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阶管理者的认知有六个层次,你在哪一层?

您所在的位置:网站首页 认知思维模式三阶段霍华德 高阶管理者的认知有六个层次,你在哪一层?

高阶管理者的认知有六个层次,你在哪一层?

2023-10-13 10:23| 来源: 网络整理| 查看: 265

企业家思考的管理与政治家思考的管理有着不同的边界,顺着这个思路,或许我们能在其中隐约窥见管理者的思维模式,按照彭剑锋教授的“十点”模式,我们列出管理和政治的 10 个区别:

价值问题是管理,正义问题是政治; 效益问题是管理,财富问题是政治; 创造价值是管理,贫富悬殊是政治; 规则概念是管理,自由概念是政治; 效率概念是管理,公平概念是政治; 追求垄断是管理,反对垄断是政治; 建立机制是管理,强调民主是政治; 组织概念是管理,国家概念是政治; 以奋斗者为本是管理,以人为本是政治; 不让雷锋吃亏是管理,学习雷锋是政治。

由此 10 个区别,我们再延展一下, 就能超越彭教授的“十点”模式:

工作概念是管理,权力概念是政治; 聚焦职责是管理,忧国忧民是政治; 服务客户是管理,发动群众是政治; 个人建议是管理,联名上书是政治; 对事负责是管理,对人负责是政治; 静水浅流是管理,激情澎湃是政治; 灰度思维是管理,黑白分明是政治; 不同意我的说法是管理,完全同意是政治!

(二)管理者的六维认知模式

没法判断大家的笑声是同意还是不同意我的观点,到我这个岁数已经不在意这个了。为了更简单地了解管理者的思维模式,我总结了“六维认知模式”,斗胆试着囊括以上各种“十点”。

1. 一维层次知:先做与再做

物有本末,事有始终。在认知模式上,我已经顺着下图底部的“业务管理”逐级而上,开始研究哲学层面上的管理。不再从一般的事情和人这个层面去思考怎么做,而是直接思考何者在先、何者在后?这个思考方式,也和我的岁数有关系。

2. 二维方向知:做大与做久

公司到底做大还是做久?有些公司提出来,能不能两者相结合?有些公司以做久为导向宁做“五百年”不做“五百强”。还有的公司,导向就是只做“五百强”不做“五百年”。林子大了,当然什么样的鸟儿都有,企业也不例外。中国文化常讲“中庸之道”,现实中,往往是按照下图中这个斜线去走的。

3. 三维定位知:向上、向前与向外

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看什么样的风景取决于我站在哪里。从三维角度来看,比如说向上、向前、向外看,我们定位一个地方的时候,延展的方式就属于三维定位知。反过来也可以生发出新的认识:

三维“假设知”:从上、从前与从外

如上图所示,以“三维假设知”从上看、从前看、从外看,按照我们的认知,就是“从未来看明天,从后天看明天”这种方式。今天看明天,预测值当然会有不同。可以假设这种状态,即“站在上帝看人类,站在后天看明天,站在宇宙看地球”,这样来设计一个产品,你就要跳到外面看它。

正确的假设的重要性

正确的假设非常重要。可以设想,五年以后、十年以后你的生活、境遇会是怎样?你的儿子、孙子又会是什么状况?用假设的方式看问题,传播频率较高的是任正非的思路:

没有正确的假设,就没有正确的方向; 没有正确的方向,就没有正确的思想; 没有正确的思想,就没有正确的理论; 没有正确的理论,就没有正确的战略; 没有正确的战略,就没有正确的机制; 没有正确的机制,就没有正确的管控; 没有正确的管控,就没有正确的绩效; 没有正确的绩效,就不能证明该假设。

这一个循环的方式,能说明我们到底在忙什么。不同层级的每个领导者,应该站在哪个层次来思考这件事情,表现出来的就是不同层面的认知。

4. 四维预测知:洞察与假设

第四维,是在时间轴上观察变化和可能发生的变化,就是洞察和假设。比如围绕企业的技术、产品、所在行业,或者围绕人,差不多都是一个 S 曲线,即从创业到成长、成熟、衰退。

如果 GDP 到增长 5% 左右的时候,我认为中国的企业基本进入了成熟期。成熟期低成长的企业怎么管理?高成长的企业又怎么管理?两者活法或许大相径庭。

你的企业在发展有规律的阶段,怎么做好假设?怎样调动资源?如何做好战略布局?

