万达梦碎!房地产造车必凉的诅咒,应该如何打破?

您所在的位置:网站首页 诅咒密码任务线后续 万达梦碎!房地产造车必凉的诅咒,应该如何打破?

万达梦碎!房地产造车必凉的诅咒,应该如何打破?

2023-05-15 19:17| 来源: 网络整理| 查看: 265

大家好,我是电动车公社社长。

前段时间,万达汽车更名为泰庆汽车,万达集团退出股东之列。

自此,中国地产企业的造车梦正式告一段落。

遥想当年,恒大、宝能、万达这些手握重金、有钱有人的房地产巨头入场新能源时,无一不是风光无两。

宝能收购观致63%的股权时足足花了81.9亿元,主打一个财大气粗;首次车展亮相的恒大甚至邀请了上千家媒体,把发布会现场围了个水泄不通。

但遗憾的是,家底雄厚的地产企业不仅没能实现转型梦,还沦落到了“一曲凉凉”的地步。

反观蔚小理这些新势力们,尽管在造车路上起起伏伏,但至少都拥有了造血能力、顺利活到了今天。

这,难道是被人下了某种诅咒?房地产企业的“一个亿小目标”,到底差在哪儿了?

恰逢万达退场的时机,社长给大家从头盘点一下房地产造车这件事。

01. 房与车的“缘分”

1980年,房地产之父骆锦星成立了深圳特区房地产公司,注册资本就是4台单车。

可以看出,房和车,从来都有着不解之缘。

其实从咱们国人常说的衣食住行里也能看出,食能果腹、衣能蔽体之后,人类的基本需求就是居有定所,行有所依。

而房地产行业发展40多年以来,城镇居民人均住房面积增加30.2平方米,显著提升的居住条件和居住质量也切实满足了人们对于“住”的需求。

然而不论是恒大、宝能还是万达,在房地产经营中不可避免地要与金融、地皮挂钩。

随着房地产“脱虚转实”的大方向逐渐确定,地产商们想要有新的突破,就必须要找到一个能承接海量资金、并且产生高额利润的行业。

但能承接这么大基盘的行业,可是少之又少。

就比如,无的放矢的恒大除了投资恒大物业之外,还推出了恒大粮油、恒大冰泉等和“食”有关的产品,甚至还赞助过足球队。

但尝试的结果却无一例外,全都难堪大任。

作一个不恰当的比方,这就好比一个挖金矿的人,平时努努力就能挖出一锭锭价值连城的金子,生活纸醉金迷。

但当金矿即将枯竭时,他转头花了更多的时间和精力去种地、养鸡,却再也回不到从前……

于是,几乎所有房地产巨头都不约而同地将目光投向了另一座新发掘的金矿:新能源汽车。

说实话,大佬们的眼光是准确的。

汽车作为普通人能接触到的最高端的工业产品,不仅是价格仅次于房产的大宗消费品,更是撑起国民经济的重要支柱。

更何况,我们这些年正处于“弯道超车”阶段,越来越多的高端产品正在飞入寻常百姓家,甚至有了挑战国际汽车巨头的资本。

于是,大佬们相约入局,共襄盛举。

02. 方针:殊途同归

要说跨界转行造车这事,鼻祖必须得是咱们的贾老板。而在他为梦想窒息的那场盛宴上,身为股东的恒大已经拥有姓名。

不过当时的恒大的选择,其实堪称房地产造车“模板”。等待一个新产品发展壮大太慢,不如通过“买买买、合合合”等方式,加速这个过程——

先用最快的方式达成基础造车能力,再通过宣传造势和自身的业主基将产品量产铺开、形成规模化效应,最后躺在金山上笑看曾经的竞争对手们。

没错,这正是房地产当初的成功模式。

这套组合拳如果能顺利打下来,可以说能花最多的钱、打最快最硬的仗、占最多的市场份额。

但事与愿违的是,汽车行业却并没有许老板想象得那么简单。早在2018年恒大在南沙投资的工厂就宣布开工,但宣传图的生产线上,放置的却还是从天津运来的国能 NEVS 93。

这也就意味着,在技术主导的汽车行业里,钱并不是万能的(不然拜腾也就不会烧光近百亿,却造不出来车了)。

而恒驰失败的原因,也有不少网友做出了分析。

有很多人猜测,或许是恒大砸470+亿的“买买买”策略下各部门协调、生产有问题,所以车型迟迟不能上线,以至于错过最好时机。

也有人说,恒大债务缠身,这种局面下,谁敢轻易买恒驰?

还有人说,新势力攻势太猛,恒驰除了价格优势外,在智能化、自动驾驶等方面都无法匹敌,就像沉稳的中年大叔站在千姿百态的年轻人堆里选秀,失败是必然的。

如今的结果,相信也无需多言。

与恒大异曲同工的,是宝能集团。

2019年收购观致汽车,并想借此走上转型道路的宝能也是大手笔押注,甚至一连在数座城市,以建设工厂的名义拿下不少地皮。

而观致的四十多家经销商也同时开业。

看似欣欣向荣的背后,却有着宝能欠债千亿的传言。观致汽车有限公司的账户里也仅剩现金2651.30元,似乎验证了这一点。

这背后更深的事,社长此前写过文章扒皮。详情请戳:车主原地变“老赖”!这家濒死的车企,是怎么把车主拖下水的?

