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密|与“小白楼”历史原点无限接近

您所在的位置:网站首页 话说天津卫节目 解密|与“小白楼”历史原点无限接近

解密|与“小白楼”历史原点无限接近

2024-01-29 07:50| 来源: 网络整理| 查看: 265

“小白楼”作为区片名在天津由来已久且无人不知,而它因何得名却众说纷纭,成为历史之谜。最近,天津地方文史学者张诚先生深研史料、抽丝剥茧,有了新的发现。

张诚

《话说天津卫》资深话友

天津地方文史学者,中国近现代史史料学会会员,河东区政协文史顾问,天津师范大学文化地理研究中心兼职研究员。

“1

研究《国闻报》,发现“小白楼”

大家都想知道这“小白楼”到底怎么回事?传说这个、那个,说什么的都有,但是没有一个能拿出具体的东西来“正名”。我们最早发现小白楼的线索,就是在研究《国闻报》的时候,在《夏曾佑集》里发现了有关小白楼的信息。

夏曾佑在他的日记里,记载着哪天去小白楼了,哪天住在小白楼,然后又哪天在小白楼吃饭,哪天在小白楼睡觉。他们经常在那里聚会和活动。戊戌变法最后的日子,他们这些人临走之前在小白楼跟前多次合影。当时,我们认为小白楼这些个信息是能吃、能住、能搞婚宴、能聚会,有点类似于饭馆的性质。因为过去的饭馆也管住宿,另外也有读书看报的地方,就觉得有点儿跟饭馆的性质差不多。

这两年又发现新的情况了。在一个饭店的广告里边,其中有一个卖烟的附加的一个小广告,就说这个烟的批发地方在小白楼,这“小白楼”里还卖烟。然后,在今年又发现新的消息了。批发烟的这个地点,广告后边附着了“小白楼国闻报馆账房内”——还不是说一般的地方,账房就是国闻报的办公地。

就说明嘛呢?这个“小白楼”跟《国闻报》是有关系的。这样,我们往回再捯,再看夏曾佑日记,一下子就明白了!

夏曾佑写的这些个“小白楼”,都是和报馆有关的事儿。第一次去小白楼,就是在《国闻报》创刊之前,这个地方已经租下来了。因此,夏曾佑也有了住的地方,他搬到小白楼《国闻报》馆里住。办报前期,购买机器、安装设备,这好多的事儿必须得有人盯着,夏曾佑在那坐镇。另外,后期印刷、出版这事很多。

这样,就把这事儿理顺了,但是孤证不足为凭。后来陈硕给我提供了一条信息,就是在庚子(1900年)之后,日本领事馆介绍天津媒体的一个秘密文件里边提到,《国闻报》馆设在小白楼内。

图 | 驻天津日本总领事馆档《天津日日新闻报的前身是国闻报》扉页

大意是:“西村同年三月二十八日起移居国闻报馆(当时坐落于海大道,俗称“小白楼”)内,名义上为报务主管,接管其权利,与财政无关。”这又是一重要信息和支点。

“2

“小白楼”得名疑似之原点

于是,我查阅了日本总领事馆有关《国闻报》的所有资料,并请教懂日文的两位学者之后,得出的结论是:《国闻报》在最初资金紧张的时候,以最低的价格在最便宜的地方,找英国的一个商会商洽,因为商会它有一块地,谈完之后,英国商会在这专门盖起一个楼。楼上、楼下,还有个小院,前面有门房,院里还有一口井,之后租给他们作为报馆使用。之所以他们把它叫“小白楼”,很有可能这个楼的外边颜色是白的。

图 | 新闻杂志操纵关系杂篡-国闻报(在天津汉字新闻)

图 | 这是《国闻报》后期馆主西村博给日本总领事郑永昌的报告,大意是:“报馆的本身建筑物属于英商爱德华商会所有,前述两栋在本报馆租借后新建。”

图 |这是国闻报馆财产目录中写有的一栋楼房、一栋门脸房和一口井。

就在那个年代资金比较困乏,技术比较低的情况下,英国商会不可能盖个洋楼租给他们,很有可能它是干打垒的房子盖出来之后,外边刷大白,干干净净的。之前我们在老照片中看到,大沽路边就有类似这样的房子。这样,他们自己就称之为“小白楼”了。因为之前没有小白楼的记载,只有在夏曾佑的日记里边,还有卖烟那个借住他们这里边,租他们的一间门脸房,在那里边批发烟,只有他们自己称之为“小白楼”。

也就是说,只有跟《国闻报》有关系的人,才把《国闻报》馆这个建筑叫作“小白楼”。至于“小白楼”到后期怎么没的?《国闻报》是怎么没的?咱在这里就不表了。

图 | 大沽路基督教青年会所旁有座“小白楼”。

资料来源:天津新闻广播《话说天津卫》节目

图片提供:张诚、唐文权、陈硕、张翔

片头题字 海报制作:唐文权

编辑 整理:刘长虹

分享、在看与点赞

;只要你点,我们就是胖友



【本文地址】


今日新闻


推荐新闻


CopyRight 2018-2019 办公设备维修网 版权所有 豫ICP备15022753号-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