回答好这些问题,企业家、管理者的洞察力和假设力必须非常强。四维之中,时间不断缩短、速率不断加快,所以你必须快速反应、迅速变化、迅速响应某些东西,不同年龄的人能看出来的信息截然不同。70 多岁的人考虑问题与 50 多岁的人考虑问题必然有差异,因为不同时代的人,思考问题的时间感不一样。

在频率加快,波长缩短,带宽像太平洋一样粗的时候,我们大约难以想象自己到底该如何思考这个世界。但是那些非常有影响力的人,早已在用超宽带、网速与信息振幅,迅速提升自己做事情的波及率。发一个推特全世界就知道了,是用链式而不是一层一层的发。

比如特朗普的推特治国,推特粉丝有 5140 万人,脸书有 2310 万人;莫迪的脸书粉丝是 4320 万人,Twitter 粉丝有 4230 万人。大家都在关注他们,不管他在推特、脸书发表什么言论,都可以迅速地推向外面。

我们国家领导人的讲话同样如此,通过有组织的推动,新闻、头条都是在置顶,用这种方式迅速在几千万人、上亿人之间产生影响力。企业洞察这个趋势,自然紧随甚至引领这方面的技术,像华为,主攻的就是宽带和视频,用技术载体的方式推动这个社会更快速地往前走,我们的认知模式也因之发生变化。

5. 五维生态知:生态与生存

到了第五维,就要谈到生态。关于生态系统,我认为,合作共生是生态系统的一个方面,食物链是生态系统的另一个方面,而且是必要方面。

国家间食物链

能否活着是死活问题而不是成败问题。按照不同的生态,谁吃谁和生态链条的排列,都是食物链的问题。

国家间也有生物链:从资源国,到生产国,再到消费国;从石油、矿产、土地、机会,到勤奋、装备、人口、技能,再到规则、金融、军事、技术。原来我们卖资源比较多,再是产业和工厂去做,再往后是用钱生钱的方式。这就是美国的方式。按照这种食物链条谁吃谁是比较明晰的,是对生态的认知。

生存与发展的认知

关于这一点,有两句话和大家共享

一、知道谁吃你决定你的生存。羊闲来无事不要老在狼面前晃悠。

二、知道你吃谁决定发展。生存问题肯定比发展问题重要得多,很努力地吃饱了最后被别人吃掉了,比如《人民的名义》里那个贪官,贪了很多钱一分没舍得花,到最后钱都得上交了。

一、知道谁吃你决定你的生存。羊闲来无事不要老在狼面前晃悠。

二、知道你吃谁决定发展。生存问题肯定比发展问题重要得多,很努力地吃饱了最后被别人吃掉了,比如《人民的名义》里那个贪官,贪了很多钱一分没舍得花,到最后钱都得上交了。

所以解决“活法”问题,根本上要知道“谁吃你”,而不能只记得你在哪里吃。总结起来,就是以生存为底线,以富强为边线。“富强”这两个字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排首位的非常重要的两个字。

思维模式的进化与循环:升维与降维

思维模式的进化与循环,让我们知道自己在哪个层面上思考 / 活着?

点思维、线思维、面思维、立体思维,往上走是灰度思维,再往上走可以做分类的思维。

我们可以类型化去做事情,再加上时间就会出现一个动起来的东西,永远是有预测性的,不管是三秒、一星期、一年甚至更久。这是我们认知的实在的、活着的世界,但是很麻烦,活着活着可能活到坑里去了。所以五维的东西就是生态,是“谁吃谁”的食物链的问题,而不仅仅是成败的问题。

活着活着,发现有问题了自己会非常难受,所以建议大家不要往想不清的地方走,放下就行了,不然可能会导致抑郁症。

零维创意知

我们要回归“零”。按照零思维,在所有的维度都放下你的“东西”的时候,那就不是你的事、不是你的钱、不是你的人、不是你该想的事。我们称之为“零的创意思维”,或者叫“量子思维”。

量子思维是什么?

