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研究性学习结题报告

您所在的位置:网站首页 语文研究性报告图片 语文研究性学习结题报告

语文研究性学习结题报告

2024-03-24 17:18| 来源: 网络整理| 查看: 265

语文研究性学习结题报告 时间:2024.3.19

语文研究性学习教学策略研究

高中语文组付忠凤

立项单位:临沂第七中学

课题类型:小课题研究

实施单位:临沂第七中学

一、选题背景

教育部颁布的《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在深刻分析基础教育存在的弊端和问题的基础上,旗帜鲜明地提出:要“改变课程过于注重知识传授的倾向,强调形成积极主动的学习态度,使获得基础知识与基本技能的过程同时成为学会学习和形成正确价值观的过程。”同时,在新的国家课程标准(实验稿)中,几乎所有学科都在其“基本理念”或“课程标准”里,着重强调了“探究性学习”。与新课标相配合的语文教科书,设置了“综合性学习”或“专题”研究。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已经成为新课程教学与学习的基本要素,是新课程标准对学科教学改革提出的基本要求。“研究性学习向语文学科渗透的研究”正是在这种背景下提出的。该课题20xx年被确定临沂七中小课题研究立项课题。经过半年的研究实验,基本完成预计任务。

二、研究性学习向语文学科渗透的意义

(一) 研究性学习向语文学科渗透的内涵

研究性学习在英语中叫Inquiry Learning,也译作探究性学习。研究性学习可以从广义与狭义两个角度去理解。广义的 “研究性学习泛指学生主动探究的学习活动。它是一种学习的理

③念、策略、方法,适用于学生对所有学科的学习。” 广义的

研究性学习与传统的灌输式、授受式教学相对应,在我国早已存在,如发现学习法、 “问题——探究”式教学模式等都可以看成是研究性学习的一种。从狭义上理解,研究性 学习是一种专题研究活动,是指学生在教师指导下,从自身生活和社会生活中选择并确定研究专题,以类似科学研究的方式主动地获取知识、应用知识、解决问题的学习活动。

“研究性学习”在语文学科的渗透,就是在系统学习语文内容的基础上,根据学生的爱好与知识水平,激发学生选择一些研究课题,创设一种类似科学研究的情境和途径,让学生通过主动 1

探索、发现和体验,培养他们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培养他们收集、分析和利用信息的能力,学会分享与合作;培养科学态度和科学道德。主要指研究性学习方式,当然也包括语文学科内的专题研究活动。

(二)研究性学习向语文学科渗透的意义

1、研究性学习向语文学科渗透有利于转变学生的学习方式,为学生学会学习和终生学习奠定基础。长期以来,学生的基本学习方式是接受性学习,这是一种重要的学习方式,通过将教师传授的学科知识接受和内化,掌握系统的事实性知识、技能性知识及规律性知识。但是,这种学习方式对于学生学习态度和价值观的形成,对于科学方法和学习策略的掌握却非常乏力和有限。它只关注知识,不重视方法;只关心知识点的掌握,不注意能力的提高;只知是什么,不问为什么。只有通过实践,采用研究性学习方式,在教学过程中创设类似科学研究的情境,学生通过主动地探索、实践、发现和体验,才能培养科学精神、创新思维、收集处理信息的能力和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在语文教学中渗透研究性学习,学生把接受知识和培养能力统一起来,为终生学习与发展打下坚实的基础。

2、研究性学习向语文学科渗透,着眼于学生的主体地位,使自主学习落到实处。在语文教学中如何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处理好“主导”与“主体”的关系,始终是个争论不休,见仁见智的问题。传统的教学方式按学科知识的逻辑体系组织教学,以传播书本知识、获得间接经验为主,在老师的掌握和控制下整齐划一地进行,属于学生自主学习的时间和空间非常有限,自主学习的导向也只能是趋向于更好地掌握和再现书本知识。研究性学习向语文学科渗透,强调以学生的自主性、探究性为基础。学生作为实践主体按自己的兴趣和需要从生活中选择并确定研究内容,自觉主动地获取知识、搜集资料、探索研究。这样,变被动地接受知识为主动地获取知识,变简单地死记硬背为灵活地运用和拓展,变学科封闭、与社会隔绝为综合开放地学习与实践。在整个过程中,学生处于自觉主动的地位,学生的主体作用得到有效发挥,从而使他们生动活泼,积极主动地得到发展。