频繁欠薪之下,安徽芜湖经济技术开发区都已经上线了对观致汽车生产线设备的司法拍卖活动。

1.23亿元的起拍价也不算低,差不多是收购观致那80亿,存银行半年的利息。

恒大和宝能梦碎,显然是将造车当成了第二个房地产。以为可以迅速吸血,没想到却被烧钱的造车“反吸”,还是一口吸到了大动脉。

但是第三个入场的巨头万达,却和前两者都不太一样。

万达的入场,更像是一次“作秀”。

众所周知,万达一向是“娱乐达人”,这不只是因为万达少主王思聪的风流韵事,还有万达本身进军娱乐影视业,占据院线不小话语权,同时各地的万达广场又几乎都是地标性商圈建筑。

要知道在中国做地产商,有谁不羡慕万达这种“商、住、娱”一体的模式?

万达拿下哪里的地皮,哪里就会是这座城市的C位商圈。

而万达“造车”,也没有离开自己的主心骨。

2021年,万达以一亿元的“小目标”为注册资本,成立了万达汽车科技服务有限公司。经营范围包括新车销售、零配件批发、汽车充电销售等。

看得出来,万达已经不甘心于当“房东”,而是与山东泰岳实业集团这么一家“4S店大佬”联手搞起了汽车销售。

买的最多的,当然是一汽红旗,王老板甚至亲自站台,要所有万达高管都开上红旗!

要不怎么说万达是“房地产造车”中最稳妥的一员。

单看这万达汽车,虽然名字叫汽车,但本质上是联合4S店开销售的路子。

盖住房、建商超、打造娱乐商圈,我们万达是专业的,现在与租户合资做生意,也不算“跨界”太多。

这显然有效避开了造车需要的巨额资金流与风险,至于有没有后续?

我们稳健的王老板显然还在观望,而这里面,也确实存在一些可能性。

其实早在2016年,王健林就曾与格力董明珠等人以30亿元共同入股银隆新能源。

但后来王健林退出,去执行众所周知的万达瘦身计划。

也正是从2017年开始,万达经历了长达三年的“卖卖卖”,终于清偿了6000亿元的巨额债务。

这三年的资产瘦身,除了让万达甩拖负债之外,更是带来了稳定的现金流,从而让万达有了比其他房地产造车更稳健的基本盘。

而此时选择和一汽红旗合作,除了对国产品牌的支持,也是在押宝。

毕竟新势力直营店的销售模式,确实掀起了很大一股“商超体验店”的风头,作为商超所有者,不少地产商已经在房东模式里尝到甜头。

但万达却可以通过联合销售店面、车企,实现更进一步、个性化的服务。

从商场数字化会员的停车、充电,到商超内试驾、购车体验,这不仅能带来更多的客流量,还为汽车直营店解锁了更多“玩法”,毕竟你已经和房东是一家人了。

目前已知的是,万达已经利用遍布全国主要城市的7000多家停车场及智慧停车系统,为红旗车主提供充电桩、智慧停车等产业链上下游延伸服务。

但可惜的是,更多的玩法,在这次更名中宣告结束。

万达汽车总裁李宏鹏也已经离职,并宣布加盟高合汽车。

目前最大的可能是,压力来自于万达在今年4月到期的那份对赌协议。

2014年,万达商管的前身万达商业已经成功登陆港交所,但由于对股价不满,王健林将其退市私有化,并与当时的股东签署了对赌协议。

协议承诺,万达商业在2018年8月31日前再度上市。

此后又是一系列操作,但最终协议规定万达商管若不能于2023年底成功上市,大连万达需向上市前投资者支付约300亿元股权回购款。

而今年3月,证监会已经要求大连万达商业进一步补充说明子公司上市进展情况。

可见,万达如今是时间紧、任务重。

但对于自带资源的万达汽车来讲,即使红旗的销量从2018年的3.3万辆迅速增加到2022年的31万辆,其分润也不足以覆盖这笔巨款。

王健林从2021年,给了万达汽车两年时间。

但十年栽树,百年乘凉。他等得起,万达等不起,所以才不得不收缩,出清万达汽车,草草退场。

可见,房地产造车都是犯了“成也资本,败也资本”的毛病。

最终,只能为“盛名”所累。

写在最后:造车,不是救命稻草

新能源造车,不是、也不应该是资本们的救命稻草。

但偏偏总是有人想不通、看不透,带着二十年前,中国造车界方兴未艾,技术门槛、资本门槛都非常低的时机来类比今朝,于是只能得出错误的判断。

最终,将救命稻草,变成压死骆驼的最后一根稻草。

如果,在某大的地产系高管在会上,轻狂地说:“500亿,不就是我们1年的利润吗?”的人能少一些,“200亿只是造车门槛”的敬畏者多一些——

死在沙滩上的品牌,也就能再少几个。

毕竟,对造车行业缺乏敬畏之心的人,终将死于自己的轻薄自大。

文章素材与图片来源于网络,侵删



【本文地址】


今日新闻


推荐新闻


CopyRight 2018-2019 办公设备维修网 版权所有 豫ICP备15022753号-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