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雎教案设计(一等奖)

您所在的位置:网站首页 诗经关雎的教学反思怎么写 关雎教案设计(一等奖)

关雎教案设计(一等奖)

2024-07-06 11:57| 来源: 网络整理| 查看: 265

徐娟  

地区: 江苏省 - 徐州市 - 睢宁县

学校:睢宁县凌北中学

共1课时

关雎 初中语文       人教2001课标版

1教学目标

1.了解《诗经》的基本知识;把握赋比兴的艺术表现手法;初步培养学生诗歌鉴赏能力。

2、反复朗读,直至成诵,在此基础上深入理解诗歌所要表达的内涵,培养学生形象思维能力,体会赋比兴表现手法的表达效果。

3、正确认识古代劳动人民对美好爱情生活的追求和向往。

2学情分析

这首诗是《诗经》中的名篇。由于年代久远,学生理解起来有一定困难,因此,首先要求学生能够理解每首诗的重点字词,并在此基础上,体会其中蕴涵的思想感情和表现方法。注意理解要和读结合起来,以读带动理解,以培养学生的语言感觉能力和诗歌鉴赏能力。背诵全部诗歌。

3重点难点

理解诗歌内容及表现手法

了解兴的手法

4教学过程 4.1第一学时    教学活动 活动1【讲授】关雎

一、情景导入  我国是有着五千多年文明的泱泱大国,在这里有数不尽的文人墨客,读不完的诗词曲赋。今天,我们将在璀璨如星的诗的长河中,撷去一颗最遥远但又最明亮的星斗──《诗经》,来一同欣赏她那雍荣典雅、古老质朴的独特魅力。  导入语:《论语》曰:不学诗,无以言。可见《诗经》的重要影响力,下面请同学们谈一谈你所掌握的有关《诗经》方面的知识。

二、朗读全诗,整体感知  1.教师明确、总结。(多媒体显示)    《诗经》是我国第一部诗歌总集,共收入自西周初年至春秋中叶大约五百多年的诗歌305篇。《诗经》共有风、雅、颂三个部分。    《诗经》六义:风、雅、颂;赋、比、兴。    五经:《诗》、《书》、《礼》、《易》、《春秋》。    导入语:好诗如美酒,似香茶,在于品!品诗在于读,在于听!下面请同学们采用自己所喜欢的方式自由朗诵这两首诗

 2.老师范读,指导学生把握诗的节奏与语调的舒缓。正音,同时出示投影:

    睢鸠(jū jiū)一种水鸟。  窈窕(yǎo tiǎo):文静美好的样子。  逑(qiú):配偶。  荇莱(xīng):一种可食的水草。  寤寐(wù mèi):这里指日日夜夜。寤,醒时。寐,睡时。  芼(mào):挑选。   

 3学生自由朗读课文,教师作诵读指导。 教师提示:第一章雎鸠和鸣于河之洲上,其兴淑女配偶不乱,是君子的好匹配。这一章的佳处,在于舒缓平正之音,并以音调领起全篇,形成全诗的基调。以“窈窕淑女,君子好逑“统摄全。第二章、第三章中的“求”字是全篇的中心,写深切的思慕和求而不得的忧思。声调亦迫促,与前后平缓之音有别。第四章、第五章写求而得之的喜悦。曰“友”,曰“乐”,用字自有轻重,深浅不同,应读出兴奋和快乐之情。

4.多媒体显示:

关雎

关雎鸟关关和唱,夜长长相思不断,在河心小小洲上。尽翻身直到天光。好姑娘苗苗条条,哥儿想和她成双。长和短水边荇莱,采荇人左采右采。水荇莱长短不齐,好姑娘苗苗条条,采荇菜左右东西。弹琴瑟迎她过来。好姑娘苗苗条条,追求她直到梦里。水荇莱长长短短,采荇人左拣右拣。追求她成了空想,好姑娘苗苗条条,睁眼想闭眼也想。娶她来钟鼓喧喧。   