有即是无,无即是有,按中国文化的思维,展现在这里的是本质的或者最深层的某些东西。宇宙一爆炸,无极生太极、太极生两仪、两仪生四象、四象生八卦,八卦生六十四,之后就是超级计算机,是连续想事情的逻辑,否则就是糊里糊涂的。

从认知层面看,有无观、矛盾观、时空观、周易观,世界如此就证明我们活着,否则就是没有活着,我们认知了自己就按这个思路继续前行。

太极到周易思维模式

这个抽象的世界可以画出来,好比我们画的图画、视频等可以用眼睛看的东西。八卦是符号,可以用最抽象的图形来思考问题,如果转换为数字,就是二进制,也就是我们现在传统计算机的计算规则。

如果再往前推进就是零维,就是量子,就不分一二了,而是一种态叠加的状态。

有与无:按 0-5 维区分的七种知识

叠加态的思路在现实过程中我们可以慢慢体会到、感受到。按照“有无”思考这个问题,从“零维”到“五维”,再加上前后两头就可以产生“七维”的知识。

从创意知到层次知、方向知等,人最开始发展的是创想力,从 0 到 1,从无到有;接着是构想力,是产生结构、组织、层次的东西;再接着是预想力,未来可能怎么样?

如果你有资源、权力,有了构想力、预想力以后,再把这些凑到一起去完成预想的实现。最后,是止想力。

本来世界就是如此,不需要把人考虑其中,因为人工智能、机器可以解决这个问题了,不需要人工。

我们用四种力(创想力、构想力、预想力、止想力)来思考万事万物,一时也许忙乱,所以送大家四句话:

财富使人不再乞讨 -——经济自立;

工作使人不再烦恼 -——排除杂念;

文化使人不再争吵 -——宽容他人;

信仰使人不再思考 -——顺应自然。

财富使人不再乞讨 -——经济自立;

工作使人不再烦恼 -——排除杂念;

文化使人不再争吵 -——宽容他人;

信仰使人不再思考 -——顺应自然。

零思维是有信仰会思考,关于量子大概就能容易理解了。如何从以上这些角度去思考自己习惯于几维?如果你喜欢写东西,就是一纬的,喜欢画图就是二维的,喜欢视频就是三维,喜欢想东西但是表述不出来那就是多维的,如果不想了那就是零维的。

二、管理者的七种认知框架

领导者的人生是“战略需要框架、行动需要焦点、管理需要流程、一切需要结果”,也就是从三维、两维、一维到最终的东西,形成“升维思考、降维打击、快速响应、剩者为王”的认知模式。

所谓思维框架,是思维者思考和表述自己的观点或研究成果的某种结构或系统。管理者的思维框架可能有很多种,这和我们由一维讲到六维是同一个道理。目前管理学上的框架,主要有:

1. 线性框架

管理学研究有许多直线性框架。常见的一分为二框架有:

双因素理论,分为激励因素和保健因素;人性理论,分为 X 理论和 Y 理论;成熟理论,分为成熟和不成熟;组织理论,分为正式组织和非正式组织;决策理论,分为程序化决策和非程序化决策;权变理论,分为机械组织和有机组织。一分为二框架比较为熟悉一分为二思维模式的国人所理解。

比如,我们将意识形态分为社会主义和资本主义,将经济体制分为计划经济与市场经济,将所有制分为公有制与私有制,将分配原则分为按劳分配与按资分配等。

还有一分为多的方式,在管理学上也有特别多的模型:人性假说四分法,即经济人、社会人、自我实现人、复杂人;管理职能五分法,即计划、组织、指挥、协调、控制;领导方式四分法,即专权独裁型、温和独裁型、协商型、参与型;管理要素七分法,即结构、战略、人员、管理风格、体制与程序、领导观、价值观;竞争力五分法,即供应商交涉能力、购买者交涉能力、潜在竞争者进入能力、替代品替代能力、行业内竞争者现有竞争能力等。

2. 分层框架

按照组织的层次先后做事情。首先分层次,再考虑不同层次、力量,不同的责权利。只要用分层的理论和思路考虑问题,有太多的工具可以去用。

3. 曲线框架

画上一个分类的框架,量可能超出我们的认知。带点灰度的感觉就是按分类走,比如说活力曲线、S 曲线、微笑曲线等都是按照曲线走的。

4. 循环框架

这就是周易思维认知的模式,循环往复,形成闭环。PDCA 的循环框架、六西格玛管理 MAIC 循环框架都是如此。

5. 平面四分框架

平面四分法是人类认识复杂事物最简化、最有效的方法。企业成长模式框架、安瑟夫战略矩阵框架、GE 的矩阵框架概莫能外,我所讲的只不过多了维度而已。

6. 金字塔框架

企业的层次不是单纯一条线的,还要考虑做“面上”的状况。我们可以用金字塔的方式架构一个结构,包括组织图、鱼刺型图(躺倒的金字塔),随着影响因素越来越多,再去分解并聚焦到分析问题的最终目标上去。

