究竟是谁把李白杜甫一生的旅行足迹做了地图?

您所在的位置:网站首页 诗人李白的人生经历是什么 究竟是谁把李白杜甫一生的旅行足迹做了地图?

究竟是谁把李白杜甫一生的旅行足迹做了地图?

2024-01-28 18:22| 来源: 网络整理| 查看: 265

更多就不举例啦……

好家伙!

小编的直觉告诉自己:

这份红艳艳的唐宋文学编年地图哪里会是“有人”做?恐怕是有很多人做吧!

有网友调侃,古代写诗就像现在发朋友圈,“桃花潭水深千尺,不及汪伦送我情”,搁现在朋友圈就是“好基友送我来了,3Q!”地点:桃花潭。再拍一张美图……等待其他诗人点赞。

然而坦白讲,唐诗宋词因为这地图一下子活了过来。你路过扬州时,会想到故人西辞黄鹤楼;路过成都时会想到丞相祠堂何处寻,路过镇江时则是千古江山英雄无觅……风景与诗作如今都落在了这个地图上。

所以问题来了,这份地图到底是哪个团队制作的呢?

小编经过多方打探,原来,“唐宋文学编年地图”是一个专门的网站,由中南民族大学文学与新闻传播学院教授王兆鹏主持制作,2017年3月,试行上线。

这张地图上,135位唐宋著名诗人一生的行迹,何时何地写下了哪些诗文都能一览无余。点击南京,便可看到有59位诗人曾在此停留,并留诗592首。

除此还可以在页面上方的工具栏列表中搜索自己喜爱的诗人,例如豪放派词人苏轼,一生备受排挤,多次被贬,在编年地图上,他的人生直观地画成一个“中”字。上面分布90个密密麻麻的红点,用紫线相连,显示他走过的路。他去过90座城市,是行走城市最多的诗人,“可以说一生都在路上”。

点击每个红点,会跳出一张张年表,记录苏轼在该城的经历和所写的诗。点红点“开封”,1079年8月18日遭遇乌台诗案入狱,被贬黄州。几段短促的紫色直线把开封和黄州相连。这段路苏轼似乎走得很急,只在五个小城稍作停留,心情不好,一路写了不到20首诗。点击途径地“麻城”,跳出他在此写下的诗:“幸有清溪三百曲,不辞相送到黄州”。

缘起

据主持人王兆鹏教授讲述,这个网站历时五年才得以上线,百余人团队参与数据整理编写,融合了GIS、测绘、计算机、文学等多学科合作研究。

而如此庞大的工程来源于一次简单而又有意思的文学碰撞。

王兆鹏的师兄肖鹏是资深媒体人、词学研究专家,两人志同道合,在一次偶然的学术交流中,师兄提出了一个很新颖的想法“我们能不能做一个词人的地图出来,看看哪里的词人比较多。”这个想法引发了王兆鹏的强烈兴趣,作家的年谱是以时间为轴线的,而他们的行走轨迹则需要自己去查阅历史地图才能确定空间位置。这两者的文献资料大多是分散的,查阅时很不方便。“如果能把前人的年谱和行走轨迹全部结合起来,打通时空的维度,这将会为大家提供很大的便利。”王兆鹏坚定了要做诗人地图的念头。

如何实施呢?王兆鹏很快就想到了利用数字化的电子地图来实现时间与空间上的有效衔接,利用现代的信息技术实现古人与现代的时空碰撞。

“范仲淹的名作《渔家傲》过去都以为是在延安写的,经过查找文献考订后发现,其实是在庆州写的;名句‘试问闲愁都几许?一川烟草,满城风絮,梅子黄时雨’的作者、宋代词人贺铸曾经在武汉江夏做官;黄庭坚曾来武汉,在武昌蛇山顶上望着紫阳湖的十里荷花留下系列名作;黄州在唐宋时期是官员被贬谪的目的地。”王兆鹏在文献查找和数据录入过程中有许多有趣的发现。

“破案”

1982年,王兆鹏从武汉师范学院(今湖北大学)中文系毕业,三年后考上本校研究生,专攻唐宋诗词。“要研究一个人,必须了解一群人甚至一代和几代人。”而以往的研究常常将诗人关在在“格子间”,不和其他诗人联系:“写书这一章全是李白,下一章全是杜甫。”他们见过面说过话,互相赠送过诗作吗?

