影像医疗

您所在的位置:网站首页 诊所看病的照片真实 影像医疗

影像医疗

2024-07-10 22:36| 来源: 网络整理| 查看: 265

影像医疗 | 珍贵照片讲述百年医事 原创 2017-07-18 来源:健康界 A- A+ 我行我show!中国医院管理案例评选,医院卓越管理实践大秀场。点击查看

医院历史和人文的沉淀是一个医院的宝贵财富,也是医院品牌形象的塑造的基础。七月,“中国医院历史与医学人文论坛”即将举办,邀您相约上海!

医院历史和人文的沉淀是一个医院的宝贵财富,是重要的文化遗产和资源,是推动医院建设发展的内在力量。同时,医院历史和人文的继承和发展也是一个医院品牌形象的塑造的基础,是医院管理理论重要的组成部分。

2017年7月28-29日,健康界传媒联合中国研究型医院学会、中国科学技术史学会医学史专业委员会、复旦大学附属中山医院、中国医师协会人文医学专业委员会共同主办的“中国医院历史与医学人文论坛”即将举办。我们于2017年5月1日-6月30日,面向各级医院征集能够体现医院风貌、历史文化、医院人文建设等相关方面的医院老照片,我们整理精选了其中九家医院的老照片,带领大家一起领略百年之前的医院风貌,倾听医院历史故事,追溯医学人文本源。(以投稿顺序排序)

一:宁波市第二医院

华美医院是宁波市第二医院的前身。1843年美国传教士玛高温受浸礼会派遣到宁波传教,在宁波江北佑圣观开设“浸礼医局”,从此开启了西医在中国华东地区的传播。1875年,传教士白保罗来宁波接替玛高温的诊疗所和传教工作,在“浸礼医局”的基础上,于宁波姚江边扩建了“大美浸礼会医院”,增开住院病房。1889年,白保罗医生因病离开宁波去上海,加拿大人兰雅谷继任院长,从此投身宁波的医疗事业,将西医的技术和理念带入宁波,至1927年去世,在甬37载,为宁波医疗事业发展倾其所有。

图1:美国传教士玛高温在“浸礼医局”门口拍照留念。

图2:白保罗先生在“浸礼医局”的修建的“大美浸礼会医院”。

图3:兰雅谷先生。1922年,华美医院决定进一步扩建,建造新大楼。但由于缺乏资金,兰雅谷把他过去担任海关港口检疫官13年的酬金和社会人士祝他六十大寿的500余份贺礼悉数捐给了医院。

图4:1923年,兰雅谷医生在美国为华美医院住院大楼的建造进行募捐时的手绘募捐图,意为中方已经捐助很多,而外方没有任何行动。

图5:1930年,宁波华美医院住院大楼落成投入使用,大楼以拆掉的宁波北门城墙砖为建筑用砖,并仿制宁波北城门的外观建成。图为以大楼为背景做成的明信片。

图6:1925年,鲍尔禄医生在用显微镜查看姜片虫,当时没有电灯,所以他在室外自然光线下查看,条件简陋就用一块大石头做为工作台。更为可贵是他以身体做为培养体,回国前特意喝下宁波的生水,利用美国的先进设备查看寄生虫的种类。

二:台州恩泽医疗中心(集团)

浙江省台州医院位于国家历史文化名城——台州临海,是一家集医疗、科研、教学、预防为一体的三级甲等综合性医院,其前身是1901年英国传教士创建的恩泽医局,现为台州恩泽医疗中心(集团)总部所在地和龙头医院。恩泽医局既是台州的西医发源地,也是当时基督教圣公会在浙江创建的三大姊妹医院之一。1940年陈省几筹款购得医局完全产权,改称恩泽医院。随后1949~1969年,医院名称几经更改,先后改为台州公立医院、浙江省立台州医院、浙江省台州医院、台州地区人民医院,1978年恢复为浙江省台州医院。2008年,充足台州市中心医院,并组建台州恩泽医疗中心(集团)。“恩泽”这个名字经过一百多年的岁月变迁,重新回到台州百姓中。

