焦作市高中语文优质课大赛一等奖教学反思与设计(1)

您所在的位置:网站首页 语文作业设计大赛一等奖 焦作市高中语文优质课大赛一等奖教学反思与设计(1)

焦作市高中语文优质课大赛一等奖教学反思与设计(1)

2024-07-11 03:22| 来源: 网络整理| 查看: 265

《动人的北平》教学反思 焦作一中  李晓

2019年5月,我参加了全市优质课大赛,参赛篇目是《动人的北平》,获得了现场课的一等奖第一名。回顾备赛过程,可谓收获满满。

设计意图

看到党老师给出选文范围的时候,我感到了深深的绝望……基本上都没教过,有些文章甚至读也没有读过。在这些陌生的篇目中要找一篇教授给学生,选择篇目就是个难题。选择《动人的北平》,一是因为对北平有好感,北京也是学生相对比较熟悉的城市;二是心中隐隐有个念头,写北平的文章不少,可以选几篇放一起做群文阅读。事实证明,从有想法到具体合理的教学步骤设计还有十万八千步要走……

《动人的北平》是选修课本《中国现代诗歌散文欣赏》中的一篇,教学对象应是高二的学生,他们经过了经过必修阶段的学习,已具有一定的学习经验和散文阅读技能,教学设计应有别于必修阶段。几经思虑,配合所选的文本,我将目标确定为:1.通过本课的学习,初步获得群文阅读的一些经验方法。2.感知民国文人眼中的北平之景、心中的故园之情。3.获得一些审美感受、理解并能接受到文化的传承。设计了三个预习作业:1.阅读三篇文章,边读边画出自己喜欢的语句。2.如果你穿越到作者的时代,可以选择其中一位做你在北平游览时的导游,你会选择谁,为什么?(写在页子的空白处,不少于100字;明天上课时需展示。)3.请依据自己的选择再读文本,画出你最喜欢的一句话,批注具体的理由(具体到字词句,明天上课需展示)。这样兼顾了整体感知和语句鉴赏,尊重学生的个体审美差异,设置了具体实用的语言使用情境,在课堂的一开始迅速将学生带入文本之中。

文本选择

虽已确定教学思路为群文阅读,但是一节课的时间,选几篇,哪几篇,篇幅长短、难度,都是要考虑的问题。黄厚江老师在《谈小群文阅读教学的实施》一文中谈到,小群文阅读,特别强调要根据具体的教学对象和内容确定适合的主题。阅读量的确定一定要从学生实际出发。高中生大概也就是三四千的文本三四篇,阅读量一般在万字左右。周期要短。因为从学生阅读兴趣维持、阅读认知规律以及教师的教学处理来看,一个阅读群的教学时间或者阅读周期过长,教学节奏则很难把握,或松散拖沓,或前后脱节,或顾头不顾尾,互相难以照应。

基于以上考虑,最终我另选了两篇文章——《故都的秋》、《四世同堂》(第14章、第41章片段)。这样一来,三篇文章主题上相对一致,都是关于北平的;作者生活时代也基本相同,都属民国时期;难度上有了梯度,有必修课文《故都的秋》、选修课文《动人的北平》、课外文本《四世同堂》。这样在授课时就可以有所侧重,因为《故都的秋》是必修阶段一篇重要的散文,学生应该学得比较扎实,阅读上没有障碍;《四世同堂》虽是课外一篇百万字的长篇小说,但选文部分是散文笔法,充满市井风味,烟火气息,非常接地气,与学生日常生活没有太大距离,因此并无太大的阅读难度;课堂阅读的重难点就可以放在《动人的北平》上了,这篇文章有情有味,而这情味俱隐藏在看似平淡的文字下,引导学生读出文字的情味,感受到北平的动人、文字的动人就成了这节课的鉴赏重点。这个重点又可以通过其他文本的阅读体验来辅助,既增加了阅读量,又可触类旁通降低难度。

阅读过程

课堂学习主线设计为同质求同、同质求异、同质求深三个大问题,大问题之下有语句鉴赏、背景补充、情味体悟等小问题。求同、求异、求深,即为在比较、归纳的基础上梳理、整合。黄厚江老师说,同中求异,异中求同,在比较中理解文本,学会阅读,丰富积累,是群文阅读最最基本的策略。仅仅是比较,还不是目的,也难以具有一定的深度。归纳总结和比较组合在一起是小群文阅读教学的基本策略。有了归纳和总结,才能使学习走向更深的层次。梳理,就是对学习材料和学习内容进行纵向或横向的分类、分层和分析,整合则是将看似分别独立的内容和材料进行组合和联系。梳理和整合是更高要求的语文学习方式和学习能力,它既是语言建构和运用的常用方法,也是阅读和写作中常用的方法和能力。在小群文阅读中,通过梳理和整合可以提升群文阅读的品质,也可以很好地培养学生的语文综合素养。

