛。   张春桥强烈要求当总理。   前方吃紧,后方紧吃。   本日大卖出   (3)语法的语序变化:词语次序变化了,语法结构关系随着改变,语义也跟着产生变化。这才真正属于语法上的语序变化。 语法上语序的变化,有时基本意思相同,但有细微的差异,这需要我们特别关注。例如:   ①人来了。--来人了。   ②二十岁才结婚。--结婚才二十岁。   例① 前句出现在主语位置的“人”是已知信息,表示说话人跟听话人心里都明白指的是谁;后句出现在宾语位置的“人”则是一个新的信息,是说话人和听话人都不清楚的对象,代表“不速之客”。例②前句意思是二十岁结婚已经晚了,说话人心目中似乎应该更早一些结婚才对;后句意思是二十岁结婚太早了,说话人心目中结婚应该比这个年龄晚一些。   语义与语法的变化经常是相辅相成的。   3 虚词:在词的组合上起连接作用。   《说文解字》:“实字易训,虚字难释。”   “温故而知新”。学生认为孔子重故薄新,先故后新。朱东润认为“而”是递进关系,不但……而且,重点在知新。   《宋椑类钞》里记载:欧阳修做了一篇《昼锦堂记》,昼锦堂的主人看了非常满意,几天后,欧阳修派人把这篇文章的底稿取回,说要改几个字。改回来一看,基本上不动,只在“仕宦至将相,富贵归故乡”这两句中加上“而”字,成为“仕宦而至将相,富贵而归故乡”,念起来音节和谐,脉络连贯,且含义准确深刻。   (1)某些语法结构,有或者没有这个虚词,结构关系以及语义会发生很大的变化。例如:   ①爸爸妈妈--爸爸的妈妈 生物历史--生物的历史   ②鲁迅先生--鲁迅的先生 小李师傅--小李的师傅   ③修改书稿一一修改的书稿 解决问题--解决的问题   如果没有结构助词“的”,例①前后两个词是联合关系,例②是同位关系,例③是述宾关系;但是当中间加上“的”以后,就都变成偏正结构了。语义的变化当然也是不言而喻的。   (2)某些语法结构,添加了某个虚词以后,虽然语法结构关系没有改变,但是对语义的影响却相当大。例如:   ①美国朋友--美国的朋友 诗人风度一一诗人的风度   ②北京大学--北京的大学 上海宾馆--上海的宾馆   ③十斤鲤鱼--十斤的鲤鱼 二十支香烟--二十支的香烟   以上所有的例子,无论有没有结构助词“的”,前后两个词都构成偏正结构,但是,语义却很不相同。“美国朋友”是指美国人,而“美国的朋友”却一定不是美国人。“北京大学”是指以“北京”命名的一所大学,而“北京的大学”指的是北京所有的大学。“十斤鲤鱼”指鲤鱼大大小小一共有十斤,“十斤的鲤鱼”是指十斤一条的鲤鱼。可见,有“的”没“的”结构虽然不变,意义却有非常明显的区别。   (3)某些语法结构,加虚词或者不加虚词,结构关系以及语义关系似乎没有什么明显的不同,但是,如果仔细体会,也会发现其在语用意义上的差异。例如:   ①中国文化--中国的文化 木头椅子--木头的椅子   ②漂亮衣服--漂亮的衣服 典型事例--典型的事例   无论加不加结构助词“的”,它们都是偏正结构,前后是修饰关系,所表示的语义也基本相同。但是,这两者还是有所区别的:加了“的”以后,有强调分类的作用,表示这是“中国的”文化,而不是美国的或别的国家的文化;这是“漂亮的”衣服,而不是丑陋的衣服。   4 语调:停顿、重音、句调   (1) 停顿   停顿点不同,语义不同,如:    ①下雨天留客天天留我不留    ②无鱼肉可也无鸡鸭可也惟蔬菜不可少分文不取    ③一人为了赶别人搬家,用了一个无赖的办法,在人家门口贴对子:           此地安能久在,           妻子好不悲伤。   主人在句中加以停顿,改变了句义。    ④ 从前有一人在一处作客,吃到南京板鸭,连声说“我懂了,我懂了”。人   家问他懂了什么,他说:“我一直不知道咸鸭蛋是哪来的,现在知道了,是咸鸭下的”。他把“咸 鸭蛋”当做“咸鸭 蛋”了。   (2) 重音   重音所在点不同,意义也不同。如:   ① 我买了一盆茉莉花。   ② 你为什么打他?(该打的是我。)(应该好好教育。)   (3) 句调   四种基本句调:平调;升调;降调;曲调   语调的各因素应综合考察。如:   他   说不下去了。     他说 不下去了。

四 句法结构及组合的层次性   (一)何谓句法结构   句法结构指的是词与词之间相互联系、相互作用的方式。相同的词按不同的方式联系起来,所形成的语言片断的意义就会不同。如“酸葡萄”与“葡萄酸”。前者是修饰限制关系,后者是陈述被陈述关系。   一个句法结构通常被称为一个结构体。结构体包括若干结构成分和成分间的结构关系。如主谓结构由两个结构成分--主语谓语组成,成分之间的关系是主谓关系。联合结构则可以包括两个或两个以上的结构成分,成分之间是并列关系。   任何结构体都有结构性和功能性的特点。结构性指结构体一定由若干结构成分组成,功能性指结构体也可以作为结构成分再与其他结构成分组成更大的结构体。它们使句法结构可以同时具有既是一个结构体,又是一个结构成分的双重关系。如“酸葡萄”的结构性表现为它由两个结构成分“酸”和“葡萄”组成,功能性表现为它还能作为结构成分与“吃”组成更大的结构体“吃酸葡萄”:          酸         葡萄        (结构成分)…………(结构成分)