图1:清光绪25年(1899年)的浙江省台州恩泽医局设计图,至今已110多年历史,是目前发现的浙江省最古老的医院设计图纸(现珍藏于英国大英博物馆)。

图2:1901年台州恩泽医局成立时,台州府知府及临海县知县等清朝政府官员与医局医生及百姓在恩泽医局门前合影留念。

图3:1905年,恩泽医局就诊场景,英国医生白明登拍摄。

图4:1942年4月28日,恩泽医院抢救首次轰炸日本东京的美国“杜利特尔”行动受伤飞行员,这些受伤飞行员在恩泽医院疗伤28天。后因日寇发动浙赣大会战,搜寻飞行员,为确保他们安全,中国政府将美国大兵转移至桂林。图为受伤美国大兵转移前在恩泽医院门前合影留念。

图5:1951年,浙江省台州医院医生自愿组成的“抗美援朝志愿医疗手术队”启程前合影留念。

图6:1971年,浙江省台州医院成立了全省第一家地区级医院肿瘤专科,在全市开展肿瘤“三早”普查。图为1977年,浙江省台州医院率领的台州地区肿瘤调查组在雁荡山合影。

图7:1975年,浙江省台州医院医务人员49人分成4个卫生支农医疗队深入基层进行为期三个月的巡回医疗,共诊治疾病16679人次,抢救危重病人73人次,手术242人次,透视及化验1365人次,培养赤脚医生近200名。

三: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地坛医院

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医院北京地坛医院 (原名北京第一传染病医院 )始建于 1946年,北京大佛寺西街11号,是由政府投资管理的北京市最早的传染病专科医院。1950年,医院迁址到东城区安定门外地坛公园13号。1959年,医院改名为北京市第一传染病医院。1970年,北京第一传染病医院按原建制整体迁往甘肃。1973年,市政府在安定门原址重新组建了北京第一传染病医院。2008年9月医院迁址落户北京市朝阳区北皋。70年来,从建国前后的天花、霍乱、鼠疫,到收治第一例国人艾滋病患者,再到非典、人感染H7N9禽流感、黄热病……地坛人为保护患者生命健康、维护社会稳定做出了贡献—— “疫情来临时敢打硬仗  维护社会稳定地坛担当”。

图1:1946年3月1日,北平市立肺病疗养院奉令改组为北平市立传染病医院。

图2:医院职工在北京市第一传染病医院门前拍照。

图3:20世纪50年代,我国倡导“全面学习苏联”,大规模引进苏联专家来华工作。图为苏联传染病专家高尔捷夫硕士来院讲学、查房。

图4:1970年全院300多名职工怀着一颗朴素的为边疆人民服务的念头来到大西北,分布在甘肃各个县、乡卫生院。

图5:1977年,医院开办了首届医师培训班,培养医师28人,他们在医院的临床诊治中逐渐成为了中坚力量,其中李兴旺现在已成为了全国著名的传染病专家。

图6: 2003年,非典疫情袭击北京,历经143天,医院共收治患者329名,是北京坚持时间最长、收治的患者最重、特殊患者最多的医疗机构。

四:南京鼓楼医院

南京鼓楼医院1892年由美国基督会资助的加拿大籍穿传教士威廉•爱德华•麦克林医学博士(William E. Macklin,中文译音马林”)创建的一所“基督医院”,民间也称“马林医院”,目前为集医教研为一体的大型综合性三级甲等医院,也是全国成立较早的西医院。自1892年创建至今,始终秉承“给人提供帮助”、“日行一善”、“平等对待王子与乞丐”、“无损于患者为先”、“建设国内最好的人文医院”之理念,以责任、担当、创新之精神,践行着诺言。一张张、一幅幅旧时珍贵的照片予以佐证。

图1:马林院长(中)街头救治乞丐

图2:马林院长(右一)在红十字会

图3:谈和敦院长(前排右二)与高级护校毕业生合影(1936年)