此外,我们的思维方式到底按照归纳法走还是按演绎法来走?最终经过推理,得出结果,推理的过程合规,就会得出相对成功的或者科学化的一个框架,这就是逻辑金字塔。

7. 网络框架

某些行业,比如国家电网,本身就是网络。华夏基石组织的论坛也是在网络上运作的,每个节点、中心都会产生大量信息。我们怎么了解、管控这样的网络(互联网、物联网、通信网等)?这是现代社会非常要紧的问题。

三、管理者“三性认知”

人类的认知一般是按照流程走的,从感觉、知觉,再到思维,从身体开始,到比较综合,最后用脑子去思考。管理者的思考特征则是先想明白,再做知觉、感觉,思考这个事的可行性。与一般流程好像是相背而行。

所以管理者要靠想象力、计算力解决某些事情,但是也不能总是从 0 到 1 算账,老算账就彻底变成商人了。

所以会有一些比较模糊化的认知,量子思维分不清楚,但是可以从 1 到 N、从 N 到 1、从 1 到 0、从 0 到 1,思维就这样转起来,这是企业家的思维模式。

感性认识

当我们看到一朵非常漂亮的花,感觉第一念是颜色、第二念是概念、第三念是心情。我们把念头拆出来,其中的意念、语言、行动和心情瞬间的表现,就是人的认知过程。

请问大家一念有多长时间?弹指、瞬间、刹那是什么意思?这都是时间单位,跟秒、分、小时是一回事。一昼夜是 30 须臾,一须臾是 20 罗预,一罗预是 20 弹指,一弹指是 20 瞬间,一瞬间是 20 刹那,一刹那就是一意念。

我在讲、大家在笑的过程中已经好几百个刹那了。人控制自己的一念非常难,但是很多非常优秀的企业家能够控制到一念,也就是 0.018 秒。厉害的人是在非常短的时间段以内,控制自己的念头,让它向着正确的方向走。

我们一念的变化、认知的过程,用佛学理论来讲大概就是如此。佛学讲“识”就是认知的结果,获得“识”的条件是“缘”。用眼、耳、鼻、舌、身、意、潜识、藏识,在各种角度看到、没看到,或者看到之后没有任何见知或者有一些误解,就会形成各种各样的“识”。

认知到最后会得到非常复杂的结果。八识“心王”支配六类五十一种“心所”,你就知道你的心里面有多少芜杂散乱的、杂念的东西。尤其是现在这个世界,大家已经不是吃不饱,而是信息吃太多了。走路的时候都拿着手机一边走一边看,以至于让自己像个盲人。

认知对我们很重要,我们在行为上、心理上、接受信息上,到底应该怎么思考和对待这个问题?我认为这和哈姆莱特留下的经典问题有得一拼。

悟性认识

悟性认识就是动脑筋、创新,想的是与众不同的有增量的东西。我们看国学,很多东西是认知模式的而不单纯是内容的,因为它的内容互相之间是有矛盾的。国学中的认知模式是什么?国学经典有三类主要的观点。

第一类是和人生阶段相联系的道理,这一般比较准确,因为和经验相关。比如《论语》中,“君子有三戒:少时血气未定,戒色;壮时血气方刚,戒斗;老时血气已衰,戒得。”“四十不惑,五十知天命”等。

第二类是与德才相关的道理,包含价值观的问题,所以仁者见仁智者见智,大家都讲的有道理。比如孔子说“君子喻于义,小人喻于利;君子怀德,小人怀土;君子怀刑,小人怀惠;君子坦荡荡,小人常戚戚;君子求诸己,小人求诸人。” 孟子说:为富不仁,为仁不富。

第三类跟因果相关的道理,一般人看不懂,也很容易误解,所以需要悟性。这属于量子思维的范畴,必须有悟性才能拆解。

我把自己悟出来的定律和大家分享。

第一定律,现实中没有一个结果是由一个原因所引起的。比如:柳下惠为什么坐怀不乱?可能有五个以上的原因。愚公移山为什么成功了?八个原因所以他成功了,其中最重要的是那位偶然路过的神仙。大禹治水为什么三过家门而不入?这些问题我们别在固化的思路里面琢磨,可以开拓思路,甚至打开脑洞。但众所周知,这几个问题都有固定的答案,这其实不利于思维的锻炼。

