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论文的撰写(五):论点、提纲、行文、修改

您所在的位置:网站首页 论文中论点论据论证三者关系的区别 学术论文的撰写(五):论点、提纲、行文、修改

学术论文的撰写(五):论点、提纲、行文、修改

2024-07-14 23:39| 来源: 网络整理| 查看: 265

一、学术论文论点的提出 (一)论点是什么? 论点是论文的灵魂和统帅,是论文的论证核心和主体,是作者的观点、意图、主张、评价和态度的集中反映。一篇学术论文的论点有总论点、分论点和小论点等不同层次。论文的总论点统括全文并贯彻到各个分论点和小论点之中去,分论点、小论点是对总论点的分解和分析,支撑和辅佐着总论点的成立,共同构成论文的逻辑金字塔结构。同时,分论点和分论点,小论点和小论点之间也要互相和谐,互相补充。 创造性原则要求所提炼的论点中包含着某些新的思想,提出一些新的见解、新的观念、新的主张,要有所发现、有所创造、有所前进。这是对论点的基本要求,也是论文价值的根本标准。 (二)论点的形成 论点的形成,基于认识和认识的不断深化。 论点的最初雏形,常常可能是主体第一次接触材料所产生的某种感性印象,某种感悟。随着主体与材料接触的深入,这个印象与感悟不断叠加演化,实现思维在某个角度的突破(我们称之为灵感),然后,主体自觉地寻找选择一定的理论方法指导自己的思维,将灵感的顿悟分解分析,最后,将智性的分解分析加以归纳综合,形成感性与智性统一基础上的理性思想结晶。论点也可以是归纳统计的结果。在大量占有材料的基础上,经过分类与统计,就形成了关于事物、情况的观点。 论点形成的第二个特点是,任何论点的形成,它都基于对材料的分析,基于对材料作去粗取精、去伪存真、由此及彼、由表及里的研究。任何论文的材料,都不外乎基本材料和参考材料这两大类,基本材料是要研究的第一手材料,参考材料是以资借鉴、参考的他人的研究成果。写论文当然离不开参考、借鉴他人的成果,但任何观点的确立都必须建立在对第一手的基本材料的研究上,不能他人的研究成果拼拼凑凑,那不是学术论文的写法。 论点形成的第三个特点是,不论哪类论文,作者在提炼自己的观点时,都必须奔向新颖性、独创性。论点的提炼必须集中在自己的独立见解上,而排除一些人所共知的常识。例如,研究苏轼或李清照的词,面面俱到的去论述他们的身世,词作的思想内容、艺术特色、对后世的影响,那肯定不是提炼论点的思路。写论文,必须避开人所共知的常识,在某一个方面或几个方面表达自己独立的见解。如果没有自己独立的见解,也就意味着自己的论点尚未形成。 (三)论点论证 形成论点后,不要匆匆忙忙就动笔行文,应在思想上对自己提出的论点作一番论证以认定论点:一是论点形成过程是否有差错;二是自己掌握的材料是否能有力地支撑自己的观点;三是论点是否符合实际;四是论点是否有意义;五是论点是否有新意;六是论点是否集中,各分论点是否逻辑谨严地统一于总论点。

