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经《硕鼠》阐释的哲理:生活不止眼前的苟且,还有诗和远方

您所在的位置:网站首页 诗歌黍离的创作背景 诗经《硕鼠》阐释的哲理:生活不止眼前的苟且,还有诗和远方

诗经《硕鼠》阐释的哲理:生活不止眼前的苟且,还有诗和远方

2024-06-24 01:15| 来源: 网络整理| 查看: 265

0 分享至

用微信扫码二维码

分享至好友和朋友圈

你会不会有那么一瞬间觉得很累,很想逃避,但迫于某种压力,你还是不得不留下。我们都曾是怀揣梦想的少年,但在现实的风吹雨打下还是屈服了,心中还是有梦,但还是过着苟且人生,也许这也是支撑我们生活下去的理由吧。自古以来,在文学作品中,老鼠就一直以负面形象出现,它一直生活在黑暗之中,贪婪肆虐,破坏性极大,是令人一听其名就心生厌恶的害虫。硕是硕大的意思,“硕鼠”这个词语不管代表什么,总归不是好意。

苟且人生,向往远方

全诗共三章,每章八句,每章开头都是愤怒地申斥:“硕鼠硕鼠,无食我黍”,“黍”是麦苗的意思,短短八字,就把对老鼠的憎恨所表达出来,而这里的老鼠实际上是指残酷的剥削阶级。诗歌用又肥又大的老鼠来比喻残酷剥削劳动人民的统治阶级,表现出他们对那些四体不勤、五谷不分的剥削者的憎恨,这比喻用得精当贴切而有力,把劳动人民积郁在心中的那些对不劳而获的封建剥削者的怨恨宣泄出来。接下来便是更强烈的控诉,“三岁贯女,莫我肯顾”,在这里,“三”并不是指实数,而是表示数量多,“女”通“汝”,在这里指剥削者。劳动者辛辛苦苦地侍奉着这些剥削者,不知干了多少年,但是剥削者一点也不体贴、关心他们。在沉重的压榨之下,他们意识到剥削者侵吞了了他们的劳动果实,甚至不顾他们的死活,忍无可忍,他们产生了要逃亡的念头,下定决心要离开那些剥削他们的人,摆脱这种暗无天日的生活,去寻找那些没有压迫的理想之地。

在奴隶社会时期,经常发生这种奴隶们由于不堪忍受奴隶主的剥削压榨而集体逃亡的事件,而这种“逝将去女”的思想也是当时社会阶级矛盾的真实写照。可是在阶级社会里,真的有这样一块“乐土”吗?这几乎不可能,“乐土乐土,爱得我所”,“乐土”是诗人想象中没有老鼠的幸福乐园,仿佛再说自己已经找到了安居乐业的处所。在那个时代,“乐土”“乐国”“乐郊”其实也只是幻想,现实生活中并没有这样的地方,所以这也只不过是诗人想象的美好地方。第三章的最后两句,“乐郊乐郊,谁之永号”,他们不仅找到了这个地方,还由衷地赞叹:真到了那样的好地方,还有谁会长叹哀鸣呢?这里更加突出了诗人们对理想之国的向往之情。

《硕鼠》在艺术上的最大特色,就是将“复沓”形式运用得巧妙,有规律,又有变化。每章第二句的最后一字的变化,虽是为了乐章音韵的变换,内容均无大异,但这三个字也能显示出劳动者不管什么样的粮食都没有了,都被剥削者掠取了。第四句“顾”“德”“劳”的变换,顾惜、施恩、慰劳,层层递进,揭露了奴隶主的丑恶嘴脸,更加强调了剥削者一定也不顾及劳动者。第六句“士”“国”“郊”的变换,突出了劳动者对理想之国的急切向往。第八句,“所”变成“直”,意为值得。意思是劳动者的劳动就能得到相应的报酬。而第三章却不按常理出牌,忽然将整句变动为“谁之永号”,将劳动者怨恨剥削阶级而向往没有压迫的世界的情感表现得淋漓尽致,加深了这首诗主题思想的发挥。

主题探析

《硕鼠》是一部现实主义的文学作品,它反映了当时那个时代的政治经济文化,因此在某种程度上它具有了史料的意义。关于它的创作背景,很多古籍上都有记载,王符在《潜夫论·班禄》中有言:“履亩税而《硕鼠》作。”“履亩税”就是按照土地的多少来确定征税的多少,类似于公元前594年鲁国的“初税亩”。所以这首诗可能写于封建时期,“硕鼠”比喻的其实并不是贪得无厌的奴隶主,而是地主阶级,而篇中“无食我黍”的“我”也并不是奴隶,而是拥有人身自主权和部分土地所有权的自由民。正是因为“履亩税”的推行,大大加重了自由民的负担,所以他们才发出“无食我黍”的抗议。自由民才拥有自己土地上生产物的所有权,努力根本就没有所有权,又怎么会发出“无食我黍”的感叹呢?

《硕鼠》不仅直接表现出劳动者对不劳而获和劳而不获的不公平的社会现象的不满,而且已经做出了反抗的行动,他们在愤怒地控诉以后提出要脱离剥削他们的统治者,去寻找理想的国土。但他们的反抗选择的是逃离,而不是正面的对抗,这也体现了他们的阶级局限性,没有足够的反抗精神。他们所谓的“乐土”、“乐国”、“乐郊”其实根本不存在,这只是一种幻想,用它们来麻痹自己。这也反映了他们的无奈,正是因为他们难以对现在的生活做出改变,所以才会幻想着去过他们想要的梦想生活,做白日梦,这无异于“海市蜃楼”。但有梦总比没梦好,有梦就意味着他们心中还存有希望,他们愿意为之努力,过着自己想要的生活。

小结

《诗经》三百零五篇,大多数都是民歌,而它们产生时代的社会背景与文化形态,就是现如今学术界所要研究的重大课题。《硕鼠》是一首反对剥削,幻想美好社会的诗,它将现实主义的题材与浪漫主义的创作方法结合在一起。它反映了阶级社会时期剥削者和劳动者普遍存在的关系,所以它具有典型性特征,既可以看作是封建社会,也可以看作是奴隶社会。这是对黑暗势力的反抗,是出于对美好生活、安居乐业的向往,寄托了劳动人民希望没有压迫、没有剥削的社会理想。也许他们的思想还不够成熟,具有一定的落后性,但对我们现如今仍有重要的启迪意义。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

/阅读下一篇/ 返回网易首页 下载网易新闻客户端


【本文地址】


今日新闻


推荐新闻


CopyRight 2018-2019 办公设备维修网 版权所有 豫ICP备15022753号-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