图4:为缺乏营养的患者发放鱼肝油及奶粉,发放棉衣,送医到田头

五: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仁济医院

仁济医院建于1844年,是上海开埠后第一所西医医院。1844年,威廉·洛克哈脱(William Lockhart,英国医学传教士来华第一人)创建了上海第一家西式医院——“雒氏诊所”,仁济医院的前身就此悄然开张。医院一设立,建院宗旨就广为人知,每日都有大批人群向医院涌来,人医院开业的最初8个月,就接诊约8000名患者。洋医传教,西医东渐,这是中国西医史的发端,也是上海仁济医院悠长而辉煌历史的开头。1849年,仁济开始用氯仿进行外科手术;1856年,仁济开始招收中国人佐理医务,为上海培养了第一位中国西医师;1894年仁济开出40张床位的女病房,来自伦敦会的海莉(Miss Halley)担任护士长,从这年起她以女病房为基地开始招收中国妇女,进行护士职业培训;1896年,医院又开办高级看护学校;1914年民国时期注册的仁济护校是中国最早的护校之一。仁济的创立,引领了西医以循证医学为治病出发点的西医理念,倡导了与临床医学相濡以沫的公共卫生,体现了医院在防疫中的作用,确立了西医的教育、培训和经营管理体系,在中国医疗制度变革史上,仁济这所综合性西医院的出现,尤其具有革命性意义。

图1:20世纪10-20年代,仁济医院外籍医师在一等病房查房。当时仁济医院的病房分三等,只向医院的董事会成员、捐款人、社会名流及其亲属开放的一等病房(相当于今天的“特需”);向经济条件较好的普通民众开放的二等病房(付费病房);向贫民开放的三等病房(免费病房)。三者只是在病房设施条件上有所区别,而在医疗上是完全一视同仁的,生动体现了仁济医院“仁心仁术,济世济众”的院训精神。

图2:20世纪30-40年代的仁济医院出入院结账处。通过此照片可以看见当时的医院财务系统窗口岗位的运作情况,并可以从工作人员数量上看出当时仁济医院住院部的大体量。照片中有女性工作人员的身影,可见在当时的上海,妇女已不再局限于家庭,而是和男子一样在社会的各行各业大放光芒。

图3:1932年仁济医院住院楼模型照片。1926年5月14日,上海一位英国侨民雷士德(Henry Lester)病故,他生前立遗嘱留给仁济医院100万银元用于重建新院。1932年元旦,新院舍竣工启用,建筑总面积为13808平方米。医院的英文名称为“Lester Chinese Hospital”,中文名称“德和医院”(因雷士德设立的公司为德和洋行),正式名称仁济医院。仁济医院从此进入全国大医院的行列。

图4:1942年,几位护士在仁济医院与当时的救护车合影。当时仁济医院对护士有着严格的规定:护士必须住在医院的宿舍内,一个月夜班,一个月日班,如要结婚就得辞职。工作时应着全套制服,配笔和手表;宿舍内须着整洁便服,严禁将制服穿入宿舍。有些珍惜自己专业的护士只能过着独身生活,终身奉献于护理事业。

图5:1951年,职工篮球友谊赛赛后合影。在当时,篮球还是一项洋气、时尚的运动,是进步青年的一种象征。

图6:1978年元旦,仁济医院第三批唐山抗震救灾医疗队员在丰润抗震医院门前合影。

六:上海市第七人民医院

1931年,“海上闻人”杜月笙在高桥镇小浜路创办“时疫医院”,设床位8张,有医护人员14人,同年10月改名为“济群医院”,除治疗一般疾病外,还开展接种疫苗工作以及为吸鸦片的人戒毒。后因原址房屋面积较小,杜月笙于1935年将医院迁至高桥陆家堰杜家祠堂(杜月笙于1930年购地10.5亩建造,规模宏大,1931年举行落成典礼)东侧平房内应诊,病床增加到40张。1946年更名为“上海市立第七医院”, 1949年更名为“上海市立第七人民医院”。1960年 医院定名“上海市第七人民医院”。市七医院80多年的历史,见证了高桥地区乃至浦东医疗卫生事业的发展历程。