但是单单是比较阅读,可能会造成浮于文章表面的结果,所以群文阅读,不能放弃对文的解读。教学中当然必须要体现“群”的特点,发挥群的优势;也要体现单篇教学的要求,文字、语句、篇章等阅读教学的基本任务并不能放弃。所以文本“求深”的过程不可忽视,在这篇文章的教学中,就是深挖林语堂笔下北平的独特之处,即“动人”体现在何处。这样就把学生的注意力从一般的写景语句中调离开来,当学生能注意到“北平不理这回事儿”、“多样性”、“旧的与新的色彩”等词句,并品味其中的内涵时,北平最让林语堂心动的“豪爽、宽大、包容”的特点也就显豁于眼前了。

效果预期

因为这样的教学设计,阅读量大、对筛选信息的要求高,我觉得这节课的学习会略有难度,结果可能有两个,一是会给学生带来“好难啊”的学习体验,课堂上规定时间答不出问题,问题给出集体沉默;一是觉得这样的语文课有挑战性,有意思,积极探究解决问题。有趣的是,在试讲阶段,对“想让谁做导游”和“鉴赏喜欢的句子并说出具体理由”两个问题,学生普遍也积极回答了,但是没有热情高涨。到了“同质求同”环节,学生表现出了极大的兴趣,讨论热烈,回答积极,角度全面,解读深刻,回答之精彩出乎意料;在赛课现场,“同质求异”,即“同是喝茶,茶的情味有何不同”环节,甚至出现了不同意见相互质疑、辨析的思维碰撞场面,最后在教师对文本用词、文章情感的点拨提示下统一意见,这真是令人惊喜!课后我想,是不是在平时的常规教学中,我们的语文课要么难度较低、教学方法较单一、学生的思维较沉闷,要么难度太高、学生不知该怎么回答,所以造成语文课美则美矣,但学生对语文课期待值并不高?所以当我们转换教学手段,更新教学设计,提出比较能刺激思维的问题时,学生就表现出了极高的热情。

武陟一中的苗德朝老师在评课时也说到,“刚开始在看李老师的教学设计的时候,一节课,三篇文章,文本还都那么长,思维跨度非常大,还想学生能把握住吗?但是听完课后,觉得学生还是较好得把握了文章,完成了学习目标。”

真诚感谢

一节课的成型,离不开各位老师的无私帮助。我们的教研组长屈海生老师一次不落地听课评课,认真提出意见建议,这节课的作业“学习任务群”的设计就是屈老师的建议,不仅与课堂教学的群文阅读相得益彰,而且由阅读到编辑,形成了学习上的提升。教务主任崔新老师百忙之中前来听课,提出了舍弃较容易的文本,将重点放到《动人的北平》上的建议,使课堂呈现更集中更有重心。办公室主任郭玉花老师,详细地记录了课堂过程和学生表现,提出课堂上应多些读书声,应在小组合作上做更精细规划,使课堂呈现更规范。德高望重的邬月香老师,听课之后主动评课,提出应该注意散文的文体特征,不能舍弃语言鉴赏,这样课堂才有深度,才会使人听了意犹未尽而非空乏虚浮味道不够。刘静老师跟踪教学设计,从目标设置到预习作业,从教学过程到内在逻辑,每一环节每一句话都仔细推敲。青年教师王帆、腊静霞都在听课后给出了真诚宝贵的建议,马茜茜老师不顾自己身怀六甲,坚持配合陈晓芬老师事无巨细一一处理妥帖……外校老师们说,一中老师出来讲课就是团队作战,此言得之。真诚感谢一中所有的老师们,我想要一片绿叶,你们却给了我整个春天。

比赛已经尘埃落定,但思考和探索不应停止。党老师提出的“文本的散文价值体现”、“选修与必修的不同价值与作用”、“课堂上老师的提问和学生的分析的深度不够”、“学生语言练习的精准度”等问题,还需要我们向大家名家学习,向先行者前瞻者学习,在实际的教学中积极实践、探索。

 

