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AFA讲座丨爱丽丝•劳斯瑟恩:设计批评简史

您所在的位置:网站首页 设计批评的方式有哪些 CAFA讲座丨爱丽丝•劳斯瑟恩:设计批评简史

CAFA讲座丨爱丽丝•劳斯瑟恩:设计批评简史

2024-07-12 20:14| 来源: 网络整理| 查看: 265

Web 3.0和4.0技术创建催生出众多讨论设计的新兴数字平台,设计批判写作在过去十年中也随之不断向外延扩展,并在设计项目研究和开发以及批判性话语日益重要的设计展览中创建了一种新的设计批评形式。2019年11月27日晚,由中央美术学院设计学院主办题为“设计批评简史”的讲座于中央美术学院美术馆学术报告厅开讲。国际知名设计评论家爱丽丝·劳斯瑟恩(Alice Rawsthorn)担任主讲人。在讲座中,爱丽丝女士通过探索设计批评对设计实践的影响以及与艺术、建筑、文学和其他学科的批判性话语之间的关系,追溯了设计批评的历史。本次讲座由中央美术学院设计学院院长宋协伟作为学术主持。

在主题为“设计批评简史”的首场讲座中,爱丽丝讲述了自己20世纪70年代末在剑桥大学就读艺术史时,被设计所吸引转而将设计作为写作的重点。她同时谈到,彼时西方文化对设计的讨论却相当有限。在20世纪马克思主义文化批评家雷蒙·威廉斯(Raymond Williams)被奉为英国非官方文化指南的著作《关键词:文化与社会的词汇》(Keywords: A Vocabulary of Culture and Society,1975)中,就未提及“设计”一词,1983年该书的修订版中增加了“无政府主义”、“人类学”、“生态学”、“解放”和“技术”等当时流行的新词汇,但“设计”一词仍未在其列。

“对设计讨论和分析的匮乏让设计陷入混乱和陈词滥调。”爱丽丝援引知名设计史学家约翰·赫斯科特(John Heskett)在其著作《设计,无处不在》(Design: A Very Short Introduction,2005)中对设计概念的总结——“设计就是设计一个设计去生产一个设计”(Design is to design a design to produce a design), 指出设计具有的难以捉摸性。赫斯科特认为,定义"设计"与定义"爱"一样困难。因为这两个词的多义性导致二者在不同语境中可以有不同解读。正如"爱"既可为温柔的感情和一生的奉献,也可是放纵的欲望和破坏性的痴迷,"设计"可以向一个人展现一分钟的技术细节,为另一个人提供一把百万美元的椅子,并成为第三个人改变生活的创新。但对爱丽丝来说,“设计是变革的推动力,它可以帮助人们理解正在发生的事情,并将其转化为优势。”

站在当下的角度,爱丽丝提出今天我们比以往任何时候都更需要设计,它虽不是解决问题的灵丹妙药,但有助于人们更为清醒负责地面对诸如气候问题、难民危机等前所未有的挑战。遗憾的是,大多数人认为设计是一种浮于表面的消费主义产物,甚至对社会造成了危害。造成这个现象的原因有一部分可以归结为设计写作者。

爱丽丝在19世纪以来的设计批评史中列举了几位对设计的发展有积极影响的写作者和设计师。19世纪工业设计先驱克里斯托弗·德莱赛(Christopher Dresser)曾在文章中向当时保守的英国读者介绍了他对工业化的开明态度,为未来的设计写作者树立起标杆。与德莱赛同时期的英国工艺美术运动领导者威廉·莫里斯(William Morris)以及艺术评论家约翰·罗斯金(John Ruskin)倡导回归更温和纯粹的乡村手工艺制作。到了20世纪初,后革命时代俄国构成主义先驱如亚历山大·罗德琴科(Alexander Rodchenko)和柳博夫·波波瓦(Liubov Popova)等人倡导将工业化作为改善人们生活的一种手段。他们的理念随之被传播到了整个欧洲,走在前列的有给包豪斯注入了构成主义的热情莫霍利·纳吉(Moholy-Nagy),匈牙利视觉理论家捷尔吉·凯佩斯(Gyorgy Kepes)和后来转向现代主义设计的英国艺术评论家赫伯特·里德(Herbert Read)。