3、研究性学习向语文学科渗透,体现了创新教育的基本要求,把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落到实处。如何在学科教学中体现创新教育的要求,这是当前教育改革的一个重点和难点。要避免对创新教育的狭隘理解,纠正那种把创新教育只看成是小 2

科技、小发明、小制做的偏向,就需要在教学的设计和组织中寻找突破口。研究性学习向语文学科渗透以培养学生创新精神、研究能力和实践能力为基本目标,其着眼点不是学生学什么,而是怎么学;不是学生研究什么,而是怎样研究,这就必然要克服那种只关注书本知识和语文学科内容的片面性,帮助学生获得健康完善的学习策略,使认知能力和非智力因素得到全面均衡的发展。在这里,过程比结果更重要。学生就是在亲身实践的过程中培养起科学的态度和价值观以及创造型人才所必需的创新精神、创新思维和创造能力,掌握科学研究的方法,提高实践操作、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4、研究性学习向语文学科渗透是学生自我确证,实现身心健康、全面发展的有效途径。传统的教育理念以及教学方式和方法都把按统一标准塑造学生作为基本的价值目标,忽视学生的发展个性和多方面潜能。尤其学科教学更加强调学科知识的系统性和逻辑性,并要求学生理解和掌握,不同程度地忽视了学生个体的精神价值和个性特征。这样,即使学生拼命学习,也难以达到全部掌握和融汇贯通,虽然出现了一些高分学生,却以大多数学生的厌学、逃学为参照,而且高分者未必有较高的创造力,未必有深厚的发展潜能。研究性学习向语文学科渗透,目的是指向主体自身的,关注的是学生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的形成、使命感和责任感的培养,以及有利于今后发展的各种精神、品格、能力的养成。在这里,学生在与社会生活的双向建构中,获得丰富的知识经验和情感体验,形成永不满足、追求卓越的科学态度和克服困难、超越自我的意志力;通过综合能力与素质的提高及个性、特长的张扬,获得一种成功的体验,从而升华出对自身精神价值的肯定和不断发展与完善自我的追求;通过与他人、社会、自然的交流而对个人生命价值的肯定和定位,明确自己的使命与责任,从而自觉地使德、智、体、美、劳等综合素质得到全面提高和发展。

二、研究的过程及成果

一、专题研究模式

这种模式是指学生在教师指导下,从教材或生活中选择并确定研究专题,用类似科学研究的方法,主动地获取知识,应用知识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学习活动。其优点是,目标明确,程序清晰,易于实施,有利于学生了解、掌握科学研究的一般流程及基本方法,有利于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探究意识、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1、1、 制定研究计划。每个小组将任务分配到每个同学,规定 3

小组开会

时间,完成任务时间。如: 2人设计结构示意图,两天后小组开会,由组长筛选归纳材料,形成报告。

3、搜集资料。给学生3—5天时间收集整理提炼资料。学生需要大量阅读课外书,筛选信息,合并归纳信息,提炼信息,内化知识,转化为自己的认知结构。学生可以充分利用家藏、教师资料、图书馆资料、书店购买资料,还可以网络查寻相关资料,学生小组合作或单独进行,整理资料,相互讨论研究,去伪存真,去粗取精,逐渐形成自己的观点见解。

4、论文成果展示。在研究讨论基础上,终于形成论文成果。教师要阐明写作论文的格式要求,使学生写作符合论文规范。结构严谨,观点正确,要有一定研究价值。论文在班级板报中展出,定期召开论文评价会,请其他语文教师、家长参加,加以点评。优秀论文结集印出发放,以示激励。