二、学术论文提纲的拟制 提纲既是对前期研究思考所得的记录和整理,又是指导行文的坐标和框架。 在拟写提纲的过程中,为了把材料组合成一个中心突出、层次清晰、逻辑严密、主次详略得当的体系,必须考虑和把握全文的布局、总体的安排、材料的取舍、层次的分布、论证的逻辑展开等各方面的因素,把脑子里零散的、朦胧的观点材料明确化、系统化,使其有机地结合起来,形成一条明晰、畅达、连贯的思路。编写提纲的过程,就是理顺思路,形成粗线条的论文逻辑体系、构成框架结构的过程。 作者思路物化以后,不会遗忘,并且可以对思路反复进行斟酌、深化和修改。提纲的拟订为论文写作提供了方便和可能性。 (一)拟制提纲的要点 1.明确论点 抓住最主要的最具个人创见和学术价值的某个认识、看法、主张、评价来组织行文,这就需要把一些一般性的、他人已经论及且得到广泛认可的观点、看法排除,集中论述自己的独特的认识和看法。 明确文章的分论点,需要严密的思路和严谨的逻辑,如果一个总论点明明可以从三个方面或四个方面去论述,却丢掉了其中一个方面,思路就会显得残缺。 2.精选材料 首先考虑的当然是材料的典型、新颖、具有说服力。 还要考虑材料的搭配。在论文中,材料是论据,论据有事实论据和理论论据之分。 选好材料,将它们分属于它们所要证明的总论点、分论点、小论点,这时候,提纲也就有了雏形。 3.排定次序 明确论点、选好材料后,接下来便是根据论证的需要,选择一个最好的角度,安排好论述的次序,即安排结构。 般说来,论文的结构并不复杂,通常按照“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逻辑顺序展开,或是按照“引论”、“本论”、“结论”三个部分构想。 提出问题,是课题研究的缘起,可以开门见山,交代研究目的,揭示关键,也可以间接叙明原委,引事入理。各种提出问题的方法,都为了说明一个原委:为何研究?研究什么?亮明作者的观点。分析问题,是论文的核心部分和关键环节。论文的学术价值和研究深度就在这里。要提出充分的理论依据和事实依据,通过逻辑性强、说服力强的论证,对问题作深刻、中肯的分析,充分、鲜明地表达作者的观点、主张、意见,为论文的结论准备条件。解决问题,则是论文的目的和本质。由于有了前面的论证过程,作结论、解决问题已是水到渠成之事。结论必须正确、鲜明、符合逻辑,必须和论证过程前后一致。 完整统一、严谨自然:写作风格与论文内容协调一致。首尾呼应,文脉贯通,过渡自然,浑然一体。

