真正的社恐到底是什么样?

您所在的位置:网站首页 词汇指的是啥 真正的社恐到底是什么样?

真正的社恐到底是什么样?

2023-03-25 14:40| 来源: 网络整理| 查看: 265

“社恐”一词,全称是“社交恐惧症”,最初是一个专业的心理学词汇,指的是一种不可忽视的精神障碍。

根据美国精神医学学会2013年发布的《精神障碍诊断与统计手册(第五版)》,社交焦虑障碍(Social Anxiety Disorder,SAD,或称社交恐惧症)的基本特征是对社交情境的显著或强烈的害怕或焦虑,在这种情境下个体可能面临被他人品评。 社交焦虑障碍通常表现为:

▘过分的不想甚至不合理地恐惧社交场合;

▘难以控制、反复或持续的回避行为;

▘伴有明显的焦虑症状,可发展到惊恐发作的程度;

▘社恐程度持续1个月以上;

▘影响正常生活,损害社会及自身基础功能。

因此我们日常生活中所说的“社恐”并非真“社恐”,其实是我们对非自愿社交的一种无奈情绪的表达和自嘲。

看看下边的这些表现是不是你的日常?

1.和半生不熟的人同坐一部电梯,时间好像瞬间被凝固,会觉得很尴尬不知所措;

2.在人群中有压力感,觉得人一多就浑身不舒服;

3.聚会能推就推,去了害怕见到人,会尴尬,拼命找话说的时候会脸红;

4.日常生活中过于在意他人看法,总是担心自己会出错;

5.最怕被cue自我介绍,站在众多人面前希望自己消失隐形;

6.出门不戴耳机就会没有安全感,不听歌也要戴着尽量不与其他人产生对话;

7.聚餐时坐角落,吃饭只夹最近的菜,也不参与交谈。

我们“社恐”的主要原因其实就两个层面

社会环境层面:

1.随着自媒体时代的到来,我们一天当中很多时间都消费在了各种短视频批量化生产的内容里。虽然这些无穷无尽的内容让我们的信息输入量大幅提升,但被投喂得太久,我们会忘记如何去主动搜索自己想要了解的信息,也忘了如何去表达自己的想法。

2.受之前的大环境影响,我们很多沟通交流都转到了线上,这会让我们面对面的社交能力慢慢减弱。许多人甚至开始依赖起口罩,即使在一些不必要的场合仍然愿意佩戴,似乎口罩可以遮盖住我们内心对人际交往的尴尬和焦虑不安。

自身层面:

1.性格原因:性格是人自身思维方式的一种外在体现,非适应性的思维方式造就了社交恐惧症。社交恐惧形成的根源在于“自我否定”:认为真实的自己不够好,害怕被别人发现、被别人拒绝,干脆回避社交。

2.思维方式:有些人本身比较追求完美,对自己高标准严要求,害怕做事情出现问题,害怕和人交往,担心和人交往别人会看出自己的某些缺点,从而导致回避社会,不愿意和人交往。

提到社恐,我们第一时间想到的往往都是它给我们带来的困扰,在某些情况中,“社恐”们总会被评价为“性格不好”“不合群”,这是一种偏见。

在更加尊重自我意识、重视“社交距离”的环境,“社恐”反而才是大多数人认为的更为舒服的社交方式。

同时,很多我们眼中社恐的“弱点”,其实也是他们的天赋和优点所在。

1.能享受独处的人往往能更专注于认真做一件事,具备更深刻的思考能力。

从这一点来说,有一点社交恐惧症不但不妨碍人生,反而让你更容易成功。一项研究发现,容易焦虑和思维反刍的人,通常处理语言信息的能力很强,他们可以更细致地思考过去和未来,也有很强的洞察力。这也能解释,为啥那么多优秀的艺术家、作家、管理者,都有一丢丢“社恐”了。

2. 社恐星人在社交中会感到“心累”,其实跟他们有着更强的共情能力有关。

相关研究发现,社交焦虑的个体具有很强的同理心,他们会持续关注社交对象的情绪状态,同时也更擅于给情绪状态归因。在一对一的社交情境中,高度同理心会让他们更容易跟他人进行深度对话,这特别有助于建立亲密独特的关系。

我们其实大可不必把“社恐”当成一个让人头大的问题,它其实只是我们可以选择的众多“人设”中的一种,接纳自己的同时尊重个体之间的差异,把握好人际交往之间的分寸,不卑不亢不焦虑,尝试用自己喜欢的交往模式去与人交流,相信可以获得更多与你三观一致的亲密好友,相信社恐星人也有属于自己的春天。



【本文地址】


今日新闻


推荐新闻


CopyRight 2018-2019 办公设备维修网 版权所有 豫ICP备15022753号-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