二、课堂教学渗透模式

该模式是在语文课堂教学中吸收研究性学习精神,引入研究性学习方法, 在课堂教学过程中进行非系统的研究性学习。以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培养为导向。

1、本体性研究。即在课堂教学过程中,设计有研究意义的深层次的问题供学生研究学习。

(1) 设计研究性问题。这类问题最好是具有较大的开放性的,不过也可以是对课文的理解有较大价值的。如《赤壁赋》一文,要透彻理解全文主旨,必须解决以下两个个问题:①在夜游赤壁的过程中,主客的感情发生了哪些变化?②作者借江上清风、山间明月抒发了什么感情?阐发了怎样的哲理?在疏通了文意后,先把作者情况和有关的参考资料介绍给学生,然后把这两个问题布置给学生,鼓励学生结合教材,独立研究,在课堂上大胆发表自己的见解。学生的研究结论未必正确,但只要能有理有据,自圆其说,言之成文,畅所欲言,就达到了目的。当然,最终还必须在教师的引导之下,在大家充分讨论的基础上统一到正确的轨道上来。

(2)组织专题探讨。教师课前布置任务给学生,让学生在课外积极准备,然后在课堂上畅谈自己的看法,教师组织学生以讨论和辨论的形式来探讨问题。如教鲁迅的《荆轲刺秦王》时,课前可以布置下列任务给学生:①我对荆轲刺秦的看法。②谈谈司马迁的《史记》。课堂上让学生根据自己的准备情况,各自发表见 4

解。学生的观点有时存在着较大的分歧,这种情况是良好的,不必苛求统一答案,只要学生言之成理就行。因为研究性学习是要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而创新是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自主行为,是对学习过的知识的再思考、再认识,从而摒弃传统的观点,创造出自己的新感觉、新认识。但是要验证这种新认识是否能得到大家的认可,是否有几分道理,就必须把自己思考的结果展现在大家面前,接受大家的质疑,充实自己的论据,驳斥对方的观点。在交叉辩论的过程中,不仅验证了自己观点的正确与否,更重要的是这个讨论过程鼓励了学生积极参与的主动性,培养了学生深入思考,随机应变的能力,使研究性学习的意义向更深的方向发展。

(3)撰写研究性小论文。撰写论文是指学生在讨论之后把自己最终的见解或者心得形成文字,撰写成一篇有理有据的文章。半年以来的实践证明,学生有能力写出一定质量的小论文。这些论文论点鲜明,论据充分,说理透彻,并且在表达上也有提高,有的也很有文采。因此,在研究性学习的整个过程中,学生既消化理解了课文内容和知识点,锻炼了口头表达能力和论辩能力,又提高了写作水平。

2、延续性研究。根据课文内容,派生出有延续性意义的问题继续研究,主要在课外时间里完成。

在课堂上不可能把所以的问题都一一解决,学生也可能有自己感兴趣的问题需要解决,这就有必要把这些问题延续到课后。有的问题学生可以自己拟定,有的问题由教师来拟定,例如,朱自清的《荷塘月色》问题是:①你有没有类似荷塘月色的体验?如果有,你为什么没有把它写成文章?②大自然的是否能触发你的感情?等等。不要求学生课课都写,可以在一学期中布置的十几个题中选择一两个来研究。学生可以自己写,也可以几个同学合作来写。研究过程由确定研究专题——调查研究并收集资料——撰写汇报论文等步骤组成。延续性研究的内容紧紧扣住课文的要求和知识点,是课文内容的延续和深化。

三、综合性学习模式

以教材中“综合性学习”内容为切入点,以引导学生综合运用学科知识和跨学科知识分析解决实际问题为主线,以培养学生灵活应变、创造性解决问题的能力为目标。

它以学生自主、合作、探究学习为基础,强调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通过自我体验、实践、探索形成语文的综合素养。具体来 5

