肖培东: “浅浅的教语文”

您所在的位置:网站首页 语文深深浅浅之间pdf 肖培东: “浅浅的教语文”

肖培东: “浅浅的教语文”

2023-10-08 04:20| 来源: 网络整理| 查看: 265

6、叶圣陶先生说,文字是一道桥梁,这边的桥堍站的读者,那边的桥堍站着作者,通过了这一道桥梁,读者才和作者会面,不但会面,而且了解了作者的心情,和作者的心情相契合。

(三)语文教学,必须“求真”。

1、语文教学,呼唤真实的课堂。真实之一就是要正确的看待课堂的生涩和冷场,语文课堂上即使是真实的尴尬,真实的停滞,也是在阅读和学习中真实的收获;真实之二就是在课堂上要掌声“真”响起来,便催促鼓掌为情不自禁的鼓掌;真实之三就是学生要有真实的学习体验。面对教学中教师只顾进度的虚假教学,我们更应该考虑学习内容的深度、学生生活的参与度、思维训练的宽度与厚度、学习活动的效率等,只有将这些落到实处,才能称为教的真实、学的真实。

2、语文课堂,应该有从徘徊走向突围的真实。郑金洲老师认为:“学生在课堂上走的跌跌撞撞,步履蹒跚,时而雀跃、时而深沉……才是课堂的常态”要让阅读教学过程成为一个真实的、渐进的、多层次的和多角度的、非线性序列,应让学生在教学场中,平常徘徊时的挣扎——思考、讨论、表述、争辩……然后在老师的引导下发现罅隙、寻得光亮,获得突围的快感,最后融进语文的大海。

二、浅浅的教语文,主张教师是课堂语文的重要资源。

肖老师认为:教师的语文素养是最鲜活的教学资源,教师的教学悟性是最灵动的教学资源,教师的课堂品质是最有温度的教学资源,教师只有将自己纳入教学资源范畴内,你的语文课堂才有文化气质、思想理趣、生命温情和精彩生成

(一)教师的阅读修为影响着语文课堂的张力

1、阅读改变着一个人心河流动的方向;文学升华我们的情感;哲学启迪我们的睿智;历史关照我们文化的河流。如周国平所说,在一个精神遭到空前贬值的时代,倘若一个人任然坚持做精神贵族,以精神的富有而坦然于物质的清贫,我相信他一定不是为了虚荣,而是真正出于精神上的高贵和诚实。

2、阅读让我们去联想、勾连、撞击、共鸣、惊疑,直至思想走向升华。只有教师的心丰盈而充实,课堂才有了纯粹而高贵的灵魂。

3、卡尔维诺这样描述经典:“经典作品是这样一本书,它使你不能对它保持不闻不问,它帮助你在与它的关系中,甚至在反对它的过程中确立你自己。”

(二)语文教师要修炼灵动的教学悟性

1、肖老师主张一个老师首先要有教感。即在备课中灵巧捕捉,找到曲径通幽,化一为万的入口,锐眼看出消除隐藏着的大天空:一个词就是一篇文章,一个标点就是一个激荡,一个句子就是一个河流,一个问题就能凝成一片森林。

2、其次要有课感。如王崧舟所言:课感就是你对教学现场的一种直觉,一种当下的把握,一种敏锐而别出心裁的驾驭。在教学过程中,对于那些突如其来的偶发事件,能不假思索的、迅速果断的作出反应,并且那些反应是果断的,巧妙的。

3、再次就是钻研文本,汲取教学的灵感。肖老师说建议教师备课要想清楚以下九个方面:文体特征、内容主旨、动机背景、语言手法、编者意图、教学目标、教学价值、教学聚焦、学情预判。

4、肖老师说:“融,是最好的教学悟性”。

(三)语文教师要修炼自己的课堂品质

1、肖老师说教育的尊严不在于强势震撼,而在于点滴改变。

2、肖老师主张在教学中要俯下身子,并学会倾听,俯下身子才能听到最真诚的声音,才能感动于每个孩子的回答,从破碎的言辞中捕捉到最清晰的心灵感应,俯下身子,教师、学生、文本才有了平等的对话。

3、善于走进文本的细微处。肖老师认为课堂整体框架的搭建要有大局意识,而课堂要处理好大小的关系,大是指用主问题搭建,在整体上用力;小是指进入文字语言的深处去体味。

4、教师应俯下身子在每一个细微处,每一个不易觉察的字眼里,寻找入门的密码,带领着学生在文本的字里行间徜徉,让自己入境,更要让学生入境。

5、肖老师还主张把自己教成一个学生,这也是课堂品质的修炼。他认为一个人的成长,是让我们告别无知和迷茫,丰富自我,去洞察世界的奥秘;而一个人的成熟,则是让我们洗净铅华,过滤人间俗气,回到最初的纯真,守住纯美人性的秘密。把自己教成一个孩子,就是让自己在浮躁喧哗中保持清醒和热情,在于学生的生命共生互动过程中,找回课堂,教回童年。

唯有永葆一颗赤子之心,我们才愿意从学生那里汲取生命力,永远保持新鲜感,不断学习、不断思考,使自我生命处在不断新生的过程中。教育的美好姿态乃是“站在讲台上我是阳光,走出学校我要有我的幸福”。返回搜狐,查看更多



【本文地址】


今日新闻


推荐新闻


CopyRight 2018-2019 办公设备维修网 版权所有 豫ICP备15022753号-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