但当时关于设计的文化话语主要由建筑师如瓦尔特·格罗皮乌斯(Walter Gropius)、勒·柯布西耶(Le Corbusier)、密斯·凡·德·罗(Mies van der Rohe)和赫尔曼·穆特休斯(Hermann Muthesius)等人撰写。博物馆设计策展的先驱们依然参与其中,如上世纪30年代美国建筑师菲利普·约翰逊(Philip Johnson)在纽约现代艺术博物馆(Museum of Modern Art)创立了建筑与设计部(Architecture and Design Department),并创立了著名的设计收藏馆(Design Collection)。建筑师们开始通过建筑的棱镜来看待设计,并将设计文化话语引向美学和风格。这种影响在法国哲学家罗兰·巴特(Roland Barthes)和让·鲍德里亚(Jean Baudrillard)以及英国建筑史学家雷纳·班纳姆(Reyner Banham)等学者战后对设计的文化批判中也有体现。

爱丽丝指出尽管这些设计写作者在设计方面的著述颇具思想性和启发性的看法,但他们认为设计根植于消费主义与视觉诱惑的理念,解构了设计作为一种商业工具的力量,依旧沿袭的是莫里斯等人所提倡的观念——设计往好里说是肤浅的,往坏里说是有害的。如设计与环保激进人士、奥地利设计师维克多·帕帕奈克(Victor Papanek)1971年的出版的《为真实世界而设计》(Design for the Real World,1971)一书中对不负责任的设计所造成的生态和精神损害进行了严厉的抨击。

“不是所有设计写作者都像帕帕奈克那样愤世嫉俗和幻想破灭,总有一批设计写作者与杂志能够关注到设计的优劣势。”爱丽丝梳理了20世纪50年代以来关注设计优劣势的设计批评话语。如,50年代受英国建筑史学家雷纳·班纳姆(Reyner Banham)和英国艺术家理查德·汉密尔顿(Richard Hamilton)欣赏的美国《工业设计》(Industrial Design)杂志责任编辑黛博拉·艾伦(Deborah Allena)撰写了评论文章《汽车设计分析》(Analysis of Car Design for Industrial Design)。还有60年代由赫伯特·斯宾塞(Herbert Spencer)主编的英国平面设计期刊《印刷》(Typographica),曾刊登过不少精彩的设计评论。

70年代以后,“激进设计和全球工具运动”(Radical Design and Global Tools movements)发起人、意大利建筑师兼设计师亚历山德罗·门迪尼(Alessandro Mendini)成为这一时期设计批评的代表人物,他主编了一系列如《卡萨贝拉》(Casabella)、《全球工具》(Global Tools)和《Domus》等意大利激进设计杂志,门迪尼将设计描述为一门融合了艺术、政治、电影、文学、音乐、时尚、建筑、心理学等的学科,兼收并蓄、充满活力且语境丰富。20世纪80年代初,门迪尼对设计、文化和政治的综合写作方式被艺术评论家罗塞塔·布鲁克斯(Rosetta Brooks)在极具独创性和包容性的后朋克杂志《ZG》中采用。同一时期,洛杉矶女性大厦(The Women’s Building)的联合创始人、美国平面设计师希拉•列夫兰特•德•布雷特维尔(Sheila Levrant de Bretteville)在她撰写的诸多关于设计领域中的性别政治的文章中,均以女性主义的态度重新审视设计。

