是否要停机检修,生产调度说了算?

您所在的位置:网站首页 设备管理是搞好什么和环境保护的前提 是否要停机检修,生产调度说了算?

是否要停机检修,生产调度说了算?

2024-07-16 02:24| 来源: 网络整理| 查看: 265

从微观上看,谁说了算是个权利分配问题。但从宏观上看,则是个组织文化问题。传统的组织文化是建立在分工和划清责任界限的文化上。现代的组织文化更多倾向于合作型和责任型。所谓合作型和责任型组织主张责任覆盖,边界搭接,短路管理。即组织的不同部门具有共同的责任,以共同责任为最高目标,在这样前提下,分工的界限可以相互搭接和重叠,不留空隙。因为任何所谓的分工,总会留下空隙的。当三车间的员工走到四车间办事,发现四车间着火了,没有任何责任分工告诉这位员工是否应该去救火,但责任会告诉他怎么做。所谓的短路管理也是建立在责任基础上的管理。传统管理是上下金字塔结构。如果A部门需要B部门的支持,就要请示A、B部门的共同主管,主管批准同意或者指令给B部门,B部门才会付诸行动。短路管理就是在需要和紧急情况下,A部门直接与B部门对接,可以不经过主管这一环节,采用工艺和责任优先,信息源指令的方式请求B部门支援,B部门根据责任和对信息的评估来付诸行动。以救火为例,火光就是信息源,责任就是指挥棒。

责任性组织的沟通不限于上下级,横向沟通也十分重要。互联网时代让部门之间的沟通变得更加便捷。各个部门之间可以通过部门的信息传递来决定自己的行动。上下级的请示与批准,指挥与服从关系被局限在一定范围之内。管理重心下移是这个快速发展时代的特征。

是否要停机检修,是生产调度说了算?看似简单的问题,蕴含着组织文化的大道理。修有道,治无疆。就是说检修是需要原理支持的,治理是没有边疆界限,没有止境的。让我们共同探索设备管理的创新机制。

在企业,设备要做预防性维修,按照设定的周期,应该停机修理。一般都是生产调度说了算。

这涉及到公司的策略,是设备维护为生产让路,还是生产为设备维护让路。有人说这并不矛盾,磨刀不误砍柴功,良好的设备维护更有利于生产的流畅运行。理论上是如此,在操作层面仍然是有很多问题的。因为生产需要时间,维护、维修也需要时间。在有限的时间里,做这个就没有时间做那个,做那个就没有时间做这个。到底是谁给谁让路呢?

肯定的说:设备是为生产让路的!因为设备不是花瓶,是要为企业效益服务的。这个月的市场形势很好,订单很多,需要设备全力以赴的搞好生产,创造最大化的效益。如果设备部门一味强调要停机检修,可能会贻误创造最大效益的时机。维修活动适应生产的节拍,我们称之为机会维修,这是正确的,也是允许的。

那么,如果设备状况十分恶劣,继续开动可能造成更大生产损失,甚至造成安全、环境以及职业健康伤害。那么是否还是设备维修为生产让路呢?当然要尊重科学,要做正确的决策。

其实,生产与设备维护就如同人在工作和身体之间的平衡一样。有的人总是拼命的工作,不做任何修整和“保养”,直到一天累倒,直到透支体力,伤害健康,甚至病入膏肓,无药可医,把“本钱”消耗殆尽。还有一类人,总是小心翼翼,很注意自己的身体,对待工作和事业就马马虎虎,也许身体尚可,但对组织和社会的贡献寥寥。从组织和社会的角度,我们既不希望是第一种人,也不希望是第二种人。我们需要一个能够平衡好工作和身体的第三种人。这种人,既能够努力工作,创造价值,又能够保持健康体魄。这种情况就如同设备与生产的关系一样:我们既希望设备保持良好运行状态,又希望其产出最大价值。就是俗话所说,又要马儿快快跑,又要马儿少吃草,身体好。这就是一种平衡。

企业在设备保养和维修上是需要投入的,而且这一投入是会有产出的。随着企业在设备维护保养上的投入加大,设备故障停机所造成的生产损失就会减少,但投入的费用以及预防维修停机费用也会增加,工厂要始终寻找一个综合费用最小化的平衡点。过强的预防维修投入以及停机检修安排,不但造成维修过剩的浪费,还会带来停机效益损失。反之,维修不足会造成故障停机增加,生产损失加大,甚至导致设备的连锁损坏,影响安全和环境。这也不是我们所希望的。

图1给出某企业的案例,显示维修投入增加的效果。

图1 某工厂维修投入与产出变化案例

这里维修投入包括维修的人工和换件费用,还包括维修停机损失费用。从2009到2010年的对比可以看出,维修投入在2010年增加了一倍,而产出增加值为投入的4倍,剩余的价值达到3倍。这样的投入产出比是令人满意的。

如果工厂经理明白了维修投入产出的概念,剩下的问题就是如何做好这一平衡了。

首先,维修部门要对设备状态及其故障后果做出正确的判断,这是正确决策的前提。维修部门积极引进状态监测和预知维修手段,并对各类设备及其各类故障后果给出评估。如果某类设备按照劣化状态以及耗损周期,应该进行预防性维修了,而且其故障后果比较严重。要做出分析报告。

工厂要建立维修经理、主管工程师和生产经理以及生产调度一起参加的例会。在会议上由维修经理报告某类设备状态及需要进行预防维修的理由、依据。由维修和生产经理协商确定预防维修的时机和停机检修周期,下达相关准备指令。这一具有协调、平衡功能的例会制度十分重要。而是否避免太多争论和分歧就是团队合作文化和共同的愿景和目标。如果会议效率不高或者无法达成一致,就需要高层领导参与协调和决策。

在我国的一些企业,甚至出现了工序优先和短路管理的文化。这是一种很好的合作和责任型组织文化。工序优先就是在生产期间,生产经理最大,其他部门经理服从生产经理调度指挥,一切为了保产!在检修期间,维修经理最大,其他经理服从维修经理指挥,尽量缩短检修停机时间,保证检修质量。他们虽然是平级的,不需要他们的上级来协调,在工厂总体目标和效益最大化的前提下,相互之间可以建立指挥和服从关系。

生产经理和维修经理的协调会议,就是典型的短路管理。如果不能协调,就只能通过上级领导来绕路决策了。

最优秀的管理,组织是无边界的,决策来源于信息源。就像人们发现三车间起火了,火光就是命令。每个发现火情的人不必依赖上级指令,就冲上去救火,抢救伤员。这是典型的不依赖行政命令指挥的行为。

在企业效益最大化的前提下,是否停机做预防维修,到底是谁说了算?这个答案隐藏在组织文化和可操作的执行制度里。返回搜狐,查看更多



【本文地址】


今日新闻


推荐新闻


CopyRight 2018-2019 办公设备维修网 版权所有 豫ICP备15022753号-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