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艺评论

您所在的位置:网站首页 解除司马南教授的误会是哪一集 文艺评论

文艺评论

2024-07-09 04:09| 来源: 网络整理| 查看: 265

“上头”、“刀心”、“哭了哭了”、“给选角跪下”……

这样常见的弹幕,不是来自什么流量偶像剧,竟然是主旋律题材《觉醒年代》。

豆瓣评分从8.2一路飙升至9.3,一部革命历史连续剧多次“出圈”登上热搜,相关话题阅读量突破2.5亿次,为何?

“只有找到一条新路,中国才不会亡。”

“那何为新路呢?”

“不知道。”

这是《觉醒年代》第一集中,李大钊和陈独秀在日本初次邂逅、共寻救国之路时的一段对话。

当时的国人,尚处于茫然无措的阶段。那个动荡不安的年代,内忧外患使得中国置身于风雨飘摇之中。

如何寻找到一条契合时局的救国之路?“何以觉醒,以何觉醒”,这是《觉醒年代》一剧想要回答的。

然而它并没有采用主旋律作品常见的叙述风格和逻辑,而是将视野聚焦于时代之下,群像之中。

“今天的大多数青年根本无法想象,他们在政治课上死记硬背的那些他们自己根本都不相信的东西,曾经真的被一群人当作毕业生理想信念去奋斗和牺牲。”

那些曾出现在历史课本上的人物,如陈独秀、李大钊、毛泽东、蔡元培、周恩来、鲁迅、胡适等,在镜头语言的帮助下“活了起来”,用他们的“初心”打动了万千观众。

剧中鲜活呈现的新旧文化之争、中西思想交锋、军阀混战民智初启……中国共产党的建立始于觉醒,也是不断试错和反思后的必然选择。

对比以往的主旋律题材,《觉醒年代》并没有以说教为主,反而有种质朴而坚韧的少年之气。

蔡公如何三顾茅庐为北大请来陈独秀、鲁迅的《狂人日记》在怎样的情况下产生,《新青年》究竟起到了怎样的作用……

在一幕幕代表性的事件中,观众跟随剧集穿越回追寻理想的启蒙年代,看到那一代人的信仰,那一代人的牺牲,以及那一代人的热血。

在选角方面,《觉醒年代》的诸多“神还原”更是备受观众追捧。

部分选角对比图

“主要题材太大了,剧中很多人物都太深入人心,担心完成不了。”

导演张永新此前虽然执导过《风车》《马向阳下乡记》《大军师司马懿之军师联盟》等口碑好剧,最初也不敢贸然接下拍摄。

在和制片人刘国华推心置腹讨论多次后,历经半年多的全国海选,集结了众多知名艺术家和年轻演员,进行了诸多考虑,才勾勒出群像初样。

此外,《觉醒年代》由《历史转折中的邓小平》编剧龙平平操刀剧本,他表示重大革命历史题材的作品,内容创作必须慎之又慎,要做到大事不虚、小事不拘。

龙平平曾公开透露,为塑造出立体的人物角色,翻阅了大量资料,大到行为,小到称呼都有考究。

如李大钊和妻子之间“姐与憨坨”的称呼,大钊先生典当衣服助人为乐的情节等。

剧中片段

据了解,剧组为真实营造时代氛围,搭建了340多个场景,动用800多吨的土,只为还原百年前尘土飞扬的北京。

“遍地哀鸿满城血,无非一念救苍生。”百年风雨求索路,历史和人民做出了选择。

“《觉醒年代》有续集吗?现在的幸福生活就是续集”,这句弹幕曾风靡全网,转发者众。

想来,我们之所以喜欢《觉醒年代》,是因为“走心”的所有,是因为真实历史的动人,是因为那些最纯粹的理想主义者,像最酷的年轻人一般,为心中所爱“奋斗终生”。

所以,有时候不是主旋律不好看,而是烂剧不好看罢了。

【责任编辑:李丹萍】


【本文地址】


今日新闻


推荐新闻


CopyRight 2018-2019 办公设备维修网 版权所有 豫ICP备15022753号-3