三、思读全诗,把握文意  1、这首诗讲了一个什么故事,请同学们用自己的语言来描述。    教师小结:这苜诗很短很完整,既写对爱情求而不得的相思之苦,但又不陷于难以自拔的低沉哀吟,是一首古老而优秀的民歌作品。看来,冠于《诗经》之首的《关雎》的确名不虚传。  2、既然大家都认为它是爱情诗,那么它是如何抒发相思之情的?请具体分析。  教师把全班同学分成六组,每两组负责一节的分析鉴赏任务。围绕“如何写这位男子的爱恋、相思、梦幻”展开讨论交流。其中以一组为主,另一组补充或评价。

    首章四句写一个青年小伙子,见到河洲上一对水鸟的相亲相爱,听到它们一唱一和的呜叫,自然引起自己的无限情思,何况他心目中正有着一位所爱的人儿呢!他向往着那位美丽贤淑的好姑娘,能够成为自己理想的配偶。    板书:

 听听:关关雎鸠 所见:在河之洲极有层次,语约义丰 所思:窈窕淑女 所愿:君子好逑。   

 次章八句写他日夜相思,须臾不能忘怀这位采荇菜的姑娘在水边劳动时的窈窕身影。难耐的相思之苦已达到了长夜不眠的程度。   板书:

寤寐求之──追慕之心辗转反侧──相思之苦   

  第三章八句突然出现了“琴瑟友之”“钟鼓乐之”的欢快、热闹的场面。这不啻是个戏剧性的转变。幻由情生,无疑这正是这位害相思之苦的男子对未来的设想、是他寤寐求其实现的愿望。

    板书

琴瑟友之──亲密相爱钟鼓乐之──欢快热闹   

    教师小结:古人在解释这首诗时,曾进行封建礼教的涂饰,或说它是“美后妃之德”,或说它是“刺康王晏起”,名义上是“以史证诗”,实际上是一种歪曲。今天我们认为它作为一篇爱情诗篇,它写思慕,写追求,写向往,既深刻细微,又止所当止。孔子说“《关雎》乐而不淫,哀而不伤”,确有一定见地,对我们仍有启发。

四、品读全诗,探究艺术手法  1、本文采用了什么表达方式?    教师小结:《诗经》的形式基本上是四言诗。章法上最具特色的一点是“重章叠咏”。所谓“重章叠咏”,是指一首诗的各章,不仅句数相等,而且语言几乎完全相同,中间只变动几个字,甚至只变动一两个字,以重复歌咏的一种形式。   同时多媒体显示:

    《诗经》的这一突出特点,同样与音乐曲调中有着密切的关系。我们知道,当人们产生了强烈的感情冲动的时候,“言之不足故嗟叹之。嗟叹之不足故咏歌之”。往往喜欢从流行曲调中挑一支熟悉的,配上词唱唱。而《诗经》的时代,流行于民间的曲凋一般都比较短小。唱了一遍,常常感到兴犹未尽,于是一而再,再而三地唱。如果许多人在一起,便一人唱,众人和,直到唱痛快为止。每重唱一遍,只变动少数词语,最简单。最容易传唱,最便于记忆。当然也就最乐于为人们用了。  重章叠咏形式的运用,对深化意境,渲染气氛,强化感情,突出主题都起到了很重要的作用。同时,它还有效地增强了诗歌的节奏感、音乐感,形成了一种回环往复的美,带给人一种委婉而深长的韵味。   

  2、本诗写男子的一片情思,却以“关关雎鸠”开头,这种表现手法叫什么?