三、学术论文的规范行文 论文的外部组织形式直观地体现为论文的标题、摘要、关键词、正文、注释、参考文献等组成部分及论文各板块之间的空间次序安排,它是论文内部结构的外在显现。 (一)标题 要求简洁明了地概括出论文的主旨,写法上常见的有句子式、词组式及主副式三种。 1.句子式标题以一个描述或说明性的句子概括全文的中心论点。 可以是一个语法结构完整的句子,如“我对当代文学理论研究的几点看法”、“我看80后写作的市场化现象”等。但更多的情况是采取一种省略的句型,省略主语,如常见的以“论”字开头的标题,“论当代女性主义写作的弑父倾向”、“论沈从文小说的乡土情结”。 如果将以上标题的谓词“论”也省去,仍然构成一个省略主谓语的完整标题形式,词组式标题比句子式标题更为简明,以两到三个词的组合点出论文的中心论点,如“仕与隐”、“可比与不可比”,词组式标题简洁,且能点明主旨,用得好可以让人回味无穷,但缺点是容易流于玄虚,让人一见之下不知所云。 为克服词组式的“玄虚”之弊,往往在词组式的主标题下面附加一个限制性的、说明性的副标题,例如“仕与隐——中国传统知识分子的两可选择”、“可比与不可比——世界视野中的中国文学”。 一个题目最好不要超过20个字。主副式标题的字数可以稍多,但也不要显得冗长,以简明为宜。 (二)摘要 概括论文的中心论点、研究角度及研究方法,还可以对研究成果作一简单的价值评估,字数一般应控制在300字以内。如敏泽《钱钟书先生谈意象》一文的摘要:“钱钟书先生指出,诗文不必一定有‘象’,而至少需有‘意’;文学语言的基本功能是达‘意’,造‘象’是加工的结果;明以前人如刘勰等所用的‘意象’即‘意’,只是‘象’的偶词,不比image广义的多。因此,‘意象’=‘意’→‘意象’=‘意’+‘象’的发展可以明代为分界线。” 如夏传才的《国外〈诗经〉研究方法论得失》一文的摘要:“文章从传统阐释学、现代接受美学、文学本体论、语言学研究、精神分析理论及文化人类学等方面评述国外《诗经》研究方法论,并论述其得失。”不能用“本文”这个词,要用“文章”这个词进行第三人称评价。 (三)关键词 所摘出来的关键词必须能真正起到关键作用,一般是论文中反复出现的、起到点明和强调论文题旨作用的关键概念、术语等。 (四)前言 前言又称导言、引言,是论文的开头部分。论文的开头很短,一般都是直接标举论文研究的对象、意义以及自己预期的目的,有时也概述研究的前提,提出自己的基本观点。 (五)本论 本论是论文正文的主要部分。作者将集中地对绪论中提出的问题加以分解、分析,并提出可能的解决方案。 所谓分解、分析,即将一事物分解成几个侧面、几个部分加以研究的方法。一般语言文学专业学术论文所提出的总论点都必须经过将其分解成几个分论点的过程,有些分论点之中还可能分解出若干小论点,这就牵涉本论的结构层次问题。 在层次和层次之间,为了区别起见,有些论文以小标题的形式归纳出每一层次的大意,比如漆咏德的论文《无尽的攀升:转型期都市小说的开放特征》以两个小标题概括了本论部分的两个层次:(1)、颠覆与新异;(2)、多元与超越。在作者论文的逻辑框架中,这两个小标题概括了都市文学两个主要特征。 还要注意层次间的逻辑关系问题。各层次间的逻辑关系主要有三种:并列式、递进式与综合式。【综合式是两种组合方式的并用。比如一篇论文可在分论点层次上是并列式结构,而在分论点内部或小论点层次上是递进关系,反之亦然。】 (六)结论 将已经在绪论中提出的中心论点在分析之后加以归纳与强调,这种归纳与强调的程度视绪论部分提出论点的明确程度、本论部分的发散程度而定。还可对课题研究的价值作学术上的自我评估,起到继往开来的效果。 (七)注释与参考文献 旁征博引是论文写作的特点之一,援引他人的论述或资料,首先要服从主题的需要,为了说明自己的观点或事物的特征,不能满篇都是摘引而不见自己观点。其次是无论直接引用或间接引用,都要准确、典型。所谓典型,就是所引用的材料或他人的观点要有代表性,如引用某人的论述,这个人应在这个研究领域有一定的权威性,或是代表了某一种观点;所谓准确,是要符合原文原意,不可断章取义。尤其是直接引用,每个字、每个句子,甚至每个标点都不能错,要严格地核对原文。再次是论文的思想来源和资料来源,都应注明,这不仅是一个表达技巧的问题,更为重要的是表现了一种科学求实的思想和作风。