说,综合性学习应该包括两个基本内容,一是综合性学习主要运用的是探究的学习方式,强调学生自主学习,自行探究,独立发现、分析和解决问题;二是综合性学习借助于语文实践活动的手段,有意识地引导学生将课堂内外、校园内外、学科内外的信息进行整合、分析。

比如,必修二的“表达交流”综合性学习“演讲”,就提供了三个可供选择的小活动,显然,这三个活动在形式和目的上是一致的,口语交际和写作的层次也很清楚。

学生在逐个进行上述活动时,将在兴趣的吸引下自行查找资料、自行设计汇报成果的形式、自行安排观察时间和方式、自行组织擂台赛和讨论??这种综合性学习重在活动过程中对学生综合素质的培养,而口语交际和写作的要求、语文课程与其他课程的沟通、书本知识与实践活动的联系已经被巧妙地融入其中了。

四、创造性活动模式(文学社)

这种模式以组织学生开展文学创作活动为主线,以激发学生的创造热情、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为目标。

创造活动是培养创造意识、创造思维和创造技能、实现创造理想的手段和桥梁。因此,应高度重视创造性活动模式在研究性学习中的地位,开展学生文学创造活动,并在活动中注重创造意识和创造能力的培养。创造意识包括创造激情、求知欲、探究欲、好奇心、进取心、自信心等心理品质。“限于知识、能力和生理年龄特点,我们不能要求所有学生都具有很强的创造能力,但在初中阶段培养创造意识不仅是必须的,而且也是完全可能的。此外,要重视创造思维的训练,创造思维是指学生在创造性活动中应该具有的思维方式,包括发散思维、集中思维等形式,正在引起广大教师的重视。” ②

临沂七中“湖舟”文学社坚持定期活动,鼓励学生积极投稿,将优秀作品定期结集刊印,在学生中广泛发行,成为鼓励学生阅读写作的重要阵地。

1、采风活动。每学期组织文学爱好同学去郊外、景点游览观光;到公园、广场了解市民生活百态;收集民谣。培养学生在生活中获取知识、信息的能力。

2、文学名著阅读竞赛。每学年举行一次阅读竞赛。激发学生阅读文学名著兴趣。

3、 文学创作笔会。不定期召开,师生共同参加,谈中学生文学创作

6

的热点问题。

4、 编印文学社优秀作品选。每学期(或每学年)将文学社优秀作品

结集印出一次,并评奖。既是一次交流活动,也是对文学爱好同学的激励。

三、存在的问题和不足

目前我在实施语文研究性学习上还存在不少问题。这些问题概括起来有下列几个方面:

1、研究的交流方式上,多数局限于师生的一问一答的单向交流,缺少学生的小组合作探究和全班集体深入探究,课堂气氛显得沉闷。

2、学生研究活动上,教师讲授多,学生思考探讨研究活动少;强求一致多,发展个性少;死记硬背多,鼓励创新少。其学习方式的结构是单一的,即仅仅是以“接收式学习方式”为主的一个纬度,而这种线性的学习结构模式,将会阻碍个体终身学习能力的发展。

3、在写作上,拟题和指导构思没有给学生的自由写作、自由表达、自由探究提供必要的条件和广阔的空间,写作题目单一,构思内容雷同;没有很好去鼓励学生进行富有创意的表达,发表独到的见解,忽视学生在修改环节的个性化表达和探究创造。

4、在阅读上,学生读书,缺乏自己的感悟和探究,读出来的是教师分析过的话,学生在笔记本上所记的也是教师讲授的话,没有学生自己的感受和看法,学生在阅读文章时丧失了自己的话语 7

权。

5、在研究时,教师未能给学生充分的读书时间,学生未把课文读通读熟,小组合作讨论探究流于形式,学生还未真正产生自己的感受和看法,以致学生的探究不够深入。有的进行了充分的讨论探究,但未能重视给充分的时间展示学生的探究思考的成果和产生的情感体验。

