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经》与兰

您所在的位置:网站首页 诗经中的笙歌 《诗经》与兰

《诗经》与兰

2024-03-21 02:49| 来源: 网络整理| 查看: 265

《郑风·溱洧》:“溱与洧,方涣涣兮。士与女,方秉蕳兮。女曰‘观乎?’士曰‘既且’。‘且往观乎?洧之外,洵吁且乐。’维士与女,伊其相谑,赠之以勺药。”“溱”与“洧”是郑国境内的两条河流,在城外绕山而下,水清质美。郑俗每年三月上巳节,春暖花开,杨柳飘拂的季节,男女手执兰草在岸边欢乐聚会,招魂续魄,祓(扶fú)除不祥。“蕳”,兰草。《毛传》云:“蕳,兰也。”古人所谓兰是一种香草,属菊科,和今之室栽兰花不同。《诗经》和“楚辞”中所指的“蕳”都不是今天所见的室内兰花,它是长在水边的一种香草。陆机:“蕳即兰,香草也”。兰草不仅青香幽幽,具有祛暑、化湿等药物作用,可以祛除不祥,而且兰为花中之君子,品性高洁,生于幽谷丛林,不与百花争妍,她风姿素雅,天然无华,幽香清远,淡雅宜人。

《琴操·猗兰操》中记载:“孔子自卫返鲁,隐谷之中见香兰独茂,喟然叹曰:芝兰当为王者香,今独与众草为伍”。从孔子到屈原后至历代诗人无不赞美兰之高洁。中原也形成习俗,人们于阳春季节手执兰草到郊外溪水河畔,以兰沾水洒身洁身自净祛除不祥。《宋书·礼志》引《韩诗》曰:“郑国之俗,三月上巳之溱、洧两水之上,招魂续魄,秉兰草祓不祥。”祓,是祓除病气和不祥。三月正值桃花水下之时,河水弥漫,绿草如茵,春花烂漫。郑国的溱、洧两水之畔,男男女女,熙熙攘攘,手执兰草,互赠芍药,以结情好。《周礼》记载,此时“女巫掌岁时祓除衅浴。”可见三月上巳如水上祓禊乃民间风俗,此风有文记载溯自春秋战国,或者更远一些。上巳祓禊本是一种禳灾的民间活动,而官方亦不加禁止,甚至官民可以同去水边洗濯。后遂成风俗。到了魏晋时期被文人附会,而演变为风流旖旎的韵事。

《晋书·礼志》:“汉仪,季春上巳,官及百姓皆禊于东流水上,洗濯祓除去宿垢。”王羲之一篇《兰亭序》更使此风大张,上巳“曲水流殇”,遂成文人雅趣,风流韵事。每逢上已节或春和日丽之日,人们便相约到河边游玩,大家分坐在水渠两旁,在上流放置酒杯,任其顺流而下,杯停在谁的面前,谁即取饮,并赋诗填词,彼此相乐,故称为“曲水流觞”。

墨兰红神荷

《郑风·溱洧》篇为我们具体记载了春秋时的郑国青年男女相约于阳春三月秉执兰草,招魂续魄,祓除不祥的生动情景以及青年男女互赠勺药香花以结恩情的美好情景。“勺药”,香草名。男女于上巳节互赠勺药,以结情缘。《集传》云:“勺药,亦香草也。三月开花,芳色可爱。”《诗经》这部中国早期诗歌总集在中国文学史上之所以具有崇高的地位,其中一个很重要的方面就在于它不同地域的民歌不仅为我们记录下了中国古代人们美好的爱情生活,而且为我们研究古代的风俗历史提供了十分宝贵的材料。

晚于《诗经》的“楚辞”也经常提到兰。尤其是屈原的作品。仅《离骚》和《九歌》中就有二十四处之多处提到兰。如“扈江离与辟芷兮,纫秋兰以为佩。”;“朝搴阰之木兰兮,夕揽洲之宿莽。”;“余既滋兰之九畹兮,又树蕙之百亩。”;“朝饮木兰之坠露兮,夕餐秋菊之落英。”;“步余马于兰皋兮,驰椒丘且焉止息。”;“时暧暧其将罢兮,结幽兰而延儜。”;“户服艾以盈要兮,谓幽兰其不可佩。”;“兰芷变而不芳兮,荃蕙化而为茅。”;“余以兰为可恃兮,羌无实而容长。”;“览椒兰其若兹兮,又况揭车与江离?”(以上为《离骚》中所提到的兰)《东皇太一》:“蕙肴蒸兮兰藉,莫桂酒兮椒浆。”《云中君》:“浴兰汤兮沐芳,华采衣兮若英。”“湘君薜荔柏兮蕙绸,荪桡兮兰旌。”“桂棹兮兰枻,斫冰兮积雪。”“采薜荔兮水中,搴芙蓉兮木末。”《湘夫人》:“沅有芷兮澧有兰,思公子兮未敢言。”“桂栋兮兰橑,辛夷楣兮药房。”《少司命》:“秋兰兮麋芜,罗生兮堂下。”“绿叶兮素华,芳菲菲兮袭予。”“秋兰兮青青,绿叶兮紫茎。”(以上为《九歌》中所提到的兰)共二十四处。可见屈原也是特别欣赏兰草品性的。《诗经》和“楚辞”对兰的欣赏深深的影响着中国知识分子的欣赏品位。 返回搜狐,查看更多



【本文地址】


今日新闻


推荐新闻


CopyRight 2018-2019 办公设备维修网 版权所有 豫ICP备15022753号-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