    多媒体显示:

    《诗经》的表现手法,前人概括为赋、比、兴。朱熹在《诗集传》中解释说:“赋者,敷陈其事而直言之者也”,“比者,以此物比彼物也”;“兴者,先言他物以引起所咏之词也”。这种解释比较通行。赋就是陈述铺叙的意思。如《七月》“氓之蚩蚩,抱布贸丝。匪来贸丝,来即我谋”就使用了赋的手法。比就是譬喻。如《卫风·氓》中用桑树由繁茂到凋落比喻,女主人公的容貌由盛而衰。兴是借助其他事物作为诗歌发端,以引起所要歌咏的内容。如《周南·桃夭》以“桃之夭夭,灼灼其华”起兴,使人从桃花展开联想到新嫁娘的美貌。比兴手法对后世诗歌的创作有很大影响。   

    教师小结,前人对此有究属赋比兴何种手法的争论。实际上就诗中这两句看来,并不排斥是作者的实见之景,但对全诗来说,确也起着媒介、比喻、联想,以至象征的作用。因此我们认为不必如此拘泥。

关雎

课时设计 课堂实录

关雎

1第一学时     教学活动 活动1【讲授】关雎

一、情景导入  我国是有着五千多年文明的泱泱大国,在这里有数不尽的文人墨客,读不完的诗词曲赋。今天,我们将在璀璨如星的诗的长河中,撷去一颗最遥远但又最明亮的星斗──《诗经》,来一同欣赏她那雍荣典雅、古老质朴的独特魅力。  导入语:《论语》曰:不学诗,无以言。可见《诗经》的重要影响力,下面请同学们谈一谈你所掌握的有关《诗经》方面的知识。

二、朗读全诗,整体感知  1.教师明确、总结。(多媒体显示)    《诗经》是我国第一部诗歌总集,共收入自西周初年至春秋中叶大约五百多年的诗歌305篇。《诗经》共有风、雅、颂三个部分。    《诗经》六义:风、雅、颂;赋、比、兴。    五经:《诗》、《书》、《礼》、《易》、《春秋》。    导入语:好诗如美酒,似香茶,在于品!品诗在于读,在于听!下面请同学们采用自己所喜欢的方式自由朗诵这两首诗

 2.老师范读,指导学生把握诗的节奏与语调的舒缓。正音,同时出示投影:

    睢鸠(jū jiū)一种水鸟。  窈窕(yǎo tiǎo):文静美好的样子。  逑(qiú):配偶。  荇莱(xīng):一种可食的水草。  寤寐(wù mèi):这里指日日夜夜。寤,醒时。寐,睡时。  芼(mào):挑选。   

 3学生自由朗读课文,教师作诵读指导。 教师提示:第一章雎鸠和鸣于河之洲上,其兴淑女配偶不乱,是君子的好匹配。这一章的佳处,在于舒缓平正之音,并以音调领起全篇,形成全诗的基调。以“窈窕淑女,君子好逑“统摄全。第二章、第三章中的“求”字是全篇的中心,写深切的思慕和求而不得的忧思。声调亦迫促,与前后平缓之音有别。第四章、第五章写求而得之的喜悦。曰“友”,曰“乐”,用字自有轻重,深浅不同,应读出兴奋和快乐之情。

4.多媒体显示:

关雎

关雎鸟关关和唱,夜长长相思不断,在河心小小洲上。尽翻身直到天光。好姑娘苗苗条条,哥儿想和她成双。长和短水边荇莱,采荇人左采右采。水荇莱长短不齐,好姑娘苗苗条条,采荇菜左右东西。弹琴瑟迎她过来。好姑娘苗苗条条,追求她直到梦里。水荇莱长长短短,采荇人左拣右拣。追求她成了空想,好姑娘苗苗条条,睁眼想闭眼也想。娶她来钟鼓喧喧。   

三、思读全诗,把握文意  1、这首诗讲了一个什么故事,请同学们用自己的语言来描述。    教师小结:这苜诗很短很完整,既写对爱情求而不得的相思之苦,但又不陷于难以自拔的低沉哀吟,是一首古老而优秀的民歌作品。看来,冠于《诗经》之首的《关雎》的确名不虚传。  2、既然大家都认为它是爱情诗,那么它是如何抒发相思之情的?请具体分析。  教师把全班同学分成六组,每两组负责一节的分析鉴赏任务。围绕“如何写这位男子的爱恋、相思、梦幻”展开讨论交流。其中以一组为主,另一组补充或评价。