6、在研究问题设计上,问题过多琐碎,没有引导学生抓住课文的重点问题进行探究,浪费了时间,课堂效率不高。对课后练习中设计的很好的探究性练习题目置之不理,没有在课上或课下落实。

任何一种教学方法都有其自身的特点、优点和不足。作为教

学法中的一种特殊方法的探究性教学,亦同样如此。一种成功的教学方法除了其本身的合理性、科学性以外,关键还要取决于实施的老师和学生。要保证研究性教学的成功,我还需做许多工作。

2012-3-16

8

第二篇:语文研究性学习结题报告

语文研究性学习的结题报告——成长

语文是研究性学习中的一项重要内容,如何开展语文学科的研究性学习,是一个尚待开发的新领域,本文就这一问题作一个探讨。

一、学生角色:从被动到主动

近年来,学生在教学中的主体地位越来越受到人们的关注,然而通过专职教师、专用教材和固定场所传授知识,学生始终还是处于被动学习的地位,学生的认识活动主要是“掌握”,而不是“发现”,师生的双边教学活动仍然限定在“传授一接受”的模式内,致使我们的教学严重轻视实践、发现)探索等活动。语文研究性学习的核心是自主性。语文研究性学习之所以特别强调自主意识,是因为观念意识是指导人们实践行为的基础,只让学生懂得什么是研究意识是远远不够的,重要的是让学生亲自参加研究实践活动,在体验内化的基础上,逐步形成自觉指导研究的个人观念体系。学生有了很强的研究意识,就会有创造性的实践活动。因此,学生是否自主地开展研究性学习是衡量语文研究性学习效果的重要标志。设计语文研究性学习要在学生自主研究活动上下功夫。设计研究性学习的思路是:

1.从抓语言问题开始

爱因斯但说:“提出一个问题往往比解决一个问题更重要。”从某种意义讲,人类的“好奇心”是产生“问题意识”的心理根源,也是推动人类成长和前进的根本动力所在。问题无所不在,无时不在。对现实事物的观察和思考,是发现问题和提出问题的基本途径,对大量资料的搜集和占有,是发现问题和提出问题的基本方法。语文学习的外延与生活外延相等的理念,正说明语文研究性学。习有着广阔的天地。如朱自清的《荷塘月色》第一句“这几天心里颇不宁静”上句,按常规,教师说一说“不宁静”的原因就可以了,但我们多问一个“究竟是什么原因导致他颇不宁静的呢”,多查。阅一下资料,多问几个为什么,与学生一道研究,答案就不再是那么单一那么简单,有政治原因,有经济原因,有文化原因,有家庭原因,也许还有信仰问题。这种研究就不是一般性的提问,而是一个研究小课题。发现了问题,,不应由教师来解决问题,可以放手让学生去查阅资料,设计方案,提出对策,形成课题,写成小论文。

2.强化自我意识

在传统教学中对学习态度的培养,往往采用教师和家长督促、检查、奖罚的方法,使学生感到外力胁迫而产生勉强学习的态度,从而不能主动地参与教学过程。语文研究性学习是建立在学生的自我意识、主动探索的基础上的,学生认识活动的强度和

力度要比单纯接受知识大得多。在这样的活动中,学生会逐渐形成主动学:习的心理倾向。具体要求:课题研究前自找资料、自我准备、自我设计方案;活动中自我表现、自我发挥;活动后自我总结、自我评价。

3.创设一种情境

培养人的创造能力和创新意识是信息时代学校教育的核心,而创造能力培养的关键是对信息的处理能力。因此,语文研究性学习,意在教学过程中创设一种类似科学研究的情境和途径,让学生通过主动的探氮发现和体验,学会对大量信息的收集、分析和判断,从而增进思考力和创造力。语文研究性学习更关心学习的过程,而不是结果。语文研究性学习也讲求方法,但它较少强调学习知识的技能和方法,而更关注培养思维能力、特别是创造性思维能力的方法和途径。在这样的学习过程中,学习者关键是能否对所学知识有所选择、判断、解释、运用,从而有所发现、有所创造。换句话说,研究性学习的过程本身也就是它所追求的结果。创设情境应该是重点思考的一个内容。

二、教师角色:从传授到指导语文研究性学习学生是活动主体,教师的主导作用如何体现呢?