图1:1959年,一名厨工被绞肉机轧断了整个手掌,仅剩1.5公分的皮连着。一般这样的伤势处理起来就是截肢,但上海市第七人民医院黄硕麟主任决定给他做断手再植手术,最终成功完成了国际第一例、上海第一例断手再植手术。病人病愈后仍旧可以从事生产工作。这例手术的成功轰动全球,外媒纷纷报道,显微外科之父Buncky教授看到这例断掌的照片后,十分兴奋地说道:“1959年断肢就能够成功接活了,这是人类的历史”。

图2:1954年,上海高桥修海塘,有一批工人得了原虫性痢疾(阿米巴痢疾),当时首先采用西医治疗,但是西医副作用大,同时病患人数多,药物紧缺,所以上海市第七人民医院蒋钝儒、施允成、叶景华决定采用中医疗法,使用了《伤寒论》中的“白头翁汤”,效果出乎意料的好。病人在服药二三天内痢疾症状大大改善,部分病人连肠道内原有的原虫滋养体都消失了。 1955年,中华医学杂志刊登了«白头翁治疗原虫性痢疾初步报告»,1956 年,华东地区和上海召开了“华东地区和上海中医代表大会”蒋钝儒主任应邀出席大会并做了汇报。

图3:1981年6月,在上海市第七人民医院院长陈善庆的发起指导下,护理部主任薛礼、副主任周新吾接受举办我国南方各省市总护士长学习班任务。

图4: “海上闻人”杜月笙在上海市所建的杜家祠堂其他建筑均已毁损,仅存藏书楼保存完好,据时疫医院老员工回忆,当时医院的职工经常在杜氏藏书楼举办活动。

七:武汉市中心医院

1880年,汉口天主堂诊所挂牌应诊,为普通民众治病。历经137年的建设,发展成为今天的武汉市中心医院,是一所学科齐全、医术精湛、人才辈出、管理科学、设备先进的融医疗、教学、科研、预防、培训为一体的大型现代化三级甲等医院,综合实力位居湖北省三级医院第一方阵。

图1:1918年汉口天主堂医院全景。

图2:1931年7月发生全长江流域大洪水,汉口天主堂医院医务人员乘小舟为灾民送医送药。

图3:我国著名妇产科专家、武汉市第二医院高欣荣教授,将一生奉献给她挚爱的患者。耋耄之年,仍坚持在临床一线查房、带教,传授医术。

图4:1972年,武汉市第二医院(现武汉市中心医院)口腔科主任文宗政在应山县陈巷打谷场为农民屈膝检查口腔疾病。

图5:1972年,武汉市第二医院神经外科陈信康教授开展选择性 颈肌及神经切断术,创造性摸索出痉挛性斜颈这一疑难疾病治疗方法,享誉世界。1980年8月,美国神经外科医师代表团访问该院神经外科(右一为陈信康教授)

图6:2003年,我院呼吸内科主任赵苏作为武汉地区第一位踏入非典隔离病区的呼吸专家,担任“非典”重症病人抢救治疗组组长,将生死置之度外,整整与SARS苦战了28天,为武汉非典病人全部治愈立下了汗马功劳

八:西安交通大学第一附属医院

西安交通大学第一附属医院的发展史与国家的发展、民族的命运一脉相承,1937年因抗日战争爆发,北平大学医学院部分师生西迁组建了西安临时大学医学院,附属医院随之诞生,存续了中国最早国立西医高等教育的薪火。1956年一分为二,搬迁现址者命名为西安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数十载奋斗不息,医院现已发展为集医疗、教学、科研、康复、预防保健为一体的国家卫计委委管大型综合性三级甲等医院。。