    首章四句写一个青年小伙子,见到河洲上一对水鸟的相亲相爱,听到它们一唱一和的呜叫,自然引起自己的无限情思,何况他心目中正有着一位所爱的人儿呢!他向往着那位美丽贤淑的好姑娘,能够成为自己理想的配偶。    板书:

 听听:关关雎鸠 所见:在河之洲极有层次,语约义丰 所思:窈窕淑女 所愿:君子好逑。   

 次章八句写他日夜相思,须臾不能忘怀这位采荇菜的姑娘在水边劳动时的窈窕身影。难耐的相思之苦已达到了长夜不眠的程度。   板书:

寤寐求之──追慕之心辗转反侧──相思之苦   

  第三章八句突然出现了“琴瑟友之”“钟鼓乐之”的欢快、热闹的场面。这不啻是个戏剧性的转变。幻由情生,无疑这正是这位害相思之苦的男子对未来的设想、是他寤寐求其实现的愿望。

    板书

琴瑟友之──亲密相爱钟鼓乐之──欢快热闹   

    教师小结:古人在解释这首诗时,曾进行封建礼教的涂饰,或说它是“美后妃之德”,或说它是“刺康王晏起”,名义上是“以史证诗”,实际上是一种歪曲。今天我们认为它作为一篇爱情诗篇,它写思慕,写追求,写向往,既深刻细微,又止所当止。孔子说“《关雎》乐而不淫,哀而不伤”,确有一定见地,对我们仍有启发。

四、品读全诗,探究艺术手法  1、本文采用了什么表达方式?    教师小结:《诗经》的形式基本上是四言诗。章法上最具特色的一点是“重章叠咏”。所谓“重章叠咏”,是指一首诗的各章,不仅句数相等,而且语言几乎完全相同,中间只变动几个字,甚至只变动一两个字,以重复歌咏的一种形式。   同时多媒体显示:

    《诗经》的这一突出特点,同样与音乐曲调中有着密切的关系。我们知道,当人们产生了强烈的感情冲动的时候,“言之不足故嗟叹之。嗟叹之不足故咏歌之”。往往喜欢从流行曲调中挑一支熟悉的,配上词唱唱。而《诗经》的时代,流行于民间的曲凋一般都比较短小。唱了一遍,常常感到兴犹未尽,于是一而再,再而三地唱。如果许多人在一起,便一人唱,众人和,直到唱痛快为止。每重唱一遍,只变动少数词语,最简单。最容易传唱,最便于记忆。当然也就最乐于为人们用了。  重章叠咏形式的运用,对深化意境,渲染气氛,强化感情,突出主题都起到了很重要的作用。同时,它还有效地增强了诗歌的节奏感、音乐感,形成了一种回环往复的美,带给人一种委婉而深长的韵味。   

  2、本诗写男子的一片情思,却以“关关雎鸠”开头,这种表现手法叫什么?

    多媒体显示:

    《诗经》的表现手法,前人概括为赋、比、兴。朱熹在《诗集传》中解释说:“赋者,敷陈其事而直言之者也”,“比者,以此物比彼物也”;“兴者,先言他物以引起所咏之词也”。这种解释比较通行。赋就是陈述铺叙的意思。如《七月》“氓之蚩蚩,抱布贸丝。匪来贸丝,来即我谋”就使用了赋的手法。比就是譬喻。如《卫风·氓》中用桑树由繁茂到凋落比喻,女主人公的容貌由盛而衰。兴是借助其他事物作为诗歌发端,以引起所要歌咏的内容。如《周南·桃夭》以“桃之夭夭,灼灼其华”起兴,使人从桃花展开联想到新嫁娘的美貌。比兴手法对后世诗歌的创作有很大影响。   

    教师小结,前人对此有究属赋比兴何种手法的争论。实际上就诗中这两句看来,并不排斥是作者的实见之景,但对全诗来说,确也起着媒介、比喻、联想,以至象征的作用。因此我们认为不必如此拘泥。

Tags:关雎,教案,设计,一等奖


【本文地址】


今日新闻


推荐新闻


CopyRight 2018-2019 办公设备维修网 版权所有 豫ICP备15022753号-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