强调学生的自主性和主体性,并不排斥教师的指导作用,事实上,学生自行组织的各种研究活动都离不开教师的指导和支

持。教师的指导作用表现在把握研究活动的目的,启发学生积极主动思考问题,帮助学生总结研究的成败得失。这种指导作用贯穿于学生研究活动的始终。教师导在活动前,引在活动中,评在活动后,指导的形式不是直接明示,而是间接暗示。当学生在某一环节出现困难疑问时,教师适时、适当的指导是举足轻重的,这将提高学生研究的质量,有利于学生在教师高质量的指导下独立完成活动任务。语文研究性学习要求以学生的独立探索活动为基础,但实质上这种探索活动是在教师“导演”和指导下的活动,是教师主导作用更艺术的表现。因为研究性学习是从实际问题切入的,需要运用语文学科中的大量基础知识,这不仅要求教师对语文知识有精深了解,而且要熟悉多种研究方法,还需要对当前语文学科的前沿知识有比较深透的了解,这样教师才能帮助学生设计出适宜的问题情境和活动方案,进而引导学生开展深入扎实的研究活动。,可以说,语文研究性学习要求教师发挥“导而弗牵…?开而弗达”的主导作用,而不是传授、灌输中的主导作用。教师如何指导学生开展研究呢?

1.引导学生选择课题

语文研究性学习最难的可能是学生不知道怎样去选择一个适合自己开展研究的课题。教师要导,就应导在关键问题上。选择课题要注意这样几个问题:一是实际需要的原则。研究性学习

不二定要像专家那样,一定要解决什么具体的实际问题,我们学习的关键是通过某一问题的研究探寻,获得研究问题的方法,培养研究问题的意识,因此高中生的)?课题”与专家的“课题”的实际需要存在着差距,高中课题研究重在从学生的兴趣、能力和可能出发去选择“课题”。二是可行性研究原则。并不是所有的被发现的问题都值得研究或都有实力研究的,这就需要对问题的价值及研究的可能性作深入的分析。从课题本身的价值看,衡量课题有没有研究价值,主要依据“是这一课题学生能不能占有详细的资料,切不切合学生自身实际,符不符合学生思维能力。作为学生一般不宜选择一个规模大、涉及因素多。周期性长的复杂课题,而适宜选择开口小、周期短、便于占有材料的小课题。比如选《语文教材编写改革及其发展研究》为研究性学习课题,就超出学生实际水平和能力。

2.引导学生设计方案

课题一旦确定下来,就要设计具体的研究方案,确保研究性学习有序、有效地推进。一份好的设计方案应包括以下内容:A。课题的提出。包括课题提出的原因,课题内涵的界定,研究预期的目的。B。开展研究采用的主要方法。C.开展课题研究的活动安排,具体到每一节课具体做什么。D。研究成果的结题形式。设计方案重点要考虑的是选择研究方法和手段。“方法总是服务

于特定的研究目的的”。教师要告诉学生,如果研究的目的是形成新的科学事实,且对象又是活动形态,就应该选择观察、调查、实验等类方法;如果研究对象是文献形态的,就应该选择文献法和内容分析法;如果说研究目的是要形成新科学理论,就应该选择归纳演绎等理论研究方法。从我们语文研究课题看,绝大多数是文献研究对象,文献研究法和内容分析法是主要的研究方法。

