艺术生为什么要读博?搞创作难道还看学历?

您所在的位置:网站首页 设计类博士留学 艺术生为什么要读博?搞创作难道还看学历?

艺术生为什么要读博?搞创作难道还看学历?

2024-07-09 15:50| 来源: 网络整理| 查看: 265

以实践和创作为主的艺术生和需要大量阅读写作的博士课程冲突吗?

“艺术生”只是一个宽泛得不能再宽泛的名词。

如果从学科细分,有纯艺,室内设计,服装设计、造型、音乐或是行为艺术等等专业;若按每位艺术生的偏好和风格细分,则有“以文化主导的艺术创作”、“与科技相容的艺术创作”、“以实验性为轴心的艺术创作”等等…

毕业后有人选择建立个人工作室,有人选择进入公司,有人选择去学校任教,也有人热衷于探究历史上某一个时期中,某些艺术品的创作思路及文化缘由…

因此看似炫酷洒脱的“艺术生”与沉稳严谨的“博士课程”并不绝对冲突,在研究的过程中,殊不知理论与创作也可以产生不一样的新鲜反应。

但是提到博士课程的学业,很多人还未了解就先头疼:

一个星期多少篇的文献阅读?

与导师的研讨和论文写作中的“批判性思维”要如何锻炼?

博士是不是每天只能坐在图书馆里死读书?

作为艺术生的我根本不感兴趣那么多历史资料和数据收集,因此是不是不适合读博?

这时就需要每个人根据自身的兴趣和能力进行衡量了,最便捷的方式是,你可以回想问问自己

“在平时的创作中,我的灵感来源大多来自哪里?”

“在设计创作之外,我最喜欢的灵魂补给方式是什么?”

这两个问题可以帮助你清晰地区分你是“会被文化和视觉打动的艺术生”还是 “愿意奉献给疯狂实践的艺术生”。

前者在确定课题时多会倾向于探讨某一种文化或某一个年代,或是某一种存在事物(例如对鬼怪文化,少数群体文化感兴趣)与设计间的关系;后者类型的艺术生则也可以选择进行以实践为主导的博士课题,为时尚、艺术、设计领域的可持续发展做出贡献。

当然, “以文化为主导”还是“以实践为主导”并不是绝对的,不代表你在博士的研究课题中只能从中二选一。一个现成例子就是,我的课题就是以“X%的理论+X%实践”构成的研究项目,具体构成的比例分配根据课题和与导师的沟通自行决定即可。

英国艺术类博士申请

线上公开课

将于北京时间

5月18日晚19点进行

主讲人:利兹大学在读博士

曾成功辅导多名学生进入英国顶级艺术类Phd项目(UAL,爱丁堡,南安普顿,利兹等)!

和你聊聊英国博士那些事儿

报名公开课

加微信ukstudy2020

备注“公开课”

No

-Number-

02

博士课程中你要收获的 & 你能收获的

如果你问任何一个正在读博的学生“博士课程最重要的是什么?”他百分百会提到的一个词就是 “批判性思维”。这个是你将要面对的,也是你必须锻炼的。

其次,无论是“以实践为主导的艺术类博士”还是“以理论为主导的艺术类博士”, 学术写作和学术思维的重要性不会随着课题的配比减少半分。因此把我们惯常的表达、和看待问题的方式 “学术化、严谨化”是绝对必要的环节。

另外,在与项目一导、二导甚至三导沟通的过程中, 沟通的技巧也会得到锻炼。你必须区分“批判性思维”和有失礼貌地judge别人的区别;也必须在导师的专攻领域与你的课题兴趣出现断层或 接触不良时学会灵活地“曲线救国”。

最后一点就是 时间管理能力。博士学位早已超出义务教育范畴,因此需明确的是,想读博的是你而不是你的导师。别指望任何催促和“替你着急”,英国人再急也不会把话说重了,等待你的只有英式幽默和更长的博士之路。

这一切的提醒并不是想要告诉你,博士生的生活中充满条条框框和枯燥的学术信息。相反,当你学会摆脱己见、多面地审视这个世界时,你所看到的新世界会新鲜、广阔许多。

对于艺术生来说,多样的视角和有理论根基的灵感貌似不能让你“设计得比别人更好看”,它能为你提供的是比“见山是山”更远更深更广阔的意识和思想,你的创作不再只基于偏见,也或许能在一定程度上避免设计出“三朝一锅粥”的物件。

No

-Number-

03

你是适合读博的那类人吗?

