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大学国子监大讲堂第121讲 :《诗经》中的宴飨诗歌赏析

您所在的位置:网站首页 诗经思想和艺术价值最高的是什么 北京大学国子监大讲堂第121讲 :《诗经》中的宴飨诗歌赏析

北京大学国子监大讲堂第121讲 :《诗经》中的宴飨诗歌赏析

2024-07-12 04:57| 来源: 网络整理| 查看: 265

北京大学国子监大讲堂第121讲 :《诗经》中的宴飨诗歌赏析

2015/03/31 信息来源: 首都发展研究院

3月28日上午,由北京大学首都发展研究院与北京市东城区教委联合举办的“北京大学国子监大讲堂”第121讲在东城区国子监中学开讲。北京大学中文系于迎春教授作主题为“《诗经》中的宴飨诗歌赏析”的专题讲座。

  讲座现场

讲座开始,于迎春先介绍了《诗经》的概况。她指出,《诗经》是中国文学史上的第一部诗歌总集,它收集了自西周初年至春秋时期大约五百多年的三百零五篇诗歌,内容上分为风、雅、颂三部分,其中“风”是地方民歌,有十五国风,共一百六十首;“雅”主要是朝廷乐歌,分大雅和小雅,共一百零五篇;“颂”主要是宗庙乐歌,有四十首。《诗经》的表现手法主要是赋、比、兴。“赋”就是铺陈,敷陈其事而直言之也;“比”就是类比,以彼物比此物也;“兴”就是启发,先言它物以引起所咏之词也。《诗经》中思想和艺术价值最高的是民歌,“饥者歌其食,劳者歌其事”,我们熟悉的《伐檀》《硕鼠》就是“风”的代表作。

接着,于迎春重点讲授了《诗经》中以君臣、亲朋欢聚为主要内容的宴飨诗。她介绍说,《诗经》中的作品全为乐歌,礼乐文明是西周政治文化和贵族文明的重要组成部分,音乐的理想并非在于娱乐,而在于端正世道人心。宴飨诗集中收集在“雅”中,反映了周代贵族礼乐文化的面貌。周代贵族们用宴饮来强调亲亲之道、宗法之义,强化社会政治秩序和道德伦理规范,具有强烈的社会功能。于迎春以《诗经•小雅》中的《鹿鸣》《伐木》《常棣》等作品为例,在详细讲解作品的基础上,进一步介绍礼乐在周代社会中的地位和功用,以及《诗经》与当时礼乐文明的关系。

于迎春的博学深深地吸引着前来听讲的学员。讲座结束后,部分学员和她就《诗经》中的经典作品赏析进行了交流和探讨。

北京大学国子监大讲堂下一次讲座将于4月11日开讲,具体讲座信息请登录北京大学首都发展研究院网站http://www.bjdi.org和东城区社区教育网http://www.110101.cn查询。

编辑:歆琴

转载本网文章请注明出处



【本文地址】


今日新闻


推荐新闻


CopyRight 2018-2019 办公设备维修网 版权所有 豫ICP备15022753号-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