参与“唐宋文学编年地图”的工作人员近300人。王兆鹏2000年到2016年在武汉大学中文系任教,被拉来项目帮忙的多是他在武大的朋友和硕士毕业的学生,既没有经费补贴,也不像论文可以当作科研成果,全是“看在老师的面子上,顺便学一点新的研究方法”。

“破案”需要线索。像《芙蓉楼送辛渐》《菩萨蛮·书江西造口壁》这样直接将写诗地点嵌进诗文的不多,只能从其他信息推测:当年诗人在哪里做官,和同期诗人的书信中是否提过自己近况,史书上有过什么记载。

多数男诗人可以从官职履历中推算出写诗地点。公元1175年,辛弃疾在江西任提点刑狱,“相当于江西公安厅厅长”。当时江西首府在南昌,提行司却在赣州,因此那段时间他应在赣州生活。辛弃疾登上了贺兰山顶的郁孤台,想到四十七年前,金兵南侵江西,隆裕太后在此弃船逃亡,而中原始终收复无望,于是他在山壁上题下著名的“郁孤台下清江水,中间多少行人泪”。

辛弃疾足迹

女诗人比较麻烦,比如李清照。古代女性没有社会身份,既不做官,也不出门游历,生平只能靠父亲和丈夫的资料推断。李清照的丈夫赵明诚是金石专家,业余爱好研究古代铜器石碑上的铭文,在各地赴任收集文物,编了三十多卷《金石录》。

李清照足迹

在《金石录》后,王兆鹏发现有一篇李清照作的《金石录后序》,记录了婚后34年里,和丈夫赵明诚的故事,“这是词人唯一一条一手资料。”在后序里,李清照记录了早年在汴京,夫妇如何节衣缩食从大相国寺购买文物,收集了十几屋书册卷轴、古董祭器。

金兵南下,丈夫病死,她追随宋高宗的逃跑路线,一路往南逃难。在逃难中,文物或是来不及转移,落入金兵手中;或是在运输途中掉入长江丢失。逃到浙江后,十几屋文物只剩下五六筐书画砚墨,舍不得放在别处,藏在床下,却被小偷挖洞背走。“李清照是著名词人,大家对她的生平很关注,今天破一点案明天破一点案,生平轨迹就逐渐勾画出来了。”

李清照。图片源自网络

也常遇到无法破解的“无头案”。李白出生在吉尔吉斯斯坦,定位在地图最西点,唐代叫碎叶城,是当时的西域重镇。没有做过官,官职履历不明;到处游荡,行踪只能从《早发白帝城》《望庐山瀑布》中推测。

“他一生究竟去过几次长安,100多年来没有搞清楚。”死法也众说纷纭,《旧唐书》说他“饮酒过度,醉死宣城”,又有专家考证其病死于当涂,而民间流传他在当涂醉酒,跳进江里捉月,溺水而亡。他的一生只有一段能够编年,其他无法考证的“只能空着”。所以,上文的图片还是存疑的。

李白。图片来自网络

诗人生平案子一一“破”了,难题还有技术。300名文科科研人员,没人想象得出“地图”将是个什么样子,摆在大家眼前的只有破不完的“案”,翻不完的史书,录不完的数据库。

新发现

这张地图把隐藏在史书字里行间的故事,用一种直观的方式呈现出来,王兆鹏甚至找到一些之前没注意到的小发现——

比如,杜甫和王维都是唐代著名诗人,他们似乎不是陌生人。晚年,杜甫在四川写了一首诗《解闷》,第一句就是“不见高人王右丞”,“说明他们曾经见过,”王兆鹏说,“但是我们研究文学史的,从来不知道杜甫和王维什么时候见过面。”

王维足迹

把地图上两人的轨迹一一对照,就能发现公元746年到755年十年间,两人都在长安。那时,王维是大官,精通书画音乐,是诗坛领袖和社交红人。而此时的杜甫没有考进进士,在长安四处求官,“朝扣富儿门,暮随肥马尘”,过得像个乞丐。王兆鹏推断他们正是这十年里见的面,“具体年份虽然没法确定,但肯定有交集”。

王维。图片来自网络

“原来只能看到一个人活动,现在突然能看到几百人一起活动,这个场面多壮观。”王兆鹏这样形容。他觉得这张地图甚至能改变人们看待历史的方法,之前的古文研究,几乎都只着重诗人个体,没有全局观念;而计算机只用于检索,现在应该被拿来作为“文学研究的分析工具”。

他觉得在将来的文史研究中,“数据”会成为一个检验标准。作品的好坏评价虽然主观,但是影响力有多大、作家创作的“高峰期”,不能仅靠固有印象和口耳相传的评价,“必须要有数据作支撑。”

读万卷书

行万里路

看了诗人们的行旅图

你是否也心生感慨呢?

以前的文学研究

都是单个诗人的“独幕剧”

而现在

通过这个地图

诗人们在一个舞台上对话

按什么地理顺序走了大好河山,

和同代诗人有过什么交集

都可以略知一二

是什么样的风景

怎样的山水

滋润出了文苑英华?

也许

从今开始

你便要出发

……返回搜狐,查看更多



【本文地址】


今日新闻


推荐新闻


CopyRight 2018-2019 办公设备维修网 版权所有 豫ICP备15022753号-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