图1:1984年,在“一附院”手把手帮扶下成立了周至联合医院,这是陕西省农民集资联合办院规模最大、全国首家村办综合医院,是从民间生根,为村民服务,却得到省城最好的医疗资源的对接与支援。周至联合医院成立剪彩仪式。一附院教授在指导查房

图2:1959年7月,由陈向志教授等组成的手术组首次为患有巨型心房间隔缺损的25岁女病人成功施行了低温麻醉下心内直视手术。

图3:王秉正教授,新中国第一代女博士。从医50余年的路上,这位妇科病人的救星把她一生精力奉献给了祖国的医学事业,成为患者心中的丰碑。

图4:殷培璞教授为防治大骨节病用了40多年的时间,走遍麟游、永寿等大骨节病区。他视大骨节病区为“故乡”,视患者为亲人,仅做晚期大骨节病手术1000余例,开办“防病育才学校”,被誉为“老百姓的教授”、“页梁山区的白求恩”。

九:新乡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

新乡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始建于1896年,前身为加拿大传教士、医学博士罗维灵等创办的博济医院。豫北属中原腹地,封建思想根深蒂固,排外思想浓郁,初入豫北的加籍传教士被看成“异类”,不为民众接受。他们驾着马棚车和租用客栈在乡间行医传教。1903年博济医院建成,罗维灵任院长,加拿大传教士开始有固定行医场所。曾更名为基督教惠民医院、平原省省立医院、豫北医专附属医院等,1982年更为现名。1988年河南省结核病医院(原河南省干部疗养院)并入,现为医院第二名称。

图1:传教路上的罗维灵和季理斐。

图2:1920年,惠民医院建成。因封建思想男女授受不亲,故男女看病分开,12岁以下儿童在女门诊看病。体现出传教士所建医院适应当时国情。

图3:1937年7月7日后,日本发动全面的侵华战争,要求当时在华的外籍人员注明国籍。当时英属加拿大传教士为避免被日军轰炸,在惠民医院房顶和墙面画上米字形国旗。

图4:1938年2月,日军占领汲县,日本军官来惠民医院搜索中国伤兵,副院长艾德与其合影周旋拖延时间,为中国伤兵隐藏争取时间。

图5:1965年10月1日,豫北医学专科学校医院农村医疗队在延津县朱砦公社卫生院,在庙会上给农民治病。

7月28-29日以 “凝练历史精髓 增强文化自信”为主题的“中国医院历史与医学人文论坛”即将举办,届时我们邀请到两院院士、行业专家等重量级嘉宾期望通过对“历史”与“人文”深入研讨,从而增强医疗行业文化自信,为医院文化建设、医院人文管理提供可参考建议。七月,邀您相约上海!

参与报名

············ 付费查看全文(0元) 下载健康界APP,免费阅读全文 ············ 登录查看全文 下载健康界APP,免费阅读全文 ············ 付费查看全文(0元) 下载健康界APP,免费阅读全文 ············ 登录查看全文 下载健康界APP,免费阅读全文

已发表0篇文章

已发表0篇文章

0人喜欢

0人收藏

0人打赏

0人已打赏

最新评论

还没有评论,赶快来抢沙发吧~ 点击查看更多评论 相关附件下载 提供温馨和谐环境彰显医院人文情怀查看 志愿服务在医院人文关怀来体现查看 志愿服务在医院人文关怀促和谐查看 麻省总医院历史及趣闻查看 麻省总医院历史及趣闻查看 主题八:注重医院人文关怀 托起生命的翅膀——南昌大学第二附属医院查看

相关阅读

猜你喜欢

英国一医院失误致婴儿脑瘫 家属获赔1.3亿元 英国一医院失误致婴儿脑瘫 家属获赔1.3亿元 英国一医院失误致婴儿脑瘫 家属获赔1.3亿元 还没有人评论过,赶快抢沙发吧!

相关新闻

72小时热文



【本文地址】


今日新闻


推荐新闻


CopyRight 2018-2019 办公设备维修网 版权所有 豫ICP备15022753号-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