《动人的北平》教学设计

课时安排:一课时

学习目标:1.初步获得群文阅读的一些经验方法。2.感知民国文人眼中的北平之景、心中的故园之情。3.审美的鉴赏与创造、文化的传承和理解。(不出示)

教学重点:感知民国文人眼中的北平之景、心中的故园之情。

教学难点:审美的鉴赏与创造、文化的传承和理解。

教学准备:《动人的北平》、《故都的秋》、《四世同堂》片段(第14章、第41章)

预习准备

1. 阅读三篇文章,边读边画出自己喜欢的语句。

2. 如果你穿越到作者的时代,可以选择其中一位做你在北平游览时的导游,你会选择谁,为什么?(写在页子的空白处,不少于100字;明天上课时需展示。)

3. 请依据自己的选择再读文本,画出你最喜欢的一句话,批注具体的理由(具体到字词句,明天上课需展示)。

教学过程

一、导入、整体感知、文本读细

1.同学们,这节课我们共同学习一篇文章——《动人的北平》,方式是群文阅读,内容是这样三篇——(ppt出示)。昨天预习时老师问了大家一个问题(PPT出示),请大家齐读:如果你穿越到作者的时代,可以选择其中一位做你在北平游览时的导游,你会选择谁,为什么?现在我想听听大家的看法。(学生回答,教师归束学生答案)

2.文本读细

不管是哪位“导游”,都能引领我们看到了北平的“动人”之处(板书:动人),那他们的文章又有哪里打动了我们呢?请大家依据自己刚才的选择品读文本,找出你喜欢的语句并说明具体理由(ppt出示)。

(学生回答)

二、同质求同

1.喜欢一句话,需要一个理由。这个理由可以关乎修辞,这个理由可以关乎表达技巧,这个理由也可以是句式(ppt出示)……

这些理由使得文字更“动人”(板书:文)。

请同学们大声诵读刚才自己画出的句子及理由,咀嚼品味。

(学生朗读)

我们今天阅读的三篇文章中,很多动人之处是相似的,请同学们细读文本,找一找三篇文章写法上的相似之处并分析。

2.示例:这三篇文章在文章构思上都有总括北平特点的关键性词语。

这就是作者在文章构思上的相同之处。其他方面的相似之处还有很多,请大家小组合作,共同探究完成。

关键词总括特点,句式,场景还原

修辞:排比、对比、 比喻、拟人

表达技巧:意象、炼字、色彩

 3.小结

文章固然无定法,动人之处有共鸣。我们理应感谢这几位文章大家,感谢他们描绘眼中的景、表达心中的情(板书:景 情)、传递给我们如此动人的文字。

三、同质求异

1.大家找出了这么多,其实老师也有一个小发现,这三篇文章都写到了一件事——喝茶:请同学们齐读——(ppt出示选文片段)

请问同学们,这茶的“情味”有什么不同?请用概括性的词语填空。

2.同样是喝茶,为什么会有不同的情味呢?我们来了解一下作者,请同学们自由朗读。(ppt出示三位作家与北平)

教师总结:三位作家生平各异,心境不同,写作目的也不尽相同。是以同是写喝茶,也有不同的情味,是以同样是写北平,也有着作家的专属印记。

四、同质求深

林语堂距北平最远,在北平生活时长最短,生平游历过的地方最多,他为什么觉得北平最为“动人”?北平哪里打动了他?我们再读文本,试探究竟。

(学生研读、回答)

同学们的看法和两位知情人不谋而合,我们来看补充资料。(ppt出示)

林语堂在北平时,精神最自由、创造力最旺盛。他喜欢让灵魂野蛮生长,北平的包容给了他最大的自由。

(ppt出示:“豪爽、宽大、包容”)

五、总结:群文阅读,求同求异求深

读懂了林语堂笔下北平的动人,我们再来看看这三篇文章,它们虽然在表达情感和表现方式上各有所长,但都有景有情有味,极富美感;三位作家虽然籍贯不同,但生活时段相同,都属民国时期,都具有着民国文人独有的情怀与风骨;三篇作家笔下的北平虽然或包容或悲凉或美好,都让我们读到了文人的故园之情。群文阅读,精彩在异同之间,深刻在情味之中。而情的正确解读,又要依靠多读书多体悟了。

六、布置作业

那么今天的作业,就是一个关于阅读和品悟的学习任务群。(ppt出示作业)

 

 



【本文地址】


今日新闻


推荐新闻


CopyRight 2018-2019 办公设备维修网 版权所有 豫ICP备15022753号-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