3.导在学生研究疑难处在学生活动难以深入进行时,教师要适时地进行活动开导,这种开导主要是思维方法上的,而主要不是内容和答案上的,重在导疑、导难、导法。

三、学习空间:从封闭到开放

以班级授课制为主要形式的学科课程,从书本到书本,从书本到作业,具有明显的封闭性。语文研究性学习呈开放学习态势。由于研究性学习形式的改变,学生必然会突破原有的学科教学的封闭状态,学生定会在一种动态、开放、主动、多元的学习环境中学习。这种开放性改变的不仅仅是学习地点和内容,更重要的是它给学生提供了更多的获取知识的方式和渠道。非组织的社会化语文活动将成为研究性学习的重要内容,如环境语文、街头标语、广告、影视传播以及人际间语言交流等。学生可以到社会中搜集民间故事,可以到街头去搜集广告牌的错别字,可以到图书馆去查阅资料,可以到网上去发表自己的学术观点、研究自己喜

欢探讨的问题。总之,语文研究性学习的学习方式将会有重大的变化。

四、学习形式:从单一到多样研究性学习形式多种多样且具有深度。

1.查阅资料

语文研究性学习,收集、整理、研究与课题相关的文献,意在通过对文献的查阅鉴别。整理、分析,从而找出研究的问题,明确:我到底要研究什么——术语的内涵、外延;我要解决什么问题——课题研究是否有价值;我从哪里开始研究起——前人留下了什么,有哪些方法可以借鉴;通过研究文献对课题的内涵、外延、研究起点作出准确判断,就能判断课题的实用价值,选择较恰当的研究方法。

要想在浩如烟海的各类文献资料中找到对特定研究课题有价值的文献,首先必须明确界定自己研究课题的范围和性质,确定搜寻的方向,其次要了解国内外主要期刊的分布及各类期刊的特色。其三要熟悉主要的文献资料索引和目录分类的方法,掌握检索的基本技能。高中语文课文《打开知识宝库的钥匙——书目》就重点介绍了这一方面的知识。只有在此基础上,才能迅速准确

地找寻自己所需的文献。二般说来,学生起步阶段,还不知道怎样来搜索资料,查阅文献,这就需要教师帮助学生查阅资料,有时要给学生开出比较详细的查阅书目,以便让学生在短时间内就找到开展研究的感觉,如我们常听到播音员报道我国又与哪国建交,实现了“邦交正常化”,如果提出一个问题,“邦交”为何不说“国交”呢?要真正解决这一问题,就只能是研究文献,查阅资料,找出例证,说明观点。

2.合作学习

现代社会的创新成果多是集体智慧的结晶,疑难问题的解决常常需要多个个体的协作,建立研究性合作学习形式,其目的是使每个学生都有主动参与。自我表现的机会,为学生共同寻求答案、解决疑难问题提供舞台,研究学习中,既可以是两个互助组,也可以是四个合作组,各研究小组之间,可以进行互查、互评、互帮、互学等活动,调动学生合作解疑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3.写小论文

小论文是总结课题成果,进行学术交流的基本方式。写小论文是一种综合素质的训练,也是开展语文研究性学习的重要目的,所以指导学生写好小论文,是语文研究性学习的重要内容。

首先要告诉学生“学术论文”的一般知识。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标准UDGoo1.81,GB7713一87·科学技术报告、学位论文和学术论文的编写格式》中规定:学术论文是某一学术课题在实验性、理论性或观测性上具有新的科学研究成果或创新见解和知识的科学记录;或是某种已知原理应用于实际中取得进展的科学总结,用以提供在学术会议上宣读、交流;或在学术刊物上发表;或作其他用途的书面文件。”中学生进行专题研究并描述其成果的有一定学术性和理论性的文章,自然不能严格按上述标准对待,但我们必须讲明基本要求,让学生有“专业意识”和“学术意识”。语文研究性学习方法还很多,如社会调查、专题采访等