四、学术论文的论证方式 从逻辑学上来讲,论证是用一个或几个已知的真实来确定另一个判断的真实性(或虚假性)的逻辑形式。 语言作为一种传达思想的工具,一开始即具有两种用法,即诗性的用法与科学的用法,后者向另一种更加精确的符号形式及数学语言趋近。 (一)论证的方式 1.归纳推理论证 归纳推理分为完全归纳、不完全归纳、因果推理及统计推理四种:(1)完全归纳法就是根据某类事物的每一个对象都具有或不具有某种属性,推导出这类事物全部都具有或都不具有某种属性的一种推理方法。(2)不完全归纳法则是通过对个别或部分对象观察而作出一般性结论的推理形式。在语言文学专业学术论文写作用得最多的例证法即属此列。如司马迁《报任安书》就成功地使用了例证法:“盖文王拘而演《周易》,仲尼厄而作《春秋》,屈原放逐,乃赋《离骚)。左丘失明,厥有《国语》,孙子膑脚,兵法修列。不韦迁蜀,世传《吕览》。韩非囚秦,《说难》、《孤愤》。诗三百篇,大抵圣贤发愤之所为也。”在运用例证法时,所举事例应该真实、典型,具有高度的概括性。在叙述事例时,可以用直接引文的形式,也可以用间接引文的方法对所引材料加以概括,必要时,还要对所引材料加以分析,夹叙夹议。(3)因果分析法是通过分析事物的发生、发展和消亡的客观原因和结果的必然性来证明论点的方法。因果分析法可以有三种形式:一种从原因到结果进行推理,以事实的因果关系证明;二是从事实的结果到原因进行分析论述;三是由一种结果推论另一种结果。(4)统计推理就是将调查所得的资料运用统计学中的方法进行整理、分组、综合、计算后,从样品所具有的某种属性而导出总体具有某种属性的推理活动。统计推理属于不完全归纳,但又具有完全归纳的精确概括性,并避免了简单例证法的主观武断性。这种方法多用于语言学研究。 2.演绎推理论证 演绎推理就是从一般原理中引申出个别结论的一种推理形式。演绎推理常见于语言文学专业学术论文有直言推理、假言推理、选言推理和二难推理。 (1)直言推理,又名直言三段论,也称三段论,它是借助于一个中介作用的共同概念,把两个直言判断联结起来,推导出一个新判断的推理形式。(2)假言推理,是其前提中至少有一个假言判断,并且是根据假言判断与后者的关系而推出的结论的推理。(3)选言推理,是以一个选言判断为大前提,一个直言判断为小前提,推出一个直言判断结论的推理形式。(4)二难推理,也叫明言选言推理,它是先以两个明言判断为大前提,一个选言判断为小前提,然后根据明言与选言的逻辑联接而推出结论的推理。 从演绎推理的原则发展而来的在语言文学专业学术论文写作中用得最多的推理方法是“引证法”,习惯上叫理论论证,也称事理论证,是指用已知的事理作为论据来证明论点的一种方法,或者说,它是引用公理、原理、定理以及权威的观点、思想作为论据来证明论点的一种推理形式。 3.类比推理论证 类比推理法就是通过观察发现两个或两类事物在许多属性上都相同,而推导出它们在其他属性方面也是相同的一种逻辑推理方法。如正类比、反类比、合类比、模拟类比、因果类比、直接类比、象征类比等。 4.其他论证方法 (1)反证法:所谓反证法,就是不正面直接地去证明作者的论点能够成立,而是以事实、事理作为根据来判定与作者论点相矛盾或对立的看法是错误的,这样,就能反过来间接地证明作者论点是正确的。 (2)对比法:所谓对比法,就是把两个或两个以上属性相同或相异的事物进行鉴别,区分其异同点,而推导出结论的一种论证方法。王国维于1904年发表的《〈红楼梦〉评论》中,把曹雪芹的《红楼梦》与歌德的《浮士德》进行对比,被称为我国第一部应用对比法来研究文学作品的专著。

五、学术论文的表达方式 最常用的表达方式有议论、说明、叙述、描写、抒情。采用何种表达方式,取决于文章写作的目的、表达对象的特征。不同的文体,往往有自己主要运用的表达方式。例如,审美文体的写作,就比较多地运用描写、叙述、抒情。而语言文学专业学术论文,则比较多地运用议论和说明。 (一)旁征博引、追本溯源 为了说明自己的观点,作者往往需要引用原理、方法、事实、数据或其他资料来说明自己的观点。 (二)展开分析 语言文学专业学术论文中,提出某一个观点、看法,一般要建立在对事物的具体分析上,要确凿、有力地表明这个观点是怎么得来的。 分析是以某种确切的能被思考者明确意识并清晰表达的逻辑程序展开的,如就事物分析其内部构成的要素及联系,就事物分析其区别于他事物的特点,就事物分析其产生的原因及发展过程,就事物分析其产生的影响及意义,就现象分析本质,就局部分析整体……最基本的分析方法有矛盾分析、因果分析、历史分析、对比分析、系统分析。 (三)抽象概括 作者必须在描述、分析事物的基础上,抽象概括出某些带规律性的东西来,才能显示论述应有的力度,否则就论述无力。 (四)上升到理论高度加以阐发 取决于作者的理论修养以及认识、思维的方法。