上世纪90年代英国杂志《眼睛》(Eye)中涌现了包括创始编辑里克•波伊诺(Rick Poynor)在内的一批优秀的平面设计写作者。此外爱丽丝还提到这一时期出色的设计写作者荷兰设计师海拉•琼格里斯(Hella Jongerius)与设计评论家兼设计史学家路易丝•斯考文伯格(Louise Schouwenberg)等。爱丽丝认为,尽管此时已经涌现了一大批优秀的写作者、编辑和期刊,但由于鲜有主流媒体会聘请专业的设计评论家来撰写深入细致的设计报道,而出版经济学决定多数设计作者只能依赖于现有专业设计期刊媒体来传播他们的作品,由于这些杂志的受众群体有限,无法激发更广泛的讨论。

“所有这一切都随着Web3.0技术的到来而改变。”爱丽丝提到,设计在网站、博客和社交媒体等新兴媒体上得以享有自由讨论的空间。年轻的设计写作者拥有更多途径去表达自己的设计愿景,形成独特的批评声音。一些老牌设计杂志通过网络转型后拥有了更多的读者群与更大的国际影响力。

在Web3.0时代,设计媒体为更多的人提供了发声和讨论的平台,由于线上写作不受印刷媒介的空间和视觉限制,一批包括上文提到的里克·波伊诺与知名艺术评论家约翰·伯格(John Berger)在内的印刷时代最具影响力的设计批评家开始在网络上进行设计写作。专注于设计和设计文化的专业博客也正在蓬勃发展。爱丽丝例举了关注乡土设计的政治层面的荷兰项目“WORKS THAT WORK”、对经典电影和电视标题设计进行解构的博客“ART OF THE TITLE” 以及瑞士设计师玛雅·奥伯(Maya Ober) 创建的探讨设计中的女权主义与父权问题的博客“DEPATRIARCHISE design”等当下设计专业博客,并称这些独到精辟的博客为“西方设计文化话语的伟大补充”。

随着概念设计和设计研究的日益发展,设计师在研究中利用写作来审问历史或当代设计文化的元素。与此同时,一种新型策展项目的出现改变了设计策展,成为设计写作的新平台。

设计正在演变为一种兼收并蓄和富有弹性的媒介,用于处理复杂的社会和政治问题,如缓解难民危机或社会服务功能再设计,设计策展的变革也随之而来。爱丽丝先后介绍了2007年纽约史密森尼库伯-休伊特国家设计博物馆(Smithsonian Cooper-Hewitt National Design Museum)的展览“为其他90%设计”(Design for the Other 90%)与2013年纽约现代艺术博物馆(Museum of Modern Art)的策展实验项目"设计与暴力"(Design and Violence)。前者是对设计文化的地域偏见的反思,其关于设计日益增长的社会和政治责任的主题引发了网络热烈而持续的讨论,对设计领域策展实践产生了深远影响。后者利用Web3.0技术将设计策展与写作融为一体,邀请了不同学科的专家就43个与暴力有关的设计项目进行分析并在网络上发表批评,通过网络探讨暴力在社会中不断变化的概念。“设计与暴力”作为MoMA首次举办的大型网络展览,被誉为21世纪初的设计策展的里程碑,带动了新一轮策展项目的发展。此类项目与Web3.0技术引发的变革一起,让未来的设计写作充满了独特性与多样性。

Web3.0时代以来,包括社交媒体在内的诸多变革促成了一场广泛而多元的关于设计的文化讨论,由此带动了设计界内外的设计批评写作热潮,主流媒体上关于设计的文章越来越多,诸多非业内人士也参与到设计写作之中。爱丽丝向大家举例介绍了由女权主义者卡罗琳·克里亚多·佩雷斯(Caroline Criado Perez)所著的《看不见的女性:公开为男性设计的世界中的数据偏见》(INVISIBLE WOMEN: Exposing Data Bias in a World Designed for Men,2019),佩雷斯在该书中梳理了大量数据以证实设计中存在性别歧视,随即引发了其它领域对于性别歧视问题的思考。

文/张亚熙

编/杨钟慧

现场图/胡思辰

作品图来自网络



【本文地址】


今日新闻


推荐新闻


CopyRight 2018-2019 办公设备维修网 版权所有 豫ICP备15022753号-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