首先,博士课程的攻读确实是一个新世代下的“奢侈品”,无论在物质还是精神角度来说。判断自己是否适宜读博的因素大致有三个:

01 经济实力决定了你在“读博”这段旅程中的所有基本要求是否能被满足。

博士有全奖、半奖以及自费博士。自费读博不代表你的能力不够,也不代表你的课题水份大。就英国脱欧前的政策来讲,亚洲留学生竞争有奖学金博士的可能性较低,艺术类的课题更难与医学科学等类的课题竞争。

唯一的区别是拿到奖学金的同学请在今后的简历中大大地标出自己所获的是“全奖博士”,这将是一份荣耀。但这也不意味着自费的博士生就因此黯然失色。

02 自己的兴趣,求知欲和主动性,决定了你在走向“研究目标”的路上能否用激情、毅力,懂得变通的智慧与良好的时间管理能力不断“打怪升级”直至“荣升王者”。

英国的大学无论本科、硕士还是博士都 没有“你教我学”这种教学套路,(即使在艺术院校,动手操作的任何技能学校基本只交一次)取而代之的是 “以学生为主导的对该专业和领域的自发探索,加之导师的整体把控与学术辅助”,所以当收到录取通知时,导师的祝贺邮件写的是:“期待你的加入,和今后与你一起工作的时光。”

03 与导师的契合度决定了你在这段3-5年博士之旅间的体验感的好坏,以及对未来的可见性的高低。

优秀的博导不仅需要具备足够的学术能力,还必须懂得如何带学生。这些信息需要申请者自行评估对比。导师研究领域与你的契合度比院校名气重要的多,导师是否足够有责任心进行教学和指导比他在业内的名气也重要很多。

No

-Number-

04

博士的旅程中你可能会遇到的迷惑。

在网络上大大小小的“博士组”看到过这样的问题:导师一个月都不联系我怎么办?而最赞的回答是:你有问题不会联系导师吗?博士阶段,有求必应的导师已经是好导师了!

每个导师会有很多领域相关的,自存的reading list,当我第一次请我的一导推荐些书目给我时,她推荐了20本左右,当我写RP发现内容不够支撑再向她“索要”时,她发来了4页纸的reading list。 主动求知的人永远得是你自己。而我收到的导师发来的邮件里永远有一句话是:“ 当你准备好了,我很乐意与你探讨。”

后来我学会了把瓶颈和能想到的方法全部罗列出来发给导师,无法决定,无法推进时,导师永远是一个 “在专业上比你懂得多一点,思考上比你想得全面一些,且愿意全力提供帮助的同事”,只是你切忌把他当成你的管家或是命令发布者,因为你始终要明白,想做研究的是自己不是其他任何人。

如果你想了解更多

英国博士申请

特别是艺术类博士申请

北京时间5月18日晚19点

有一场

英国博士申请公开课

邀请你来!

公开课主讲Zheng Wang老师,目前是利兹大学在读博士,成功辅导多名学生进入英国顶级艺术类Phd项目(UAL,爱丁堡,南安普顿,利兹等)!

报名公开课

添加英小伦好友

备注“公开课”

欢迎把这篇文章分享给有需要的人~返回搜狐,查看更多



【本文地址】


今日新闻


推荐新闻


CopyRight 2018-2019 办公设备维修网 版权所有 豫ICP备15022753号-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