             偏正关系    吃          酸葡萄   (结构成分) ………… 结构体             (结构成分)

         述宾关系          吃酸葡萄          (结构体)   “酸葡萄”的功能性和结构性使它能够具有结构体和结构成分这样的双重关系。   (三) 句法结构类型   基本结构类型:主谓、偏正、述宾、述补、联合。 注意区分述宾与述补:   报纸订了一种。(物量)   报纸读了一遍。(动量)   (四) 句法结构的层次性   1句法结构的线性   句法结构从外在形式看,是线性排列的,而从内在组织看,则具有层次性。如:   他的哥哥和我一起自修完了大学课程。   句法结构最终总要表现为线性序列,但句法结构中各种各样的结构成分,彼此之间并不都是按一次性的线性原则发生结构关系的。上例中,“完了”和“大学”相连,按线性原则它们应该发生结构关系,但事实上“完了大学”并不成为结构。“哥哥”和“我”线性相连,但“哥哥”却没有直接与“我”发生关系,而是先与“他”发生关系后,才通过连词“和”与“我”发生关系。   又如“咬死了猎人的狗”如果单纯按线性原则观察的话,“咬死”、“猎人”、“狗”三者之间,究竟发生了怎样的关系很不清楚,因为,“咬死”可以与“猎人的狗”发生述宾关系,也可以先与“猎人”组成述宾关系后再与“狗”组成偏正关系。无论哪一种组合方式,线性序列的表现都是一样的。   可见线性只是一个表面现象,并不能说明句法结构的构成本质。透过词的线性排列次序,我们发现词与词组合有先后顺序,有些词必须先组合起来,有些词却要等到其它词组成词组后才能与这些词组组合。这种组合的先后顺序就形成了句法结构的层次性。   2 句法结构的层次性   在语言学中,句法结构的层次性指的是语言单位之间由于组合次序的先后而造成层层包容的关系。   理解这一定义的关键:a组合次序的先后。语言单位往往是违背线性的时间顺序,而按结构关系的需要重新进行组织。 b层层包容的关系。上一层语言单位必须由下一层语言单位组成,离开下一层单位的组合,上一级单位就不复存在,层层包容就是这样形成的。如:      大 量 收 集 写 论 文 的 资 料      a    b  c   d    e   这里的五个词并不是按照a + b + c + d + e的顺序一次组合而成的,而是按(a + b) +[( c + d) + e]的方式逐层形成的。   层次是如何形成的?如前所述句法结构可以具有双重身份,从构成而言它可以作为一个结构体,从功能而言它又可以作为一个结构成分去组成更大的结构体。最大的结构体必须包容自己的全部结构成分,而被包容的结构成分又能作为一个结构体去包容更小的结构成分,这样层层包容就造成了句法结构的层次性。   可通过层次分析法(直接成分分析法)分析语言单位中的层次:确定直接组成成分(直接发生了结构关系而造成句法结构的成分,也即直接组合起来构成一个更大的语法单位的两个组成成分,反之为间接关系),理清层次关系。(可从大到小,也可从小到大)

  ① 非 常 美 丽 的 粉 红 色 的 玫 瑰 花       偏   ‖      正    

   偏  ‖ 正      偏 ‖   正 

       (2层、3对直接组成成分)

 

 

②北 京 的 每 座 立 交 桥 都 是 一 件 艺 术 品     主        ‖     谓    

 偏  ‖     正    偏‖   正    

      偏  ‖  正  述‖   宾            偏‖正        偏  ‖正                     偏‖正

         (5层、8对直接组成成分)

自 然 科 学 是 物 质 世 界 的 客 观 反 映。   主   ‖      谓       

偏  ‖正  述‖  宾          

         偏    ‖   正  

         偏 ‖正     偏‖正 

        (4层,6对直接成分)

  层次分析可有效地显现由于组合层次不同造成歧义:   例:咬死了猎人的狗    咬死了猎人的狗     动 ‖   宾       偏  ‖正 

       偏 ‖正      动‖宾   

五 组合的递归性   递归:借用数学术语。指同样的语法结构可以层层嵌套,同一条结构规则可以重复使用而不至于造成结构上的混乱。这种重复可以是不间断的,也可以是间隔的。如连续扩展:“我是学生”--“我是一年级学生。”--“我是中文系一年级学生。”--“我是福建师大中文系一年级学生”。(偏正结构) 间隔扩展:“我知道他。”--“我知道他来了。”(一、三层是主谓关系)--“我知道你知道他来了。”(一、三、五层是主谓,二、四层是动宾)   任何语言的语法规则都有递归性,这从孩子学话,从汉语词与短语、句子的基本结构类型相同可以看出。没有递归性,语言就无法成为人类最重要的交际工具。

六 特殊组合   为了达到一定的修辞目的,打破语法规则而进行的组合。除了打破语法规则外,还有打破语义、语音等规则的,修辞学上称为变异修辞。如:   ① 我终于悟到:高密东北乡无疑是地球上最美丽最丑陋、最超脱最世俗、最圣法最龌龊、最英雄好汉最王八蛋、最能喝酒最能爱的地方。                          莫言《红高粱》   联系语境,超常组合写出东北乡人的狂放劲儿,看似不合逻辑,不合语法组合规律,但词义反差,将表层的不和谐统一于思想的内核之中,达到了事物新的本质的统一。再如:   ② 校当局禁止在花前柳下置板凳,怕学生读了西厢红楼,在这儿风花雪月起来。                         李晓《继续操练》   ③大家咳了几声例嗽之外,还换了较舒适的坐态。                          钱钟书《围城》



【本文地址】


今日新闻


推荐新闻


CopyRight 2018-2019 办公设备维修网 版权所有 豫ICP备15022753号-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