中国经典中的思维特征有三个。一是轻逻辑,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为什么生万物?没有讲给我们。二是重伦理,对圣人、君子、小人进行特征研究。三是因人易,分君臣、父子、长幼、内外。

《大学》里讲:

知止而后有定,定而后能静,静而后能安,安而后能虑,虑而后能得。

君子先慎乎德,有德此有人,有人此有土,有土此有财,有财此有用。财聚而民散,财散则民聚。

《中庸》里这样讲:

凡事豫则立,不豫则废。言前定则不跲,事前定则不困,行前定则不疚,道前定则不穷。

唯天下至诚,为能尽其性。能尽其性,则能尽人之性。能尽人之性,则能尽物之性。能尽物之性,则可以赞天地之化育。可以赞天地之化育,则可以与天地参矣。

《论语》里讲:

名不正,则言不顺;言不顺,则事不成;事不成,则礼乐不兴;礼乐不兴,则刑罚不中。

上好礼,则民莫敢不敬。上好义,则民莫敢不服。上好信,则民莫敢不用情。

其身正,不令而行;其不正,虽令不从。

这三个经典中的话语方式,一因一果,是链式产生的。这种话语方式,基本始于《道德经》,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国学经典差不多都是这种思维模式,大概始于周易。周易中是有逻辑的,但后人没有特别从形式上明确其中的逻辑。

所以,对古人的道理,需要添加逻辑法或因明法来解释,需要寻找结论的前提。我们用四维讲——唯“书”去读,唯“实”去看,唯“思”为重,三者融合起来就是唯“悟”,即发现式、创造式的认知模式,这样跳出国学经典思维模式,返回去再看再学,就可以超越西方到达我们的新时代。

理性认识

理性认识是和西方最近几百年比较接近的思维模式,与中国经典思维模式怎么连起来思考呢?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从逻辑角度上来讲,都是不一定的结论,一必须在一定的条件下才能生二,二必须在一定条件下生三,三在特定的条件下才能生万物。按照数学模式就是 0+1=1、1+1=2,2+1=3,9997+3=1 万,中国人就是这种思路,不知道中间的 1 和 0 是怎么回事,只要生出结果就好,中间的过程不管。

因此我又悟出来第二定律:有原因不一定有结果,有结果一定有原因。所以“因果关系”变成“果因关系”,一类结果必有三类原因:必是多个因、必有不确定因、必有未知因。

四、有“三性”管理者的特征

讲到此处,有感性的、悟性的、理性的“三性管理者”,到底有什么样的特征?

1. 自信果断但又谦虚

知道自己想到的任何方法仅仅是许多方法中的一个,还有很多方法自己连想也没有想过。

2. 是建设性的而不是批判性的

思考的目的不是为了证明自己比别人更聪明,而是为了得到更好的认知和行动的方案。

我们用这种思路解决问题的时候,会发现世界有三种:现实世界、理论世界和思维世界。这几个世界之间,思维去表述理论,用理论和现实互动,现实和思维又是认知的过程,三维在其中循环。

三个世界投射到商业世界,信息和信息之间的是互联网,事物和事物之间是物联网,人类和人类之间是感情网。

其中的商品、情报、客户,共同构筑起未来商业发展的空间。这就是 百度、腾讯、阿里巴巴现在的做法。实际上,我们是在构建的新时代、新世界里面,用思维的东西认知它一定往那里走。

从三个世界到四个世界,就是在虚拟世界里面照样会产生许多的事物,你不是你,虚拟世界还有一个你,那个云里的你比现在的你更真实。

人类的表述、互动和认知,所有东西都是互相连着的。世界动不动,看你动不动,虚拟的世界是通过你的眼睛和脑子连起来考虑的问题。

但我们需要回到自主灵性的世界,因此要练习“不动心动脑,不动情动理”。有三个方法:

归纳一下就是:1. 举一反三法;2. 形式解构法;3. 以人观语法。这样就会回到你自主灵性的世界。

最后给大家分享一段话: 笛卡儿说“我思故我在”,杨杜说“我知故我富、善知故我强。”

否则长此以往,即使真的“在什么时候完成了任务”,管理者在接收成果的同时,也会陷入下属难管的境地。

未来 10 年,To B 行业的 10 个创业机会 返回搜狐,查看更多



【本文地址】


今日新闻


推荐新闻


CopyRight 2018-2019 办公设备维修网 版权所有 豫ICP备15022753号-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