六、学术论文的语言 (一)掌握和运用本专业的名词、术语、概念、理论、方法进行思考和论述。 运用概念时,那些重要的、基本的概念,要严格地界定概念的内涵和外延。 (二)语言要精确、严谨、简明、平易、庄重。 用语应准确地表达思想和客观事物。严谨也是一种“精确”。(精确侧重于语意方面,严谨侧重于逻辑方面) 论文的严谨,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从整体上看,论文的各个组成部分都“拴”在严格的“逻辑网络”上;从局部上看,论文的每个语句、每个语段,都表达周密,不出现任何逻辑上的错误。 简明是用尽可能少的文字,把尽可能多的信息明白无误地传递给读者。 平易指的是语言的平实自然。理论是朴素的,表述理论的语言也应该是平易的。用实实在在朴实无华的语言把事理讲述清楚,不要使用晦涩难懂或模糊曲折的语言形式,不要堆砌华丽的词藻和生僻词语,不要滥用专业术语。 庄重是指用语慎重,科学是严肃的,理论是郑重的。高度科学化、理论化的学术内容,表达也应该是庄重的。 此外,从句式看,使用严整的句子形式,有助于增加文章沉实、凝重感,过多的短句、单句、非主谓句、省略句、变式句会破坏论文的庄重感。 (三)适当的文采 论文主要是以其巨大的逻辑力量征服读者,即使没有文采,仍不失为一篇好论文。但如果能适当地讲究一点文采,那就更好了。 论文的文采,主要表现在词语、句式和修辞格三个方面。

七、学术论文的修改定稿 “炼篇、炼章、炼句、炼字,总之,所贵乎炼,百炼成字,千炼成句”。 心理学研究成果早已证明:“人在学习时有自己特有的优点。许多动物偶或通过做来学习,而只有人能通过对已经做过的事进行再检查、再思考来学习。”在修改中学习和提高,是增强写作能力有效的和重要的途径。 语言文学专业学术论文常见的毛病有:一是题目不妥。其中包括题目过大、过小、过旧、过长。二是观点不妥当。主要表现在观点空泛,泛泛而谈,断章取义,主观附会,零星散乱,缺乏概括,有据无理,堆砌材料。三是佐证乏力。其主要表现为论据不足,牵强附会,或者材料失实,不能说明问题,又或者没有论据,强词夺理。四是语言不精。主要表现为词语不准确,句子不简练,语意空虚,没有实质内容,语意含混,意思纠杂,条理不清,逻辑紊乱等。五是表图粗劣。主要表现为表图使用过多,表图安排不当,表图粗制滥造。六是引文和加注不规范。

论文修改的方法: (一)热改法 指论文初稿完成之后,趁热打铁,及时对初稿写作阶段就已经有所意识却无暇顾及的缺漏与错误作出补足与调整。由于此时作者的思维仍然维持着思考的兴奋状态,对论文的重点、难点、疑问和全文内容结构了然于胸,所以容易在初稿基础上有所突破。 (二)冷改法 热改法的缺点是由于作者的思维仍旧处在初稿的框架范围之中,对于原稿的盲点难于发现,“入乎其中”不一定能“出乎其外”,不能跳出原来思维的圈子对论文做冷静的观察。而冷改法正好对这种弊端有所弥补。所谓冷改法,是指在论文初稿完成之后,将它放上一段时间,三五天,一两个星期,甚至更长的时间,让自己的头脑冷静下来,再拿出手稿来读上几遍,将原来的思路反复思索几遍。 冷改法的缺点是可能会忘掉某些临时闪现的思想火花。 (三)就教法 对于别人提出的意见,不一定要全盘接受,但一定要用心体会,从中吸取新的视角,新的思路,在集思广益的基础上再对论文作出修改,使论文达到比较、理想的水平。

通识写作7.8葛剑雄 主编 / 2020 / 上海人民出版社语言文学专业学术论文写作导引6.52009 / 甘肃人民出版社 科研 人文 学术 论文 研究生 来自 豆瓣App

© 本文版权归 🎋 所有,任何形式转载请联系作者。

© 了解版权计划



【本文地址】


今日新闻


推荐新闻


CopyRight 2018-2019 办公设备维修网 版权所有 豫ICP备15022753号-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