回答:2005-12-03 21:21

更多相关推荐: 高中研究性学习结题报告

我看《鸿门宴》中的项羽【摘要】目的:调查学生对鸿门宴中项羽的认识,对项羽进行全面正确的评价。方法:①向指导老师询问相关问题,并在其指导下制作和完善调查问卷②向中学阶段的各年级学生发放调查问卷③收集分析数据绘制成…

研究性学习结题报告

研究性学习结题报告中学生的早餐问题研究小组成员:***班级:高一(三)班指导教师:***结题时间:20**年3月31日中学生的早餐问题研究性学习摘要:目的是了解中学生对早餐的态度及认识,对学生的早餐情况进行调查…

研究性学习结题报告规范格式

研究性学习结题报告规范格式一般说来,一篇正规的研究性学习结题报告或结题论文应包括以下部分:课题名称:标题是对研究报告的高度概括,是研究成果的集中体现,常用一个动宾词组去表达,基本要求是确切、简洁、醒目和避免雷同…

研究性学习课题结题报告

研究性学习课题结题报告雾霾谁才是环境的真正杀手有关雾霾对地点的影响的调查研究课题组长课题组成员执笔指导教师自己学校与班级有关雾霾对的影响的调查研究研究性学习课题组年月有关雾霾对的影响的调查研究课题结题报告1课题...

研究性学习结题报告范文2

关于株洲县南岸村的小学教育现状的调查指导老师张平老师谭宇群老师马老师邓娟老师组长张莞晴康博程组员张莞晴程立鼎郭懿陈荃段铁洲唐韵子李俊陵熊杰王林波王佺康博程摘要在本次暑期社会实践活动中本小组随高一0711班来到株...

研究性学习结题报告(环境保护)

研究性学习【课题】:环境污染及物种保护【所属科目】:化学【指导教师】:汪铜生【班级】:11届05班【组长】:徐佳敏【组员】:胡天佑、周金闯、朱家俊、章伟结题报告【课题】:环境污染及物种保护【小组分工】:〈资料调…

研究性学习课题结题报告格式要求

文字报告以文字说明为主,包括封面、摘要、正文和附件。各项基本要求如下:①封面标明课题名称、研究时间、班级、指导老师、组长、小组成员。②摘要控制在250字以内。③正文字数控制在3000字左右,4000字以内,宋体…

有关水的研究性学习课题报告

研究性学习报告课题我们身边的水摘要本文是我们小组八位同学综合实践活动的成果阐述了水的组成性质对我们生活中的水进行了分类和比较在此基础上阐述了它们的各自用途最后分析了长江流域和古运河流域镇江段水质污染状况及其原因...

研究性学习结题报告格式

研究性学习课题研究报告课题名称所在班级课题组长课题成员指导教师目录宋体二号字加粗居中摘要要求写出中英文摘要1页码研究背景宋体小三号字10目的和意义宋体小三号字15研究方法20任务分工活动时间安排研究过程总结报告...

20xx级高一研究性学习课题中期报告表

20xx级高一研究性学习课题中期报告表20xx级高一研究性学习课题中期报告表20xx级高一研究性学习课题中期报告表

高中生研究性学习结题报告

关于如何保护眼睛以及北京市育英中学高一学生患近视眼情况的相关调查与研究小组成员指导教师完成日期年月日摘要1我国国民的近视率情况严峻亟待解决2高中生近视眼的部分成因3患近视后如何保健4在生活中我们如何预防近视眼保...

研究性学习结题报告论文

12随着社会的发展音乐对人的影响也越来越明显从小便听闻一句话学琴的孩子永远不会变坏那么音乐对人的影响到底具有怎样的积极作用呢很多人都在探讨这个问题当我们走在大街上到处都能听到音乐声逛商场时随处都播放着音乐坐在车...

研究性学习结题报告(57篇)



【本文地址】


今日新闻


推荐新闻


CopyRight 2018-2019 办公设备维修网 版权所有 豫ICP备15022753号-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